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128章 一百二十八斩

浮光三千里 第128章 一百二十八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春来柳枝发几何?

可堪离人相送折。

一别长安繁华尽,

从此清都山水多。

紫金门陆续迎来为杜回送别的车马,除家人外,袁祖之、楼敬、钟麓、李统学几位老友自不必说,胥姜、楼云春、曾追、胡煦也在其列,还有国子监同僚和生徒,和众多士子,皆来为他送行。

杜回看着几位老友,叹道:“你们又何必来?白白带累了名声。”

袁祖之摆摆手,满不在乎道:“要带累也早就带累了,不差今日这一送。”

楼敬笑说:“俸禄可不能白罚。”

钟麓拍着杜回的肩膀叹气,“这一去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聚。”

李统学倒是很乐天,“就当出门游玩,听闻往涪州去一路山水清绝,多名胜古迹,我给杜兄带的一箱纸墨,怕还不够画的。”

杜回笑骂,“我看你是想让我替你拓碑。”

李统学拱手求道:“若能如此便再好不过了。”

几人又笑开来。

楼敬握着杜回的手,叮嘱道:“一路多保重,路途虽坎坷,却总有相会之日,我们在京城等你。”

杜回不禁揶揄,“这人不与我对嘴,一时倒是处不惯了。”复又应道:“放心,我身子骨向来康健,定能熬回来与你们畅饮千杯。”

随后又看到旁边一双并立的小儿女,轻叹道:“只是此去有三等憾事,一是不能看学生及第,二是不能亲自监印《文脉溯源》,三则是喝不了他两人一杯酒。”

酒是什么酒,几人都心知肚明。

“这有何憾?”钟麓招来随从,奉上早已备好的美酒,亲自倒上两杯,将楼云春与胥姜招过来。

二人也毫不扭捏地端起酒,走到杜回面前,齐齐朝他一敬。

杜回心满意足地喝了,随后连说了三声,“好,好,好,也算是了却一桩憾事。”

曾追也过来,倒了一杯酒敬他,“老师,这杯就当学生提前敬你的谢师酒,您安心将这杯酒放进肚子里,待来年学生高中,飞书给您报喜!”

杜回畅然一笑,接过酒喝了,“好,有志气!”

紧接着是胡煦,他敬道:“多谢先生往日提点,望先生此去,一路顺遂。”

杜回饮了,欣赏道:“也望你往后仕途通达,扶摇高飞。”

随后他又与几位老友同饮三杯,各叙别话。

至此,时辰也差不多了,该启程了。

杜回朝来相送的老友、同僚、后生、晚辈行了一礼,朗声道:“杜某人就此别去,望与诸君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先生一路顺风。”

“先生保重。”

不少学生都哭了,有人带头背起国子监的学训《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学子们一起头,士子们也跟着诵读,以郎朗清声,浩然相送。

杜回看着眼前的学子们,红了眼眶,这些都是大盛的脊梁、基址,有他们在,大盛可保昌盛矣。

随后又转身看向身旁的妻儿,轻道:“我去了,你们好好的,等我回来。”

杜夫人已湿了秀帕,也顾不得体不体面,庄不庄重,不舍地拉着他的手,“老爷,你定要多注意身子,往后穿衣吃饭没我在一旁,千万莫亏了自己。”

杜回拍拍她的手,“晓得了,你也是,莫要太劳神。”

随后又对儿子嘱咐道:“照顾好你娘,姐姐妹妹若有难处,也多接济,休要辞责。”

杜回还有两个女儿,皆已出嫁,他没有让她们相送。

杜飞章哽咽道:“父亲莫要挂心,京中有我,您此去多传家信,好让我们知道您一切安好。”

杜回答应道:“我一到涪州,便让人传信回来。”

曾追道:“老师放心吧,这儿还有我。”

“好,家里就托付给你们了。”杜回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随后在二人的相扶下登车。

家眷们又低低泣成一片。

杜回站在车上,朝众人挥手,“都回去吧。”随后又眺望长安,却见这座繁华都城不动如山,来去皆泰然。

他亦泰然。

待杜回领着六名侍从,三辆马车绝尘而去,前来相送的人才纷纷折返。

几位好友目送他隐入青山,皆阵阵幽叹。

胥姜眼眶湿润,楼云春递上手帕给她擦脸,劝道:“总有一天,杜先生会回来的。”

她抓住他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心头离绪稍减,随后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睛。

楼敬在一旁瞧着二人,心头酸道:终究这第一杯喜酒,还是让杜回那个老小子给抢了去。

罢了,罢了,这回便让着他。

随后,他同众人招呼道:“咱们也回吧。”

归也,去也。

去也,归也。

皆沐清风。

礼部考核后,所有中榜进士的授职也明晰了。

“史馆?”胥姜差点被口水呛道,竟被她言中了,她吃惊地瞪着胡煦,“什么官职?”

