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三百四十章 编制调整

红色帝国1924 第三百四十章 编制调整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6:45 来源:泡书吧

“卫国说的没错,轮换制度也就适合附近的几支部队,太远的话不太合适。不过倒是觉得这个可以先定下来,例如老刘你的部队,回去休息一段时间,把后面两个师中拉出来一个练一下,我感觉就挺不错的。”

徐向浅提议道。

“参谋长,既然你说到我了,那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吧。就拿这个轮换制度来说,轮换过来的军队不适应这边的情况,也会出现不少事情,这也是得考虑进去的。”

戴着眼镜的刘伯成,也很认真地说道。倒不是损害了他的利益,而是他说的的确是轮换制度的一些弊端,不解决的话,要是突然遇到打仗,很容易出问题的。

“老刘说的没错,这也得考虑进去!不过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如何进行军制调整。既然你们也吃了花生,喝了我的酒,今晚就别走了,跟我一起把手上的事情忙完再说!”

李卫国突然‘不怀好意’的说道,顿时让其他几人开始起哄。

“我就知道卫国的酒不是白喝的,原来在这里留了一手!”

“副总司令,你这是拉壮丁啊,我得去找嫂子控告你!”

“没错,副总司令,这点酒可不够打我们几个人的。我们几个在怎么说出场费不能就这么点酒吧,起码还得来点好烟,你们说是不是?”

“没错,我赞同!”

顿时另外几人在那,开始瞎起哄道,一点也没有上位者的矜持。

“你们这是想打土豪吗?只要你们帮我搞定这个事,每人一条烟、一瓶好酒!我说话算话!”

“一言为定!”

虽然几人嘴上这么说,但他们也不是真的稀罕这一瓶酒、一条烟,在他们这个级别,战场上也经常有缴获好东西,他们肯定也有不少存货。

于是乎这五个人,今晚上就在这里一直讨论着关于调整编制的事,先拟一个大概出来,然后再细细完善。中间也免不了起一些争执,这都是很正常的事,然后便在争论中把事情定下来。

五人忙的很晚,一直到凌晨三点,就是为了桌上那一叠纸。而累着的众人也不打算回去了,直接在李卫国的屋里睡了,也不管挤不挤得下。

五人的警卫员,看见自己的首长这么睡着,也不敢打扰,只能轻声地把屋内的危险品给撤了,然后再去拿了五套军大衣,披在五位首长的身上。五人的睡姿也很搞笑,全都横着倒在炕上,而且呼噜声也不断,让这个夜晚多了一丝杂音。

至于五个警卫员则是商量好分别值夜,以防首长醒了没人照顾。

上午十点,太阳早已升起,但此时李卫国房间里,五人都在熟睡中,其中还有人这会都在打呼噜。或许是照进室内的阳光有点刺眼,睡梦中的李卫国突然眼皮动了一下,然后手揉了揉眼睛,就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着旁边熟睡的四人,他便悄悄地起身,把搭在自己身上的那只胳膊,还有一只脚给挪开了,便轻声地下了炕。

来到卧室外,看见几个警卫员正在外屋睡着,程云的警卫员则是在站着,没有睡觉。

“首长!”看见李卫国出来,程云的警卫员连忙敬礼道,而他的这一声问候,让其他几个警卫员都醒了,看见李卫国都立即行礼道。

“嘘,他们还在睡,你们先去让厨房准备点吃的,等几位首长醒了洗漱一番之后,再用餐!”

李卫国语气很平易近人的说道,对于这些警卫员的辛苦,他也知道。

“是!”

随着时间临近中午,后面几人都相继起了床,在警卫员的伺候下,完成了洗漱。不过想到早上起来其他几人的样子,每个人心里都不禁好笑。

而他们的努力一晚上的结果,那一页页纸,也通过电报发到了中央,让主席等人看一下,若是没问题就按照这个实行。由于李卫国几人考虑的也比较全面,所以主席只是略微改动了几个人的职务,其他的都没有变,然后这封新的编制调整方案便开始实行了。

新的编制大概内容就是,根据各部队之前报上来的部队人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个方案里,普遍出现了纵队这个编制,而且也增加了不少独立师,以求改变现有部队的臃肿的情况。

第一、说总部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调整,总部和军区领导不变。

总部警卫旅改为警卫师,编制为两旅六团制,每个团2500人,警卫师人数在人,没有重武器,只负责总部众多机关的安全事务。

129师原部队改为第一纵队,纵队司令员刘伯成,政委、副司令、参谋长是原129师的几位。太行纵队,下辖129师(师长由董振堂兼任)、独立七师、独立八师,都是由原先的三个旅升级而成,职位未改变。

不过新的师,改为三旅九团制,但团的人数比之前少了不少,人数在1000多人的样子。所以新的师人数大约在到不等,也给以后的扩编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独立四师改为第二纵队,辖独立四师、独立九师、独立十师;独立一师改为第三纵队,下辖独立一师、独立十一师、独立十二师。

第二、则是彭得淮的冀察热军区的部队,这支部队改动比较大。下设两个纵队,分别是第四纵队和第五纵队。部队番号为118师、独立13师到独立18师。

冀察热军区的两个纵队是由原118师、冀东抗联混编而成,所以人员编制上也都出现了调整。不过由于冀察热军区人太多,而且队伍也比较分散,所以想要完成这个编制也得需要一段时间。

