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347章 李氏朝鲜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第347章 李氏朝鲜

作者:溜溜的兔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8:27 来源:泡书吧

李氏朝鲜作为大明藩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品大员到过这里。

更别说大同侯这样的超品,还是皇族。

当今国王李倧四年前发动政变,推翻自己的叔叔光海君李珲上位。

就是所谓的仁祖反正事件,大义的理由是:光海君李珲灭天理、斁人伦、上以得罪于皇朝、下以结怨于万姓。

真正的原因是李珲非嫡非长、却是个‘实权’国王。

光海君不受父亲宣祖李昖待见,但他命运不错,正逢倭寇入侵,李昖逃到明朝的时候,把光海君立为王世子留守。

打败倭寇有一定贡献,且几乎掌握了当时朝鲜所有武力。

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情况,一个非嫡非长被国王抛弃的王子,得到了民间支持,最终登上王位。

当时大明根本不承认这个国王,原因很简单,国本之争闹的很凶,立嫡立长的大是大非面前,光海君没有等到宗主国的承认。

但他有兵权啊,怕宗室反他,把大妃(太后)囚禁,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把宗室搞得战战兢兢。

这是一个诱因,另一个原因是光海君重用大北派,残害其余贵族,朝鲜两班文武一党独大。

要说朝鲜的党争有多牛逼,那是数也数不清的牛逼。

‘士祸’几乎贯彻了整个王朝。

大北、小北、中北、东人、西人、南人、士林、勋贵、大尹、小尹、清北、浊北、骨北、肉北、勋西、清西…

这不是人名,是党派称呼,既有东南西北地理之别,也有文武之别,还有理念之争。

牛不牛?每次都是胜利者血淋淋的清洗。

大明朝的党争与朝鲜比起来,还有点小儿科的意思。

光海君上位后大权在握,文武倚身,逐渐放荡起来,他重用的大北派排除异己与东林有得一比。

结果很明显,面临杀头之祸的侄子绫阳君李倧和西人党暗中联络,收买王宫武人,把光海君偷家了。

然后火速把大北派论罪斩杀,抬出大妃拿到王玺,顺利政变成功。

但是,不好意思,大明朝还不承认。

光海君是篡逆,李倧是宣祖庶五子之子,依旧是篡逆。

李倧好尴尬啊~

僵持之际,努尔哈赤来了个神助攻,女真在辽东所向披靡,当时督师孙承宗放弃面子上的名义,建议朝廷考虑实际,册封李倧国王,南北夹击后金。

想得美,东林靠国本之争上位,怎么可能承认,绝不。

帝师的面子又不得不给,派来使者调查李倧。

怎么办呢?

助攻又来了。

大明派来的使者还没到朝鲜,已消失在大海。

东江毛文龙得不到朝廷钱粮支持,士兵没有一粒米,且几十万逃亡的辽民得活。

毛文龙让人收集朝鲜民间八百‘义士’支持李倧的血书,交给京城大佬。

朝廷就坡下驴,这才册封李倧。

但是,文官杀人不用刀,东林耍了个心眼,给明朝留了一个后手。

册封国书没有说李倧是继承的王位,反而是直接册封,把李氏朝鲜从血脉上切割了。

简简单单一招,大义缺乏的李倧被拿捏了。

这就是朝鲜目前的实际情况。

李倧是国王,但追根溯源,依旧是个篡逆。

说白了,就是一个被大明军阀暗中支持的国王。

毛文龙操作的具体过程,刘诏和朱鼎顺都已知晓,他和毛文龙暗杀使者的事,本来是牵蚂蚱的绳子。

但毛文龙命好,有大同侯支持,人家挣脱了。

这事瞬间成了李倧脖子上的项圈。

所以李倧让给毛文龙五座城,就算朱鼎顺不来,李倧现在也被刘诏和毛文龙拿捏着。

只不过他们是典型的中原儒官,没有殖民这个概念,也没有遥控国王这个价值观,李倧还保留着国王体面。

这个体面现在被他作死了,三百万两白银王宫一堆,他飘了。

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清晰认知,这么大的粮食生意随口答应,结果只能交货二百万的粮,赖账当然不敢,只好硬着头皮应承,明年再给一百一十万两的货。

刘诏告诉他,东江做不了主,让他联系朝廷解释。

李倧扭扭捏捏,还想拖一拖,结果东江巡抚突然亲自到汉城。

大明朝平辽大将军、尚方剑全权军务柱国大将、大同侯、太子太保,马上到汉城,请李倧带文武两班大员到海边亲迎。

李倧顿时吓尿了。

朝鲜贵族平时耀武扬威,互相砍得嘎嘎热闹,刘诏就够他们战战兢兢,结果来了一个皇族实权大将,顿时集体吓尿了。

只用了三天,李倧就挤出六十万两的货。

东江一年才吃五十万两,这下够了吧?

李倧亲自到官驿向刘诏解释,热泪盈眶说了半天,刘诏连哼都没哼一声。

你这个蠢货,戏耍大明最强大将军,硬着头皮不给还高看你一眼,大将军一来你又有了,这不是明摆着之前在骗宗主国吗?

十月初十,李倧和三百名官员,乘船来到汉江入海口的江华岛。

岛上有李氏行宫,周围暗礁密闭,虽紧靠大陆,却比济州岛还安全,没有人带领,十有**触礁沉船。

但这里也是宗室的监狱,被废的光海君也在岛上关着。

朝鲜水师连夜摆出百里水道迎接,恭迎天朝大将降临朝鲜。

李倧一大早就来到海边的港口,心情复杂等着这位杀伐果断、谋略无双的大将军。

朝鲜君臣对朱鼎顺有清晰判断,是因此刻在李倧身后的宗室远支,李星龄亲眼所见。

李星龄之前在辽西联络孙承宗,结果帝师罢官,接着恰逢大战,被困宁远,亲眼目睹平辽大将军一万人撵着十万人狂揍。

与刘诏一起返回朝鲜前,又收到大同侯一招千里大回环,把奴酋两万人困在草原的战报,一战灭杀奴酋,天下震惊。

宁远五个月,李星龄没资格见大同侯,但他远远见过几次,算是单方面熟悉,此刻才能站到国王身边。

李倧忐忑不安看着海面,不时歪头看一眼负手在旁边淡淡站立的刘诏,再回头看一眼缩脖子等候的百官,内心越来越没底。

他来的太早了,虽然有打前站的斥候,但双方差了一天的行程,就这么一直等到午后,所有人都等累了,席地而坐期间,天边突然号角大作。

来了!

几百人慌乱中赶紧站好。

漫天黄龙旗、日月旗先出现,紧接着,前后相连的船队很快出现在视线中。

平辽、解难、朱,将旗烈烈。

朝鲜君臣第一次见大明水师站舷,穿戴齐全的将士们整整齐齐安静站立,顿时带来无尽威压。

李倧脖子一横,硬着头皮上前,等着天朝上臣责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