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233章 二百三十三斩

浮光三千里 第233章 二百三十三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离开永绥后,一路秋云金风,彩山碧水。

胥姜一行沿汉发水岸往黔马场行进,过黔马场,再行半日便抵涪州。

汉发两岸地势陡峭,官道旁便是悬崖绝壁,车马都走得很慢。胥姜靠着柳眉补眠,这些时日父母之事耗费她不少精神,如今一松懈下来,便像整日都睡不醒似的,一靠着人便软了。

猿号鸟鸣间,忽闻渔歌互答,柳眉掀起帘子往外看,原来是有几艘渔船,正在前方江水回湾处撒网捕鱼。

前方单伯也掀开车帘来看,见不远处正好有一座观景亭,便让护卫们靠过去歇歇脚。

柳眉摇醒胥姜,让她下车透透气,胥姜打了个哈欠,抻了抻臂膀,问道:“大概什么时辰了?”

“午时该过了。”不在城中,也只能大约估计。

两人下车,胥姜见远处一座白塔眼熟,便知快到地方了。她见此处有亭子,时辰也合适,便同柳眉一起,将准备的干粮、糕点、茶水等吃食摆出来,和着清风渔歌,餐一顿金秋。

“秋风入水荡洄波,渔舟驻水罟梭梭。”江中有人唱《竹枝》,胥姜抓着半张饼凭栏而望,却见唱歌的并非渔人,而是不知自哪儿飘来的一只客舟。

一渔人笑应,“先生自从何处来?惊得蛮老手哆嗦。”

那人拱手道:“痴人不敢应先生,涪州路客下齐河。”

原来是自涪州来,要往齐河去,胥姜几人一边啃饼,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渔人收网而回礼,“山高水远不留人,江湖再见斗酒歌。”

二者相错而过,一人入烟波,一人织渔罗,另一只渔船也收网了,网中肥鱼乱跳,差点将船带翻。

渔人喊道:“上货咯——”

亭子里的护卫高声喊道:“老伯,上的什么鱼?”

“草鱼。”那渔人把鱼捡出来,扔进了水舱。

这个时候的草鱼肥,入冬便瘦了,何况还是江鱼,江鱼身短而宽,肉厚而膏,很是鲜美,用来做鱼脍或烤来吃最美不过。

胥姜舔了舔嘴边的饼渣,问道:“老伯,您的鱼卖吗?”

“卖。”渔人指了指上游,说道:“往上走有个渡口,你们去那儿等我。”

“好嘞。”有渡口,便有人家,到时借几个家伙什,就着江水做顿江鱼,岂不美哉?这么一想,胥姜顿觉手中的饼越发的没滋味起来。

众人歇够了,收拾了东西,朝前方渡口而去。

行约两刻,见水边有滩,江中有渚,滩边停放着不少渔船,还有码头,船肆,和几户人家。

自官道往下有小路,可通人马,车不能过。单伯留下两名护卫看守车马行李,随后带着另外二人,同胥姜、柳眉一起步行至水边,等渔船回来。

船肆上有老妇招呼,“几位客官,要不要上来喝口茶?”

胥姜对单伯问道:“要不要上去坐坐?”

单伯见老妇满头雪丝,不忍拒绝,况且也想见识一番这江上人家之风俗,便点头道:“坐坐也无妨。”

胥姜遂朝妇人道:“阿婆,怎么上船?”

“几位稍等。”老妇应了一句,随后去船尾叫来一名老翁,老翁自水中捞起一根纤绳,随后使力将船拉到了滩上。船是蓬船,船舱却比寻常蓬船深广,除船舱有拱蓬,船头船尾按前低后高也搭了平棚,船舱内设有木桌、团垫,供客人喝茶歇息。

这船吃水不浅,可老翁却凭一己之力,将船拉上滩,足见手上有几分真功夫。

船上滩后,老翁从甲板上抠起两块长板搭在地上,供客人上船,一名护卫先登船,随后过来拉单伯。

板上钉了横销,踩着不会打滑。

单伯上去后,胥姜随即跟上,老妇伸手来接,胥姜握上去,握住满手的裂口与老茧。

“多谢阿婆。”老妇还要来拉柳眉,胥姜抢先道:“我来吧。”

待所有人都上船后,老妇请几人入船舱坐,单伯让胥姜与柳眉入舱,他们去了船尾。

老妇见这是有规矩的,便让老翁在船尾另支了一方可折叠的矮桌,让几人坐。

胥姜见老翁从头到尾都没言语,又见他脖颈上有道疤,心头便有了猜想。一名护卫坐下后,对老翁问道:“老伯,你们船上都有什么茶?”

船舱内老妇答道:“有姜茶、老荫茶、山菊茶、方坪茶,还有相思茶,都是十五文钱一碗。客官想喝哪种?”

