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 第552章 暗访绥远县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第552章 暗访绥远县

作者:爱吃螺蛳鸡的陆凡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0:58 来源:泡书吧

第二天,王鸿涛带着一行人前往绥远县进行调研。

随着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调整清河县委书记职务的通知,市委书记在全市进行明察暗访的消息传遍了银州各县区和部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纷纷认真开始自查,一个不小心就得丢帽子!

到了绥远,调研组直插农村,去了四十里铺高家卯村,按照绥远县的汇报,这个村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帮助下,栽种了近1000亩杜仲,为村里发展起又一项特色产业。

到了村里,很是闷热,现在正是中药材杜仲生长的关键时期,村民们除草、浇水,忙个不停,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很赏心悦目,王鸿涛心情大好,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王鸿涛下来调研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县,村支书李鹏很快认出了王鸿涛,连忙跑过来招呼。

王鸿涛笑着对李鹏说:“刚才看到你带领大家劳作,有模有样的,不错!今年村里怎么样?”

“王书记,没想到您会来我们村!村里今年种了1000亩杜仲,年底就可以采摘杜仲鲜叶了,保底收购价每公斤5元。今后如果长势好的话,仅杜仲可收入500万元。”李鹏程满怀期望。

“刚开始政府出钱给村里整理土地,村民也不同意。”回想起2012年遗误了一次发展机遇,李鹏程有些遗憾。

2012年,李鹏程为村里争取了水利部门的农田整治项目。他原以为免费给村民实施项目,不会有阻力,不曾想施工机械到场后,一些村民坐到了机械上阻工,项目被迫中止。

李鹏说道:“村民担心以后地界不清,生土不好耕种,其实是转变思想观念问题。随后,镇里出钱,带10多户阻工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后来,阻工村民同意了,其他村民又不乐意了,认为阻工村民被收买了,最后把所有村民分批次都带出去参观学习。

错过了2012年的项目实施后,县里在外经商的三位老板,共同筹资2000多万元,流转土地4969.96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00亩,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

目前,高家卯村栽种山地苹果1900亩,核桃、葡萄、桃树等作物300余亩,栽种中药材杜仲1000亩。

李鹏高兴的说:“村里计划修建大棚300座,都有政府补贴,现已建成125座,部分投入使用,村里越来越有盼头了!”

看着李鹏满怀信心,高家卯村确实发展了不少产业,王鸿涛特别欣慰,这才是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李支书,你没把我在你们村的消息给镇里、县里的领导汇报吧?”

“王书记,正准备汇报,还没来得及。”

“李支书,给你下个命令,不许透露我的行踪,我还想好好看看,他们来了我就不自由了,看不到想看的东西了!”

李鹏笑着说:“王书记,那我就装作不知道!”

“好,那咱们一言为定!就不打扰你们了,去下一个村看看。”

李鹏赶忙拦住,说道:“王书记,来了我们这,怎么着也的吃口饭再走,不然传出去我的名声就臭了!”

“李支书,好意我领了,但是我们时间紧、任务重,真不能留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上你家门叨扰!你把我电话留一下,村里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

离开高家卯村,调研组去了下个村子。

可是情况却大相径庭,感觉人都懒洋洋的,围在树下谝闲传,无所事事的样子。

王鸿涛对众人说:“同样的两个村子,情况却大不同,这个村的感觉啥产业都没有,明显感觉那个李鹏支书有能力、肯干事,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由此可见一个领导对一个地方的带动作用,选人用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王鸿涛让其它人留在车里,带着小斌走进人群,和老乡们聊天。

散了一圈烟后,老乡们明显接纳了二人。

一个老乡说:“好烟呐,看来你们是大老板?想来我们村投资?”

王鸿涛笑着说:“有这想法,不知道村里支不支持?”

老乡摇了摇头说:“我们又不管事,得去找村支书。”

“老乡,我看隔壁村干的红红火火,咱们村为啥不照猫画虎学?”

“人家是李鹏有本事,能招来客商,仅仅土地流转都花了两千多万。就我们村,还是别想了!我们就坐吃等死吧!”

