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202章 二百零二斩

浮光三千里 第202章 二百零二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鸡鸣三晓,星月斜堆。

胥姜、柳眉、还有单管家,在楼宅众人的相送中,登车驶向安化门。

城门还未开,有四人提着风灯、扯着驴马守在城楼下,正是汪掌柜、胡煦、宋樆和曾追。

胥姜让护卫勒马,随即下车与四人相会。

她笑道:“竟比我还早。”随后对曾追道:“问峰也来了。”

曾追坦然道:“我来送一场,回去好邀功。”向谁邀功,显而易见。

除不知情的宋樆外,几人听了都忍不住发笑。

汪掌柜自车斗里拿出一瓮米酒和几只陶碗,先倒了一碗给胥姜,又陆续分给众人,连管家、柳眉和护卫们也没落下。

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碗,走到胥姜面前敬道:“别的都不说了,祝我妹子此去一路顺风,万事顺意。”

胥姜捧着酒碗同他碰了碰,“多谢兄长。”

胡煦道抬手,“山水迢迢,万望保重。”

胥姜也同他碰了碰,“会的。”

曾追挤进二人中间,先在胥姜碗上撞了撞,说道:“书塾有我看着,别担心林夫子和小锄头,不过别让咱们太挂念,早去早回。”

这一撞也撞散离愁,胥姜朗声道:“知道了,你也是,别让夫子太操心。”

曾追长叹,“我倒是想让他饶了我,可天不遂人愿啊。”

众人又是一笑。

胥姜想了想说道:“充州离涪州不远,待我返程之时,顺道去探望杜先生,你可有话要我捎带?”

曾追捶胸顿足,将一碗酒晃来荡去,洒了近一半,“哎呀呀!你不早说!早说我昨夜就该写封长信叫你给他带去。”

“我就是长信,定将你的斑斑劣迹,一字不漏的告诉他。”

“可别,我倒是不怕骂,反正也听不见,莫将他白气一场,气坏了就不好了。”曾追讨好道:“你若替我美言几句,待你归来,我亲自下厨,做一桌好菜给你接风。”

胥姜不逗他了,“放心吧,我会替你问候他的,也让他给你回信。”想必杜先生也是时常挂念着这个不省心的徒儿的。

最后是宋樆,她被挡在曾追后头,胡煦见状压着曾追的后颈,将他拨到自己身侧。曾追回头,见自己将人挡了,忙赔罪让道。

宋樆冲他欠了欠身,随后上前朝胥姜敬酒,说道:“希望你能早日和伯母团聚,也希望你安然归来。”

胥姜听她对母亲的称呼,心头不禁一热,遂与她碰了碰,“谢谢。”随后又笑道:“那忍冬茶可得给我留着。”

宋樆也露出笑容,“好。”

天边滚白,城楼上响起钟声,城门要开了。

胥姜举起酒,对众人道:“诸位,就此别过,佳期再会。”

众人捧酒同饮。

单管家收了酒碗交还给汪掌柜,汪掌柜按着他的手道:“这一路就劳您多费心了。”

“掌柜客气了,都是应该的。”

两队守城卫有序从城楼下来,沉重的城门被推开,门外已等着不少人,多是进城做买卖的货商、小贩,也有跋涉而来的旅人,远游归来的游子。

胥姜登车,朝众人挥手逆着人群而去。

“等我回来。”

等我回来,长安。

山水同一天,来日必相逢,胥姜追逐晨曦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长路尽头。

“我也该去送粮了。”汪掌柜收起寥落之色,坐上驴车,问道:“你们呢?”

曾追道:“我回书塾。”

胡煦看了眼宋樆,“我先送你回去吧。”

宋樆正要拒绝,就听汪掌柜接口道:“好,好,这天还没大亮,姑娘家一个人走,咱们也不放心,有你送正好。”

曾追本想说天子脚下有何不放心的,却见汪掌柜朝他挤眉弄眼,顿时领会了,“老汪说得对,是该送送。”

胡煦朝二人拱了拱手,对宋樆道:“走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樆也不好拒绝,随即朝汪掌柜和曾追告辞,同胡煦一起走了。

曾追盯着两人的背影,问道:“这是我想的那个意思?”

汪掌柜笑得见牙不见眼,“就是那个意思。”

曾追摸着下巴,“可这娘子瞧着不像有那个意思。”

汪掌柜笃定道:“迟早会有那个意思的。”

曾追疑惑,“你什么意思?”

