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325章 绝世大战,百万凶兵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第325章 绝世大战,百万凶兵

作者:湘水无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9:24 来源:泡书吧

赵军大营。

如今秦赵两军,隔岸对峙。除了一开始的小规模试探和摩擦,如今反而平静了下来,其实双方都感觉到了对手的棘手之处。大秦士卒的强大自然不用多说,赵国是早有领教的。之前与大秦数次征战,赵国一直是败多胜少,也唯有在阏与一战,取得大胜。

也是因此马服君赵奢一战而成名,成为国内大名鼎鼎的抗秦名将,也是赵国两位当世名将之一,相比于其他国家,赵国一国能拥有两位名将,不能说不幸运,唯独可惜的是,如今的赵国,也就只剩下他廉颇一人了,马服君赵奢终究因为没有突破一品之境,寿元耗尽而终老。

廉颇对此倒是非常惋惜,文人相亲,但武将之中反而少了许多蝇营狗苟。之前他与蔺相如不和,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但偏偏对赵奢他是服气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真正有才干的,真正能打仗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他觉得赵奢比自己更加出色。

有人说,廉颇与赵奢两人,一人为赵国之矛,而廉颇则为赵国之盾。原因也在于两人的作战风格,迥然不同。赵奢善攻,而廉颇善守,若是赵国没有廉颇,也无法守住这偌大的疆域,在防守一战上,廉颇是拥有独到心得的。虽然战果每次都不一定好看,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只有真正走到他这一步的人才会知道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强,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数代赵王对他都是如此看重,那是因为他那都是实打实的战绩,靠一场场战争打出来的。

如今马服君,赵奢已故。赵国也唯独只剩下廉颇一人。所以此次出征,抵抗大秦的重任,并不由分说地落到了廉颇的头上。实在是赵国后继无人,相比于大秦的人杰辈出,猛将云集,赵国在将领方面实则有些断代了。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也不知道何时能够改善,但这些东西都是以后要考虑的,毕竟眼下大战在即,危机已经迫到了眼前,哪里会给赵国君臣留下更多的反应时间。

廉颇倒是知道这些年来,赵国国内倒是也有声名鹊起之辈,就比如那个名声最盛的赵括。马服君之子,首先使其身份跟脚,再加上其兵推论战之功力,已然臻至化境。因而在国内,其声望日益高涨,有无数人都说其继承了其父之遗志,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定然是赵国一代名将。

但这话廉颇也只是听听而已。故友之子他怎么可能不关注,再加上那个年轻人名头又那么大,他想不关注都不可能。因而也多次接触和试探,只是结果嘛,让他有些失望。

倒不是说赵括在兵法韬略上面有什么不足,单论起兵推和辩论,他还真不是那个年轻人的对手,可他并不认为仅仅是这般,那个年轻人就足以担当起领兵作战的重任。

兵者凶危,身为主帅,随意一道命令都可能让无数将士为之身死,更有甚者累及一国。所以为将者要考虑的东西,其实很多很复杂,不仅要关注战场之上,还要关注战场之外,而仅仅是在战场之上,所涉及的东西。也太多太多了,又哪里是仅仅靠兵推或者辩论所能够决定的。

他与赵括也有过数次辩论。最后的结果都是他略逊一筹,虽然他不得不承认,赵括那个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显得极有天赋,思路天马行空,不拘于一格。他也发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那便是赵括对于麾下士卒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而深刻的概念,他仿佛并没有考虑到那些士卒都是血肉之躯,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士卒的士气和想法,那些士卒仿佛只是其手上的棋子。

在兵推之时,赵括用兵从来都是冷血无情,为了取得胜利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虽然他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可他说实话,真的没有遇到过赵括这样的人。

他这一辈子打了无数的仗,大大小小数百余场,指挥过无数复杂的战斗,有胜也有败。见识过太多东西。没人敢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虽然军中他的名声一直是爱兵如子,可也没有人敢说他是个仁慈之人,有些时候该舍弃的他也会舍弃,有时候为了更大的胜利,他也会不遗余力地抛弃掉一些东西,可是在他看来,赵括的用兵完全是不讲道理,不讲人性。仿佛那些氏族的生命只是他手上冷冰冰的棋子,可以随意去挥霍,随意去抛弃。

这样的人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的,因为只有到了他这一步才会明白,其实在很多时候,士卒的强弱并不一定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主帅用兵之谋略的高下,同样也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更重要的是人心。放在军中那便是军心,军心是一切的基石,军心不稳的战争,谈不上胜败。

他很难想象,如果赵括掌兵,将会是何等景象,或许会换来难以想象的大胜,当然也或许会将赵国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便是他最真实的想法,因为即便是他,其实也看不清,未来究竟会如何。

他倒是听说马服君在世之时曾数次谏言,让赵王不要让赵括统兵。甚至生生压下了赵括想要进入军中的想法。以前他一直不明白原因所在,现在他倒是懂了,这样的人,要么力挽狂澜,定鼎乾坤,要么,就成为赵国的罪人。

如果换做是他,恐怕他也不会让赵括进入军中任职,更不会让其成为统帅。有统兵作战的机会。好好的做一个富家翁,继承父亲的爵位,平安喜乐岂不快哉。

赵王也曾数次在他面前提起赵括,但他一直没有做过明确的表态。碍于情面,他并没有说出对赵括不利的言语,但对于赵王想要将赵括送入军中统兵的想法,却也没有赞同。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