有些村支书能主动作为,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个本事是理念,人和人是有差异性,无法强求,对于这个王鸿涛能理解,有本事的村支书算是凤毛麟角,有本事的都出去闯荡了,谁愿意窝在村里?所以,李鹏那种支书是可遇而不可求,更多的是碌碌无为之辈。

王鸿涛看到不远处有个鱼塘,便问道:“不种药材也行,我看那个鱼塘不错,应该能挣些钱吧?”

“嗨,报了高标准农田,拿补助建鱼塘,那是人家有本事,我们可不敢,谁知道犯不犯法!”

王鸿涛如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农村这种套用补助的事不少,民不举、官不究,除非有人举报,但是性质很恶劣。

王鸿涛又问:“你们村支书人怎么样?照你们说的,好像没啥大本事,怎么选上去的?”

旁边一位农民说:“那你就说错了,那可是能耐人,要不怎么当书记?”

有人提醒:“老张,别乱说话,祸从口出!”

老张不屑道:“把你怕死了,他敢做,咱不敢说?我可不怕他,还能把我逑咬下来?”

王鸿涛又给老张发了根烟,蛊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听故事了,让我听听怎么个有本事法,我好学学。”

老张说:“你是个老板,学不来,那得有关系,我们支书县里有人!五年前,村里搞了个合作社,办养猪场,大伙都知道。生猪市场不景气,干了两年给干倒闭了。可人家套资金套到现在了,前段时间好像又下来二十万,给我们48户贫困户才分了不到三万块,剩下的都揣腰包了,这狗日的心坏了,就没人来治治他!”

王鸿涛暗暗记下了这个事,又发了一圈烟,便和大家告别。

上车后,王鸿涛把村支书套取扶贫资金和套取高标准农田补助的是跟大家说了一下,让小斌派人暗中核实一下。

下午,调研组来到柳林镇,这是绥远县最大的林区,王鸿涛让大家两人一组,装作买木料打棺材的,再检查一下这里的植树造林情况。

王鸿涛和小斌一组,来到一个村子,看到村口醒目位置和人员密集活动区都有宣传横幅,中途还有人来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宣传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氛围还是不错的,看来绥远县没有把市委的决策部署当耳旁风。

在半山腰上,十几个人忙碌着栽树。

王鸿涛找了个村民打听了下,栽树的都是谁?挣多少钱?

村民告诉王鸿涛,都是林场招的人,一年四季栽树,照料数,按成活率结算费用,他老婆也去栽树了,要不是照料家里的营生,他也去栽树了,一年下来挣个三四万不存在问题。

王鸿涛给发了根烟,忽然神秘的问道:“大哥,想给家里老人准备两副寿材,你们这是林区,不知道哪个有路子?给指点一下迷津吧?”

村民想了想,说道:“以前好弄,最近好像风声紧了,听说不太好弄,尤其是最近一个月,没见谁往出运料子,林场和林派查的紧,他们自己都不敢弄,别人更不敢弄了。要不是不急等几个月看看情况,要是急就去找林场厂长,他肯定有办法,还能给你办手续,这种事没他们不好办,查住就玩蛋了!”

王鸿涛说道:“那他们不是知法犯法?”

村民笑道:“他们就靠这个挣钱,还是垄断经验,要不然能在省城、市里买房?不过最近风声很紧,都怕丢了工作,听说市里的王书记在严打。”

王鸿涛大体了解了,这种工作,在专项打击行动时,大家都会收敛,但是行动结束后绝对会死灰复燃,因为利益太大了,林业上的人是最大的蛀虫,一副料子卖大几千,没有成本,一个月弄上两三副料子,一年就能有一二十万的收入,基本上没有任何人出过事,毕竟是他们自己执法,监守自盗又没啥监督,看来得有个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内部的蛀虫才最难管理。

天快黑的时候,调研组汇合,在镇上找了个饭馆要了个包间,交流了一下心得,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王鸿涛对这项工作心里有底了,最起码植树造林搞得不错。

大家决定,对照绥远县的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继续分组,逐一暗访。

晚上,大家就在镇上找了个小旅馆休息,大伙壮着胆子,拿着酒和扑克来到王鸿涛房间,想打百分喝烧酒。

王鸿涛没有拒绝,适当的和同志们玩玩也无所谓,而且这次出来调研也比较随意,适当的增进一下感情也挺好,王鸿涛本来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人,很好相处的。而且这次出来的这几个人能力都不错,值得培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