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139章 一百三十九斩

浮光三千里 第139章 一百三十九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吴清窗最终还是签下了入盟书,不止他,旦泗也签了。形势比人强,除非他们不做这买卖了,否则只有屈服。

胥姜书肆有护院守着,那些地痞流氓探头探脑的绕了几圈,终归还是没敢上前。

只是他们不来书肆里闹,却在巷口拦客,有次拦住提前散衙回来的楼云春,被他直接被押去大理寺,往后便再没来过了。

地痞流氓不来,那倒霉的吴掌事却三天两头地上门。

“你当我愿意来?”吴掌事怨气横生,他看了一眼胥姜身后的两名壮汉,心有惶惶地压低嗓门道:“你省事,咱们大家都省事。”

他如今在万卷楼已非掌事,就是一个理杂事的伙计,因熟悉楼里的事务,才被赵秀从周善才手里买了下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地位早已不复从前。

且那赵秀对周善才的旧人很是厌恶,所以他便不受待见,连一个毛没长齐的小子都能呵斥他。

如今他被分派来游说胥姜,若说不成,回去又是一顿排头。

胥姜却道:“吴掌事,咱们一来二去,打了这么多交道,我知你是怎样的人,你也应知我是怎样的人。这汲书会,我是不会进的,且也由不得我进。”

“什么意思?”

“本人已转籍为官户,与书肆皆受朝廷监管,若真要我签入盟书,便让你们家赵掌柜请朝廷的诏令来。得了诏令,我自然依从。”

“休要说大话!”吴掌事半信半疑。

“赵掌柜神通广大,本事通天,让他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吴掌事眼下是真眼红了,这么个女人,这么间小书肆竟能转籍转户,也不知是使了什么手段。

眼见劝诫无果,吴掌事愤愤走远,他越想越不甘,便回头冲书肆啐了几口。

“呸,说是书肆,谁知道是什么不干不净的窝子?干的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骂骂咧咧走到汪掌柜米铺前,被汪掌柜听个正着。汪掌柜晃晃悠悠地转过来往他脚下一绊,便将他绊了个狗吃屎。

“哎哟。”汪掌柜也顺势往地上一滚,骂道:“哪里来的狗,怎么走路不长眼呢,看给爷撞得。”

吴掌事爬起来,满嘴的灰,嘴上还擦出不少血口子,疼得他‘嘶嘶’直抽气,想要骂人可一张嘴,就疼得厉害,只好含糊咒了几句。

汪掌柜起身将他揪起来,举起拳头作势要打,“你不看路撞了人还敢骂?看我不打烂你这张狗嘴!”

吴掌事见他膀粗腰圆,赶忙捂住脸嚎了两声,求饶道:“别打,别打!是我对不住!好汉饶命!”

他这些日子他在万卷楼里被捶怕了,一见人举拳头,便犹如惊弓之鸟,浑身打筛。

汪掌柜也只是吓吓他,见他这副模样,粗声粗气的吼了一声“滚”,便将他给推出去了。

吴掌事忙甩着一双竹竿儿似的腿跑了。

胥姜门前那两名护院远远看着,见汪掌柜有两把刷子,不由得朝他竖起大拇指。

汪掌柜幺手,做了一个江湖弟兄的手势,难掩得意道:“好说,好说!”

这是他跟两名护院混了几日学来的。

胥姜听见外头动静出来,只见到吴掌事跑出巷子的背影,“怎么了这是?”

汪掌柜豪气地摆手,“没事,赶跑了一只乱咬人的疯狗。”

这一去后,万卷楼便再没来过人。

书肆恢复平静,照常做买卖刊书,胥姜见再也没人来找麻烦,便欲遣散两名护院,可护院却声称,楼云春让他们继续守着。

这让她觉得有些不对劲,更不对劲的是楼云春已经连续几日没来过书肆了。

她往南山书塾去问林夫子,才惊闻因朝廷命各府衙清查旧案,两县牵翻出几桩旧案。

这几桩旧案在审结之时,不符合章程,从而牵扯到了审卷的楼云春,使他遭受到御史台的弹劾。眼下被禁足在大理寺以待审查。

难怪他近来都没来书肆,难怪他不让撤护院。

胥姜心头焦灼。

这几桩旧案中,有一桩是与陆禛有关的拐子一案。

林夫子整理学生们交上来的功课,正巧翻到陆禛抄写那篇《有狐》。

胥姜强迫自己镇定。

陆禛的案子她比旁人更清楚,拐卖人口,按律当斩,府衙并未错判,这桩案子有何处可掰扯?

林夫子与她解道:“当时拐子一案除拐卖陆稹的那名主犯外,还揪出二十几名从犯,这些从犯也都被判了死刑。近来朝廷命各府衙清理冤假错案,便有人指出此案不符合大盛律例,对从犯处罚过重,有急功近利之嫌。为此审理此案的万年县县令、京兆府尹、大理寺少卿,三人皆遭御史台弹劾。”

胥姜问道:“那按律从犯该如何判?”

