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亮剑:我给云龙当领导 > 第931章 装甲列车VS四一式76毫米加农炮

前方发生了双方火炮间的乱战,但坐镇后方指挥室的李云龙却并不着急。

目前敌我双方主力部队的距离太近,仅有2-3公里左右,正处于适合己方迫击炮火力发挥的距离。

相比之下,公路周边正在撤离的鬼子主力部队虽然拥有两个军级单位,列装了数量不菲的野炮、山炮等众多炮种,但在这种距离下反而不如己方迫击炮适用,很多射程较远、威力巨大的野战火炮难以发挥作战效能。

在己方占据碾压数量优势的迫击炮面前,鬼子们在这般乱战中必然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况且,夜间进行反炮兵作战本就困难,如此混乱战场下敌我双方都很难进行精准的炮兵反制。迫击炮部队凭借着部署灵活、机动方便的优势,更加不容易被瞄准和针对。

虽然这般乱战下己方必然难以避免伤亡,但相比过于爱惜士兵的张司令,经历过太多战争和苦难的李云龙并不排斥己方占便宜的乱战。

胜利,从来都是用鲜血铸就的。

………………

前方战场上,双方在乱战了一会儿之后,战况果然如同李云龙所预判的那样向独立支队倾斜。

鬼子们空有数量更多的部队以及各类性能不错的火炮,却十分不适应这样的贴身快打,大量火炮装备无法发挥威力。

鬼子素质颇强的野战炮兵们,无法在周边到处是炮弹爆炸和枪弹射击的混乱战场中精准定位八路军迫击炮部队,也很难在炮兵阵地持续落下炮弹,不断有炮兵们被炸死炸伤、炮弹殉爆时还能丝毫不乱的继续作战。

越来越多的野炮兵部队在遭遇了炮击后,按照战术操典规定放弃了反击,转而进行阵地机动,躲避这越来越密集的炮弹。

过了好一会儿,鬼子们终于在乱战中找到了应对的方式----35师团的数个步兵联队向前顶住八路军步兵部队的侵入,其他部队则齐刷刷向东侧机动(撤退)了一两公里,避开八路军迫击炮的投射射程,继续反击的同时并继续整体向北撤离。

不过,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由于鬼子后方支援炮火大幅度减弱,顶住前线的35师团直接压力倍增,遭遇了重大伤亡。

之前35师团部队奉命向西挺进,阻挡八路军伏击部队,结果仅仅行军不到两公里就迎面碰上了已经初步构建阵地的3纵步兵部队,1万余鬼子步兵们不得不在狭长的接触面上,与差不多数量的3纵步兵们密集交火。

这时候,曾经让八路军战士们羡慕不已的三八式步枪已经跟不上了八路军装备进化的步伐。

战士们手持的四一式半自动步枪无论是射速还是精准性,都压过了单发栓动的三八式步枪,而班组所用的四一式班用轻机枪了更是轻松压制了鬼子“歪把子”、“拐把子”机枪。

可以说,从战斗一开始,鬼子35师团就被3纵步兵们的轻武器压制。哪怕鬼子士兵们作战娴熟,射击精准,但大部分鬼子都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而等到鬼子后方支援火力减弱,3纵步兵炮手们将大部分迫击炮炮火集中到了35师团后,前线鬼子步兵们伤亡数量就在快速增大,短短时间就伤亡了数千人。

战场形势,进一步向独立支队3纵倾斜。

……………………

正当这场乱斗激战正酣,鬼子们正在整体向东机动疏散,试图拉开与3纵部队的距离时。

突然间,变故陡生。

只见之前静谧的北侧区域,黝黑的平汉铁路上,突然间有灯光袭来,一个巨大黑影轰隆隆的向着这里驶来。

双方士兵望去,只见一辆身形庞大、车灯明亮的装甲列车正在从北侧驶来,并在刹车汽笛声中慢慢靠近了战场。

这是按照华北军司令部命令,前来增援撤退部队的九四式装甲列车。

而且,还是特意增强了火力的装甲列车。

虽然只有八节车厢,且其中四节车厢作为功能性车厢火力不强,但这列装甲列车中间的4节火力车厢被鬼子专门做了加强,各自增设了2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两挺重机枪。

再加上九四式装甲列车自带的2门105毫米加农炮、2门75毫米高射炮以及10挺九二式重机枪等原始装备,如今这列车可谓是一个火力刺猬。

这列装甲列车并未驶入八路军步兵部队攻击区域,而是在距离战场北侧区域4、5公里外就停了下来,并随即以其加农炮、高射炮等火力,对着八路军部队所在区域凶猛开火。

特别是其75毫米防空炮,凭借着其凶猛的射速,以及其居高临下的射角,顿时就让众多3纵战士们不得不狼狈躲避,整个北侧区域攻势为之一顿。

……………………

看着这突来的装甲列车,以及北侧阵地被鬼子火力压制后,在后方指挥的李云龙并未慌乱。

他手里还捏着不少的底牌。

“让咱们的加农炮上去,把这个鬼子装甲列车打掉!”李云龙观察着北侧的动静,快速命令道:“告诉前线部队,在打掉列车后部队全线后撤,暂时脱离与鬼子的接战。鬼子正在重整兵力,准备发起炮战,咱们不触这个霉头。”

李云龙所说的加农炮,自然是之前独立支队东出太行时埋在附近24门的1939式76毫米榴弹炮。

作为ZIS-3火炮的前身,1939式76毫米榴弹炮同样具有直射穿甲作战的能力,哪怕不使用专用的破甲弹,也能轻松干碎鬼子装甲列车不过10毫米的装甲厚度。

目前,这24门加农炮都被设置在北侧丘陵地带的山头上,稍微调整炮口,就能对装甲列车发起进攻。

这倒不是李大团长未卜先知,知道鬼子可能会派来装甲列车。

事实上,这场追歼、伏击作战中,八路军已经基本掌握了撤离鬼子部队的情况,鬼子们有什么招法李大团长心中都有数。

唯有北侧方向,石门鬼子不知道会有什么支援动作。

因此,李大团长将手中的1939式76毫米榴弹炮、鬼子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以及200余发火箭弹都设置在北侧,专门用来警戒北侧可能的援军部队。

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

随着李云龙命令下达,北侧的1939式76毫米榴弹炮立即凭借着阵地高度优势,对着五六公里外的鬼子装甲列车发起了炮击。24门火炮以12发每分的高射速,向着装甲列车倾泻了近300枚炮弹。

此时,专门停在铁路上的耀武扬威作压制炮击的装甲列车顿时就成了活靶子。车体及附近地面接连被炮弹命中。

随着“轰轰轰”的爆炸巨响,整个车体都笼罩在硝烟和炮火之中。

随即,随着一声更加巨大的爆炸声响,被炮弹引爆弹药储备区的装甲列车直接在车体中间炸开。巨大的爆炸火球直冲天际,明亮光焰更是照亮了整个战场,长长的装甲列车直接被炸成了两段,七扭八歪的横在了铁轨上。

这也是为什么一战之中大放异彩的装甲列车在二战中几乎销声匿迹的原因,6毫米厚的平均装甲厚度以及10毫米的主装甲厚度,很容易被越来越普及的火炮摧毁。

不过,随着装甲列车巨大殉爆,之前激烈的战场反而有些平静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