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斩

浮光三千里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潭心渺渺,映青山之翠影。兰风习习,祛万类之残秽。

丝竹悠悠,奏古今之来客。人语晏晏,话乾坤之应变。

老者端坐溪石上,抚一曲《广陵散》,引得钟麓击节而和。

胥姜醉心闻贤,不觉间竟将一壶酒倒尽,楼云春见状,又取了自己的薄荷饮替她续上。

弦静音绝,众人不禁拍手称妙。

胥姜由衷赞道:“乐者乐也,琴瑟乐心,闻先生之琴心,尘世烦扰尽可消也。”

白须老者笑谦,“小友过奖了。”

钟麓笑道:“今日也算是你二人的机缘,泽兰先生的琴音当世难得一闻,连先帝都赞口不绝,多少人千金求一曲,都难遂愿。”

楼云春朝泽兰拱手作礼,“得遇先生,三生有幸。”

胥姜心头惊叹,随后朝钟麓拱手,“都是托先生之福。”

“哎呀,你们这些人,说不讲礼,处处都是礼,烦人,烦人。”泽兰先生摆摆手,随后对钟麓斥道:“你可别唬小辈,什么当世难得一闻,莫要将老夫捧上高台,这把老骨头不禁摔。”

众人闻言皆大笑。

泽兰先生舔了舔酒,“况且老夫这琴与这山中的猿啸鸟鸣并无区别,随时可奏,随时可听。”随后广袖一挥,漫道:“圣人听得,你们听得,渔樵也听得。”

随后想了想,又补说:“唯有一种人听不得。”

胥姜好奇道:“什么人?”

泽兰答曰:“心歪着长的人。”

众人了然,随后又不禁钦佩其高情远致。

胥姜深有同感,便点头附和道:“心歪着长的人确实是没法听的,五音入五脏,琴音为徵,徵为火音,火音主心。这人心歪了,属病入膏肓,再好的琴音也是难入难治,先生自不必为其磨指废弦。”

泽兰先生闻言不禁畅笑,“怪道方才钟麓夸你说话顺耳,真是好一张巧嘴。”

胥姜神色诚恳,“此乃晚辈肺腑之言。”

听她被夸赞,楼云春满眼盈笑,与有荣焉。

钟麓夸完那个,又来夸这个,“这小娘子可不得了,诸位切莫因其是女子便小看了。早先给大家品读的梅花笺谱便出自她之手,还有近日畅销的那套蒙学诗集,也是出自她的书肆。且为人又仗义,行事又周全,性子又耐磨。”

他边夸边叹,“真是难挑出毛病来,只恨不是长在自个家里的。”

胥姜被说得脸红,忙摆手道:“先生谬赞,我哪有这么好。”

楼云春声道:“你比这还好。”

胥姜瞪他一眼,谦逊,谦逊可懂?

一名身宽体胖,面目慈和的老者缓缓道:“说起那梅花笺谱,倒让我想起近来京中流传那草花笺谱来,家中孙女买来送我,我当日瞧着还以为是同那梅花笺谱一套,细看又有所区别。一问之下,才知道是继圣书局所出,胥娘子可是与这继圣书局有合作?”

提及继圣书局,胥姜神色淡了些,她摇头道:“不瞒诸位先生,草花笺谱脱胎于我那梅花笺谱,为继圣书局偷仿制,并未知会过我。”说完她朝钟麓无奈一笑,“我得知他要偷仿,且买断了草花纸,便知我这梅花笺谱已无前景,又想着各位先生、主顾对书肆的照拂,才将其作礼送出,以报惠顾之情。”

“其中竟有如此垢情。”那老者摇头,厌恶道:“亏他们还有脸说自己是独创。”

钟麓叹道:“他们做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泽兰先生抬手安抚,“莫要为其烧心,失道寡助,这般行事无异于自取灭亡,且耐心看着吧,总有自食恶果的一日。”

随后又对胥姜道:“怪说方才小友有徵音入心之言,想来心有不平,不如我为你抚琴一曲,散散心气。”

胥姜受宠若惊,忙起身朝泽兰先生拱手一拜,然后大大方方的应承其好意,“多谢先生,那晚辈便洗耳恭听了。”

泽兰先生抹弦,一曲高山流水推波而出,瞬时将人带入旷境。

曲过半阙,忽地,从山林间传来一阵悠长的野歌,应和着琴音,俗雅并茂,荡气回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

一曲罢,众人皆惊,泽兰先生抱琴而起,寻声而问:“何人作歌?”

林中人问:“何人作曲?”

