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两百九十八章 援助

红色帝国1924 第两百九十八章 援助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就在中国战场徐州会战打的轰轰烈烈的时候,遥远的莫斯科,这个时候所有信仰**人的圣地。

而不远处的欧洲则不断地发生着一件件的大事,牵动着英法苏这三个欧洲大国,而这些事情无例外都是由以纳粹党为执政党的德国引起的。

在刚刚结束的三月,欧洲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无非就是德奥合并,对于这件英法的态度倒是反应一般。作为一战协约国的英法,照理说应该维护所谓的《凡尔赛和约》,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德奥的合并。

但是英法两国却是仅仅抗议,也没有采取任何的实际行动,所以德奥两国便顺利的合并了。

两个国家合在国际上除了少数国家的反对,在奥地利、德国国内倒是一点不反对,反而奥地利人非常欢迎两国合并,组成更为强大的大德意志帝国。

加上希特勒这位德国元首就是奥地利人,他想征服世界,肯定得把自己的家乡给团结过来,加上又是一个种族,所以就直接合并算了。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合并了奥地利后,希特勒又开始了扩张,眼光直接盯着下一个地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苏台德地区可不像奥地利,英法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事还是比较上心,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英法利益存在,特别是法国。

此时捷克斯洛伐克最为出名的斯柯达兵工厂就是法国在一战后帮忙建立成现在的规模的,此时的斯柯达兵工厂可是欧洲仅次于毛瑟家族在巴森霍芬的兵工厂,是当时欧洲的第二大兵工厂。法国之所以帮捷克斯洛伐克建立这个兵工厂,也是有着压制德国的意思。

正是因为苏台德地区的问题关乎着引发两位大国的利益,所以便比较上心,而作为欧洲东部的大国,苏联也参与了苏台德地区如何处理的讨论。

当然这件事的结果肯定是跟历史一样,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卖了,苏联也被英法甩开了,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并没有发生。

因为此时的苏联也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所以这件事是除了大清洗的一件比较重要的事。而在这件事之下,还有着一件事,那就是对此时正在爆发抗日战争的中国提供援助的问题。

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让苏联上下都比较担心,因为日本可是一直记得苏联远东的领土,也就是对西伯利亚贼心不死。正因为担心这个,所以苏联才会对中国提供大量的援助,规模在数亿美元。

这个援助是给国民政府提供的,是以贷款的形式,然后国民政府就用这钱在苏联购买军事武器。规模很大,这对老蒋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因为这个时候只有苏联肯提供援助,代价嘛,都是一些历史问题了,不过后面老蒋也没还这笔钱。

苏联对于老蒋那是大力援助,对于**的援助却是一直没有,之前**在苏联或者通过苏联买的那几亿美元的东西,那都是用的这个时候非常坚挺的美钞买的,甚至有一部分还是直接支付的黄金。

对于**,苏联尤其是斯大林这货,一直不放心,在他那掏钱买东西都坑你,更别说你不给钱,那是绝对不会给你东西的。

斯大林对于**的不放心,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力量弱少,无法牵制日军,也就无法减轻苏联远东的压力,所以他才会给实力更为强大的老蒋政府提供巨额援助。

不过在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的表现让苏联非常侧目,此时的苏联在西北地区有着大量的人员,其中也有克格勃的情报人员,把**的一些动态传回苏联。

当得知**利用苏联提供的飞机,还有自产的飞机能跟日军华北的航空部队抗衡,虽然很多时候落于下风,但是却不是没有还手之力,有时候还能取得漂亮的战绩。

而且陆军方面,也让苏联人比较惊讶。现在的华北战场主要就是靠八路军去跟日军抗衡,苏联看好的国民党的军队反而是被打的落花流水,能守住阵地就很不错了,没有多少的进攻,这不禁让苏联有点失望。

也正是因为八路军的‘不错’战绩,所以苏联就把对**的援助提上了日程,讨论这个是否可行。

从苏联在中国的那些军事方面的将领发回苏联国内的电报中,苏联方面得知,论士兵以及指挥员的素质,**领导的八路军都比国民党方面强。

虽然国民党方面军队数量多,又是中央政府,但是那些军官以及高层统帅的指挥水平真的不行,很难跟八路军相比。现在的八路军短板就是没有足够的武器来武装士兵,这就让他们战斗力大打折扣,对于牵制日军作用肯定不会太明显。

加上**也是信仰**,跟苏联有着相同的信仰,所以那些苏联在中国不少军官、政客都赞同应该对**展开援助,而不是给国民党政府加大援助。

这些苏联在华人员的话说的还是挺中肯的。此时**在西北的兵工厂,产量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甚至打算实现三班倒,来提高产量,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前线战士的武器需要。

八路军扩军快,从抗战开始到现在,军队数量已经扩充了至少20多万人,接近战前的一倍了,这就半年的时间。计算进去阵亡士兵、战损、缴获等因素,**的武器在未来的一年内将会有很大的缺口。

此时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除了叼着自己大烟枪的斯大林,还有着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的莫洛托夫、内务人民委员(可以理解为克格勃的新任掌权者)贝利亚、主管贸易的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苏联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

“你们看一下,这几份电报,都是从苏维埃驻中国的官员、将领发回来的电报,说是建议我们加大对**的援助,好让其发挥该有的军事作用。

这么多人同时发这个意思接近的电报过来,我感觉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贝利亚,你现在是负责这个的,谈谈你的了解。”

斯大林生性多疑,对于这些电报,他不是去正视这件事可行性,而是怀疑他派出去的人是否忠诚。

“斯大林同志,内务部在中国的成员并没有传来这些人对苏维埃不忠的消息。所以这点斯大林同志,您可以放心,内务部的同志都是对您很忠诚的!”

