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121章 一百二十一斩

浮光三千里 第121章 一百二十一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当初在袁府赏梅宴上,杜回问起胥姜与楼云春之事,胥姜告诉他自己还未想过要成亲,如今再提起,她却再无法毫不犹豫地重复当初的话。

可若是让她眼下与楼云春成亲,她也做不到,因为一旦成亲,便意味着这书肆再也无法开下去。

大盛律例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不得入仕,以杜绝贪官污吏,维持地方行市。若官员任职期间,其妻子、儿女、叔伯、兄弟经商获利,轻则鞭笞,重则撤职。

所以那户部侍郎周淮,即便自己儿子考不中科举,也不敢让其从商,而是让其庶出子侄打理。如今楼云春以继圣书局反咬户部,便是借此条律例,告周善才借周淮之权,行欺行霸市、买卖不公之事,治周淮一个以权谋私之罪。

若周淮咬死不知情,且楼云春拿不出凭证,那他顶多被打一顿鞭子。若有楼云春拿到证据,证明继圣书局与周淮有关系,那周淮便会被撤职,这几日他便是在为此事奔波。

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怎能让胥姜不顾虑。

若她与楼云春成亲,便再无法做买卖经商,便只能同楼夫人与其它官员女眷一样,坐在后宅相夫教子。这对与寻常女子来说,或许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可对她这只自在惯了的野山雀来讲,便是被放入鸟笼。

她不甘心。

同时,她也不可能让楼云春为自己放下仕途,更莫说稍有不慎,还会牵连楼敬,她没那么大脸。

此事暂无两全之法,所以她与楼云春心照不宣从未提及。因为他和她,谁都不想对方为自己断送前程。

只是她与楼云春不提,长辈们却难免心焦,楼敬今日将此事暗挑出来,那她便不能置若罔闻。

她暗暗思忖,待楼云春事了,她便寻机与他商议。眼下,先将这套《文脉溯源》刊印一事定下,再把两位先生说和,可别千万因她而真生了嫌隙。

楼敬与杜回拌完嘴倒跟没事人似的,杜回只板着脸不说话。

袁祖之见状,摇头道:“加起来也是百来岁的人了,拌嘴起来与小儿无异。”

杜回瞧了他一眼,没说话。

“不怪二位先生,都是儿的错。”胥姜忙将几人请入座,随后举茶朝众人赔罪道:“品书原是雅事,先生们可别因此而坏了雅兴。”

楼敬抬盏受了,随后又笑着碰了碰杜回的茶盏,“你这臭脸,看给小辈吓得,还不赶紧收收。”

“少得了便宜还卖乖。”话虽这么说,杜回却端起茶盏喝了。

钟麓呵呵笑道:“这不就好了?”

计善对胥姜安慰道:“关心则乱,胥掌柜也莫要吃心。”

胥姜应道:“儿省得的,并未放在心上。”

计善点头,这也是个豁达性子,随后他又提议道:“其实两位也无需争个脸红耳赤,虽官刻与监刻同经国子监,只能择其一,却还有坊刻。胥掌柜可以先将此书自行坊刻,待刊印、留书过后,再上报给国子监与礼部审验,呈请官刻。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杜回软下脸来,替她答道:“计老有所不知,她与那周善才交恶,坊刻之路被堵死,拿不到官府批文。如今继圣书局虽因造假之事被查,可眼下还未出结果,府衙那头能不能过还难说。”

胥姜的情况,除邓阅川与计善之外,在场的人都清楚。

杜回又道:“且这书诸位也都品了,相较于坊刻,确实更适合监刻或是……官刻。”

监刻与官刻皆由国子监出,监刻亦被读书人半作官刻,可就像楼敬所说,官刻之影响与意义并非监刻可比,朝廷所出,方为正统。再说,即便此书可以坊刻,以胥姜与书肆本身之局限,若无国子监与胡煦之助力,刊印上架后要想回本获利,必得耗费不少精力、时日。

所以既决定要官刻,便没有必要再进行坊刻,吃力不讨好。

胥姜也深知这点,再加之她对此书非同寻常的期盼,所以她自一开始便从未想过坊刻。

她对杜回拱手道:“这套书,儿依旧想请您校勘。”

杜回佯怒道:“除了我,难道还能请别人?”