胡煦温言笑道:“着作佐郎。”

着作佐郎,从六品上,协助着作郎掌修碑志、祝文、祭文。

“不是说,此次考核有两个稀缺要职么?”胡煦作为状元,且还是二点,怎么会被分到史馆?

胡煦笑容淡了些,“重要的官职自是人人挣破头,高中的士子中也有士族子弟,自有底气一争。”

科考与礼部考核虽公平,可分配调度仍由吏部考定,吏部拟出名单后再上呈门下省决议,其中官员多与吏部多有联通,稀缺要职自然多推士族子弟担任。

圣人虽可以钦点职位,可为平衡朝局,又不好过多干涉,况且一个没有根基的状元被点入要职,幸或不幸很难说。

所以当时圣人召见他便给了他两个选择,是选择一个肥差,还是选择一个清要之职。

若是常人,面对这两个选择,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肥差,可胡煦刚经历一场政治阴谋,面对眼下唾手可得的肥差,便心生了几分警觉。再深思圣人令其选择之用意,心头豁然清明,毫不犹豫地选了清要之职。

圣人当即呼‘妙’,随后便将他点入了史馆,任着作佐郎一职。

他虽暂且不知此职妙在何处,直觉却告诉他没选错。

所以他又对胥姜说道:“这个职位也不错,在东家此处练出的本事,也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闻言胥姜哈哈一笑,说道:“说起来,我若同意钟麓大人聘为史馆外修,与你倒也算同僚了。”

胡煦也笑,随后挺直脊背,郑重朝胥姜行了一礼,谢道:“若没有东家,便没有胡煦今日,多谢东家提点之恩,扶携引见之义。”

这一礼他早该来谢,却因高中后的各种事绊住了,拖延至今。

胥姜一惊,赶忙虚扶道:“都是朋友,你这般也太见外了。”怪道说他今日带了这么多东西上门,竟为这此事来的。

“东家于我是朋友,更是恩人,当受此礼。”至于那样一份未说出口的情谊,便永远搁在心底罢。

想当初他自我承诺,待高中后便同她表明心迹,可时不待人,她已选择了楼云春。直到后来与楼云春相熟后,他才知道,自己与胥姜只见差的并非时机,而是需求。

胥姜需要的并非他这样的人。

见他固执,胥姜只好受此一礼。

“对了,我有样东西给你。”胥姜起身找出一个香罐捧给胡煦,“早些日子便制好了,因后头杜先生出事,便忘了给你。”

胡煦接过香罐一瞧,上头贴了张笺条,以小楷书写‘青玉’二字。

“青玉,这是香?”

胥姜点头,“打开来闻闻,看对不对味儿。”

胡煦揭开盖子,便闻道一股淡淡地竹香,令人精神一震。

“这便是东家曾说过的竹水香?”

“嗯,说来时机也巧,便当做你的授职之礼,贺你平步青云,节节高升。”

她为人处世总是这般滴水不漏,胡煦在心头遗憾一叹,又难免对楼云春起几分羡慕之心,她对朋友尚且这般体贴周全,何况对至亲至爱?

“难为东家还记得,多谢。”他将香罐小心收起,随后起身道:“时辰不早了,我也该走了。”

胥姜起身相送,送至门前,却正好见曾追过来了。

曾追骑着驴,一见胡煦忙从驴上下来,朝他拱手道贺:“竹春兄,听闻你授职着作佐郎,可喜可贺啊。”

胡煦笑道:“多谢,多谢。”

胥姜见驴身上的褡裢里塞着书,便问道:“你这是去书塾?”

“嗯。”曾追搔头应了声,随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递给胥姜,“这是上次在你这儿借的银钱,我已凑齐,来还给你。”

胥姜好奇道:“你怎么凑齐的?”

“原先帮人写文章攒的酒钱,这些日子又卖了些,正好攒齐就来还你了。”

“你都拿来还我,酒不喝了?”胥姜把钱袋推回去,“自己收着吧,况且杜先生的事,我本该出一份力。”

曾追将钱袋硬塞给她,苦着脸道:“林夫子规矩比老杜还大,跟着他便别想出去喝酒了。”随后又对二人道:“我在书塾旁租了间宅子,过后就住在那里了,往后你们有事,便往书塾来寻我。”

兰陵坊到待贤坊不近,偶尔来去还好,若要日日两头跑,路上耽搁的时辰可不少,所以他才租房别住,省力省心。

胡煦说道:“既然正好碰上,不如我同你去瞧瞧你的新住处,也正好拜访林夫子。”

曾追自是无有不应的,“那感情好,我昨日才收拾出来,正好缺人暖屋,走走走。”

说罢,两人便同胥姜告辞,相携而去。

胥姜瞧着二人亲睦的模样,仿佛看到几位先生相处的样子。

知己难逢啊。

科举舞弊之事余波渐平,书肆又恢复了往日平静和忙碌。

近来胥姜与梁墨都忙着刊印拿到府衙批文的旧版书籍,忙的不止她这书肆,自继圣书局没落、周淮倒台,全城大小书局、书肆、刻坊,都在着手买纸赶着刊书,以至于纸价、墨价都猛涨。

刻匠、墨匠们也是被各家争抢,连她自己都被吴清窗和旦泗上门来请着刻板,只是由于肆里事忙,便婉拒了。

胥姜看着正在后院刷印的梁墨,再次庆幸自己眼疾手快,将人留下来了,要不然眼下从哪儿找人去?