贝利亚如实地说道,苏联派驻中国的那些人,跟他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他犯不着去多得罪人,而且他还是刚刚接受内务部的工作,得先低调一会儿。

“那就是他们所说的是真的了?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的看法呢,你是红军总参谋长,对于中国政府军队以及**的八路军稍微有些了解。”

斯大林把话题询问着在军事上的代表人物,听听他是什么看法,毕竟对于**提供援助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斯大林属于那种无利不起早的家伙,若是觉得**没有扶持的必要,他才不会管你。

“斯大林同志,其实对于中**队,布琼尼元帅更有发言权,不过布琼尼元帅在远东,我们也无法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看法。但从中**队抗战以来,中国政府军队的确打的不怎么样,战略上严重有问题,而且败仗颇多,反倒是八路军却是胜果累累。”

沙波什尼科夫能一直被斯大林重用,那就是因为他知道怎么说话,对于这件事,他肯定不会加入自己的看法免得被怀疑,所以便如实说道。

看着两位比较重要的人物都不在此事发表看法,斯大林也有点不高兴了,现场的气氛也就有点怪异。看了看在座的这些人,斯大林最后还是目光放在了莫洛托夫身上,这位他非常信任的一个人。

“莫洛托夫同志,你觉得呢?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援助**,或者是否有能力援助**。”

“斯大林同志,**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实力,只是规模不大而已。不过我们驻华同志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对日战争结束后,**和国民政府肯定还会一分高低的,而国民政府的性质决定了,不会跟我们多友好,所以支持**还是可行的。

不过现在我们苏维埃也面临一些挑战,也不可能支援太多,正好我们不是有不少轻武器的生产线打算更换吗,我们可以把莫辛纳甘步枪等一些轻武器的生产线给一部分给**,这样他们的实力能够增强,但是又不会太强。

其他的东西,像石油、钢材等,我们也可以适当的继续一些支援,其他的可以让他们以物换物的方式购买,这个米高扬同志的事情了。

这是我的看法,具体是否采取,全看斯大林同志您的决断!”

莫洛托夫胆子还是比其他几个人大点,毕竟是当了这么多年的苏联总理一直不倒,可以见他的各方面能力有多强。而且这位莫洛托夫在治理政府政务上能力很强,又不会威胁斯大林在党的领导地位,所以斯大林对他也很信任。

“米高扬同志,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如何?抽个时间前往中国兰州,跟**仔细谈谈援助的事。记住一点,尽量给苏维埃多争取点利益,明白没有。”

斯大林本来对于**援助持怀疑态度,但是下面的几个心腹都不发表意见,在莫洛托夫发表看法后,他也没有反对。反正现在苏联也在淘汰一些老旧的生产线,若是能对国家做出贡献,他也觉得可以送出去。

当然他也没有预料到,苏联会跟德国爆发国家的生死存亡之战,要知道知道,估计也就不会把武器生产线给送出去了。

“是,斯大林同志!”

这只是让米高扬去谈判,若是谈判的条件合适,才会执行这个所谓的援助。

“主席,好消息!好消息啊!”

兰州,一大早,任毕时就拿着一封电报敲响了老毛的家门,老毛出来开门时一脸倦容。

“毕时同志,什么好消息?这一大早就赶过来了!”

老毛身上披着一个外套,里面还是睡觉穿的白褂子,明显是刚起。

“主席,刚刚朱老总从莫斯科传来消息,苏联政府将会派遣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同志来商讨提供援助的事宜,你说这是不是好消息?”此时任毕时非常高兴得说道。

“什么?苏联那边松口了?”

听到这个消息,老毛的睡意瞬间消失了。这个事情,自从国民党那边得到大量的苏联援助后,**就在努力跟苏联交涉,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现在苏联肯派人来谈这些事情,就说明有希望,不过具体的就得看双边的谈判了。毕竟若是小援助,**也不会这么重视,但若是涉及大的援助,就不是几天能谈下来的。

“没错,这是前两天的事,估计过不了多久,苏联的代表就会来兰州,而且来的还是苏联政治局委员之一,所以导出后主席你是不得亲自迎接?”

任毕时试探地问道。

“我不用亲自迎接,你让代英、洛甫两位同志去吧,到时候等那位苏联代表来了之后,我再去与他见面就行!若是我亲自迎接,就会让苏联那边认为我们非常在意这个援助,条件上估计就要苛刻不少!”

老毛对于这个谈判双方的心里把握还是挺到位的,不能不重视,也不能太过重视,这就是谈判的需要注意的其中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