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院士重生:回到1975当知青 > 第1461章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转眼间,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正月初十刚过,年味儿还没有彻底散尽,第十八研究院这边便再次恢复了之前的忙碌。

且比之年前,眼下还多了一丝紧张与肃杀之气!

2月26日,正月十一!

大清早,八宝梁村东北十公里外的黄石崖训练场,三千多名士兵已经列队完毕。

队伍最前面的是原合成营的那八百多名官兵,两侧列队的是第十八研究院警卫团的两千多名官兵,再外围则是数十辆军用卡车。

要不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要演习或者是出征打仗了。

事实上,今天这些官兵大清早集合,并非是搞什么训练拉练,而是要为合成营的将士们举行送行大会。

随着各方面的准备已经就绪,顾成华等人也要前往国外执行任务了。

按照惯例,所部官兵出征之前,本单位都要为他们举行送别会,甚至于还要进行战前动员。

对于合成营的将士们来说,战前动员就不需要了,毕竟在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仅是周扬和姜成才等人为他们讲课,就连军方也派了多名优秀政工干部过来,为战士们作各方面的培训。

毕竟这次顾成华和范德彪等人是要出国执行任务,而且是去给人当军事顾问,整训部队,是要输出我们的治军练兵的方法和思想的。

只是这事儿要做到那个度却值得考量!

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以前的手艺人都知道在教徒弟的时候留一手,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的帮衬了。

不过傻大木那边也不傻,人家肯定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对我们的官兵进行收买。

因此,在顾问团的将士们真正动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培训。

不然的话,人刚出国门就被人家的糖衣炮弹给“俘虏”了,那这个顾问团就真的成了千里送大米了。

“踏踏踏...”

紧张严肃的气氛中,一阵整齐有力的脚步声从主席台一侧传来。

紧接着,在三千多名官兵的注视下,周扬与梁石、姜成才等人大步来到主席台前。

由于今天活动的性质不同,所以主席台上没有安排桌椅板凳,只有一个立在台上的简易扩音器。

周扬等人来到台上之后,台下的顾成华当即出列,而后大声说道:“稍息!”

“立正!”

简单的整队之后,他快步小跑到主席台前,先是敬了一个军礼,随即大声报告道:“首长同志,警卫团全体将士已经集合完毕,请指示!”

回了一个军礼后,周扬大声说道:“入列!”

“是!”

待顾成华回到队列中后周扬再次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集结主要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庆祝我们第十八研究院警卫部队的全体官兵顺利完成训练考核,院属警卫团正式成立了!”

“经院里研究决定,任命王雪峰同志担任警卫团团长,云海同志担任政委,田文斌同志担任参谋长,张桐同志担任警卫一营营长、杨林同志担任二营营长...”

宣读完这些人事任命之后,周扬话音一转,再次说道:“今天的第二件事情是,我们要为原警卫营的将士们送行,从今天开始他们将会带着满身荣誉和重任,前往新的战场,作为你们曾经的领导、同事以及战友,我想简单的和你们说几句,与你们共勉。”

“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到处都是硝烟战争,作为军人我们没有退路,唯有让自己变的更加的强大,我们不想欺负谁,但谁也别想欺负我们。”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国强国强军的一粒种子,我希望你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今日送你等出征,他日望诸君载誉而归!”

随着周扬的最后一个字落地,顾成华当即大声说道:“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会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周扬点了点头,再次说道:“临别之际,就让我们再次唱响《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吧,让歌声伴随你们一路远行,我先起个头!”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随着周扬的起头,现场三千多名战士同时开腔跟唱: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尽管没有伴奏,尽管战士们都不是专业的歌唱演员,不懂演唱技巧。

但是几千人的大合唱,却比任何一个人专业的歌唱演员唱的都有气势,都要震撼人心...

曲终...人亦散!

随着歌曲的结束,周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随后,八百多名将士全部登车,一部分前往京城,然后前往国外执行任务。

而另一部分则是前往青城,然后北上漠北练兵场,参与组建合成旅的任务。

目送顾成华等人逐渐远去的背影,周扬心潮澎湃,虽有不舍,但更多的还是激动以及满满的期望。

就像他刚才说的那些,他们这些人都是一枚枚种子,今天抛撒出去,未来终将收获栋梁之材。

有了他们的存在,华国未来可期...

送走顾成华等人之后,第十八研究院也等到了上面的批复,同意按照他们的请示进行人事调整。

随后,院里也正式公布了之前的人事调整命令。

在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之后,第十八研究院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件大喜事儿。

2月27日,在送走李幼薇和孩子们之后,周扬接到了林毅从宁市打来的报喜电话——发动机项目取得了突破。

在林毅亲自带队指导下,再加上第十八研究院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大量的人员投入,经过大半年的研究,一款直列6缸直喷水冷柴油发动机正式研发成功了。

接到消息之后,周扬大喜,亲自带人赶往宁市拖拉机总厂,对这款发动机进行测试。

经过严格的的测试,这款柴油发动机的排量达到了9.7升左右,260马力上下,扭矩覆盖从835N·m到1070N·m。

虽然这个数据在周扬看来算不上多漂亮,但却比眼下的一汽、二汽等厂子使用的卡车发动机先进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林毅和研发团队的其他技术骨干都表示,以目前国家的技术储备...不,以第十八研究院的技术储备,这款发动机完全可以实现量产。

这可真就不得了了,研发出先进的发动机和实现发动机完全是两码事儿。

其实我国并不缺少先进的发动机,甚至于早在二十年前我们就已经研制出了先进的V8汽油发动机,是世界上继贼鹰和脚毛熊联盟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甚至于在1959年的时候,装有这款发动机的红旗轿车还参加了建国十周年的阅兵仪式,一时间风光无两。

但是,拥有技术和能否实现量产是两回事儿,这款先进的V8发动机最终因为材料、精密仪器设备等原因,无法实现量产,先进的技术最终变成了鸡肋。

然而,林毅等人研发出来的这款发动机性能虽然算不上最顶尖的,但却符合国家重型卡车的要求,又能量产,意义重大。

有鉴于此,周扬大手一挥,对林毅以及整个研发团队进行了重奖。

同时,他当即以林毅团队为核心,以宁市拖拉机总厂为基地,组建了第十八研究院重型卡车项目部。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迈入风云激荡的八十年代,各大研究所的重点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取得突破,第十八研究院彻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