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531章 赏赐诸国?不如用之于民

想明白这其中的紧要之处,王禑率先起身冲老朱、朱标恭敬说道:

“启禀陛下,启禀太子殿下,我高丽正统一朝素来恭敬大明上国。”

“今殿下喜纳贤侧,外臣自当恭贺。”

“殿下登基在即,外臣便无不贺之礼。”

“高丽正统之朝献上.....”

就在王禑说了一大堆,刚准备说出所献礼单之时,却听李成桂突然打断,顺着他的话朗声说道:

“外臣代我朝高丽一朝,进献千年人参五十株,灵芝百余枚,金银珠宝三十箱。”

“只求天朝圣主体态康健,太子殿下万年永福。”

“李家窃国之贼,安能代替我高丽百姓!”王禑身旁谋臣崔颖当即起身,怒声呵道。

可李成桂依旧毫不在意,继续道:

“闻上国奉天平乱,征讨倭国。届时我朝定出粮食二十万,以为军用!”

“无耻小儿.....”

就在崔颖还准备厉声怒骂之时,一旁的王禑却冲他微微摇头,将他制止。

王禑自然知道崔颖为何气愤。

见那李家小儿借自己所言高丽正统之名向大明献媚,此举当真是无耻之尤,他王禑也是火冒三丈。

只不过!

当看到朱标眉头微挑,似是有些不悦的盯着他们。

在场众人,特别是安南等国使臣纷纷看向他们。

那样子显然是在等着看他们高丽新旧两朝之间的笑话。

明白这一切后,王禑轻咳一声,假意冲崔颖斥道:“不得无礼!”

“我高丽百姓无论于我正统朝治下,亦或是委身叛臣之下,都理当敬重上国。”

“叛臣不恭我高丽正统之朝,乃是有失臣子之道。但他们恭敬大明上国,也勉强还算他们良心未泯。”

“本王身为高丽正统之主,见委身叛臣治下的百姓同样礼敬上国。如此,便也没有枉费本王多年教化。”

“呵~”

听到王禑斥责崔颖的话,在场众人特别是其他藩国的使臣不由心中惊叹。

王禑这话说的当真妥帖。

且不论他们高丽新旧二朝究竟谁才是正统。

单是王禑这话一出,李家父子及其治下百姓敬重大明也就变成了他王禑的功劳。

就在众人满是奚落,看向表情一僵的李成桂时。

却见王禑冲朱标恭敬拱手,重复说道:

“听闻殿下喜好玉石,我高丽正统之朝,献上玉如意五十只,玉牌五十枚。”

“特敬上奴婢百名,以代外臣侍奉圣主!”

“陛下、皇后娘娘身体康健,定万岁永长,凡间滋补之物倒是不必画蛇添足。”

王禑顿了一下后,愈发朗声说道:

“大明奉天平乱,征讨倭国之时,我高丽正统之朝必保证王师粮饷补给运送畅通。”

“若有宵小阻截粮道,我正统之朝必倾全国之力,与其死战!”

“啧.....”

朱标砸吧砸吧嘴,心中自觉很是好笑。

王禑这话针对性太强了些,那显然是在暗戳戳讽刺李成桂悖主忘恩,更是说他李成桂的李家没准会在明军征倭之时,阻断粮道。

不得不说!

那李成桂虽然不傻,也知道抢占‘高丽正统’之名。

然而与王禑相比终究还是有些年少,也显得稚嫩许多。

方才王禑明明知道李成桂所言何意,可他却不出言训斥。

反而还说什么,只要李家父子敬重上国,便也算是良心未泯。

如此一来,李成桂自然是失了格局。

对大明来说,大明不需要他们新旧两朝送来什么昂贵的礼物。

大明需要的一个听话、忠诚,甚至软弱的君王担任高丽国主。

李成桂的争抢,王禑的退让,自然便有了优劣之分。

而且王禑敬献奴婢以代自己侍奉大明,这便更显得质朴忠心。

而李成桂于朱标的喜事上冲老朱献礼,被王禑衬托的反倒是多了几分别有用心。

也是王禑、李成桂二人说完,其他诸国使臣纷纷起身献礼。

朱标自然不会拒绝,各国贺礼照单全收,绝不推辞。

同样看到诸国使臣纷纷献礼,朱标却依旧只是用微末赏赐,随意将他们打发。

老朱砸吧砸吧嘴,终究还是冲朱标小声说道:“你安排蒋天用此时上来,为的便是向各国索要贺礼?”

