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浮光三千里 > 第250章 二百五十斩

浮光三千里 第250章 二百五十斩

作者:南有檵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5:25:52 来源:泡书吧

书肆不好试衣,胥姜留崔娘子喝茶后,将匣子留下,过会儿去书塾穿来让红锄看看。

正好去给林夫子报个平安,让他知道自己安然归来,另外还要给曾追送信,交代杜回的嘱托。

送走崔娘子,宋樆又上门了。

胥姜见她见自己并无诧异之色,笑问:“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回来路上遇到汪掌柜,听他说的。”宋樆将她打量一番,见她安好,才将手里的一个纸包交给她,“这是给你留的忍冬茶。”

“多谢,快坐着,咱们说会儿话。”胥姜接过茶,拉她坐下,一边给她斟茶一边问道:“你近来如何?”

“老样子,不是在兰园,便是满城送花。你呢?可找到你的母亲了?”

“嗯。”想起溪芷,胥姜不由自主地浮起笑容,“我们相认了。”

宋樆也替她高兴,“恭喜你。”

两人共饮一盏,胥姜说起了认亲经过和此去一路见闻。

宋樆听罢,不禁叹气,“你和你父母都不容易。”

胥姜却越来越想得开,“再不容易都已成过去,也正因不容易,才更该珍惜当下。”

“我佩服你的豁达。”宋樆叩着茶盏,眼底浮起一丝轻愁,“若换作我,定做不到你这般洒脱。”

胥姜替她添茶,认真听她诉说。

宋樆沉默片刻说道:“我母亲与我父亲很早便和离了。”

只一句,就把胥姜惊着了,“和离?”

大盛以前,虽有女子和离再嫁,却并无律法约束,大多靠两族协商决定,自本朝伊始方才立法,使得女子亦可正大光明地提出和离。

只是法虽立,却因受宗族礼法之约束,两族利益之牵扯,亦或是顾及名声,即便婚姻不适,也很少有女子敢于提出和离。

就此看来,宋樆的母亲也算是个奇人。

宋樆缓缓道:“我母亲与父亲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当时母亲并不情愿,只因当时娘家贫困,所以才将她嫁给父亲,收取聘礼供两个舅舅读书、科考。”

“她与父亲成亲一年后便有了我,可即便我出生,她仍旧不欢喜,对我和父亲都很冷淡,自我记事起,便从未得过她一个笑脸。无论我如何讨好、取悦,她都视而不见。”忆及往昔,宋樆略有些伤神。

胥姜微微叹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她朝胥姜一笑,那笑却很冷,“后来,我祖父、祖母相继离世,祖母孝期刚过,母亲便立即向父亲提出了和离,父亲同意了。”

“签了和离书当天,她就离开了,什么都没要,包括我。无论我如何哀求,她都不曾停下脚步,也不曾回头。”

胥姜听得揪心。

宋樆垂下眼眸,“离开后,便再也没回来过,一次也没有。”

这个当娘的心也硬。

胥姜问道:“那她如今在何处?”

“如今已另嫁,生了一儿一女。”宋樆脸上闪过自嘲,“她成亲、孩子月酒,我都去看过。她很欢喜,对她新得的儿子和女儿也很疼爱,与同我和父亲在一起时判若两人。”

难以想象宋樆是以何种心情去找自己的母亲,又是以何种心情看着她对另外的子女百般宠爱。

胥姜问道:“那你父亲呢?”

提到父亲,宋樆眉目柔和下来,“自她走后,父亲便只当从未有过这个人,也从来不提她,却也从来不阻止我去找她。”

她苦笑道:“也许是知道,她自会让我死心。自去过她女儿满月宴过后,我便再没去找过她,有时在街上,或是在别人府邸相逢,都只当不认识。”

真是至亲至疏的一对母女。

有如此身世,难怪宋樆会养成这般多思多疑之性情。

只是别人家事胥姜不好妄论,她劝慰道:“不找不识也好,就当放过自己。”

胥姜想起自己儿时,不知真正身世,见到胥四、胥五有父母溺爱,很是羡慕嫉妒,便偷偷离家去找。

结果却迷了路,被师父寻到后,受了好一顿教训。

她又委屈又不服,只哭闹着要找父母。

师父又气又怜,最后将她抱在怀里耐心哄劝:“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是父母子女,一旦走向不同的道路,便难以再相合。当你出现在姜地之时,父母便已与你背道而驰,你又何必再舍弃自己的方向,去寻求虚妄之道路,而耗损自身呢?”

