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24章 二十四斩

浮光三千里 第24章 二十四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孟冬十月,下元节。

槐柳巷久违的热闹起来。

胥姜也起了个大早,沐浴焚香,祭拜祖先。

她本是孤女,祖先只有师父一人,所以,只准备了一壶酒和几碟子师父喜欢吃的小菜。

师父的牌位是无字的,按他的说法,人生如尘,生于天地,归于天地,名号又有何重要?

“你驾鹤仙去了,自然什么都觉得不重要了。”胥姜把自己刻的那块木牌放上去,然后虔诚地磕头跪拜,“可是总要给活着的人,留个念想。您不要嫌我烦,觉得我逢年过节就打扰您清静,谁让您捡了我,养了我,又当了我师父呢?”

拜完她又点了三柱香,供奉进香炉里,“您不用保佑我什么,只要偶尔给我托个梦,让我知道您已得大自在,也就安心了。”

祭拜完毕,胥姜把木牌重新挂回腰上,然后去伙房里看豆泥骨朵要用的豆子蒸好了没。

豆泥骨朵,是下元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的小食,用赤小豆泡软蒸软捣成泥,再加蜜糖调和揉搓成丸,包进熟江米粉做成的皮里即可。

胥姜闲来无事想做些新花样,她雕了一套花草鸟兽的模子,将包好的豆泥骨朵用模子压出来。

她举着模子,一敲便抖落一个兔子,又或是一朵桃花,不一会儿,便摆了满满一桌,个个看上去精致可爱。

做完之后,又分套别装,按着上次在楼宅例出的名单,一人分了一份。在陶工那儿定制的陶罐也送来了,她将菇油又重新倒罐封口,连着这豆泥骨朵,按名单挨家挨户地送了去。

给楼宅的多加了一份柿饼。送去的时候,他家正在准备祭祀祖宗,大家大族里的规矩繁琐,胥姜也没好多作打搅,让看门小厮带了句好,便折返了。

送完归肆,已是晌午,她刚进巷子,便发现书肆门前正等着是曹叔和许三几人,各自手中还提着礼品。

她赶紧加快脚步走过去,“曹叔、三哥,阿徕,等了多久了?”

曹叔笑道:“也就一会子。”

胥姜赶紧开门,请几人进,又赶忙从伙房端了几碟子豆泥骨朵送上来,招呼道:“快坐快坐,尝尝我做的豆泥骨朵。”

阿徕一见这果子,眼睛都瞪直了,“这可以吃吗?”

胥姜摸了一把他的脑袋,“当然可以吃。”

“这么好看,下不去嘴。”阿徕小心的碰了碰一只兔子,问道:“东家,我可以带回去吗?”

“吃吧,另给你们各自备了一份的。”胥姜本打算送完这趟再送去曹叔家,没想到他们先来了。

阿徕放心下来,敞开肚皮开吃了,许三和曹叔约莫不太喜欢甜食,只吃了一两块。胥姜又端来一些笋脯、柿饼、炒豆子,让他们佐茶。

“曹叔,陆稹这几日如何了?”

提到孙儿,曹叔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他很好,大夫昨日刚去瞧了,说骨头长好了,再养些日子,就可以下地了。”

“那就好。”

“学习起来也用功,每日便抱着你送过来的书读读写写,读到夜深了还不睡,说是怕你考他的时候不会。”

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还勤奋。

“他如今身子不好,别让他读太晚。便说是我讲的,戌时睡,辰时起,要注重劳逸结合。”

“好,东家的话,他会听的。”

胥姜起身又去找了一套《幼学琼林》,这是一套绘本,画技生涩,却充满童趣。她将书递给曹叔,说道:“您将这书给他,让他闲时来读,但每日只可读三个成语。”

曹叔双手接过,又说着要给钱,胥姜连忙推拒,“曹叔要跟我见外,那我下次就不敢去了。”

曹叔这才作罢。

胥姜又对许三说道:“三哥,竹春如今拜了老师,全心备考,无法再来肆里帮忙。我一个人有时候忙不过来,还得劳烦你再替我打听着,看还有没有合适的人。”

许三拍胸脯道:“没问题,包在俺身上。”

胥姜安心了,敬了他一杯茶。

许三喝了茶,神情忽然变得有些扭捏,阿徕和曹叔见状,都忍不住笑。

“怎么了这是?”胥姜摸不着头脑。

“三哥要成亲了,想请东家给他写婚书。”阿徕看不下去,替他说了。

“是吗?”胥姜喜道:“大喜事啊,谁家姑娘?定的什么日子啊?”