单伯也看出老翁有异,在桌下拍了拍护卫的手,随后对老翁道:“孩子没有眼力见,冒犯您了。”

老翁摇了摇头,示意没事。

问话那护卫这才察觉自己失礼冒犯,忙朝老翁行礼赔罪,老翁笑了笑,回了一礼。

单伯拍了拍他道:“方才不是在问有什么茶么?这会儿船家报了茶单,怎么又没声了?”

护卫忙道:“那就来碗山菊茶吧。”正好去去浮躁之气。

单伯与另一名护卫对此无异议。

老妇又对胥姜与柳眉问道:“二位娘子喝点什么?”

老妇报的前面几味茶,胥姜都知道,只是最后一味未曾听过,便问:“这相思茶是什么茶?”

老妇答道:“是黄堆山上一株老茶,由一对有情人所种,所以唤作相思茶。”

“原来如此。”胥姜笑道:“那我便来一碗相思茶吧。”

说完见柳眉看着她笑,她立时臊了,低声道:“我只是好奇。”

“哦——”柳眉笑意更深,随后对老妇道:“那我也来一碗相思茶。”

老妇看了眼胥姜,脸笑成一朵花,“好,各位稍等,我这就烧水。”

胥姜顿觉脸上发烫。

船上用瓦罐保了炭火,老妇支起小泥炉,夹入两块火炭,随后抓入一把松针,吹了吹,火便起了。老妇起身去拿壶,胥姜见她行动不大方便,遂上前帮忙。

“阿婆,我来吧。”

“哎哟,这怎么好?哪有让客人自己动手的。”

胥姜挽袖接过她手中茶壶,笑道:“我也好茶,这也是做惯了的活儿,不妨事。”

老妇见她手脚利落稳重,并非见她老弱而强顶上,便一边道谢一边朝旁边让开去,“多谢娘子,那便劳烦你了。”

柳眉也上前帮忙,“阿婆,往哪里取水?”

老妇走到一只木桶旁,取过一只葫瓢,然后揭开木桶盖子说道:“这儿。”

柳眉上前接过葫瓢,舀水注入水壶中。

老妇道:“这是山上的泉水,用来煮茶最好。”

胥姜瞧了瞧那高山,问道:“阿翁打下来的?”

老妇转身去找茶叶,“嗯,每隔两日就去山上挑。”

这么大年龄还上山挑水,柳眉皱眉问道:“孩子呢?”

“女儿嫁去别的县了,很少回来,儿子因为匪乱被祸害了,留下一个孙子,在客船上做工,十天半月才下船一次。平日里就剩我跟老头子守着这船,靠卖茶挣点花销。”老妇将两个茶罐抱过来,递给胥姜。

胥姜接过后问道:“为什么不去岸上?”

“一辈子都在船上,习惯啦。”老妇又找来一只马扎递给胥姜,然后又去找碗,“水上人户,靠这水吃,靠这水穿,下了地反倒不晓得要怎么活咯。”

胥姜拨了拨火,“您得和阿翁在这船上多少年了?”

“一甲子是有了。”她分出五只灰陶碗,接过柳眉手中的葫瓢,舀水一只只冲洗。

“老人家,我来吧。”柳眉接过她手里的活儿,手翻了几翻,便将碗冲洗干净,随后给胥姜抱去。

“您二老高寿。”便是养在京中的老太君们,都少有这般长寿的,胥姜笑道:“今日吃您的茶,正好沾沾福气。”

“哎哟,这乖女,真可人疼。”老妇上前摸了摸她的头,随后去水桶旁揭开一块布,提来一只竹筐,“船上没什么好东西,这都是你阿翁去山里摘下来的,别嫌弃。”

长者赐不敢辞,胥姜没客气,欠身接过了。

那是一篮野果子,有羊桃、木通、鸡嗉子、酸枣、板栗、橡实等等,都是山里的时令野味儿。

“怎么会嫌弃,好久没吃过这些东西,可想得紧。”胥姜捡出几个板栗、橡果,拿一旁的压船石给砸开口子,扔进炭火里,不一会儿香气便窜出来了。

老妇见她是个会吃的,便知她不是表面客套,更喜欢了。

胥姜选了个炸口的木通,递给柳眉,“眉姐,尝尝这个。”

“这叫什么?”柳眉哪里见过这个,接过后凑到鼻子前闻了闻,“还挺香。”

“这叫木通果,很甜的。”胥姜也选了一个,掰开来朝那白白的肉咬了一大口,嚼了一阵,便朝着船外‘噗噗’吐籽儿。

柳眉看得有趣,也不禁掰开来咬了一口。

甜是真甜,籽儿也是真多。

胥姜吃完一个,又选了几只让柳眉拿去给单伯他们吃。

“我年轻时候也爱吃这些果子,如今老了,便受用不住了。”胥姜让挪出马扎,扶着老妇坐下。老妇捡起一只羊桃,反复揉捏半晌,才撕开毛皮,挤出里头的绿肉尝了一口,随后被酸得眯起了眼睛,“摘回来吃不了,多也是送人,有时送人也送不出去,便烂在篮子里了。”

“阿翁也不吃?”