袁祖之敲桌子,“可别忘了,这儿还有个国子监的。”

杜回冷哼,“闲得你。”

楼敬又来逗火,“见者有份。”

这话一说,众人也都掺和进来了,一人一句,给杜回堵得白眼都翻不过来。

胥姜席间和乐,便起身对众人说道:“先生们伏案劳累,想必也饿了,儿备了些小食,给先生们解解乏。”

楼敬一听,来了精神,笑道:“胥掌柜手艺一向好,这品书宴我便有一半儿是冲这着吃食来的。”

袁祖之也道:“是许久没尝过胥娘子的手艺了。”

“正好有些饿了。”杜回那份糕点他没吃两个,便被袁祖之偷塞进了自己肚子,拌嘴也是个力气活,加之茶又消食,他此时腹中正闹得慌。

一听杜回饿了,胥姜赶紧招呼曾追帮忙上酒食。

小食依旧是按人份分装,先上了杏酪,杏酪此为李统学之最爱,甜香软滑,入口即化,他吃完一碗,有些意犹未尽。

胥姜见状,又给他上了一碗,此次备的皆是小食,倒不怕败了胃口。

吃完杏酪,胥姜才上酒和玉兰片、蜜藕、笋脯等佐酒小食。

楼敬夹起一块蜜藕尝了尝,点头道:“这藕不错。”他家里出的,便没有不好的。

计善也正在吃蜜藕,附和道:“蜜藕多老藕,粉软粘牙,不大爽利,用这嫩藕正好,甜脆又解腻。”

胥姜闻言笑道:“先生若喜欢吃藕,还有道清拌藕带,这就上来。”

除藕带外,还有桑叶豆腐、清拌芦芽、二吃香椿,胥姜一并都给摆上。

那藕带果然深得计善欢心。

杜回对照食单瞧了瞧,才弄明白这颜色如碧的豆腐,竟是桑叶做的。

曾追正给他添酒,得意道:“这是我做的。”杜回正要夸赞,又听这孽徒道:“桑叶败火,您肝火旺,多吃点。”

杜回一筷子敲在他手上。

曾追已经皮实了,反正已经被打了,他干脆将那桑叶豆腐往杜回面前推了推。

“这酒色如胭脂,瞧着倒是与寻常见的桃子酒不大一样。”袁祖之举杯尝了尝,“入口无杂味,酒香浓郁。”随后对胥姜问道:“胥掌柜这又是自哪儿弄来的好物?”

胥姜正将槐叶冷淘自缸里起出,闻言笑道:“此酒出自东山之阴,先生已点出其名。”

“哦?”袁祖之略微一思忖,“胭脂?”

“正是,此酒为山中杝桃所酿,此桃在我家乡便叫做胭脂桃。”

“倒是雅致。”袁祖之随后问道:“不知胥掌柜这酒可还有多的?能否出让几瓮给我。”他家烟烟定然喜欢。

“先生若是喜欢,过会儿便抱几瓮上车便是。”

“那怎么好?”

“只当是儿赠给烟烟的,让您顺道带回去罢了。”说完胥姜也不等他回,便去分碗装冷淘去了。

几个老友见了,忍不住挤兑。

杜回道:“吃了喝了不算,还要拿,你这倒不客气。”

“就是。”楼敬谴责道:“你瞧我都没好开口。”实则是胥姜早让楼云春给他和夫人带了几瓮回去,已喝大半了。

袁祖之瞧他那副模样便知这人得了便宜还在卖乖,不由得飞了个眼刀,随后对杜回道:“你骂他骂得没错。”

“什么?”

“不要脸。”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

外间肆中,梁墨听了忍不住探头瞧了一眼,这文人聚会,怎这般喜怒无常,方才不还吵翻天了么?

槐叶冷淘上桌,酒菜便都齐了,胥姜给梁墨也分去一份酒菜,这才安然入席。

坐定,她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举杯敬道:“今日多谢诸位赏脸赴宴,正逢节气,便备了些粗茶淡饭,乡山野味,以应时节,还望合口。”

计善笑道:“三茶三酒,十二春味,若这还刁嘴,合该扔给这驴子一窝嚼草去。”

邓阅川也道:“不曾想胥掌柜不仅会刻板、刊书,连厨艺也这般好,今日算是有口福了。”

李统学对老师说道:“胥掌柜会做会吃,通晓不少稀奇古怪的吃法,寻常食材自她手中就要变个样,要我说她若不开这书肆,改开食肆,也必定是客似云来。”

