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131章 崽卖爷田心不疼

蔡夫人母子回到襄阳,深知成为了荆襄群臣傀儡。

自然不甘心。

荆州蔡氏也需要两个门面。

双方一拍即合。

在蔡氏鼎力支持下,蔡中、蔡和成功掌控襄阳兵马。

以此缓解无将可用窘境。

蔡中、蔡和集结一万老弱病残,又招募一万新兵。

各领一万出城。

准备在城外筑寨,与襄阳城成犄角之势,互为依靠,不求取胜,但求能多抵抗些时日。

谁知敌将反应迅速。

亲率轻骑奔袭百里,趁营寨未建起,大败蔡中、蔡和。

蔡中、蔡和一退再退。

正是因此,荆襄群臣才会忍痛割肉。

这才割肉几天?

敌军又推进到城外五十里。

无异于兵临城下。

有人忍不住惊叹:“刘璋手下何时有这般战将?”

蒯越扫了他一眼,淡淡道:

“敌将身份暂且不提,敌军兵临城下,蔡中、蔡和难堪大用,不知公子有何高见?”

凌厉的目光扫向刘琮。

没想到会问自己,刘琮胖脸微微一颤,随即笑眯眯道:“在座的都是荆襄肱骨,汝等决定便好。”

看到刘琮窝囊的样子,蒯越心中冷笑不止,笑容却如沐春风。

“如此,老夫却之不恭。”

象征性谦虚一句,又说道:

“在老夫看来,秦子御非轻狂之人,避而不见,定是成竹在胸,姑且再给他一点甜头。”

给甜头,意味着要割肉。

更别说送给刘玄德和秦子御,那是浑身难受。

没人愿意第一个割肉。

群臣不约而同望向刘琮。

这一身肥肉,不割岂不可惜?

蒯越抚须笑呵呵,等待刘琮的回应。

刘琮恨透了这群人,狠狠一拳捶在书案上,怒喝道:

“父亲留下良田万顷,私农上万、奴仆三千,本公子全捐。”

蒯越瞳孔猛地一缩。

手一抖,扯下一把胡须。

疼得龇牙咧嘴,“公子切勿胡言乱语。”

“砰~”

又是一拳捶在桌上。

刘琮怒视这群老头,“本公子倾尽所有,这点甜头还不够,剩下的诸位想办法补齐吧。”

不给他们拒绝机会,刘琮圆球般身体灵活闪出房间。

留下蒯越等人面面相觑。

世家根本在于藏书。

其次是土地。

刘琮不仅送出土地,连私农、仆从也送了出去。

真就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关键是名义上的主公裸捐,身为臣子不能没有表示。

蒯越被反将一军,一脸便秘表情开口:“今日失去多少,日后加倍夺回即可,诸位切勿吝啬。”

接着作出表率,“老夫愿资助良田三十顷,一百万钱。”

有蒯越带头,群臣纷纷响应。

不过片刻,凑出八十万顷良田,五千万钱,战马千匹。

粮草八万石。

仆从、私农近五万。

看似世家大出血,分摊到每一家,也就是被蚊子叮一下。

蒯越将物资登记在册。

没错,就是物资。

仆从、私农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种可消耗资源。

几日后。

礼单送至长沙。

潘濬手持竹简,信心满满再次登门拜访秦操。

仍未见到秦操。

不过老仆收下了礼单。

府中护卫不敢耽搁,乘一艘走舸顺流而下。

是夜。

江边石亭。

竹简翻动声清脆悦耳。

突然,声响止住。

秦操随手把礼单丢进火盆。

竹简迅速发黄发黑,喷出一缕火苗,顷刻燃起火焰。

“不够。”

亭中一声轻笑。

翌日。

潘濬待在馆驿,老仆登门拜访。

转告他代价不够。

潘濬听后一阵火大。

好一个秦子御,分明是刻意刁难。

世家送地、送粮、送人,能送的都送了,他还要如何!

等等。

貌似有件东西没送。

潘濬恍然大悟,立刻写信提醒蒯越。

这封信掀起轩然大波。

“秦子御不当人子!”

“竖子不足与谋。”

“……”

刘琮的府上怒骂连连。

荆襄群臣有一个算一个,面红耳赤痛骂秦操无耻。

刘琮用力揉搓胖脸。

不这样做,他怕会笑出来。

你们也有今天!

潘濬的信详细分析,得出刘备军兵力不足,秦子御要兵的结论。

而襄阳也缺兵。

秦子御岂能不知?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秦子御的目标很明确,要世家的私兵。

汉末朝纲崩坏。

世家豪族普遍豢养私兵。

私兵数量也不受限制,一般能养多少就养多少。

大家族的私兵,战力比肩正规军。

让世家交出私兵,不是割肉,这是在掏心窝子。

刘琮看热闹不嫌事大。

趁群臣骂得正欢,开口道: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秦先生虽天纵奇才,但没有精兵也无法取胜,要兵合情合理。”

“公子此言差矣,”蒯越沉着脸反驳,“吾等给的钱粮,足以支持秦子御招募一万新兵。”

刘琮瞪大豆眼,一脸惊奇之色。

“看来在你眼中,新兵比敌军的精兵还厉害,那孙权为何会败?蔡中、蔡和为何会败?”

一句话给蒯越整无语了。

事实胜于雄辩。

新兵不堪一击。

群臣缄默无言。

通过沉默反对交出私兵。

见此,刘琮轻拍圆肚皮,豪气干云,“这样,我做个表率,刘家有私兵五百,全交给秦先生。”

群臣恨得牙痒痒。

苍天呐,快降下天雷,劈死这个败家子吧!

蒯越无奈扶额叹息。

被刘琮这根棍子一搅,众人强忍心痛,纷纷献出私兵。

当然,不可能全交。

只交一部分,而且叫出去之前,先扒掉铠甲、兵器。

最终凑出一万无甲私兵。

远在长沙的潘濬,很快收到襄阳回复——私兵已凑齐。

并强调这是底线。

世家不会再出一针一线。

清晨。

潘濬携书信来到太守府外。

望着紧闭朱漆的大门,忽然有如释重负的快感。

成则罢,不成也能解脱了。

“咚咚~”

潘濬上前拍打铜环。

熟悉的老仆又一次不现。

无需潘濬开口,老仆面带灿烂笑容,“我家先生有请。”

潘濬大喜,“请老丈带路。”

耽误将近一个月,终于能见到传说中的秦子御。

不多时。

一老一中年来到河畔。

老仆驾着小舟,载着潘濬来到河心石亭。

石亭外。

一道白衣身影扶剑而立。

护卫侍立两侧,凶悍之气扑面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