“仙人且等,我这就寻来!”说完,泽兰先生将琴入袋,背在身上便急切往山林中投去,另外几人见状,也随之而往。

钟麓吊在末尾,冲看看傻眼的胥姜与楼云春挥手道:“你们回吧,咱们寻仙去也。”

“山路湿滑,先生们可要当心啊。”人已没入山林,唯余胥姜的叮嘱回荡在山谷里,她盯着看了半晌,喃喃道:“瞧着年纪都不小了,腿脚倒挺利索。”

楼云春轻笑,摸了摸她的头发。

随后又担心道:“深山老林的,不会走丢吧?”

楼云春四下看了看,思忖道:“瞧此处无马无车,先生们应当不是自己来的。过会儿咱们出去问问,让他们的仆从到各个路口侯着,如果落日前未归,便入山寻找。”

“如此也就周全了。”胥姜回头冲他一笑,“照月真聪明。”

照月喜滋滋。

胥姜没忍住,凑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亲,楼云春顺势将她揽住。

末了,胥姜看着满地残席,“也不知回不回来了,这些东西收么?”

“咱们先收上吧,带出去交给他们的仆从。”

胥姜点头,“也好。”放在这儿,若被人拾去,倒也可惜了。

两人随即将东西都收捡包裹好,驮在了各自的驴和马身上。诸多行礼加上胥姜,差点把犟驴压趴,它不满的刨了刨蹄子,正要撒气,却被胥姜一巴掌拍服帖了。

果然没有一棵草是白吃的!

回程之路比来时艰难,胥姜与楼云春却都不着急,两人走走停停,寻芳赏景,偶尔落地步行,让马和驴饮水吃草。

行至半途,见溪涧对岸有人嬉闹,着眼一瞧,原来是周家人。

除周家人和那些士子外,还有一群乐伎、歌伎,那群白衣士子混迹其中,颇为打眼。

胥姜瞧着他们眼下放浪形骸的模样,想起寻仙而去的野老,心头不由得叹气。

若将这些人充作基石,那大厦必将倾危。

楼云春轻道:“走吧。”

胥姜转头看向他,忽又觉得心头渐升希冀,暗自嗤笑道:何必庸人自扰,不是还有眼前这样的人么?

两人回到路口,路口车来人往,路边还有挑担卖茶卖粥的,卖花卖菜的,卖溪虾溪螺的,很是热闹。

楼云春与胥姜来到马棚询问钟麓等人的车马,马棚管事指了一处旷地,两人便寻过去了。

过去一瞧,果真有四架马车等在那儿。二人过去将情况说明,分别交还了行礼,又嘱咐其往山口路口去守人,这才又回路边寻吃食去了。

走了这么久,两人都有些饿,便先去寻了卖粥的妇人问食。

胥姜问道:“阿姐,你这都有些什么粥?”

妇人答道:“麦粥和饧粥,十文钱一碗。”

价钱比城里贵,不过贵得合情合理,路这么远挑过来,挣得都是力气钱。

正好楼云春先前在马棚退的四十文可以派上用场。

“那要两碗饧粥,两碗麦粥。”

“好嘞,先来饧粥还是麦粥。”

“麦粥。”甜在前头,别的味儿就要大减了。

妇人给两人一人盛了一碗麦粥。

麦粥还是热的,熬煮火候老道,碎米化汤,麦粒爆花,谷物之气浓郁,入口香浓软糯,两人吃一口便停不下来。

吃完麦粥,胃里还有所欠缺,再续一碗饧粥,甜蜜温软,心满意足。

楼云春连吃两碗还不够,又多要了一碗饧粥。

胥姜见一旁有卖枣糕的,买了两块与楼云春分食,这才彻底饱了。

一旁卖花的农人见隔壁生意兴隆有些眼热,便朝两人叫卖道:“二位要不要买花?刚从山里采挖的,回去好养活。”

胥姜想起曾与楼云春说起过开春去山中挖桃树,只是开春过后事情太多,搁置了,眼下见这农人才想起此事。

她扫过农人的箩筐,多是各种兰草,香茅,水蕉,还有几株豆蔻,并没有桃树。

农人见她似在搜寻,便问:“娘子想买什么花?我家就在这山脚,家中还有些别的,说不定能有你想要的。”

胥姜问道:“有没有桃树。”

农人与楼云春闻言皆是一愣,农人道:“桃树倒是有,不过家中都是些四五年的成树,植株大不好移挖,要树苗山中倒是有,不过得现挖。”

楼云春问道:“远么?”

农人摇头,“倒不远,只是如今我在此处摆摊,一时不得空。”

胥姜正想说下次再来,却不想楼大财主阔手一挥,对农人道:“你的这些花,我都买了,包括桃树。”

农人一刻不带犹豫打纤挑箩,朝两人招呼道:“走,我带你们去挖!”

