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五百二十七章 观察团事件(一)

红色帝国1924 第五百二十七章 观察团事件(一)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八路军奇兵空降迪化,让新疆的局势一下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来若是按照正常的进攻,八路军即便拿下迪化也会费时不少,伤亡也更大,可现在这么一来直接截断了盛世才部队的后路。

虽然盛世才带着家人以及一部分家产逃走了,但迪化却被八路军迅速接管,虽然反抗不断,不过八路军控制着城门,城里的敌军也翻不出大浪。

盛世才在前线的部队得知了迪化被八路军占领,军心大乱,在随后赶到的伍中豪指挥步兵、骑兵还有机械化部队的进攻下,很快就被击败。不过由于八路军配合不是很好,所以并没有能把全部敌人留下,反而让近万人的部队溃散开来,这也给后面的新疆事务带来了一些麻烦。

击溃了盛世才的主力部队后,伍中豪率领三万军队压着俘虏,进入了迪化城,并把苏联人员(除了少数外交人员)尽皆驱赶。

但占领迪化并不意味着占领整个新疆,新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八路军只控制了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地方现在都在盛世才的残部以及一些不安定分子的控制中。

由于李卫国知道新疆的问题比较复杂,虽然几个月内他相信八路军能拿下新疆全境,但是想要清除那些分裂武装,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所以当伍中豪率军进入迪化后,中央就给了一道明确的命令:实行军管、移民拓荒、戍边待战。只有12个字,但是明显人也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跟给吴光浩的指示是一样的。现在**控制的地方不算敌后根据地,实行军管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外蒙,一个是新疆。

外蒙是因为这个地方久离祖国太久,若是不用非常手段,估计很难保证在这里的统治;新疆不同,虽然一直没有说要独立过,不过却跟独立没啥区别,一直在盛世才的通知下游离在中国与苏联之间。

对于外蒙,李卫国都跟主席谈过,至少抓30万人估计才能把乔巴山的统治基础给端掉;对于新疆,估计抓的人更多,估计未来几年,**不需要担心没有免费劳动力了。

人抓了之后,就涉及一个怎么维护这里的统治,毕竟这些地方这个时候汉族的比例很低,肯定不利于地区的稳定,所以移民戍边就很重要。

对于移民戍边的问题,李卫国有着很好的建议,完全可以把前世的建设兵团给搬过来。就以现在这些进入新疆的部队为主,然后把他们的家人都给迁往新疆,而且这些士兵不会因为远离家人而出现一些问题,这是第一批。

光靠这个肯定不行的,毕竟就算把他们的家人都给迁过去也不过几十万人,放在新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连水花都翻不出来。李卫国的计划是二十年内向新疆移民500万,向外蒙移民150万,而且军队带头。

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加上环境恶劣,光靠宣传肯定很难把人迁过去,只能军队带头,然后再开发这里的资源。

新疆的资源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矿为主,除了这些就是金矿、玉石等资源。虽然准格尔盆地、塔里木流域不太适合开采矿产资源,却可以发展农场等经济。吐鲁番---哈密地区却是可以大规模而开采,石油、煤炭、铁的资源都很丰富,而且这里靠近兰州、远离中苏边境,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外蒙的资源,对于**的吸引力更大,铜矿、金矿、银矿都是**急需的资源,之前缴获的那些黄金、白银可是让中央高兴惨了。

**之所以重视这两个地方,除了资源丰富,更主要是防备苏联。苏联对土地的野心可是很大,这次吃了大亏是因为被德国给牵制住了,等候局势轻松点之后,肯定会在这些地方搞幺蛾子。

实行军管,可以有效地掌控这两个地方,并肃清一切反对武装,建立起**的权威。

所以在迪化被拿下后,除了实行军管的命令下来,还有着一道人事命令。组建**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由伍中豪担任书记兼新疆军区司令员,陈潭秋为副书记兼新疆军区政委,王良、毛**等五人皆是军区以及新疆分局的成员。

兰州,八路军坦克厂的那片广阔的试探场上,一辆中型坦克正在那充满黄沙的土地上狂奔,尾部的排气管冒着浓浓的黑烟。看着这辆坦克在试验场跑来跑去,周围的人也不禁很高兴,包括前来观看的李卫国。

这辆坦克跟苏联的t-34极为相像,看着那比t-26还要庞大的身躯,那漆黑的坦克炮管,李卫国心里特别的高兴,终于成功了。

本来苏联战争以前的那次交易,李卫国本来想过把t-34的生产技术买回来,可是斯大林就没同意。斯大林看来t-26已经够用了,毕竟日本的战车部队也就97式最大,这跟t-26的性能接近,犯不着t-34,也是为了防备**。最后碍于双方关系,就给了几辆报废的坦克,让**的研究人员自己琢磨去吧。

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人,轻型坦克根本满足不了李卫国的胃口,他一直想着发展中型坦克,这才是他未来计划的机械化部队的主力坦克。虽然苏联只给了几辆报废车,技术并没有转让,但是坦克一回来就被坦克厂拉去研究去了。

经过几个月的琢磨,终于把五辆坦克修好了。当这些设计人员修复那几辆t-34之后,看着那优异的性能,那都眼馋的要命。加上李卫国的要求,坦克厂后面又把其中两辆坦克给拆成了零部件,然后拿着直尺在那仔细测量,然后再想办法把它组装好。