当看到朱标点头确认,老朱虽不觉得此举有什么太大不妥,但终究是有些贪图小利之嫌。

“标儿,咱大明什么没有?”

“何必在意这些邻邦诸国的献礼!”

“你这马上都要登基了,又何必让临边诸国觉得你这个新皇爱财如命,本质贪小?”

老朱眼眸微动,想了想继续道:“给诸国的赏赐可以多些,不能人觉得咱大明小气。”

“爹,咱大明就算有金山银山也经不住您这么随意挥霍啊!”

见老朱面色微沉,朱标顺势收起轻浮之言,笑着解释道:“儿子又怎会是贪小之人?”

“只是儿子觉得,与其从国库中拿出大量金银赏赐临边诸国,仅仅是为了彰显我朝国威。”

“倒不如将这些赏赐分发给咱大明的百姓。”

“即便只能给百姓添一餐的肉食,儿子也更愿意。”

“国库之资均取自百姓,也当用之于民。”

“何必为了那所谓的中原王朝的颜面,便还跟往常一样。邻国进献一两金,咱们便赏赐五两、十两。”

“这样非但显示不出大国气度,还会让人觉得咱大明就是占据金山银山的傻子!”

朱标还记得历史上的明宣宗时期,草原部族便很喜欢派遣使者,向大明朝贡。

与其说是他们是为了表示对大明的忠心,倒不如说是趁机换取大明赏赐的钱财。

就比如草原部族虚报使团人数,原来只来了五百人,便敢谎称是两千使臣。

而大明朝廷却还真就按照两千名使臣的标准,分发赏赐。

如此这般,大明岂不成了任人打秋风的破落地主?

朱标继位,首先便要绝了邻国借出使大明为由,实际上是为了打秋风的念头。

时常遣使朝贡便是臣服?

狗屁!

宣宗时期虽少有战事,但草原部族绝对算不上安分。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不打疼了他们,安南、高丽,无论哪个小国都不会安生。

而听到朱标这话,老朱虽觉得很有道理,但终究还是有几分犹豫。

他虽然不在乎这些个面子工程,可厚赏使臣以显国威的做法,又不是从他们朱家开始的。

早在唐宋之时便有。

“标儿.....”

“爹!”

不等老朱开口,朱标率先打断道:“我中原王朝究竟该以何途径,彰显国威?”

“是重赏他国使臣,让诸国都知道我大明乃丰盈宝库,心中觊觎。”

“还是雄兵强国,震慑四方!”

“爹!您倒是说说,究竟哪个才是彰显国威的好办法!”

“嗯.......”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心中再无半点犹豫。

也对!

倘若不是朱标提出,他朱元璋还没有意识到。

似乎历代王朝的所有君主跨越时间长河,达成了某一种共识。

就好像赏赐小国重礼,看着那些小国使臣当见到赏赐时大为震撼的样子,好似能助长身为天朝大国的虚荣心一般。

似乎历代君主都很喜欢见到小国使者对他们感激涕零。

可正如朱标说的那样。

国库之资,取之于民,也当用之于民。

君王虽是天下共主,可取自于自家百姓,却用之于番邦小国。

这行径当真有些愚蠢。

此举或许应了儒家礼教万方,教化四海的宗旨。

可老朱和朱标也是一致,千年光景,何曾见过儒学教化便能屈人之兵?

非国力昌盛,有强悍兵卒作为国家基础。否则大明于诸国之间,绝无尊严可言!

“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