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165章 一百六十五斩

浮光三千里 第165章 一百六十五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高山镇。

越医与同伙将玉虎卖给了一队吐蕃商人,二人分赃后便离开高山镇,欲回六盘峡中越族人的寨子躲几天风头。

刚出镇子,便碰到一队商队,越医定睛一瞧,领头那正是被他宰的那头‘羊’。

他正要转身往镇子里逃,可身后却忽地冒出**个高大威武、气势汹汹的男子,截住他们的后路。

赵秀上前道:“把我的钱袋和玉虎交出来。”

好在他们去问了医馆的大夫,通过他的指引,在此处截住了二人,不然等他们躲进越族人的寨子,那可就麻烦了。

那名越医又装傻,用越族话朝赵秀说了一通,而他同伙,也就是在人群中同他唱双簧的男子结结巴巴道:“这、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同他顺路,你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说着就要往旁边跑。

那越医忙将他抓住,狰狞地朝他吼了几句,那人掰开越医的手,然后又将他踹倒在地。

“与我无关,与我无关。”他朝赵秀干笑两声,就要溜边儿,一柄雪亮的钢刀便拦在他脖子前。

拦住他的正是一名大理寺巡卫。

他一见刀子,脚一软便萎在了地上。

赵秀继续对越医逼问道:“说,我的钱袋和玉虎呢。 ”

越医继续拿越族话搪塞。

赵秀的随从上前给了他一拳,喝道:“爷知道你会汉话,再装傻便挖掉你的舌头。”

越医见自己底细暴露,只好认栽,“钱袋在我身上,玉虎……卖了。”

赵秀问道:“卖给谁了?”

“客栈的吐蕃人。”

赵秀让随从对二人搜身,将他们得的赃款都翻出来。

随从翻找后,果然在越医身上搜出了赵秀的钱袋,还从二人身上各搜出五块黄金。

随从将黄金交给赵秀,赵秀冷笑,“倒是卖得不便宜。”

药庐烧了,到手的金子也飞了,越医的眼睛都红了。

赵秀将金子全装进了自己钱袋,随后对两人命令道:“带我们去找那拨吐蕃人。”说完又指着楼云春道:“可别想着耍花招,他可是杀人不眨眼的。”

越医看过去,对上楼云春面无表情地脸,顿时打了个哆嗦。

“别别杀我,我、我带你们去。”

赵秀满意点头。

楼云春无语。

越医领着二人来到一间客栈,赵秀朝掌柜一打听,却得知那拨吐蕃商人已经离开。

吐蕃人说的西夏语,掌柜不大听得明白,便是其中有通晓中原话的,也不会同外族人交代去向。

他们在此处住了三日,掌柜只偶尔听他们提起安西一词,应该是要往安西都护府去。

楼云春问了那队吐蕃商人的特征,忙分散人手,往高山镇四个镇口去追,却并未发现那拨吐蕃人的踪影。

最后,只好重回客栈,商议对策。

楼云春与赵秀于客房中相对而坐,赵秀将颍王给的鱼书拿出来,交给了楼云春。

楼云春接过鱼书后,毫不犹豫地挑开封泥,拿出了里头的书信。

“这封泥被破坏,郭元振怕是要怀疑了。”

楼云春拿着那封信一扫,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

赵秀问道:“怎么了?”

“便是不开封,他也不会信你。”

楼云春将信递给他,赵秀接过后一看,却见信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

“这……”赵秀心头顿时一凉。

随即明白过来,颍王说不信任他是真的,那他为何要放自己去北庭?他又想到那枚玉虎,想起楼云春先前说玉虎比他想象中重要。

原来如此!

“这鱼书不是密信,玉虎才是!”随即又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试想,郭元振见到这封空白的密信,必然会知道颍王并不信任自己,一个不被信任的密使,结局会如何?

唯有死。

颖王根本没打算留自己的性命!

还好,还好因玉虎失盗而发现了此事,不然他怕是没命活着回去了。

良久,他压下心底寒意,对楼云春问道:“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先找到吐蕃人的踪迹,拿回玉虎,再看其中有何猫腻。”

“可那吐蕃人眼下已无踪迹,怎么去找?”

楼云春思忖片刻,拿出莫明绘制的舆图,根据舆图所示方位说道:“结合掌柜提供的线索和眼下时候来说,吐蕃商队之目的地很有可能就是安西四镇。由此图可见,前往安西四镇共有两大路线,一便是凉州北道,二便是陇右道,也就是你们商队常走的路线。”

“你打算让我走陇右道去追?”

