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169章 一百六十九斩

浮光三千里 第169章 一百六十九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万里黄天风怒扯,搅碎飞云过萧关。

“大人,起风了。”

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楼云春眯眼往前看去,扬鞭指道:“前方有座废弃的了台,去那儿避一避。”

“好。”一行人遂往了台而去。

行至了台,几人下马走到背风处,才解开帽子、幂离,抖落满身风沙草屑。

“出关后,这道儿是越来越难走,啊呸呸……”一名巡卫吐掉被吹进嘴里的草渣,又道:“也不知在天黑前能不能赶到驿站。”

出萧关后,驿站设置的间距越来越远,原先一日能过三个,眼下一日能过一个半。

楼云春解下水袋灌了口水,然后掏出舆图看了一眼,“应当会赶一段夜路,不过今日能到。”

这些日子风吹日晒,让他黑了不少,却别具狂放粗野之美。

巡卫抬头瞧着被风吹过来的一团浓云,喃喃道:“不会下雨吧?”

他话音刚落,两颗豆大的雨点便砸到了他脸上。

“你这个乌鸦嘴!快,赶紧去里头躲躲。”兄弟们一边锤人一边躲雨,可这了台仅有这么大,等众人挤进去后,却发现将楼云春落在外头了。

茫茫古道,风号雨鼓,不闻人声。

“这……大人!您请!”

“我让,来我这。”

“还是我吧。”

众人回过神,纷纷让位。

楼云春将人都推了回去,随后从马上解下一顶笠帽,将自己遮了个严实。

见弟兄们都盯着自己,楼云春启唇说道:“胥姜准备的。”

他们问了么?众人愤愤想:活该淋着。

有人大胆问道:“听说大人要成亲了?”

“嗯。”楼云春眼中浮起一丝喜色,“明年三月。”

“真不容易啊。”一名年纪稍长的巡卫感叹,见楼云春看过来,随后又呵呵笑道:“属下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真不容易。”

有情人终成眷属。

楼云春翘起嘴角。这句话将面前的狂风怒雨,都化作了灵泉甘露,让漠漠草原开出繁花。

出门在外,下属们与楼云春朝夕相处,混熟过后也就不那么怵他了,眼下得闻喜讯,不禁都开起了玩笑。

“胥娘子眼光真是‘独到’,也不知是如何验出咱们大人这颗真金的。”寻常女子碰到这人,早跑八百里远了。

“胥娘子自是非同一般,不仅有胆识,有眼光,厨艺还好,可赶上食肆里的大厨了。”

“这可真是,大人禁足待查之时,递给咱们的糕点,比那铺子里的还好吃。”

说起吃的,众人纷纷咽口水,这一路过来,因风俗迥异,他们很少吃到合口的吃食。

楼云春摸了摸肚子,想着包袱里还有胥姜做的透花糍,寻思到了驿站可以烤一只来吃,只是任他再怎么俭惜,也没剩几个了。

离京越远,便越挂念,挂念父母,挂念她,挂念那满肆书香,挂念那一院凡俗。

他望向来时路,也不知路尽头那人,近来如何了。

“大人看什么呢?”一名巡卫顺着楼云春的目光看去,却见一队人马,被风雨打得东倒西歪。

那队人马显然也看见了这了台,正往这头来,待他们走近,见了台已被人占据,却也没打算走。

为首那人朝楼云春拱手道:“这位兄台,不知可行个方便,让我们在此处歇息片刻?”

楼云春将其一行人打量一番后,点头答应了。

那人朝楼云春拱手致谢,随后招呼自己的人下马,躲到了了台下。

“兄台这是往何处去啊?”那人安置好东西,上前与楼云春攀谈起来。

“凉州。”

“诸位看着不像是行商,去凉州做什么?”

“访友。”

“兄台真是惜字如金啊。”那人笑了笑。

楼云春问道:“你们往何处去?”

那人答道:“我们也去凉州。”

“行商?”

“嗯。”

“卖什么?”

“茶叶。”

楼云春盯着他衣摆下的刀柄,问道:“卖茶叶随身带刀?”

那人见被识破,神色微变,也不废话,拔刀就朝楼云春砍来。楼云春一让,他身后的巡卫便将贼首的刀架住了。

巡卫哼道:“早看你们不对,果然没安好心。”

那贼首喝道:“动手!”

楼云春拔出佩刀,下令:“留两个活口。”

双方雨中交手,沉默而激烈。

楼云春虽只带了八人,却都是大理寺中精锐,个个身强力壮,功夫了得,且默契十足。再加上这一路行来,住的都是官驿,休息得当,对战起来体力充沛,龙精虎猛,很快便占得上风。

反观这行贼人虽比他们多几颗头,手下却并无章法,三两下即被挑开,几个回合下来,便纷纷扑地,只剩下两个喘气的了。

四名巡卫压着两人来到楼云春面前,为首那人赶紧求饶:“大人饶命!”