胥姜哑然。

楼云春走出几步,见她没跟上,便回头等她。

“你买这么多花儿,种哪儿?”

“你的书肆,家中园子,还有自然轩,都可以种。”楼云春看出她的担忧,笑道:“放心吧,不会白花钱,且带回去父亲和母亲也会欢喜。”

胥姜想起楼宅园子里那株樱桃树,也是楼敬去山中道观挖的,便高兴跟着农人走了。

农人的屋舍就在溪边,几间茅屋,两道篱笆,一方小院。

三人还未走近,便闻一阵犬吠,农人吆喝一声,一只黄狗自院里窜出,摇着尾巴朝这边飞奔而来。

“它叫望山。”

望山先警惕地打量了马和驴,又闻了闻胥姜与楼云春,见其皆不带恶意,才围着农人打转,不时还‘嘤嘤’哼叫。

“好狗,好狗。”农人摸了望山两把,便将胥姜与楼云春往小院领。

小院四周花木葱茏,夹侧理为菜畦,多种韭、葵、葱、蒜,水灵可爱。左右桃、李、杏、梨混种,往前推一月,次第开放之时,应当美不胜收,眼下皆已挂果。除此外,门前溪水旁还种着几株樱桃,眼下青黄交杂,让人一见便口舌生津。屋后是一片竹林,绿叶飒飒,胥姜瞧着是毛竹,此时应已出笋。

胥姜看着四周的果树,好奇问道:“老伯,你种这么多果树做什么?”自己吃又吃不完,拿进城卖,路远价贱又不值当。

农人老伯将花放在茅檐下,去找锄头,闻言答道:“酿酒。”

胥姜眼睛一亮,“老伯懂酿酒之术?”

“都是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照猫画虎,久了就精了。”

“家中眼下可有成酒?”

听这意思要买?老伯连忙点头,“有,你要看?”

楼云春看了眼天色,说道:“挖完桃树回来再看。”

日头已挂西山峰,炊烟渐出溪水东,再耽搁下去,在天黑前便回不了城。

胥姜忙道:“好,赶紧动身吧,过会儿该晚了。”

老伯让二人将驴和马拴在院子里,留望山看家,随后领着两人往山里去。通往山林的是石板路,听老伯说是他自己铺的,一年铺一段,年复一年,便通到山顶了。

胥姜与楼云春由衷佩服。

石板路比泥路好走,加之三人脚程都快,不多时便行至山腰。

“就是这儿。”

胥姜抬眼看去,几株野桃盛结成林,说是野桃也不算全然野生野长,树下无杂草,枝丫也有人为痕迹。

老伯说道:“这儿原本只有一棵桃树,枝梳叶稀,结果也小,起先没注意,后来发现它招猴子,尝了尝觉得甜,就圈来打理。见有猴子吃剩的果核,落地生发成苗,顺势育了几株,十几年下来,才长成眼下这副模样。我门前种的也是这种。”

这桃树此时也结果了,拇指大小,再往后也长不了多大,成熟之后一捏便脱核,内里红如胭脂,所以又叫胭脂桃。

胥姜吃过,知道个中滋味,所以此时望着满树青果子,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这野桃酿成酒后,跟它开的花一个颜色,倒是好看得很。”老伯瞧了一眼胥姜,见她一脸馋样,心道有戏,过会儿定要设法卖两坛给她。

楼云春也瞧着胥姜,只觉得她这副模样可怜可爱,便道:“过会儿咱们买些回去。”

老伯一听,原来这位才是做主的,忙道:“好几坛呢,正是喝的时候。”

“好,好。”胥姜连连点头,又催促道:“老伯,树苗在何处?咱们赶紧挖吧,挖了回去买酒。”

“就在树下。”老伯领着二人来到树下,只见苗子高高低低长了一片,“都是坏果子落在地上生的,本来要清理,这两月农忙,没来得及。”

老伯选了几株半人高的,说道:“这种是前年的苗子,特地留的,此时挖回去种最好,根苗壮好成活,且若种得好,明年就能开花。”

“听您的,就挖这种吧。”胥姜对楼云春问道:“挖多少棵?”

楼家中园子原有几株桃树,花开得倒是好,只是果子又硬又酸,中看不中吃,可以挖去别处,换种这野桃。

楼云春看着眼前十来年的老树估量了一番,“十株应该够了。”

“好。”老伯上手挖苗。

胥姜瞧着,忽然说道:“多挖两棵吧。”

见楼云春疑惑的看着她,她淡淡一笑,眼底浸出一丝怀念,“一株送去书塾,一株种在书肆后院。”

林夫人的闺名为杝桃,杝桃便是野桃。

楼云春轻声应道:“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