“哎呀,就是那个意思嘛。”

“哪个意思?”

绕来绕去,汪掌柜也绕晕了,岔开话头道:“你不是要回书塾么?”

曾追点头,“对呀,你不是要送粮么?”

两人互瞪半晌,各自分边走了。

曾追坐在驴背上琢磨,“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汪掌柜回头望向城门外,微微叹气,随后驾车将粮食送往烟火之处。

胡煦将宋樆送到家门前,看她进门后,回自己家收拾了一番,准备去上值,却不想出门又碰见宋樆,她瞧着也是要外出的模样。

“你……这是要去哪儿?”

宋樆叹气,“出城,去山里。”方才在城门前她就想说,可是没有机会。

四目相对,一时无语。

胡煦半晌才找回语言,“不如我送你?”

说完又懊悔,方才也要送,结果人家要出城,硬生生又给拐回来了,眼下又如此说,听起来就不大可靠。

宋樆却笑了,“不用,也不同路。”

他愣了愣神,也笑了,“那一起走吧。”

宋樆点头,随即去锁门。

胡煦等在几步之外,等她追上来之后,两人一起朝外街走去。

————空巢猫猫分界线————

楼云春的使臣仪仗队,经日以继夜地赶路,在五日后抵达北庭都护府之所在——庭州。

庭州因都督府建立后,便效仿京城建内外二城。都督府便落座于内城,以其为中心,修建住房、集市,开垦田地,修建城墙,供百姓们居住、互市、农耕、防守,是庭州最繁华之地。

而外城主防御,拓校场,筑城墙,城墙几千丈,围守内城,城墙上设有马面、敌台、角楼和城门,随时有重兵把守。

外城另设有瓮城,呈半圆形,与城墙相接,瓮城上设有箭楼、门闸、雉堞,以防御敌袭。

庭州之防御,除内外城墙、瓮城外,还引天山水挖护城河,将其围了个严实。

俨然一个防守森严的都城,而北庭便是这座都城所统领的小国。

老段坐在马背上眺望,随后对轺车里的楼云春低声道:“好家伙,瞧这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他娘的粽子似的,守得比京城还严,这郭元振只怕是早起了歪心。”

楼云春撩开车帘抬望而去,见其防卫坚固、把守森严,心头略有些发沉,这郭元振只怕是个不好对付的。又见其门闸、城门皆紧闭,城墙上还站了一排士兵,便知这郭元振是想给自己来一个下马威。

自入北庭境内,通层层关口,他来访北庭之事应早已传入郭元振耳中。京中来使,各地官员本该按规矩,出城亲迎王杖栉节,可眼下却并不见郭元振的人影。

不见人便罢,连城门也不开,如此无视规矩礼仪,便是未将天子放在眼中,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老段又问:“大人,要我去叫门么?”

楼云春摇头,“不用废嗓,他就是想晾着我们。”且他们代表的是天子,叫门有失体面,他想了想说道:“让乐工齐奏王乐,声势要大。”

仪仗队中,有十二名乐工,专司王乐,以彰盛朝之势,天子之威。

老段掉头回去,让乐工们奏乐,“奏乐,奏得越响亮越好!”

锣车上的锣官抡臂敲响一面巨锣,将人和马都惊了一跳,好在边关士兵都是骑射好手,很快便稳住了队伍。

老段只觉脑子嗡嗡直响,随后又是一阵震天鼓,他赶紧策马向前,然后就看见楼云春将两团棉花,慢吞吞地塞进耳朵。

他哪儿来的棉花?

在仔细一找,原来是他座下的坐垫里抠的。

他抓了抓耳朵,随即朝楼云春伸出了手。

队伍伴着王乐压行,来至护城河前面停住,守城卫本做好准备应答,却只闻王乐,不见人上前叫门,也没人下车、下马,只有王乐奏个不停。

那守城校尉见状,忙差人去都督府禀报,随后朝楼下故意喊道:“来者何人!”

可楼下并没人出来应答,他又喊了两声,回答他的是更响亮的乐声。

楼云春等人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根本没听见。

反正楼云春下的令是不开城门王乐便不停,所以众人连看都没往城楼上看一眼,只顾着抠棉花堵耳。

王乐奏了近一个时辰,乐工们停下来歇息,也让随行众人清清耳朵。

老段摘下耳朵里的棉花,对楼云春问道:“他们方才在喊,咱们要不要出去应话?”