而《文脉溯源》审下来着还得有些日子,礼部刚收尾科考事务,正是忙的时候,楼敬让楼云春传话,让她耐心等着,估摸着得下个月才会有动静。

而宋学录也让来买书的生徒代为传话,让胥姜安心,审下来后,会立即知会她。

胥姜倒不急,反正肆里事多。她与梁墨分工协作,梁墨刷印,她装帧,忙得不亦乐乎。

就这么忙忙碌碌大半个月,终于上架了两套集子。一套《浣花清玩》,为金石、清玩、花谱等清玩小记。一套《寒山诗集》,寒山大师为天台山‘国清三隐’之一,其诗浅显易懂,却深蕴奥义,容佛理世理为体,为当世一奇葩,颇受追捧。

说来,胡煦诗风倒与其有些相似,只是于境界上有所欠缺,应是年岁未至的缘故。

胥姜所刊印这套刻本,亦为国清寺僧人所刻,甚为难得。

这两套书上架后,继圣书局关张的消息猝不及防地传来。

来传话的是曹叔,曹叔与许三过来给汪掌柜安木榻,顺路将打造的与两仪榻配套的小几和扶几给胥姜送过来。

“前日刚摘的匾额,今日便有人找上我,让我联络工匠,去为其改造陈设。”

“这是有人接手了?”

“应当是,继圣书局内里格局不小,上下三层,能接手的非富即贵。”

想当初胥姜对其位置垂涎不已,可如今在这槐柳巷蜷缩惯了,倒不觉有什么好了,当然其中也有周家人的缘故。

“那您接了么?”

“明日去看了再定。”

“也不知是谁,接来又准备做什么。”

“估摸着还是书局,听闻要赶在两个月之内完工,若改弦更张,便是再多人手也赶不出来。”

还是曹叔经验老道。

胥姜又不禁好奇起来,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能将继圣书局吃下去的,也不知是谁。

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同周家一路作风便好,京城这行市刚活起来,可别又给捆死了。

散衙后,楼云春来书肆帮忙,胥姜让他试了试新打的小几和扶几,他也十分满意。

过后,胥姜简单了做了荠菜羹、蒸鲈鱼、醋藕带,外加一人半只胡饼,两人对付着吃了晚饭。

饭罢,胥姜掌灯燃烛,同楼云春一起装帧书册。

有情人独处,手碰手,眼对眼,自然起旖心,于是心如烛火,摇之动之,悦之欢之。

如此良辰,絮絮闲语,陶陶思慕,便是不奏琴瑟,依旧静好。

幽叙之时,胥姜提起继圣书局来。

“你说,究竟是谁接手了这继圣书局?”

楼云春刷浆的手一顿,抬头碗过来,“这人你认识。”

胥姜来了兴致,凑近问道:“你知道?”

一阵风自门缝中灌入,拨得烛火翻来倒去,也给楼云春眉间笼上一层暗影。

“是赵秀。”

“赵秀?”胥姜一愣,随即惊道:“怎么会是他?”

“这便是他自毁功名所得来的好处。”楼云春淡淡道:“舞弊之罪,以‘自告’虽能减轻责罚,可依律也应当赶出京城。而他不仅稳稳当当地留了下来,并且接手了继圣书局,这里头若没人斡旋说不过去。”

“我还当他是他发疯,没想到竟是有恃无恐。”胥姜秀面浮怒,“好歹也是读书人,竟失节失德至此。”

随后又担忧道:“若他接手继圣,恐怕又要搅得这京城书行不得安宁了。”

楼云春握住她的手,安抚道:“你放心,如今京城书行已由朝廷接手,而周淮在户部的空缺已由圣上钦点的人顶替。”

“谁?”

“刘延年。”

胥姜一时没想起这人是谁。

楼云春替她解惑,“与我同年的一甲第二。”

胥姜恍然大悟,“哦,那个榜眼。”

随后,她隐约明白圣人为何会拔掉周淮了,并不止是为了杀鸡儆猴,还是为了给自己的人腾地儿。

“户部的空缺被占,他们眼下盯上了国子监的空缺,如今正在上奏举人。”

“杜先生空下来的那个?”胥姜心头绷紧,“可有人选了?”

“我向陛下举荐了一个人。”

“谁?”胥姜瞪大了眼睛。

楼云春见她这模样,爱得不行,心眼却忽然坏了一个,随即点了点她的鼻尖,卖关子道:“过后再告诉你。”

胥姜忍了忍,最后没忍住朝他扑过去,揪住了他的脸。

“跟谁学得这般坏!谁!”

这让她今夜如何安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