“流放三千里。”

“流放三千里与死刑并无太大差别,况且买卖人口,害人家破人亡,乃罪大恶极,若不施以重刑,又怎能威慑心怀不轨之人?”

林夫子摇头,“此案根结不在于是否量刑过重,而在于他们不过是想找个借口铲除异己。不仅此案,近来各府衙翻出来的冤假错案,皆是有所针对,被弹劾的官员,大多都是与吏部、户部不合之人。”

这不就是党派之争?

胥姜问道:“圣人就不管?”

“管不了,诏令是圣人审批后下达的,若此时叫停有损君威。况且眼下各府衙声势已起,朝中又有吏部、户部、寇侍中这些官员里应外合,轻易弹压不下去。”

“难道这些官员便没有渎职枉法之事?他们能查,咱们不也能查?”话一出口,胥姜便想通了关窍,最适合查的人非楼云春莫属,眼下他被停职,让谁人来查?

想来他们早就算准了此事,才先将楼云春绊住。

胥姜沉默片刻,问道:“那照月眼下处境如何?”

“他入大理寺后得罪的人不少,上次因杜回之事,又将御史台给得罪了彻底,眼下他们皆上奏,要求将他革职。不过此事被中书令驳回,圣人也在拖,拖到事情有转机后再处置。”

林夫子见胥姜忧心,安抚道:“你也不用担心,他是圣人和三师一手提拔上来的,没那么容易让人打落。”

怎能不担心,这场风波显然蓄谋已久,眼下楼云春被制,他们又怎肯轻易罢手?

胥姜见林夫子神色略带倦意,关切道:“您呢?他们可有为难您?”

林夫子摇头,“我才入朝廷,所居官职不易被牵扯,且并无旧案可翻,倒还安然。只是眼下不少人趁机提起赵秀舞弊一事,上奏说圣上对楼大人与袁大人太过宽纵,要求圣上对二人从重惩处。”

胥姜握紧了拳头,“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复辟旧制,为此不惜搅乱朝廷,这些人简直丧心病狂!”

“先帝有意削减士族势力,所以用铁腕改制科举,这几十年下来,新制使士族在朝中能用之人锐减,五大家族无论是权势财力皆大不如前,已近式微。”

林夫子半生悲剧皆因先帝的利用而起,可他也不得不认同,作为一个君王,唯有以雷霆手段、狠辣心肠,才能将这些盘根错节、结党而营的士族势力压下。

“而当今圣人心性温和,手段不如先帝强势,且登基不过八载,根基还未稳固。趁此时机,士族们尚且还有有一争之力,若待圣人威势日盛,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败落没亡。所以才宁愿掀起党派之争,也要排除异己,将自己的人安插进来,以待时机复辟旧制。”

古往今来,士族与皇权皆是相依相防,乱世士族可拥立新王,盛世士族则成为治国之大患。

对于朝堂之争,胥姜有心无力,“难道就没破局之法?”

“有,只是得等。”

“等什么?”

“等被弹劾的朝臣反击。”这些朝臣因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才会落了下风,混迹官场的,都不是傻子,更不会坐以待毙。

反击?胥姜脑海里闪过一道光。

“方才夫子说,朝堂中有人上奏,要重判袁先生和楼先生?”

林夫子点头。

胥姜压制住颤栗,缓缓吐出一口气,沉声道:“此事说不定便是圣人要的转机。”

自南山书塾出来已近黄昏,胥姜望向大理寺的方向,最后忍住前去探望的冲动,回到了书肆。

梁墨已经回家,书肆昏暗沉寂,分明不大的店铺,却因少了个人而显得萧索空洞。

月奴听见开门声,自角落里爬起来蹭到胥姜脚下,冲她发嗲。

“饿了?”

月奴蹭了蹭她的脚。

胥姜将它抱起来,弹了弹它的脑门儿,“什么都不说,饿死了事。”

月奴甩了甩头,拿下巴去蹭她的手。

胥姜失笑,“惯会拿捏人。”随即又喃喃道:“不知他在大理寺好不好。”

虽然林夫子说楼云春没事,且他又是在自己的地盘待审,可胥姜却仍旧牵肠挂肚。

月奴拿牙齿磨她手,她回神捏了捏它的耳朵,“知道了,饿不着你。”

缸里还养着些小鲫鱼和鳅鱼,都是它的口粮,胥姜各剖了两条给它炖煮,自己则简单的煮了一碗汤面,一人一猫静静的吃完。

隔天,月奴的口粮,便只剩下一半了。

胥姜做了一道葱烩鲫鱼,一道酱鸡,一道拌马兰,一锅油麦饭,一盅猪骨锦荔枝,外加一壶米酒,送至大理寺。

守卫见她提着个食盒,便知她为何而来。

“劳烦差爷帮忙送给楼大人。”

“娘子有心了。”

“冒昧一问,他可还好?”