不过现在他却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东西了,因为迫在眉睫的是大秦无与伦比的威胁。

而恰好大秦此次的统帅,正是当世他最忌惮的两人,武安君白起,安平君陈凡。

武安君自不用说,堪称在世人屠,用兵之道,已经臻入化境,百战百胜。其威望,其谋略,早已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程度,即便是他,也自认,恐怕略有不如。

还有一个年纪不大,比赵括大不了多少,却早已名满天下,得到武安君白起真传,且显露出无与伦比才华的安平君陈凡。

说实话,当初陈凡声名鹊起之时,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毕竟他成名已久,对于那种初出茅庐,便名满天下,如同彗星一般划过天际的星辰,丝毫不感兴趣。因为他见过太多人,都如昙花一现,久而久之,便随之沉沦,再也没有翻身之力。

就像秦将胡伤,在当初那也是一个名声大噪的年轻将领,很多人都在说,他可能会成为继武安君白起,安平君陈凡之后的又一位大秦名将。但最后的结果呢?一场阏与之败,一切都化作泡影。

虽然说实话,其实在很多时候,一场失败是算不了什么的,只要不死,经过历练,经过打磨,知耻而后勇,反而会变得更加出色,更加成熟。但现实是,你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有时候一场失败,并足以将一个人钉在耻辱柱上,永不翻身。机会有时候真的就只会有一次,你抓住了便是平步青云,抓不住那便粉身碎骨。

可安平君陈凡,能以小小年纪,便在大秦创出偌大的名声,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助自己登上巅峰,彻底坐稳名将头衔。据说如今在大秦的威望,也就仅次于武安君白起而已。

对于此人,他也算颇有研究,历次战争都被他仔细研究过,这绝对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哪怕年龄很小,但用兵却老辣异常,完全不符合一个少年人的心性,少年该有的莽撞激进在他身上,完全找不到一点影子,仿佛就是一位经年老将。

说实话,只有真正知兵之人才会明白,这种人到底有多难缠,多可怕。他自问在相同的年龄,他的兵法造诣是远远比不上陈凡的,他的天赋同样远远不如。

但更让他震惊的,还不是他所指挥的那几场战争,而是其一展露出来的战略目光。这种东西,需要广大的胸襟,开阔的眼界,还有绝佳的天赋,缺一不可。更不是光靠多打几场仗就能积累出来的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在这一方面,他甚至觉得陈凡的战略目光还要在武安君白起之上,这就不得不让人心惊了。

赵国在大秦也是有着不少细作的,经过多年的经营,自然不可能毫无收获,而其中传回来的消息最多的便是有关,安平君陈凡,武安君白起,还有秦王嬴稷三人的。

秦王嬴稷雄才大略,自然不必多说,武安君白起,用兵如神,他也早有见识。但有关于安平君陈凡,所泄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他便知道,陈凡此人能走到如今的高度,创下如今的功绩,绝非偶然,而是其真正有着惊世之才,绝非单靠着其师武安君白起的提携和扶持。

这样的大才可惜身在大秦,若是生在赵国该有多好,至少能为赵国多续命五十年。

廉颇叹了一口气。取下头盔,放在案几之上,又命亲兵起来舆图铺开。

如今大秦与赵国加起来百万大军,终于铺陈开来,双方隔空对峙,犬牙交错,情势更是复杂到极致。

即便是自忖见过不少大场面的廉颇,面对此战也不得不心惊,这可是百万大军的战场,不是一二十万大军的小场面。

想到此处他又不由得苦笑起来,什么时候一二十万大军的场面都只是小场面了。其实一二十万大军,就已经算得上一场大战,只是如今光他麾下就有五十万赵国士卒,再加上运送辎重粮草的民夫,那更是不计其数,单他一方而言,便有百万大军。即便是他现在说自己麾下有百万大军,别人都不会说什么,更不会反驳,再加上大秦方面有四十万大军算上其民夫,这小小的长平地街便摆下了数百万人,这是何等恐怖的场面。

面对这种规模的大仗,即便是他,也不由得心中打鼓,毫无底气。哪怕他打了一辈子的仗,自认不弱于任何对手,可他知道,身上这副担子太重了,这五十万大军对于赵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整个赵国的精锐所在,一旦这五十万人出现太大的折损,对于赵国而言,那将是灭顶之灾。

出征之时,当他要离开邯郸之际,赵王赵丹亲自握着他的手,告诉他:“寡人便将整个赵国都托付到将军手上了!”

就是这一句话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国之重,重于泰山。

曾经他有无数次想象过如今的场面,要统领赵国所有精锐,打一场惊世大战,而后功成名就,一旦取得这样的成就,哪怕在史书之上,恐怕也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千年万年,而不断绝,可真正等到这一天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件事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那般轻松。

如果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将领,他或许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东西,因为他只需要按照主帅的军令行事,打好每一场仗,一次又一次的赢下去,可是他现在这个位置,有些东西是他注定回避不了的,因为他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关系到整个赵国的命运。

为将者,若是行差踏错,大不了自己去死,再连累一批将士,可为帅者,尤其是像他这样的统帅,行差踏错,那便是整个赵国的罪人。

所以他只是一直沉默地看着舆图,仿佛在那小小的舆图之上,隐藏着什么巨大的,不为人知的隐秘,怎么看也看不够。

“真难啊!老夫从来没打过这样的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