“这胥掌柜可是个妙人。”钟麓夹起一块芦芽道:“瞧这芦芽,便是昨日跟我去小竹溪薅回来的,常人去赴宴,谁会想着打野菜?”说着便将芦芽扔进嘴里,“不过,味道倒着实不错。”

众人见状,也尝了尝,果真不错。

胥姜被说得颇不好意思,便借祝酒打岔话头,“胥姜多谢先生们夸奖,便以此薄酒酬谢,盼与诸位,年年岁岁,共沐谷雨,同占春风。”

众人举杯共贺。

随后又倒了杯酒敬曾追,“多亏有你帮忙。”

曾追爽快喝了,拍拍胸脯道:“下次若还有宴,尽管找我。”

胥姜也不客气,“一定。”

槐柳巷里酒香浓,一盏未尽一盏丰,老客陶陶作笑谈,后生摇摇醉西东。

曾追自计善手中拿来那册《滥觞》,读几句,喝一盏,到最后抱着书长吁短叹。

“这得费多少心血啊,我何时才能写成这样的书?。”

“只要好好跟着你老师学,迟早会的。”

“对!迟早会的,一定会的。”

瞧他双颊通红,钟麓自他怀里将书掏出来,生怕他压坏了,又将他面前的酒给没收了,再喝过会儿怕要抬回去了。

这头,计善将李统学挤走,与老友逐字逐句地解读,李统学无法,只好挤去同袁祖之和楼敬凑堆儿。

杜回眼下看不进书,便把胥姜叫到一旁,想避着人问几句话。

“你可想清楚了,真要将这套书交给国子监官刻?”

“若能通过审验,官刻是最合适的。”

“通过审验是迟早的事。”杜回倒是不担心审验,能过在座众人之眼,审验便已过大半。“我只是在替你可惜,也是替你担心。

“儿知道。”胥姜朝他拱手一礼,“多谢先生一直以来的照拂,若没有您,便没有书肆今日。”

“我喊你过来,不是为了让你谢我。”杜回将她虚扶起来,严肃道:“你来这京城已过半载,对往后有什么打算?”

胥姜答道:“踏踏实实地刊书,打理好书肆。”

“你知道我不是在问这个。”杜回看了眼楼敬,“今日楼敬那话你也听明白了,你若还抱着原先的想法,那我便劝你趁早同他家小子断了。”

断了,胥姜心头微微刺痛。

杜回见她不应话,便猜她如今是舍不下了,便不忍再说重话,随后又道:“若你继续同他来往,那成亲便是迟早的事,你可要想清楚。”

胥姜当初说她不想成亲,他很忧心,如今她犹豫了,他更忧心。

这世道,女子大多依靠男子而活,所以胥姜能挣到如今这份事业才更显难能可贵。

若嫁入楼家,这书肆势必不能继续再开下去,那她先前诸多心血便白费了。

“儿自起初便知道儿与他不合适。”她顿了顿随后改道:“是与任何人都不合适。”

杜回皱眉,却耐着性子听她继续说。

“自小,师父便从未教过儿如何做一个娴雅静淑,温柔和顺的闺中女子。他自教的是要学好本事,要自立自强,为自己而活。更要活得清醒,活得有志向,哪怕是吃苦受罪,也要自己挺直脊梁,顶天立地站着,而不是把自己托付给他人,做依托乔木的丝萝。”师父走后,她正是凭践行他的教诲,才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她轻声而又坚定地道:“这书肆便是儿之志向。”

她虽无师父之才,却也想像他那般,开一间书肆,刊印自己想刊印的书,替他过想过却没来得及过上的日子。

她一路行来,有过惶惶不安,有过茫然无措,有过号啕大哭,有过郁郁垂死。那时候,她只想回到同师父在一起的日子,哪怕刻板把手刻出血,哪怕抄书抄得腰酸背痛,哪怕被他逼着背自己不想背的书。

可失去的就是失去了,再也回不来,在无数次失望绝望中,师父留下的因她疏忽而损坏的书和刻板使她清醒过来。

她一边修复,一边哭,她的手被磨出血,自血里长出的根,终于着地,颤颤巍巍地将她扶起。

自那后,开一间与师父一样的书肆的念头,在她心头成型,她走过许多地方,最终选择了令他曾铩羽而返的长安。

杜回被她的话震了震,随即感到欣慰,可一想到楼云春,又觉愁人。

“那楼云春呢?”

胥姜也愁,随后叹道:“儿会同他说清楚,同他商议后做决定。”

既已互许,便是两个人的事,求的也是个两厢情愿,她一人不好做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