一名巡卫挑眉道:“不都说干你们这行都挺有骨气的么?怎地到你这儿这么容易求饶了?”

那贼首谄媚道:“虽说咱们这是刀口舔血的勾当,是要有些杀性,可能活谁想死呢,你们要问什么就问吧,我都如实回答,只要你们放我一条生路。”

楼云春点头,问道:“谁派你们来的?”

“颍王。”倒还真不隐瞒。

楼云春继续问:“下的什么令?”

贼首一五一十地答:“取你们性命,阻止你们去凉州。”

“你知道我们是谁?”

“大理寺的人。”

“除了你们还有别人么?”

“有,我们潜出京畿之后,便已传信给别的人,他们会一路截杀你们至凉州。”

“怎么传信?”

贼首笑道:“各地设有信哨,比你们的官驿还快。”

楼云春眉梢微扬,“以何为信?”

贼首手刚摸向怀里,脖颈上的刀就切进了皮肉,巡卫警告道:“别乱动。”

贼首举起双手,“我只是拿信物而已。”

楼云春靠近他,弯下腰伸手摸入他怀里。

那贼首眸光一闪,自舌下翻出一根细针,对准楼云春的双眼便吐了过去。

楼云春低头,那针便被笠帽挡下,而那贼首趁机拿手挡开脖子上的刀,自后腰掏出一把匕首,朝楼云春胸口送去。

“大人!”

刀扎进楼云春胸口,楼云春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伸手钳住贼首的手腕,夺下匕首,迅速挑了他的手筋。

贼人嚎如杀猪。

另一名贼人还未来得及动手,便已被斩于巡卫刀下。

众人赶紧围上来,在抓住楼云春问道:“大人,你没事吧!”

楼云春拍了拍胸口,“我没事。”

众人都惊奇地看着他,难道这活阎罗还真练成了铜皮铁骨?

贼首叫过一阵后歇了声,瞪着楼云春眼神怨毒,“你怀里藏了什么!”

众人闻言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落到楼云春胸口,楼云春伸手从怀里摸出一本游记,解惑道:“书。”

贼人被气得差点吐血一斗。

楼云春摸了摸书上被扎出的洞,满脸疼惜。

那匕首还差几页纸就能将书扎透,好在胥姜惜书,怕书在旅途中被淋湿破损,便用柔韧的硬油纸包了书皮,要不然他定会被扎伤。

一名巡卫感叹,“看来还是得多读书,必要时还可以保命。”

楼云春将书揣回怀里,然后走到贼人面前,掐开他的嘴检查,见再没暗器毒药一类,便让属下将其捆了,然后堵住嘴,带着上路了。

风停雨过,天边烈火焚云,带出一片赤色。满身泥泞的一行人,擒着贼首和缴获的十几匹马,奔向前方驿站。

南山书塾,胥姜将胥四等人想翻案之事已告知林夫子。林夫子得知后,赞她做得对,又嘱咐她多加提防,然后便往皇城中去了。

她与林红锄说了会儿话,听她又问起嫁衣,便告诉她已将那两匹布交给了开衣铺的甄家娘子,请她帮忙裁制。

林红锄叹道:“也是个办法,若真让姐姐绣,出嫁那日怕是见不得人的。”

胥姜打了她一下,随后又道:“我问了曹大娘和秦嫂,她们也说好,曹大娘说要图吉利,自己绣把扇子便是。”

林红锄直笑,“一把扇子自是比嫁衣简单,姐姐可想好绣什么了?”

“哪儿有功夫想?最近书肆忙着呢。”何况身上还扯着官司。

林红锄打趣,“那现时想想,绣鸳鸯?并蒂莲?还是合欢花?”

胥姜捏住她的嘴,“小丫头片子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林红锄两眼弯弯,她拉下胥姜的手,笑道:“那究竟要绣什么嘛?”

胥姜眼珠一转,“绣个月亮。”

月亮又大又圆,照得黑夜亮堂堂。

“姐姐可真会偷懒。”月亮多好绣,不就一个圆?