许三面上难掩羞涩,眼底却熠熠生辉,“是同乡的女儿,日子定的下月初五。”

“竟一直都没听说,真是恭喜三哥了。”

许三也感慨,“俺本来以为,就俺这模样,要打一辈子光棍了。难为她瞧得上俺,不嫌弃俺穷困,愿意同我过一辈子。”

胥姜笑着劝,“三哥切莫要自我鄙薄,你踏实勤劳,对人又厚道,那姑娘想必是个有慧眼的,瞧中了你的好处,才愿意与你互托终身。你若瞧不上自己,便是辜负了她一番心意,若真觉得屈待了她,今后便要对她好、敬重她,与她互相扶持着,好好的过日子。”

“哎。”听胥姜一席话,许三顿觉开阔许多,憨笑着保证,“东家放心,我与她今后定会好好过日子,绝不欺负了她。”

阿徕咬着柿饼嗤笑,“就三哥你还想欺负知了姐?俺看是活腻歪了。”

许三羞恼地在阿徕背上拍了一巴掌,“小孩子家家知道个什么。”

阿徕咧咧嘴,“本来就是。”

这姑娘听起来还是个蛮性子,胥姜乐不可支,又问:“那姑娘叫做知了?”

“大名王蝉,小名叫知了。”许三提起未来娘子的名字,脸泛红光。

胥姜有些担忧,“可婚书按理说要请族中长辈写定,让我写会不会不合适?”

许三摆手道:“俺族中长辈都在家乡,又都是农人,不识字也不识数。乡里人成亲也不像这京城人家讲究,只请一顶花轿将新娘子抬进门,拜了堂请亲友吃一顿酒席就算成了,不懂、也不兴这些。可俺想着俺们如今都在京城,别人成亲都有这些,就想她也要有。”

在几人含笑的目光中,许三抠了抠脑袋,又道:“别的事都托曹叔曹婶帮忙办了,就是这聘书一直没找着人写,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东家最合适。东家字写得好,礼书写出来也肯定好看。”

既然没有顾虑,胥姜便欣然应下了,“既然许三哥不介意,那这聘书便交给我吧,保管你和阿蝉姑娘满意。”

“嗯,那就麻烦东家了。”说完许三又红着脸,轻道:“平日里叫她知了叫惯了,今日听东家叫她作阿蝉姑娘,倒觉得更好听了。”

阿徕顿时一口茶喷了出来,哀嚎道:“三哥,你够啦。”

胥姜和曹叔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送走三人,胥姜支起了摊子,摆了些神话故事、妖鬼志异,另有一些地方奇事和风俗札记。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胥姜也不急,甚至搬了些凳子出来,请人坐着看。

不一会儿,门口倒堆了好些人。

胥姜笑眯眯地看着,觉得买不买都无所谓,看着热热闹闹的便很好。

“哎,就是这儿!”一道清脆的声音传来,胥姜抬头看去,是重阳节那群姑娘,今又成群结队的来了。

“姑娘们安好。”她笑着招呼。

“姐姐好。”那个圆脸的姑娘露出一双浅浅的酒窝,然后从身后拉出一个有些瘦弱的小姑娘来。

那小姑娘怯怯地看了胥姜一下,冲她比了比手势,又羞涩地低下了头。

胥姜一愣,圆脸姑娘解释道:“她不会说话。”

原来如此。胥姜冲她一笑,又对其余几人问道:“各位姑娘今日想选些什么?”

“咱们先看看。”

“好。”

几个姑娘围着摊子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这个年龄的小姑娘,最是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怎么闹也不会让人觉得烦,只觉得可爱。

“上次买那本《女夫子》被娘给收了去,还好看完了,要不然哭都要哭死。”

“那是你没藏好,下次记得找个好地儿。”

“我的也被收了,还被训了一顿。”

听她们谈论,胥姜眼中含笑,心头却叹息。

姑娘们选好了,让胥姜算钱。

“还是给你们算上次的价。”胥姜数了数她们选好的书,默算一番,很快给了个数,“三千五百钱。”

依旧是那个圆脸姑娘给的银子,胥姜收了,又让她们稍等,然后去肆里取了剩下的几份豆泥骨朵赠给了她们。

“小小心意,当做节礼,还请姑娘们不要嫌弃。”

那圆脸姑娘冲跟随的丫鬟点了点头,丫鬟才上前接过,那个瘦弱的小姑娘瞧了一眼,有些好奇,便拉了拉那个圆脸姑娘的袖子。

圆脸姑娘拿了一份给她,她迫不及待地拆开油纸,随后惊喜的瞪大了眼睛。

“咦,这是豆泥骨朵?好生可爱。”

“有桃花,还有喜鹊。”

“还有兔子。”

没一会儿,几分豆泥骨朵都被拆开了,姑娘们都纷纷冲她道谢,随后一人一包,欢欢喜喜的抱着走了。

这豆泥骨朵看得一名坐着看书的男子眼馋,遂问道:“娘子,那豆泥骨朵还有么?”

