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亮剑:我给云龙当领导 > 第291章 东出太行9之张财神的“大缴获”

在鬼子大兵集结,摩拳擦掌准备合围独立支队时,张云已经带着警卫营来到了内邱县城附近。

此时,内邱县城里已经浓烟滚滚,很多地方一片狼藉,但是枪声却已经平息了下来。

按照张云的命令,半个多小时前,东区部队7团、8团、野战3团两个营六千余人对着内邱县城发起了攻击。

在炮团众多火炮的支持和掩护下,独立支队的步兵们直接沿着平汉线冲进了内邱县城,而后与沿着铁路线防御的鬼子进行了激战。

此次,炮团集中了200余门火炮负责支援作战,对着鬼子的兵营、宪兵队及防御工事及阵地等进行了猛烈而密集的炮击,直接将驻防的鬼子打掉了一半,基本摧毁了鬼子的重火力、机枪碉堡及警戒阵地。同时,猛烈的炮火及惨烈的伤亡更是直接击溃了千余伪军的斗志,残余的伪军被惊吓的四处逃窜,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

而后,步兵部队直接对着剩余的鬼子发起了渗透突击,借助炮团掩护,并以60迫击炮及冲锋枪等持续迫近攻击,直接将鬼子一层层击溃。剩余的百余鬼子眼见事不可为,撤离了县城向邢台方向逃去。

毫无悬念的,独立支队仅仅付出了70余伤亡(10余人阵亡)的代价,就击溃了鬼子驻防的半个大队,收复了内邱县城,也占领了内邱火车站。

………………………………

此时,站在内邱县城外的张云,在警卫营保护下,一直拿着望远镜关注着县城方向,脑海中则是关注着缴获加成系统上的信息。

此次“占领”内邱县城,张云再次获得了巨大的缴获加成,包括近4000吨粮食、700余吨的肉食、900余吨的钢铁、还有数列火车、50多辆汽车、3辆装甲车、数十万发的子弹和部分炮弹、200余支步枪机枪等,以及数十公斤的黄金、近吨的白银、军票日元等等,另有大量布匹、机械设备等杂七杂八的物资。

但张云只是大概扫过了这些数据,没有细细琢磨,毕竟他空间内的物资已经如山如海,这些物资实在引不起他的兴致。相反,他一直用实景地图认真关注着内邱车站的情况,紧盯着车站仓库的仓储信息。

结果,情况跟他预想的差不多。

华北平原虽然历来物产丰富,是中国传统粮食产区之一,但是刚刚过去的大水已经重创了华北的粮食产量,导致河北、天津等地区较为缺粮。虽然刚刚过去秋收时节,但是此刻内邱车站的仓储大都空空如也。

(历史上,鬼子为了方便从华北收粮和棉花等物资,在各个火车站附近都修建了大量仓库。鬼子从1938年开始就大量从华北征收粮食运往本土,仅华北地区每年征购大米和小麦等粮食就达到了40万吨。注意,这是征购,鬼子还通过收田赋等方式,征收老百姓粮食,数量更为庞大。另外,鬼子还要求中国老百姓种植鸦片,征收后贩卖盈利。历史上,在伪国民政府成立的1941年,鬼子通过委托方式,让伪政府的基层官吏和伪军负责征收粮食,在这些伪军的努力下,华北粮食征收数量当年就达到了峰值,但随后因为大灾而持续走低。)

嗯,不错!正是套现粮食等物资的好机会!

心念一动间,鬼子在内邱车站修建的大量仓库中,突兀的出现了大概3万吨小麦,这已经是车站仓库可以存储粮食的极限。另外,张云还在缴获的停放在车站5列货运列车车皮里,再次存放了大概一万吨粮食,甚至就连停靠的一列无人的客运列车车厢里,也塞满了粮食袋。

这样大概就是4.1万吨左右的粮食了,加上十多万支前群众辛苦运输的4万余吨粮食,加起来足有八万余吨,已经可以弥补根据地粮食缺口的一半。

另外,在鬼子的兵营仓库里,张云还发现了征收来的千余吨的粮食。看到兵营仓库还有些空间,张云索性又套现了大概200吨的罐头食品,还有些钢笔墨水、日用百货之类的物资扔在了里面。

至于为什么这么个小县城里面,拥有这么多的粮食和罐头,那就不是张云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

发现并缴获大量粮食物资的消息传来,负责此次作战的支队长刘长青立即带着后勤人员前去清点,并向张司令做了报告。

“车站之内,粮食太多,已经无法清点,建议先行搬运。”

咱们的张司令“大喜过望”,立即表示要表彰各部队,随后安排部队做好了防御工作,并通知师长和政委组织更多人员前来接收物资。

然后,他就在内邱县城外等待起来。

嗯,等待着师长和政委来找他!

虽然张云级别低一些,应该主动去找师长政委汇报情况,但是这里有这么多的物资需要保护,想来师长和政委也得赶紧过来看看。

这,可是冀南地区近两年最大的一次缴获了,而且缴获的是根据地急需的粮食。

………………………………

师长和政委来的比张云想象的快得多!

他们本就是很随和的人,根本不在乎礼数等虚头巴脑的东西。如今张云指挥的独立支队正在和鬼子交战,并不能很方便的脱离指挥,他们自然选择主动前来与张云汇合,因此师部前方指挥部本来就在前移过来的路上。

而获知张云这里再次得到了数量巨大的“大缴获”,两位师部领导立即就带着警卫部队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并在内邱县城的铁路边上,再次见到了这位只见过一面,却耳熟能详、引以为傲的下属。

看到两位师部领导,张云心里都有些一酸。

相比于张云如今油光水滑,身着崭新军装,一身帅气贴身武装带的装扮,两位师领导却军装破旧,洗的发白,一副老兵的样子,显得有些落魄。

其实,这才是冀南等平原根据地八路军日常的样子。

如今的山区八路军部队,在张云不断提供的布匹、经费等物资供给下,在畅通的物资流动和输送下,至少每年可以保障两套崭新军装,甚至是可以保障部分肉食,自然部队军容整齐,很有气象。

但是平原根据地的部队却不然。因为平汉铁路线阻隔,两地根据地物资流动较为困难,有限的运力都优先运输药品、经费、武器弹药等更为关键的物资,布匹军装就难以顾及,平原地区部队的军装都是自己解决的。

虽然目前八路军经费还算充足,但是129师的平原部队发展极快,好不容易制成的新军装都优先供给新部队的战士们,以提升士气提高归属感,师部领导们和后勤部门等都主动排在了领用军装的后面。

而6、7月份的大水,更是造成根据地物资损失极大,各地物资已经较为匮乏,而师部领导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自然也都继续穿着旧军装,这才造成了如此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