“嗯。我得先去凉州找河西节度使商议对策,你若找到玉虎,便来凉州与我汇合。”

赵秀驱使的正好是商队,由他去找吐蕃商人在合适不过,何况玉虎是因他的疏忽而丢失,他自当负责找回。

且如今他已经上了楼云春的贼船,若不助他完成此事,那么自己这一辈子怕也过不成安稳日子了。

“好。我立马就启程。”

楼云春打量他的气色,说到:“大夫不是让你明日再去施一次针么?明日再走吧。”

赵秀看了眼舆图,过高山镇后便是萧关,吐蕃人会在此处行市歇脚,他应当能追上,随即答应了。

而楼云春已在此耽搁了一日,得继续赶路。

他给赵秀留下一封特使文书,上头盖有他的官印,等他找到玉虎,便能走官驿赶来凉州,不必再绕远路。

而那两名骗子他留了那越医给赵秀,另一人则被楼云春带走,交给高山镇驻守的镇将处置。

那镇将军营中正缺伙头兵,便将他塞进了伙房,造饭喂猪去了,这自是别话。

楼云春踏月离开高山镇,夜晚风凉吹得他脸发僵。

此时,不知自何处升起一曲竹木之音,在幽深的峡谷中回荡开来,勾起人思乡之意。

他抬头看向头顶悬月,不知他的阿姜此时在做什么。

可有念他?

月下,胥姜领着小丫头们在院里制驱虫香。

这几日蚊虫扰人,小丫头们身上被蚊虫咬得红红白白,看着很是可怜,连楼夫人和楼敬偶尔也避免不了。

倒是她,兴许是被书肆中的黄柏艾草之气给熏透了,并不招惹蚊虫。

瞧着丫头们抓挠得厉害,她索性照一个民间野方,研制一味驱蚊香,看能不能解蚊蝇之患。

打定主意制香,今日早起时,她便去藕园中捞了浮萍,摘了薄荷,并嘱咐小丫头们淘净放在高处晾晒。

眼下日头辣,一天下来,便已晒得干脆。

茵茵拿来浮萍和薄荷让胥姜处置。

胥姜便让丫头们搬来几个石臼和香磨,又分出自千金堂抓回来的厚朴、羌活、川穹与浮萍和薄荷一道,让小丫头们拿石臼一一舂碎。

捣碎后再以香磨碾成细粉,最后过筛备用。

除这些香材外,还得舂磨木炭,将其碎成碳粉。加木炭之缘由是因以上几种香材,制成香粉后不易燃,所以才需其助火。

木炭不能选寻常灶炭,否则烟大,也不能选灰花碳,燃得太快费香材。

胥姜选用的是燃得慢,又无烟无毒的银骨碳,所成之香无异味且持久,能燃一夜。

待香材和碳皆磨成细粉后,将其按方配比,再加适量榆皮粉,注水搅拌、揉捏、摔打,最后团成为墨色香泥。

想着要制香,胥姜刻板之余,利用废弃板料,刻了几个香模,有云形、鹤形、莲形、兔子和葫芦几种式样。

将镂空的香模压在光滑平整的晒板上,随后填进香泥,将其按抹平实,再以香模的同套雕形,合进香模镂空处,将香泥脱模。

胥姜用的是兔子香模,待脱模后,一只灵动的黑兔便落到了晒板之上,引得小丫头们阵阵惊呼。

随后又是鹤、莲、云和葫芦,将小丫头们看得跃跃欲试,胥姜见状,索性便将这道工序都分配给她们,由她们玩闹去了。

楼夫人和柳眉在一旁看着,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胥姜举着漆黑的双手走过来,柳眉赶紧去打水来给她净手,楼夫人则拿帕子替她拭汗、喂茶,她眯着眼受用得不行。

这些日子下来,她在楼府越来越自如,与楼夫人也越来越亲近。

楼夫人问道:“这味香可有名字?”

“有,因其香带水泊之气,清远缥缈,所以被取名为萍踪。”

“好名字。”

胥姜微微一笑,“这个天儿干得快,明日便能用了,届时我亲自替您点上。”

楼夫人摸了摸她的脸,“好。”

待小丫头们脱模成形,月已中天,胥姜捧着茶盏看月亮。

这月是天上一轮,盏里一轮,眼中一轮,心里头也有一轮。

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值此时节,京城有吃暑羊、食新、吃伏面、吃藕、垂钓、簪茉莉等习俗。

胥姜乌发上簪着楼夫人为其簪的茉莉,洁白芬芳,小意怡人。

胥姜昨晚趁夜摘了些带露的花朵,另用白瓷瓮注入凉白开,架上稀竹帘,将茉莉一朵朵摘下,倒扣其上,让花香流入水中。

此为茉莉流香茶。

早晨,胥姜趁东阳未起,花香未败,将茶水分入茶盏,又将现摘的、带晨露的花朵,飘入盏中,去给楼敬和楼夫人敬茶。

“真是好心思。”一盏茶下肚,将滞于肺腑中的秽气尽数洗伐,只余花香,“有你在,咱们这园子不知添了多少稀奇事、稀奇物。好多皆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说于那几个老家伙听,直惹得他们眼红,说非得寻个好时候来见识一番。”

