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209章 泱泱天朝,其殷鉴也!

袁可立与东林是朋友,但与东林执政思维完全不同,袁老头的为政能力吊打东林。

他自己的也清楚,就是不愿承认罢了,魏忠贤根本没与他做对,甚至魏忠贤还有意让他主持兵部,他还是辞官了,追根究底,还是文人的社交圈所致。

总不能亲朋好友都在骂魏忠贤,自己却还在和阉党共事,后来因高攀龙自尽,与阉党势同水火,这不是没有发生这回事吗?

朱鼎顺好说歹说,老头总算接受暂时搁置东林之事,以消灭东虏为重,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其实老头要求他立誓来,朱鼎顺一句从不把誓言当回事,把老头气得不轻。

天色太晚了,客厅摆了一桌饭,两人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与朝事无关,是师徒共识。

朱鼎顺不想浪费唾沫了,招呼其余五人和张之音落座吃饭,准备诛心。

“诸位,老师一直说高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他是东林八君子之一,东林精神领袖,学识和人品小子无话可说,就像杨涟杨大人,古往今来少有的忠直之臣,但小子还是要说,东林主政朝纲,是大明的灾难。我们从旁人视角,看看高云从前辈的为政之道。”

泰昌天子即位后,东林党因拥戴有功崛起。高攀龙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当年又进封为光禄少卿。

次年,重镇广宁失陷,朝野震惊,人心惶惶。这时候高攀龙在做什么?大敌当前,山海关危急,高攀龙竟然接连上书要求革新,在《破格用人疏》中提出要破格用人,加强战守之备。

荒唐、迂腐。

女真距离京师六百里,不思齐心备战,上什么破格用人奏折,还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

从阴谋角度看,他只不过是给东林君子掌权找了个道德借口,对前方战事毫无益处。

好在帝师孙承宗主动请缨,以内阁大臣身份督师辽东,收复了辽西走廊,大明四年筑城,女真也四年养精蓄锐。

这四年期间,孙大人筑城耗费无数钱粮,收复失地四百里,有用吗?有什么用?除了面子好看,依旧对辽东毫无进攻能力,反而把脑袋伸出去。

再从努尔哈赤视角看看,努尔哈赤用四年统一辽东,平定了周围部落,反对势力全被消灭,谁的成功更大?

高攀龙又做了什么?天启二年,竟然上疏追论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要求惩治郑养性、李如桢、崔文升等人。

我的天,女真人在大明朝脖子边耍刀子,东林的领袖竟然又开始翻陈年旧案,有什么用?又有什么目的?使劲往好想,也想不到对国事有什么益处。

奏疏上达,皇帝不悦、责备高攀龙多事。

皇帝这时已经恼了,东林还不自知。

高攀龙牛啊,顶着皇帝硬来,引春秋典故归罪当时首辅方从哲,一人力战浙党众人。

不久被调任太常少卿,他还没有认识到皇帝让他闭嘴的意思,紧接着又上一道《恭陈圣明务学之要疏》,大敌当前,又开始劝皇帝,阐明读书的重要性,还指责陛下不孝、言辞激烈。

皇帝大怒,准备罢官之际。东林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叶向高极力挽救,两边和稀泥,皇帝罚俸一年作罢。

同年九月,调任大理寺右少卿。十一月,升任太仆卿、刑部右侍郎。

这不是皇帝的意思,是东林的操作,说明东林阁臣自己人也受不了高攀龙叽叽喳喳,去刑部判案去吧。

去年八月,皇帝突然觉得高攀龙这种人有用,拒绝阉党罢免建议,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是皇帝对东林最后的期待。

结果高攀龙又做了什么?不为国事,第一道奏疏《纠劾贪污御史疏》弹劾御史崔呈秀。

堂堂左都御史,手握朝政监察大权、掌都察院大印,不思做正事,竟然去和一个七品御史缠斗。

算你说的都对,那有什么用?都察院掌印堂官就会弹劾一个御史?更可笑的是,当时的吏部尚书**星竟然也下场。

吏部天官和都察院联手绞杀一个御史,虽然崔呈秀的确王八蛋,在皇帝眼里,东林也没救了。

接下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急剧扩张,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年时间,东林大员纷纷陨落,不是魏忠贤厉害,是高攀龙、**星等东林党核心自己找死。

回头看看过去几年,东林众正盈朝做了什么事?有一件值得说一说的事吗?没有,这就是所谓的君子。

魏忠贤还找理由、找借口罢官杀人,若是逼着皇帝让勋贵清君侧,兵符一出,东林一个时辰都扛不住,那还有这么多废话。

东林被清除一空,依旧得感谢皇帝,皇帝自始至终都知道他们是好人,自始至终都给了他们机会,这才没有赶尽杀绝。

朱鼎顺说的口干舌燥,不让他们插嘴,一口气把高攀龙扒了个干干净净。

张之音见识过这种‘凌空视角’,李老头也见识过这种抽筋拔髓的批判,袁可立和其余人却是第一次通过‘圈外人’来看高攀龙。

东林君子时时刻刻在努力做事,又时时刻刻在扰乱朝纲、祸国殃民。

张果中、鹿正、孙奇逢黯然不语,鹿善继跟着孙承宗努力的四年,突然发现做无用功,双手微微颤抖。

孙承宗不是东林,他和袁可立一样,不过是东林人的好友罢了。

但袁可立依旧留下一道眼泪,沙哑着嗓子道,“内忧外患,没有改革时间,江南承平已久,他们没有兵事危机感。”

啪~

朱鼎顺一拍桌子,“老师说对了,这就是东林的天然缺陷,江南去军事化百年,就算奴酋打到长江,东林忘不了争个先后…”

“胡说八道,此言诛心。”

的确诛心,朱鼎顺突然想到满清一位皇帝对东林的准确评价,轻咳一声道,“盖有讲学,必有标榜。有标榜,必有门户。有门户,必有敌友。无论党争胜败,尾大不掉,必致国破家亡。汉、唐、明,泱泱天朝,其殷鉴也!”

袁可立猛得抬头,朱鼎顺只听到孙奇逢抚掌大叫,“精辟,泱泱天朝,其殷鉴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