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64章 谋士徐庶已死,种田徐庶当立

很快,徐庶被请回来。

真的是被“请”回来。

绳索、镣铐加身,十几名披坚执锐的士兵押送。

还有张飞亲自坐镇。

别说徐庶了,即便吕布在世,也要再来一次白门楼。

张飞咧嘴大笑:“小秦先生,某将军师请回来了。”

“三弟不可无礼。”

刘备呵斥张飞一句,快步上前就要给徐庶松绑。

“玄德公且慢。”

秦操出声叫住刘备,“翼德知我心意,这次做得很好。”

得到赞许,张飞得意咧嘴无声大笑,露出一口白牙。

还是某更懂小秦先生。

大哥你完全不懂啊!

刘备脚步顿住,转而安抚徐庶:“原来如此,军师此举必有深意,还望元直切勿动怒。”

“唉~”

徐庶叹了口气,“秦先生心意在下知晓,岂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下去意已决。”

话说完,书房安静下来。

刘备、张飞等人望向秦操。

期待他能说动徐庶。

秦操从书架抽出一卷竹简,微微一笑,“在下近日闭门读书,除兵书外,又研读郑玄所作《论语注》,有一些收获。”

汉末或者说郑玄之前,《论语》还不是后世的版本。

经历焚书“坑儒”后,后人从孔子住宅夹壁中获得《古论语》二十一篇。

鲁人口口相传《鲁论语》二十篇,齐人相传《齐论语》二十二篇。

西汉末年,张禹综合以上三种《论语》,作《张侯论》。

最后郑玄作《论语注》。

也就是后世读到的《论语》最初版本。

换句话说,焚书“坑儒”后,郑玄作《论语注》前,就算家世显赫,《论语》也很难读全。

不得不说,诸葛亮很厉害。

连郑玄的大作都能弄到。

徐庶寒门出身,闻言立时打起精神,“愿闻其详。”

秦操一手持书卷,轻轻敲打手心。

清脆的响声在书房回荡。

突然,响声戛然而止。

“你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能强加于人。

反之,又该如何?”

秦操将问题抛给徐庶。

以徐庶心智,瞬间领会秦操意图。

反过来说,就是想做的事,可以强加于人。

真是……岂有此理!

徐庶直接反驳,“先生之言乃诡辩也,后面还有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在下不敢苟同先生。”

“无妨,”秦操风轻云淡,“或许是我未读到这句,先生无须苟同。

孔明,说说俘虏的规矩。”

徐庶脸色一变。

这就成俘虏了?

诸葛亮接过话茬,轻轻摇着黑色羽扇,开始介绍规矩:

“博望坡一场大火,收降卒两万余人,亮一番整顿,收编一万降卒,余下的或是亲眷在北方,或是顽固不化者。

子御建议,让他们去种田,称之为劳动改造。

种田三年,可放回北方。

亮以为此计甚妙,于是令于禁为种田将军,还差种田军师。”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

徐庶万万没想到。

主公麾下竟如此豪横。

派于禁这等上将种田就算了,还要配个种田军师。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玄德公何必强人所难?”

徐庶摇头苦笑。

刘备一听,果然面露难色。

最后只能强忍不舍,说道:

“放元直离去吧,老夫人尸骨尚在北方,元直岂能远离。”

“此言差矣,”诸葛亮羽扇遥指北方,“先生弃主公而去,老夫人悲愤交加,才会出现不忍之事。

老夫人如此深明大义,若知先生重蹈覆辙,又该如何?”

说着手执羽扇冲北方拱手。

“不若留下改造三年,他日主公兴兵北伐,再到老夫人坟前祭奠,告慰老夫人在天之灵。

岂不美哉?”

这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徐庶一时哑口无言。

沉默良久,眼睛微微湿润,低声说道:“徐庶未能识破诡计,害死老母,枉为人子,枉为人臣。”

说到最后无语凝噎。

“军师,你看这……”刘备看不下去,向秦操求助。

秦操面色平静,淡淡道:

“种田乃玄德公大计,徐庶作为使者,探听到此计。

未免曹操发现,暂将徐庶扣押劳动改造,三年后释放。

玄德公,如何?”

“好!好!好!”刘备闻之大喜,忍不住拍掌叫好,“三弟,快送元直去改……对,种田。”

“好。”

张飞满口答应,押着徐庶离开。

望着徐庶只着青衫,萧索的背影,刘备似是想起什么,连忙叫住张飞:

“等等,备有一物赠与元直。”

说完吩咐下人回府取东西。

片刻后。

一件黑色儒袍送来。

刘备亲自为徐庶披上,“此物乃元直临别时所留,备一直保存着,如今物归原主。”

简单地说,披上这件儒袍,你也要归原主了。

徐庶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急忙推辞:“主公,不可,你这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啊。”

“请勿推辞,种田而已。”刘备为徐庶紧了紧儒袍。

“从未听闻种田需要将军,还要军师辅佐,如此掩耳盗铃之举……”

一时间,徐庶表情复杂至极。

秦操撇嘴,“叉出去。”

张飞二话不说,架着徐庶快步离去。

“汝等害苦我了。”

远远的,换来徐庶喊声。

诸葛亮轻笑一声,“有徐先生帮忙种田,内政也能让他分担,亮日后会轻松许多,子御有心了。”

想起当初在新野的承诺,望向秦操的目光,满满都是温和。

秦操挑眉,“我也能轻松点。”

“有亮在侧,你何时累过?”诸葛亮白了秦操一眼。

要知道,每晚熬到深夜的,不他秦子御,而是他诸葛孔明。

“两位辛苦。”刘备恭敬拱手一礼。

关羽丹凤眼微睁,抚须淡笑:

“今日敌军退兵,子御大病初愈,军师去而复返,三喜临门,当饮酒庆祝,不醉不归。”

刘备点头,“正因如此,军师、孔明意下如何?”

秦操欣然同意,命人准备酒席,在书房边喝边聊。

酒过三旬。

关羽面色微醺,卧蚕眉一皱。

好像忘记了什么事。

刘备举杯,“二弟,来。”

“大哥,请。”

书房中气氛热烈。

……

与此同时。

柴桑。

曹操的使者上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