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220章 历史见证者1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第220章 历史见证者1

作者:溜溜的兔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8:27 来源:泡书吧

三年前看到张之音的时候,他戴着严实的面罩,因为她出自豪门权贵,在乎礼节。

但她不是给张家戴的,是给未婚夫而戴。

三年后再次相遇,张家和宋家好像对她们的关系无所谓,有超越时代的接受力,原因同样是她们出自豪门权贵。

既然定了,就不在乎传统礼节,根本不怕有人哔哔,连老师袁可立也毫无阻隔接受。

前后看起来非常矛盾,其实一句话可以解释。

自由是相对的,且永远是相对的。

古往今来,任何时期都有一小撮人实现了相对绝对的自由。

七世英国公张家和十一世西宁侯宋家就是那一小撮人,他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怕别人说什么,只要他们愿意,比皇帝活得潇洒。

嫉妒没用,羡慕就得努力。

张之音昨晚长谈之后,终于明白朱鼎顺为什么非要带着她。

塞外的兄弟自己都没发现,他们对长城内的权贵没有一丝‘敬畏’,他们认为自己的刀子天下最快,眼里只有皇帝和大哥。

虽然是事实,但朱鼎顺明显不想永远做个强盗,他也无法永远做个强盗。

想进入中枢,就必须做事;做事就有人脉交织、有交织就有算计妥协,兄弟们又无法接受突然凌驾到自己头上的权贵。

用朱鼎顺的话说,这是结构性矛盾,无法改变。

大嫂,就成了最佳最有效的联系桥梁。

大嫂,必须出自与三寨利益高度一致的权贵。

宋家才高度一致,张家勉强可以接受,但张之音比表妹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早已私定终身不算,主要是捕鱼儿海的老兄弟,全部认识她。

四年前的老兄弟早知道,大哥有一个国公嫡女的女人。

张之音在营地根本不需要介绍,只要露个脸,到哪儿都有人热情行礼,且都是小头目主动行礼,其他兄弟稍微有点迟疑,就被头目暴打,一句这是大嫂、英国公大小姐、和大哥一样文武全才,新人立刻抱歉连连行礼。

大小姐很享受这样的待遇,偶尔与亲卫演武,短时间内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位大嫂。

他们会在这里停留五天,大山里温馨无比,外面却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辽西走廊里逃难的百姓已经没有了。

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坚城,胆小如高第,也敢把逃难的百姓放进关内,除了宁远两万百姓,前屯卫两千人,中前所几百人,辽西走廊只有斥候在奔马。

前屯卫的赵率教和中前所的李平胡并不是像袁崇焕一样,主动决定与城池共存亡,他们只是距离山海关较近,可以随时撤回去,高第放在外面的眼睛耳朵。

赵率教这个人,怎么说呢,朱鼎顺也不知道如何与他打道,文武双全、忠义贯日、廉洁勇猛,这是史书的定论,因为他死于国战。

世人都知道他曾经带着三十八名家丁收服了前屯卫,但那只是一座…空城,杀了四个妄图占据兵堡的蒙古人。

这是他目前为止的枭首战绩,升官的原因不在杀敌,在建城、在屯田、在疏导辽西交通、在稳定民心。

但不能否定,赵率教曾是延绥参将,私吞军饷被一撸到底。

也不能否定,赵率教曾经在广宁之战中率先逃跑。

更不能否定,赵率教后来得到所有主官的信任。

这…太厉害了。

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王在晋、王象乾、孙承宗,辽东的巡抚、总督、经略、督师全部倒霉了,赵率教每次都能得到信任,走一个主官,他的官位升一阶,包括现在的高第,也对他无比信任,否则凭什么放到外面最后才撤。

赵老头的官阶很高,非常高,正二品都督佥事。辽东因为是战区,都指挥使遍地走,总兵多如牛毛。

文官看品阶,武官看差遣。

老头是前屯卫总兵,负责前屯卫一亩三分地,手下两千营兵,这就是他的实际地位,前面顶着都督衔也没用。

武将升到正一品左右都督很容易,进入三孤三少的人少之又少,跨过三孤再立大功,才有可能封爵。

朱鼎顺第一次进入官阶体系,正三品是规则下的最高起点,但他有皇帝私章,天启可能担心他用私章搞事,干脆赐了一个尚方剑,免得用私章后皇帝还得擦屁股。

所以辽西现在的真正情况是,所有人都比朱鼎顺官阶高,但只有他和高第拥有尚方剑,有全域节制权。

蓟辽主要将官刚刚知道,大山里有一支皇帝‘私军’,具体在哪里他们抓瞎,只知道有几千人,是皇帝的另一只眼睛,谁让人家姓朱。

赵率教能在宁远之战中分享战功,与宁远主将满桂生怨,正是因为他在努尔哈赤撤退后掐着点到宁远,前后不过两三个时辰。

不管怎么说,这是真本事,形势判断准确、敏锐,比朝中大臣厉害得多,若能让他独挡一面,应该比袁崇焕更合适。

更厉害的是,曹变蛟顺利联系到他,隔天老头就出现在大山中,这眼光和做官的本事无敌了。

老头来的很巧,东寨和斥候刚杀了一批人。

内喀尔喀的蒙古贵族吃屎了,趁着辽西边堡空无一人之际,派出一千人想占领前屯卫二十里外的平川堡和三山堡,以此作为前哨。

两千斥候不是吃干饭的,这一千人进入埋伏中,被砍瓜切菜杀得干干净净,人是杀了,既不能宣扬也不能报功。

不是怕啰嗦,与大明朝没关系。

内喀尔喀是努尔哈赤的下酒菜,下一阶段的舞台,必须让他来攻,自己主动进攻就乱套了。

朱鼎顺不得已,向北面的察哈尔林丹汗和东面的内喀尔喀盟主各派出一队信使,先糊弄一下、稳住他们别搞事再说。

赵率教经过战斗的山谷时,兄弟们正好在挖坑埋人,一堆空鞍马匹、一堆刀弓,己方却没见有什么损失。

对朱三寨的战力十分震惊,等到主营地一看,吓一大跳,这里的士兵明显比那边的更厉害,军容整齐,军械精良,这都可以迎敌了。

来到大帐前收起乱七八糟的心绪,恭敬求见解难营主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