在人员领导上,第四纵队由彭得淮兼任司令员(他也是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为副司令员,甘四其为政委,参谋长彭少辉;第五纵队,也叫作冀东纵队,司令员是蔡申熙,副司令员高志远(同时也兼任独立十五师师长),政委胡锡奎,参谋长洪麟阁。

同时冀察热军区的领导班子也做了调整,司令员肯定是彭得淮,副司令员变成了蔡申熙,政委是关向应,参谋长是彭少辉。

由于冀察热军区的人员比较多,除了这些部队外,还有几个独立旅,以及其他军区或者纵队的直属部队。

第三、是晋绥军区,也是设置成两个纵队(军),分别是第六纵队(也称晋绥纵队)和骑兵第二军。

第六纵队的番号是120师、独立十九师和独立二十师,纵队领导班子还是原120师那几人;骑兵第二军则是下辖骑兵第三师、骑兵第六师(人数不多,在**给补了大量的马匹和人员后,每个骑兵师达到了8000人)、步兵独立21师和22师(师长皆是八路军原来的旅长或者副旅长)。

值得一提的是,骑兵第二军也设了政委一职,由原独立二师政委宋任穷担任,这两个步兵师的士兵也有一部分是来自独立二师。

第四、山东军区的部队,115师和独立三师分别组成了第七纵队和第八纵队,另外四个独立师的番号是分别是23到26。

第五、晋冀军区,分别是第九纵队和第十纵队。第九纵队由李振华兼任,下辖119、独立27师和独立28师;第十纵队只有两个师,由原独立第6师改编而成,辖独立6师和独立29师,师长分别是陈伯钧和吕正操。

第六就是西北军区,成立了第十一纵队和中央纵队。第十一纵队由独立二师和独立五师扩编而成,除以上两个番号之外,还多了一个独立第30师!

至于中央纵队也就是负责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防御,一共三个师,司令是伍中豪,副司令唐亮。下辖中央警卫师、甘肃守备师、宁夏守备师、三个独立的骑兵旅。

西北军区除了这两个纵队还有,还有王以哲的67军、孙蔚如的38军,都给充实了足够的兵员以及**党员的军官,都归属西北军区管辖,驻防西岸黄河。

其中原独立二师副师长卢德铭出任67军副军长,兼107师师长,除此外,还有108师、117师也归属于67军。38军方面,则是增加了一个独立31师的编制。

根据这些调整,39年1月,八路军有着十二个纵队和三个军,也就是46个师、若干个旅的部队,人数已经突破了70万人(算上何柱国、王以哲、孙蔚如的部队)。这还没有包括航空纵队、南洋纵队、决死队以及地方的游击队等。

而且为了锻炼部队的作战力,八路军总部还做出了让第二纵队调回西安,让第十一纵队调至晋冀豫地区;驻守吕梁、绥德的67军与驻守潼关的38军对调。

这只是一个八路军总部拟定的方案,要想真正完成这些调整起码也得两个月时间。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却能让八路军的之前比较臃肿的编制变得更合理,至于下一次再作调整,那就得等后面军队编制又不够用的时候,才会在作出调整。

上述也都是纵队等领导人的介绍,调整后的部队涉及很多的职务调换,至于更细的就不是李卫国几人的事了,他们只负责纵队、师级领导人的确定,其他的旅级、团级等的任命则是徐向浅这个参谋长的事。

徐向浅负责带领参谋部的人去仔细考察下面纵队领导人提交上来的面单,经过仔细的考核之后,才做出更具体的安排。那也是一个非常繁琐的事情,旅、团一级,每个单位都有正副、政委三个职务,八路军现在这么旅和团。

你就拿团来说,新的编制是一个师9个团,。八路军一共46个师,也就是414个团,团级就有1242个职务需要安排人,这都够徐向浅的参谋部忙活好一段时间了。

这次的编制调整中,最惨的其实是独立二师,四个师级指挥员都被调到不同的军区去了。整个二师两万多指战员,除了四位指挥员带走的那一部分,剩下的都被五师给吞并了,组成了新的第十一纵队。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前线部队扩充的太快,后方留守的独立二师和五师,加起来才赶上前线的一个师。若是两个师不管不顾直接合并成一个纵队,那么本来之前跟前线师级干部平起平坐的他们,岂不是落他们一大截。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其中一支部队的中高级党员干部调出来,充实到其他部队去,这样对方他们也才算公平。虽然老部队被打散了,但是那些中高级指战员却得到了合适的安排。

去的最多的就是第五纵队,因为这是由前冀东抗联以及一部分118师的部队编成的,战斗力也比较差,很多指挥员的军事能力也堪忧。因为第五纵队非常需要中高层的指挥员,二师的这些人也就有了去处。

虽然新的编制只要被人传到老蒋那里去,肯定会让老蒋产生看法的,或许一些**的行动就会提前,尽可能阻止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的发展。

不过李卫国心里比较担心的是,就是怕老蒋因为**军队发展的够快,从而让他去跟日本达成一些和平协议。不过从汪精卫的叛逃,可以看出,老蒋可能私下是有跟日本在谈判,但是应该没有谈拢。

不过在汪精卫叛逃之后,也让老蒋看到了一丝希望。因为英法等国在汪日勾结后,就开始发出声明维护“九国公约”,而美国国会则是在中国派到美国的代表的努力下,开始讨论对华提供贷款。

之前老蒋因为要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没有空去管其他事情,对于**军队的发展也是忍的态度。但是现在日本人放弃了正在对他的大举进攻,也让他缓了一大口气,便开始关注起**军队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