前后经历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并按照李卫国的一些要求,这才设计出图纸并生产出了样车。

“总司令,这辆坦克根据你说的要配备无线电,我们给重新改了一下。不过还是有点小问题,我们也想过办法克服,不过我们的军工实力赶苏联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生产出来的坦克并不尽人意。”李卫国旁边,作为坦克厂厂长的程明磊认真地向在把视线放在十几米外那辆坦克身上的李卫国。

在年初,原来的兰州汽车制造厂被拆分了,坦克厂从其中分离了出来,这个原来负责坦克制造的程明磊就成了坦克厂的第一任厂长。分离出来的坦克厂,全职负责生产坦克和装甲车,汽车这些则是由另外一个厂生产。

听到还有问题,李卫国这才回过头来,“什么问题?”

就在李卫国回过头来询问的时候,不远处本来震耳的坦克发动机声音突然停了,他便转身回去发现。这才看见,不少技术人员赶忙围了上去,不知道干什么,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坦克突然停了,就疑惑地看着程明磊。

看到李卫国疑惑地看着自己,程明磊脸上也很尴尬,不过还是如实地说道,“总司令,这就是那个问题。苏联t-34坦克的发动机功率比t-26坦克要大,而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仿制出性能堪比原装的12缸柴油发动机。

这就造成我们造出来的这款新坦克,可能会因为发动机性能不行,而出现趴窝的可能。

其他的问题,包括无线电,即便是三人炮塔我们已经在新的设计方案里开始研究,相信也会很快拿出一套合适的方案。不过就是发动机上面,我们很为难,我们缺乏相应的技术以及加工设备,很难生产出一款这么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

要是把t-26坦克的发动机搬上去,坦克倒是能启动,但是很多数据达不到苏联原装的一半。”

听到发动机有问题,李卫国的顿时心情变差了,发动机是坦克的心脏,一款好的发动机可以让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也就意味着这款坦克现在无法量产了?之前不是海外华人派来的技术工人里面不是有发动机方面的吗,他们也不能解决吗?”李卫国脸色不佳的说道。

“总司令,我也不骗你,要是发动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款坦克不适合量产。至于那些海外华人的技术人员,他们也想过办法,不过短时间也无法拿出很好的发动机,除非我们有图纸以及加工设备,不然他们也无法生产出媲美原产的发动机。”程明磊面露难色道。

虽然现在八路军的军工技术比国民党强不少,很多机器设备也都能生产,但是却无法生产那种非常的高端设备。生产发动机除了有相应的设计,还有就是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尤为重要。

就像前世美军所使用的航空发动机,那都是可以使用4000个小时,俄国次之,中国再次之。除了早期的设计理念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精加工上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个时候的苏联就是这种情况。

别看苏联利用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从炼油、炼铜等技术上就可以看出有很多不足。苏联都有这个状况,**现在还是学的苏联,更有这方面的问题了,而且比苏联问题还大。

“既然发动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就暂时别批量生产。不过我希望你们能把坦克的其他地方可能存在的缺点给改进一下,若是后面发动机问题解决了,我希望那个时候三人炮塔也能出现在形式坦克上。”李卫国也知道让他们现在生产出t-34,实在有点困难,毕竟这是2、30吨的大家伙,没有一个好的发动机的确不行。

“是,总司令!我一定带领相关的设计人员把更好的方案给拿出来。”

虽然坦克因为发动机无法量产,让李卫国有点遗憾,不过他还是近距离看了看这辆具备苏联血统、但又跟原装有些区别的坦克。

在装甲方面,八路军的设计人员并没有作出改动,因为他们发现苏联的设计很不错,短时间他们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改,而且改的话,还不一定有对方好。

至于悬挂,则是采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悬挂,这个技术在之前的bt-7引进来后就已经掌握了,这也是苏联t-34一直采用的悬挂。

改动较大的就是无线电以及火炮。原装的t-34火炮有好几种口径,主要是76.2野战炮和57mm的反坦克炮,早期还有45mm,至于85mm主炮还没开始运用。

苏联对于76.2mm野战炮的技术比较成熟,八路军不同,从当初川陕鄂到现在,八路军对于75mm的火炮技术较为成熟,所以李卫国眼前的这辆坦克就是采用的75mm野战炮作为主炮。

在辅助武器上面,也没用原装的dt机枪而是用的八路军自己研发生产的通用机枪。

看着眼前这辆20多吨重的大家伙,要是能真的服役就好了,没想到在发动机上遇到问题了,这让李卫国不禁感到美中不足。不过这个问题的出现,让李卫国对于美国援助更加看中了,苏联现在得罪死了,买估计都买不到,不过好在还有个美国。

这可是二战中最大方的主,几百亿美元的物资说送就送了。李卫国不打算要多了,来个几亿就行,若是对方打算多给,他也不介意。

他现在已经把解决发动机问题的关键放在美国人身上。不过他知道美国人是不可能给技术的,二战他给英苏中等国的援助都是成品物资,援助生产技术基本很少。

不过李卫国也知道要不来技术,他也没打算去要技术,来成品就行了。来个成千上万台各式发动机,足够抗战用了,等个两三年,八路军自己的技术肯定会有所突破。

李卫国想什么,还真就来什么。

美军军事观察团偷偷去了西安的事被国民党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