胥姜笑道:“此茶有余,伯父今日要去袁府赴宴,不如将此茶以冰镇之,带过去同诸位先生一起享用,也算随了节俗了。”

小暑也有食冰的习俗,楼敬昨日买了些冰回来让家里人享用,正好与这茉莉流香茶适配。

楼敬抚手喜道:“如此甚好!”

胥姜把剩下的茶注入瓷瓶封口,随后装入冰桶,让小厮抬上楼敬的马车,送楼敬出门后,她也收拾了好东西,朝书肆去了。

昨日与汪掌柜约好吃暑羊,羊是他去乡里捉回来的黑羊,现吃现杀,除羊外,还有新面和刚出的瓜果时蔬,办得十分热闹。

胥姜今日来得晚,梁墨已开门,正在洒扫庭院。

她与茵茵忙齐手收拾,将肆里肆外、后院、厨房都清理了。

豺舅被牵出来拴在树下,梁墨将它的草窝清理后,换上一个木屋,看上去顿时整洁不少。

胥姜收了两仪榻,将驴棚、鹅笼打理干净,顺带将地面也冲洗了一遍,这院子才总算整齐了。

明日就要着手刊印《算学新编》,她和梁墨都要上手,排场铺得大,得将这院子腾出来,才能理得顺。

收拾好后,照老规矩,开始熏香,照旧是黄柏、红艾,驱杀毒虫。

洒扫停当,日已上树,此时蝉虫齐鸣,人语晏晏,共谱出一曲蕤宾。

胥姜遥望北方,宋樆与胡煦应已去灵皋山兰园赴温惠之邀,此行应当意趣非凡,只可惜她无缘得见咯。

正遗憾,汪掌柜便端着一盆冷淘过来了。

“这冷淘先给你送过来,我那头实在摆不开,又有两个小的添乱,顾得这头顾不得那头。”

胥姜接过后,问道:“用不用我去帮手?”

“不用,不用,有妻弟、弟妹还有丈母娘,你去也没地儿下脚。”

“那咱们便等着吃白食啦。”

“哈哈哈,饿不着你们,今日这羊肥着呢。”

说是吃白食,胥姜还是准备做些吃食,礼尚往来。

这几日藕园莲蓬吃得了,楼敬叫人摘了不少,胥姜也带了些到书肆,吃耍、清供都好。

此时用来做一道蜜炙莲子,正趁景儿,另外还可顺道做一道鲜藕莲子汤,消暑解夏。

先是剥莲子、洗藕、切藕,有茵茵打下手,鲜藕莲子汤很快便上了炉子。

鲜藕莲子汤,除鲜藕和莲子外,还取银耳、百合、红枣作配。

因藕、百合、莲子都是选新鲜的,这道汤倒不费时辰。

在处置食材时,先将银耳用温水浸泡两刻,与备好的食材一同入锅,炖煮半个时辰银耳即可出胶。

然后加入石蜜,待其化开后,离火出锅,置于刚汲之井水中镇冷,待吃时便鲜甜爽滑,冰凉可口,很是宜人。

汤炖上后,两人继续剥莲子。

这是个费指头的活儿,好在胥姜手里器具多,她选了把不常用的刻刀给莲子开口,茵茵便负责拨。两人手脚都快,又有默契,很快,白胖的莲子便堆满一海碗。

“够了。”

胥姜让茵茵将莲子拿去淘洗,自己则另起炉灶,架锅烧水。

水沸,煮莲子,煮软后沥出,再烧锅炼蜜。

炼蜜用清油,取量几何依凭莲子之数,多则多取,少则少取,不宜过量。

油入锅五六成熟,倒入蜜,或是蔗浆,搅烫至微微焦黄,便将沥干后的莲子与之相会,然后翻搅至每颗莲子皆裹上蜜浆,便可离火装盘。

胥姜裁了荷叶,填入食盒,待莲子散去热气后,将其盛入荷中,让梁墨给汪掌柜家送去。

剩下的也依样,取了碗碟,裁了荷叶,尽数摆盘。

茵茵吸了吸鼻子,“好香啊。”

胥姜捡了一颗喂进她嘴里。

她先被甜得眯起眼,随即又被莲心苦得皱起眉,最后却是越咂摸越有滋味。

胥姜自己也尝了一颗。

嗯,苦乐相随,好一味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