楼云春也摘了棉花,揉了揉耳朵,摇头道:“不用。等乐工们歇好了,再继续。”

老段嘴上应‘是’,心头却哀叫:还要继续?有棉花也不好使,他耳朵都快聋了。

城楼上,守城校尉派去的人来回话了,说是让他将人阻个两三日,再放人进来。

副贰过来低声与校尉商议,“这会不会不太好?毕竟是京城来使。”

守城校尉心头虽也不赞同,可郭元振既已下令,他们也不得不遵从,“先拖一拖吧,反正在咱们的地盘,吵是吵了些,也就一百来号人,翻不起什么浪。”

况且,他们也早已拿东城门要接待使臣为由,安排别的城门供百姓、商旅进出,拦一拦,也没甚妨碍。

副贰不禁暗自叹气。

这些年郭元振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底下也心知肚明,眼下竟不惧天威,做出怠慢来使之举,想来是按捺不住,要有所动作了。

忽地,城楼下的王乐停了,二人往城楼下望去,依旧没有人来叫门。

校尉心道:倒是稳得住。若换做他人,早上前叫门或叱责了。

副贰道:“咱们要再叫一叫吗?”

校尉摇头,“不用,一对上话反倒不好找理由,等他们叫门后再说。”

副贰应道:“是。”

随即,过去安排士兵换岗。

等他们换完岗,楼下的乐工也歇息好了,吃饱喝足,有的是力气。

只听得一阵刺耳锣鸣猛地炸起,新换防的士兵毫无防备,被吓得差点扔掉手中长矛。

老段此次率先塞了棉花,才没被震出魂儿来。

仪仗队的王乐奏到日头西斜,城门依旧没开,更无人前来询问,瞧着是和他们杠上了。

眼见就要立秋,天山下来的风吹得人发冷,这些日子老段已领略了塞北的气候,白日太阳炙热,晚上却冷得人打颤,这郭元振该不会想让他们在城外过夜吧?

这城外荒芜,难保会有野兽,他们虽人多不惧,却也毕竟是代表皇庭威仪,若被野兽围攻,只怕会显得狼狈,失了朝廷脸面。

他正想要与楼云春询问对策,楼云春却先抬手,叫停了乐工。

老段问道:“大人,天将要黑了,他们还是不开门,咱们怎么办?”

楼云春自轺车上出来,站在车头,望向城楼。

城楼副贰见王乐停下了,便往雉堞来查看,见轺车里有人出来,赶忙向校尉禀报。

“校尉,轺车里的使臣出来了。”

校尉闻言,赶紧上前,他低头看去,正好同楼云春对上目光。

他远远将楼云春打量一番,说道:“使臣竟这般年轻。”

“听闻是京中大理寺少卿。”副贰也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京中来使,再如何也应当是位有名望的老臣,竟不想是一个白皮粉面愣头青。

楼云春对老段吩咐道:“传令,架坛,开仪。”

老段一愣,随即露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扯马转身,气沉丹田地对身后的仪仗队喝道:“架坛,开仪——!”

校尉对副贰问道:“那人刚才吼的什么?”

副贰迟疑道:“好像是……架坛,开仪。”随即也不禁纳闷儿,这是什么意思?

“架坛,开仪,架坛,开仪……”

那校尉一边琢磨,一边死盯着城楼下的仪仗队,见其已利索熟练地用马凳开始架坛,又开始摆置礼器,脑子顿时开了光,心也通了窍。

随即失声吼道:“他要就地宣旨!快!赶快去通知大都护!让他立马出城来迎!”

副贰忙道:“属下亲自去!”

他骑术好,跑得快。

可再快也快不过仪仗队,一刻不到,一个简易的祭坛便搭建好了。

楼云春先奏礼乐,向天地祭拜告罪,随后自老段手中接过圣旨,面向城门高举,长喝道:“罪臣郭元振,上前接旨——!”

他一喊,众副使也跟着助声,齐齐高喊道:“罪臣郭元振,上前接旨——!”

喊到第三声之时,城门开了,门闸也放过河了,只见校尉领着人屁滚尿流地从城门内冲出来,扑到祭台前,气喘吁吁道:“大、大、大都护,马上就到!”

楼云春垂眸,“没人能让圣上等,你既出面,便代他接吧。”

校尉骇然大呼:“末将不敢!”

这烧烫手的铁饼,谁敢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