胥姜摇头,“没了。”

“罢了。”那男子起身,将看的那本书揣进怀里,然后付了钱,“下次再来。”

胥姜接过钱,笑着将人送走。

下元节有庙会,还要拜水官、水神,祈求他解去人间灾祸,眼看庙会和祭祀快要开始,看书的陆续都离开了。

胥姜参加过不同地方的下元节祀礼,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南方河上与农乡的祭祀,热闹、神秘、庄重。不知这京城的下元节与她参与过的有何不同。

“胥娘子,还枯守着做什么?走,去参加庙会。”汪掌柜携家带口,正要往街上去。

胥姜与他们一家人打了招呼,又道:“你们先去,我随后就来。”

祭祀设在寿康坊的内河边,从永和坊过去不需要乘车、驾马,想来今日前去祭祀的人不少,车马过去反倒不便。

四周的摊子都陆陆续续撤去,胥姜也收了摊子,换了身素裙、束高了发髻,提着一篮子祭品往内河边去。

她一个人,脚程快,没过多久便追上了汪掌柜一家。

汪掌柜有一儿一女,儿子七岁,女儿两岁,他抱着女儿,时不时指她去看灯,见胥姜来了,便教她:“叫姨姨。”

小妮子一张嘴,认认真真地叫了声“一一”,听得胥姜心都软了。

“娘子送来的果子,这妮儿爱得不行。”汪掌柜的娘子秦氏是个温柔可亲的妇人,说起话来细细轻轻,叫人一听心头便舒坦。

“一次吃一两个就好,可不能多了,小孩子脾胃弱,怕积食。”

秦氏笑盈盈地看她,“娘子读书多,果然懂得也多。”

“都是无数母亲留下的经验,我只不过是读了些闲书,捡个现成罢了。”

几句话听得作为母亲的秦氏心头十分熨帖,不禁暗暗打量起她来,越打量越觉其与众不同。怪道那胡兄弟一片痴心,此等女子,非说是男儿,便是女儿家也喜爱得的。

于是说道:“见着娘子,便犹如见了亲妹子一样,闲了我做东,请娘子来叙一叙姐妹间的闲话,可好?”

“好呀。”胥姜大方应了,又瞧了汪掌柜一眼,小声在秦氏耳边道:“只要汪掌柜别嫌我霸着你便好。”

这汪掌柜是个妻奴,外头瞧着利索,在家却对娘子俯首帖耳,远近闻名。秦氏知道她在打趣,嗔怪地瞪了眼夫君,汪掌柜不解,只回了一个讨好的表情。

见两人自然又亲昵的互动,胥姜一颗木头心也有些触动,这样的一家人,才算是真正的一家人吧。

离内河越近,人越多,汪掌柜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扯着娘子,秦氏则拉着儿子,稳稳走在挨挨挤挤的人群中。

胥姜一个人,很快被挤在后头,好不容易走到路口,又被人群带到了另一条街。不过所有人的目的地都是内河,她放弃了挣扎,顺着人群走到哪里算哪里。

忽然,一只手抓住了她的胳膊,将她带出了人流,拉到了街边。

“照月?”

“一个人乱跑什么?”

胥姜见他穿一身公服,想着他在大理寺任职,便知道是带人出来巡视的。

“没有乱跑,是被人群带进去的,挤不出来了。”她冲他笑了笑,又道:“多谢你拉我出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被挤去哪儿。”

楼云春脸色缓和了些,叮嘱道:“人多容易踩踏,小心些。”

“知道了。”

喧闹的人群在侧,胥姜却觉得两人之间竟有种奇怪的静谧。

“京城每年的下元节,会有道官向水君祈福、献祭,还有赐福水与消灾解厄符。与你在蜀都见过的并无不同,不用着急去看。”

胥姜听完,才知道他在跟自己解说这京城下元节的风俗。

“那本《南行札记》你看了?”

“嗯。”

胥姜见他伸手抓了抓耳朵,莫名从他难以辨别喜怒的面庞上,品出一丝羞意。

羞意?

胥姜一时迷茫,难道是自己瞧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