她不懂,胥姜也不说破,只喜滋滋揉了揉她的脸,随后同她和在八极斋奋笔疾书的曾追告辞,便回书肆去了。

刚抵书肆,国子监的两名生徒,便各背着一箱书上门了。

胥姜与梁墨赶紧帮着卸下,将书腾出来,随后又忙给二人倒茶。

“这么大热的天儿,辛苦你们了,快坐下喝茶。”

两人也着实是渴了,端起茶碗便直往嘴里灌。这茶是梁墨早晨煮的荞麦茶,此时入口正好。

喝完茶,一名生徒掏出一张书籍调度文书给胥姜,然后对她说:“宋学录让我顺道问问新书刊印的情况。”

“麻烦代回,肆里已经着手装帧,月底准时完工交差。”

“好。”两人又在肆里转了转,瞧见了架子上的扇子,便一人买了一把,扇悠扇悠着回去了。

送走二人,胥姜急切地回肆看书。

梁墨已将书分摆整齐,共二十套,每套都用蓝底暗花锦面函套包裹。函套上以金墨印着书名与撰者署名,十分精美。

书名字体胥姜很熟悉,是林夫子的铁画银钩,恢弘大气。她摸着那《文脉溯源》四个字,只觉得心头涌起难以抑制地激动,这对隔绝多年的老友,终以这般形式相会。

她小心翼翼地拆出一套,里头书册皆以靛蓝硬纸为封,封面上贴着书签,书签上写着篇名、册序、勘校,也是出自林夫子之手。

勘校署名是杜回。

翻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胥渊的画像。

胥姜盯着画像看了许久,颤巍巍地伸出手指去描摹,在碰到胥渊脸的一刹那,眼泪便滚了出来。

茵茵忙拿出手帕替她擦脸,自己也咬着唇,泪珠儿直在眼里打转。

梁墨在一旁也忍不住心酸,胥姜和她师父的遭遇他已一清二楚。他自己也有师父,他想象不出若是自己和师父遭遇这样的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能走到今日,胥姜实属不易。

胥姜冲两人一笑,随后擦干眼泪,继续翻里头的内容。

师父的刻板,师父的字迹,师父的文思,她一页一页地翻看,都是她记得滚瓜烂熟的内容,没有改动、乱序、错漏。

“不愧是国子监,纸墨选料、刷印、排版、装帧,其严谨精细非寻常刻坊可比。”

胥姜把翻完的一册递给梁墨,叹道:“看来咱们还得多学多练,才能配得上国子监之名。”

梁墨看过后也连连称赞,心头也因胥姜的话燃起斗志,“东家放心,咱们迟早会追上的。”

胥姜与他相视一笑。

两人腾出最里的一个书架,将书摆上。

胥姜选了两套包起来,又写了几封信,随后找来跑腿,请他将书和信,分别送到计善和几位老主顾府上。

然后另选两套,一套合信拿给曾追,让他给杜回寄信时,一并寄去涪州。一套给楼敬带回去,供他收藏。

剩下的十六套,就看谁先到先得了。

信送出去的第二日,书肆还未开门,钟麓、李统学便来了。

胥姜下车时,李统学正撅着屁股,隔着门缝逗月奴。

“二位先生怎来得这么早?”

钟麓笑道:“赶着取完书再去上值。”

李统学起身懒懒道:“要是不上值多好。”

胥姜失笑,随后上前开门。

“书呢,赶紧拿给我瞧瞧。”一进门钟麓便四处搜寻,见书放在里头的架子上,也不等胥姜去取,迫不及待地过去拿下两套,递了一套给李统学。

李统学是猫和书两不落,一手抱猫,一手接书。

二人来到案桌旁落座,随后细细鉴赏。

“这手字,一看就是林大人手笔。”钟麓赞道:“果然功力深厚。”

李统学解开函套,将书册一字排开,随后直点头,“也只有这样的字,方能配得上这般惊世之文。”

随后他翻开一册封面,看到胥渊的画像,敬佩道:“原来折云先生竟有这般风姿,果真是文如其人。”

“能写出这般文章之人,自然非凡。”钟麓翻看其内容,一看又觉要入迷,又赶紧合上,“我还是拿回去慢慢品吧,这一看起来便收不住,怕是要耽搁公务。”

提起公务李统学便一脸愁苦,只是再不情愿却仍旧不敢误了时辰,便揉了揉月奴的脑袋,对胥姜问道:“这一套书售价几何?”

“国子监定价八两银子,先生们照着给便是。”

按规矩,胥姜可在国子监定价上另行加价,可她不愿,如今她这书肆归入国子监管,可不能因这小利,而落了名声。

况且这批书本不多,又都是出给熟客,与其去争那等小利,不如做个人情,深化交情。

钟麓知她为人,也不与她掰价,痛痛快快地承了这份情,李统学见状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两人让胥姜写了售契,随后给了银子,辞别胥姜,上值去了。

过后又有人陆续上门,吴清窗和旦泗收到信也急急赶上门,各收了一套以作收藏。

一日下来,这十几套书已是所剩无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