当时胥姜小,听不懂也不明白,直到师父离去后,才深切体会这番道理。

而过后,更是在得知他真正身份之时,才真正领悟到此番话背后的意义。

她对宋樆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如顺其自然。”

宋樆逐字咀嚼,然后豁然开朗,举盏朝胥姜敬道:“好一个‘道不同不相为谋’,好一个‘顺其自然’。”

胥姜笑陪,“所以惜取眼前吧。”

茶盏轻碰,饮一盏清明。

茵茵在后院听见宋樆的声音,自小门远远探出半个脑袋,叫了声:“宋姐姐。”

宋樆见她躲得远远的,便朝她招手,可茵茵却龟缩不出。

“怎么,难道是我何处冒犯她了?”

“与你无关,小丫头自己闯的祸,等过两日自己便好了。”

茵茵朝宋樆摇了摇手,闪不见了。

宋樆目光穿过小门,落在几片绰约的叶影上,“荷梅花期尽了,我替你换一盆别的来吧。”

胥姜摇头,“不用了,来年花还会再开的。”

是啊,花还会再开。

宋樆轻叹,随后对胥姜道:“你回来了,温先生的兰谱也有着落了。”

胥姜问:“竹春的小品图绘完了?”

“快了。”宋樆嘴快的回了,抬头见胥姜意味深长的笑容,一股热气蒸上脸颊。

此时,正好有几名客人上门,一见胥姜,都有些惊讶。

“胥掌柜何时回来的?”

“昨日刚回。”

“听闻你回家乡探亲,这一去可去得够久的,想让你替我找些书也没机会。”

“您想找什么书?”

宋樆见胥姜忙着招呼客人,也不好再打扰,便寻机朝她使了个眼色,告辞回家去了。

她一路想着胥姜说的那番话,心头越来越轻松,脚步也越来越轻快,走到自家巷口,却见巷口前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

飞扬的心顿时一沉,重重摔在泥地上,撞起旧尘。

宋樆驻足片刻拐进了巷子,没走几步,便见到一位美妇人带着两名仆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四处打量。

那美妇人听见脚步声后回头。

二人目光相对,皆怔在原地。

许久后,宋樆走上前朝美妇人行礼道:“见过吕夫人,不知夫人驾临有何贵干?”

吕夫人愣住,当即冷下脸问:“你叫我什么?”

宋樆淡然答道:“吕夫人。”

————小鲤鱼嘴分界线————

梁墨去国子监去拜会完宋学录等人后,转去西市纸墨坊,给常来往的几位坊主送去份礼。又按照胥姜列的材料,定了纸和墨,顺道告知他们胥姜回京的消息。

纸坊坊主得知胥姜回来后十分高兴,将自己新出的好几种纸各包了一刀,让梁墨带回去让胥姜掌掌眼。

梁墨应了。

犟驴照旧寄放在赵章马厩里,待去牵驴时,犟驴身上不仅捆了两袋草料,还有一些酒水糕点,都是夫妇二人给的回礼。

他推脱不掉,只好代胥姜收了。

出西市之时,门口有人卖桂花糕,梁墨本错身走过,却又倒了回去买了一包。

茵茵爱吃,她今日哭了一回,买回去哄一哄。

回到书肆,还未进门便听见汪掌柜牛叫似的哭声。梁墨跑到门前一看,却见汪掌柜拉着胥姜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

“我的妹子,你怎么这般命苦哇——”

他跨进去的脚立马收回,随即开始下货。

下完货后梁墨将驴牵去后院,却见茵茵躲在小门边,一边抹泪一边偷听,连他进院子了也不知道。

他拴好驴,拿着桂花糕走到茵茵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茵茵吓了一跳。

那真是一跳。

茵茵蹦起来撞到梁墨的下巴,梁墨嘴里立即尝到了一股血腥味儿。

咬到舌头了。

梁墨痛得半晌说不出话,可手里的桂花糕却依旧捏得稳稳当当。

“吓死我了。”茵茵见是梁墨,拍了拍胸口,埋怨道:“回来不吱声,干嘛躲在背后吓人。”

梁墨此刻是真吱不了声了。

他忍着痛将桂花糕塞进茵茵手里,然后朝厨房去找凉水漱口。

“什么东西?”茵茵拆开纸包,却见是几块桂花糕,还热乎着呢。

她呆傻片刻,随后朝肆里看了一眼,然后捧着热乎乎的桂花糕跟去了厨房。

“梁墨,这是买给我的吗?你可真好。”

几块桂花糕就拐走了,某小鲤鱼嘴还没学会一个道理——贪吃要上当。

厨房桂花糕香软,书肆里香雨清苦。

汪掌柜哭歇了,只觉得嗓子发干,便端起茶来喝,一喝却觉胥姜的遭遇比这茶还苦,不禁又掉下两滴牛泪。

胥姜本说得煽情,被他这一哭,灵台顿时清明了,随后无奈劝道:“兄长,此事也算圆满,应当庆贺,你这么哭,被不明就里的听了去,还不知我如何了呢。”

也是。

汪掌柜抹脸收声,随后哑着嗓子问道:“既已相认,你为何不将伯母接来京城圆圆满满地过日子?”