“好着呢,娘子放心,在咱们自己地盘,没人敢对大人不敬。”

胥姜放下心来,笑道:“那就好。”

守卫眼中带着一丝期待,“娘子可有话带给大人?”

胥姜摇头,随后见守卫脖子上有几个蚊子包,便问:“大理寺蚊虫多么?”

这是什么问题?守卫有些发懵,却仍旧答道:“入夏以来是比往常多了些。”

胥姜点头,随后朝他一礼,牵着驴走了。

这就没了?守卫抓了抓脖子上的包,随后将食盒给楼云春送去。

楼云春禁足在大理寺衙舍中,这几日大理寺卿和御史台的人轮番审问,却也没审个名堂出来。

他所涉及的三个案件,在断案对错上并无谬误,有的皆是章程上或是量刑轻重上的争议,放在平日这本不是问题,罪犯都是大奸大恶之徒,证据确凿之下,流放与斩首,皆可凭县令自行裁决。

眼下不过是被人借题发挥罢了,他知道自己至多禁足半月便能复职,可朝堂局势瞬息万变,半个月之后待他出去,已是改天换日了。

他得设法出去。

楼云春静坐冥思,直到日影西斜,他睁开眼,心头已有决定。

正在此时,屋外传来脚步声,他起身开门,却见来送饭的并非膳堂杂役。

“今日怎么是你来送饭?”

“不是属下,是胥娘子。”守卫将食盒恭敬的递给楼云春,却见楼云春盯着食盒发愣,“大人?”

楼云春回神,原本刻板的眉目霎时柔和下来,小心接过食盒,对守卫说道:“有劳。”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皆因情之一字。

守卫乐呵呵道:“都是自家人,大人无需客气。”随后又道:“大人可有话带给胥娘子?属下可以代为转达。”

楼云春摇头,千言万语皆在这一餐饭食之中。

守卫失望的走了。

楼云春打开食盒,将饭菜一道道摆上,最后发现在食盒底下压着一张红笺,上有两句古诗: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他将那两句诗反复读了两遍,越读越眉眼越发飞扬,他正欲将红笺叠好,却见在背面角落中见到了用墨线几笔勾勒出的一堆柴火。

柴火?他琢磨片刻,随即会意。

柴,即木,木府。

他将红笺贴胸而放,随后替自己斟酒,饮尽一杯相思。

红笺上那两句古诗的前一联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他得快些出去,见他的阿姜。

朝堂上,大臣们依旧吵得不可开交,圣人顶着青黑的眼圈,只觉得脑子里飞进了几千只苍蝇嗡嗡乱飞,将他脑子都快搅成浆糊了。

最后,他忍不住将桌上的奏折狠狠砸向跟斗鸡似的朝臣,吼道:“够了!都给朕住嘴!”

天子一怒,众臣惶惶。

随即皆纷纷跪道:“陛下息怒。”

“息怒?”圣人点豆子似的,点中了寇侍中,索性也懒得给他留情面了,“寇大人,你让谁息怒?”随后自龙椅上走下来,四处巡视后捡起地上的一道诏令,狠狠砸在他身上,“朕的诏令是这么下的?擅改朕的旨意,给朕捅出这么大娄子,你还让朕息怒?”

寇侍中叩道:“陛下,臣不敢领此大逆不道之罪。”

言外之意便是这否认修改诏令一事,且他只抹了批注,并未更改诏令本意,依照门下省封驳审查之权责,也不该论罪。

圣人何尝不知?正是知其所以,才郁结憋屈。

王尚书道:“圣上息怒,肃清冤假错案本为扶正朝堂风气,臣下们也是为大盛国祚考虑。”

圣人冷笑,“王尚书倒是大义凛然,你方才上奏让朕重判舞弊一案,是为国祚还是为一己之私,心知肚明。若要论判得轻,朕倒是觉得乐游乡水患一事,判得轻了。若要重判重省舞弊一案,那便将水患一案一并重省重判了吧。”

户部新任侍郎刘延年立马出面附和,“陛下,臣赞同将水患一案重省重判!”

楼敬也立马站出来,“臣也赞同。”

那柳司珍见状,赶紧道:“陛下,乐游乡水患一事已平,重审怕引发民议,还请陛下三思。”

工部也立马出来劝阻:“请陛下三思。”

此事一查,遭殃的不止是柳司珍,还有他们。

圣人压下心头怒火,转脸笑道:“既然水患一案,不让重审,那么这舞弊一案也休要再提。”

“陛下……”

那王尚书还想再奏,一人却抢在了他前头,出列朗声奏道:“陛下,臣同意王尚书之提议,舞弊一案应当重审重判。”

众人寻声望去,皆是一惊,奏请之人竟是林噙年。

圣人呆愣半晌,正要发火,却又听林噙年道:“为公正起见,水患一案,也应当重审。”

与此同时,殿外传来大理寺卿的高喊:“臣附议——”

王尚书与洛尚书面面相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