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 第980章 教改各方反应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第980章 教改各方反应

作者:爱吃螺蛳鸡的陆凡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0:58 来源:泡书吧

长安市的教改像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长安市,各方都在发声。

教育业内人士表示:压缩招生计划 不能“一减了之”。

身为长安市第六中学校长、长安市人大代表,同时又是长安市西北中学管理的负责人,王少坤一直关注着“教改”的相关政策。西北中学是一所公参民性质的学校,他也表达了把西北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愿望。

“国家为啥要求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就是要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实际上,全国各地的教育还不均衡,就拿长安市民办学校的数量及学生人数来说,仅一个区的民办学生人数差不多占本区总数的40%,这个比例远高于15%规定的比例。因此,就现状而言,政府没有担起承担义务教育主体的责任。从人民群众来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属于高收费。”

老师们表示,教师分流不建议“一刀切”

公参民转制,教师分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原来民办学校的教师如何解决编制问题?顶尖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普遍高于公办学校,这部分教师的待遇如何解决?这些都是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剥离义务段办学,同样影响重大,一旦实施,大量的义务段教师何去何从?现有公办学位是否可以满足入学需求?不具备公办入读资格的家庭如何解决入学问题?不解决好这些问题,盲目响应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大。”

多位公参民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不赞成对民办教师搞“一刀切”,一方面财力所限,政府不可能将所有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可能采取部分老师通过考核的方式获得公办教师编制,从而获得身份的真正认同。

长安市民办教师人数众多,仅唐都区就有2000多名民办教师,这部分人的安置需要政府妥善解决。

谈到民转公,秦省师范大学奥林匹克学校校长算了一笔账,民办学校给一名老师的投入,仅一年工资这一项投入便达十二三万元,还不算“五险一金”。此外学校还有固定资产、设施设备及水电、安保、保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及开销,可以说,投入非常巨大。民办教师分流,最有可能的是政府实行全员聘任制,这样既避免了政府财力不足的难题,又赋予学校用人机制的灵活性,打破“大锅饭”,利于学校的发展。

一所公参民学校的副校长表示,在教师分流上还需要考虑部分老师为了学校发展奉献了青春,若单纯从年龄上分流不妥,毕竟很多骨干教师都在35岁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如此多的民办学校转为公办,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财力,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是个问题。

家长们关注的是教学质量:公办学校或将借势崛起?

一些民办名校的家长担心学校转成公办后,无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长安一所中学校长同时身兼公参民学校负责人,他指出,民转公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人和政策的问题。

“人的问题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我们老师的身份问题,当然,政府有多种渠道,我建议是考核选拔优先考虑为这个学校做出贡献的老师,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身份的转变更加安心,更加自豪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最主要是教师的主人翁和责任意识的唤醒。民办学校的老师得不到公办教师的这种价值感和归属感。”

唐都区的一所直属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一些人对公办学校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公办学校受体制所限,优势不如民办学校。我觉得,民强公弱是伪命题,担心民办转公办后不再办得好是无稽之谈。在长安的高中教育里,公办学校占据绝对优势,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后,办学主要在于校长的理念。

长安市中铁中学校长在教工大会上给全体老师讲了这个“公参民”转公办政策,“这是国家教育推进义务均衡发展的好政策,也是咱们公办学校发展的机会。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减少后,学生势必要选择公办学校,选择了公办,咱们能不能接得住?所以,每个人都要发挥主人翁意识,搞好教学质量,不仅要对校内学生负责,更要为将来的生源负责。’”

省长办公室,王鸿涛拿着电话说:“马部长,大势所趋,确实没办法变通,口子一旦放开,长安的教改就失败了,这个责任我承担不起,希望您理解。”

“鸿涛省长,部里对民办转公办的指导意见是循序渐进,咱们没必要下这么重的猛药,总要给他们缓冲的过程,培华中学可以转公办,毕竟这是大势所趋,能不能给他们三年的时间把后续的事情安排好。”

“马部长,长安市正在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民转公涉及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会充分考虑。这样吧,培华中学我会重点关注,在政府收购的过程中尽可能把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好吧,那就感谢鸿涛省长了,等你回京的时候咱们坐一坐。”

挂了电话,马部长对身边的培华集团负责人说:“你也听到了,教改是国家大势所趋,长安市只是先行一步,不是谁可以阻挡的。跟你说实话吧,长安的教改部里在重点关注,甚至主要领导们都在看长安取得的实效,下一步必然是全国性的教改,民转公是必经之路,民办教育的阵痛无可避免,我建议你们集团还是提早谋划,转型吧!王鸿涛既然答应了我,想必不会让你们吃亏,他这个人说一不二,答应的就会做到,有着超强的执行力。所以,长安的教改避无可避,在政策面前,企业是渺小的,如果你去和他硬碰,结果必然是头破血流,这个人后面很硬的!”

“部长,我们的损失太大了!培华中学当初耗资几个亿,在秦省各市还有几个分校,您知道的,创办这些学校有多么的不容易,即使按照市价收购校舍,隐性的损失也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民转公后,教培行业也不允许开办,我们无路可走!”

“马总,大势所趋,恕我无能为力,这个人我拿不下!”

这几天,王鸿涛接到了无数个电话,无一不是身份显赫,都是来求情的,目的当然是想让某些私立学校说情,让他们继续开办,都被王鸿涛拒绝了,但都向他们保证会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软硬不吃,没有松一个口子。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人活着总要做一些事情,不能因为要得罪人就偃旗息鼓,而且有些人得罪就得罪了,无伤大雅,今时今日,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在王鸿涛头上撒野。

省委书记陆文华同样接到了很多权贵的电话,一方面他恼怒长安市教改这么大的事情不给他汇报,另一方面他深知王鸿涛的脾性,决定了的事情撞了南墙都未必回头,只能婉言谢绝了所有的求情,他没把握说通王鸿涛,免得自取其辱。

任何改革、变革都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越大力度的改革其推动者必须越少,这样才有一直改革下去的底气,若一群人来改革,终究会各方面利益碰撞牵扯,导致改革走样或者失败。

王鸿涛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常委会上直接宣布的命令,压力全由自己扛,改革只能由强人去推动,要有无所畏惧的勇气,还要有一定的底气,这些王鸿涛都有,到目前为止压力还扛得住。

下午刚上班,三弟鸿海急急忙忙跑到省政府找王鸿涛,进门就问:“哥,长安是不是要‘打’私立学校、‘打’教培?”

王鸿涛说道:“说的什么话,不是‘打’,是要把不符合要求的私立学校转为公办,或者停办。至于教培,学科类的确实要更为严格的限制,没有资质的全部打掉,有资质和营业执照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鸿海疑惑的问道:“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那就是所有的假期、周末不能补课,只能周一到周五放学后补课?”

“你倒是真能钻政策的空子,原则上是这样,但是基本没有生存的土壤,你投资教育了?”

“是呀,前几年教育那么火,也入股了一些机构,新东方也有,长安这么一打,那些投资就打水漂了!”

王鸿涛问道:“大概投资了多少?”

“前前后后有五六个亿吧!”

“趁早,能撤立马撤,撤的早赔的少,你这个投资是失败的,不过金额也不是很大,壮士断腕吧!”

“哥,真的完蛋了?有没有可能到了后面政策又放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