胥姜摇头,“她已有家有亲,再跟我走又怎算得圆满?”

汪掌柜叹气,“可你也是她女儿。”

胥姜看着残茶如月,伸手轻轻碰了碰,“月有盈亏,可无论何时月都是月。我和她也一样,只要彼此明白,无论相守相离,我们永远是母女,是世上最亲之人,又何必执着在不在一起?”

就像师父所言,她出现在姜地里之时,已与父母走上不同的道路。

所以她与胥渊仅有师徒之缘,而无父女之分,与溪芷也只有母女之情,却无母女之名。

如今,胥渊无论为师为父皆已与她殊途,溪芷这些年的缺失也有万家父子填补,而自己亦越过激流抵达彼岸。

他们都已无法回头,唯有向前去成就自我之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

汪掌柜却仍觉可惜。

胥姜安慰道:“兄长安心,即便我与母亲不能常在一起,每年却也能小聚。明年三月,她会来京观礼,而往后,我也会每年去充州看她,并非自此便不见了。”

充州与京城虽隔得远,只要心在一起,千山万水也不过是一道纱帘,若心不在一处,那即便同在京城,也犹如相隔天涯。

就好比宋樆与她母亲。

“这样也好。”得知胥姜母亲要来京城观礼,汪掌柜脸上总算挂起了笑容,随后又问:“那你和楼兄弟的婚事筹备得如何了?”

“这……”二人婚事虽由林夫子与楼敬口头说定,可因之后她与楼云春先后出京,再加上朝中局势紧,众人诸事缠身,正经的三书六礼还一样未过。

“他家可找媒人正式上门说亲了?”

胥姜摇头,人都不在,找谁说亲去?

汪掌柜不赞同地看着她,虽胥姜与楼云春两情相悦,楼家与林夫子也已将婚事说定,过后诸事只需依照章程礼仪推行便可。

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最后的亲迎,哪样不琐碎?

若寻常人家,早该忙起来了,可这两家却还磨蹭,照这进程,他何时才能喝到他妹子的喜酒?

“不行,我得找楼兄弟说道说道。”说着他便起身,要去看楼云春回来没有。

胥姜忙按住他,“兄长别急,此事自有林夫子和楼先生做主。两位长辈都是经了事的沉稳之人,他们既然不急,想必已落了章程,我这头去问,恐怕会闹笑话。”

“你说得有理,是我考虑不周。”汪掌柜也是因方才听了胥姜那番话,急切地想让她有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才冒失了。

他喝茶想压了压心头急躁之气,却没压住,“那你何时去书塾?”

胥姜失笑,“过会儿就去。”

汪掌柜点头,随后又小声道:“那头不好催,咱们自己可得紧着些,崔娘子可有将嫁衣送来?”

感情崔娘子来,是他特意去通风报信的。

胥姜指了指一旁的木匣,“送来了。”

“那就好,记得试试。”

“知道了。”

汪掌柜见她笑呵呵端坐在这肆中,想起初次见她的场景,心头又纠结起来,又叹气道:“这一时想到你要嫁人,还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算起来,二人相识到结义再到如今,也不过才一年而已,可却已跟亲生骨肉兄妹似的。

他怕她孤苦一人,又惶恐她成亲后受怠慢。

胥姜明白汪掌柜的意思,“兄长放心,即便成亲,我依旧是这书肆的掌柜,也依旧是这槐柳巷的胥姜。”

随后又低声道:“且早在他出京前便已在这永和坊置了宅子,就在隔壁街,成亲后,除楼宅外此处便是我们另一个家,你我照样做邻居。”

“真的?何时买的?怎么不早说?在隔壁街,可是原来陈员外那宅子?可请人看过风水?请人修葺装潢过了吗?何时可入住?可看了日子……”

胥姜被他一串问题砸得眼晕,“停停停!一个一个问。”

汪掌柜期待地盯着她,“宅子大不大?几进几出的?”

胥姜默了片刻,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沉吟道:“这宅子,我们还没去看过。”

“什么!”汪掌柜顿时蹦了起来。

天老爷,这二人做事怎么这般没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