“他年轻时候就受不住,向来是不爱吃的。”老妇将羊桃皮扔进火炉,眼眸映着火光,柔和得不像话,“他是个死脑筋,就记得我年轻时候爱,也不管眼下吃不吃得来,每每进山就要带一篮子回来。”

胥姜光听这话就甜滋滋的,“或许在阿翁眼中,您一直都是那个爱吃野果子的小姑娘。”

老妇盯着那篮五彩缤纷的野果,眼眸中浮起一抹神采,随后自野果中选出一挂红彤彤的鸡嗉子塞到胥姜手里,爱怜道:“这是谁家的女儿,怎么这么会讨人喜欢?”

胥姜两眼弯弯。

吃完鸡嗉子,水也沸了。

胥姜开始分茶,她揭开就近的一个茶罐,浓郁的野菊之香霎时盈满鼻尖,“好香啊。”

“也是你阿翁去山里摘的。”

野菊采的是将开未开的黄头花苞,胥姜捏了一颗,茶干而脆,不是晒的,“这是用石头烤制过么?”

老妇点头,“船上潮湿,只靠晒,放不了多久就会返潮发霉,烤过能放久些。”

野菊烤制不能用明火,先将其洗净蒸制,再晒得半干。然后将洗干净的河卵石,铺放进锅中,待烧至滚烫后撤火。再将花苞置于石上,借余热慢慢炙烤,如此才不会将花烤焦,且还能保留花香。

沸水入碗,不消片刻,便出了金汤,老妇用碗盖将其盖住,然后依次将其放入托盘内。柳眉将茶端至船尾,待单伯揭开碗盖,那半开的花朵,已散开金丝,起伏于茶汤之中了。

他闻了闻,赞道:“好香。”

老翁朝他笑了笑,随后抬手示意他尝尝。

单伯端起碗尝了一口,味道清苦,待茶汤消散于脏腑,又返出一味甘甜,他赞了一声“好。”,又连喝了几口。

两名护卫见他喝得欢,也端起茶往嘴里灌,顿时被苦得皱起眉。

单伯‘哈哈’大笑,随后说道:“这是还没到‘受苦’的年纪呢。”

老翁闻言,也不禁张了张嘴,无声地笑出‘声’。

胥姜忍了忍,还是没忍住,低声对老妇问到:“阿婆,阿翁的嗓子是怎么回事?”

老妇笑容淡了些,叹道:“是在成亲前一年,参加下元节祭神,船翻了撞到利石上碰坏了。”随后她又笑道:“为此还差点悔婚,不过被我给打回来了。”

想起巴人的下元节祭祀确实凶险,老翁翻船,能保下一命已是大幸。

“不会说话也没什么,少些吵闹,清净。”老妇将另一只茶罐抱过来递给胥姜。

胥姜揭开一闻,茶香幽幽,使人心旷神怡,她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脏腑都清透了。

“这便是相思茶?”

“嗯。”老妇见胥姜掏茶,嘱咐道:“少放些,这茶醉人。”

“醉人?”胥姜倒是更好奇了,将自己那碗又多放了一撮。

茶水泡开,成浅碧色,胥姜招来柳眉,将她的那碗递过去,随后才端起自己这碗来喝了起来。

初尝浅淡,复渐浓酽,味道并不苦,却在划过喉舌后,留下些许涩感,待头泡喝完,甘甜与涩意绞上来,牵肠挂肚,让人欲罢不能。

她忍不住又冲了第二碗。

“好茶。”胥姜叹道:“我也算品茶无数,竟从未听说过有这一味茶。”

老妇道:“因为这茶独我这儿有,别处都喝不到。”

“可您不是说,这茶是一对有情人种在黄堆山上的么?”胥姜对上老妇清亮的眸光,随即恍然大悟,“是您和阿翁种的?”

老妇含笑指着对岸的一座山说:“那就是黄堆。”

胥姜望向那座山,不禁心潮澎湃。

忽地,两声号子自江岸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却见两艘渔船自下游撑上来,入了码头。

“渔人回来了。”

单伯等人也从船尾穿了过来,“是方才打渔那两人。”

护卫道:“走,去看看。”

胥姜也起身跟了上去,却不知为何胸口有些发慌,随后脚下也跟着飘忽了,她本以为是船被水波冲晃,却在一头栽下船后,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这是醉茶了。

“哎哟,天老爷!”

胥姜的脸砸进沙中,身后传来柳眉的惊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