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504章 为国为民,皇叔第一

京营的人马走了,朱鼎顺又招了两万人,等于还是十五万人。

稷国公一晚上就把所有人都划分了。

不管主官是谁,下面的士兵得分好,辽西还有五万屯兵呢,一人十两银子,回家去吧。

什么屯兵、战兵、边兵、营兵,一律取消。

全部打乱重新编制,反正是老子发饷。

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十人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

一连百人,营配炮兵连,一营五百人。

一团两千人,配后勤辎重营。

一旅七千人,一师两旅一万五千人、一军两师三万人。

解难营分散到全军担任基层武官,与鞑靼人买马,全军骡马化。

解难营改称民军,分为近卫军和第一到第四军。

稷国公亲领近卫军,一到四军分别为赵率教、毛文龙、虎子、胖熊。

那两个不会来领军,毛文龙主管练兵,赵率教也不会放出去,朱鼎顺成立的大将军府,两人是副帅,赵率教领全军的后勤事务。

也就是说,师长才是实际最高主官,还没有到军长做实职的地步。

师长一年一轮,副职是下一级编制的正职,也就十个师长,除了解难营这七人,加上满桂、祖大寿、刘爱塔。

为何没有参谋,明年他们就懂了。

鼎一会收拢九千活门步枪,替换曹变蛟到南洋,以后一年一轮,都得给老子做陆战队去。

至于水师,也是同样的编制,一艘船上至少有百名水手,听起来人不少,其实战斗的人并不多。

朱鼎顺给他们定的军饷差点让所有人跪下,士兵三两,战时五两,逐级翻倍,到军长八千两。

对比文官当然太多,但他们没机会贪墨。

大将军令,没有战时军法一说,平日也行军法,意味着绝对的纪律约束。

每年一千多万两白银军饷,谁听着都得呆滞半天,朱鼎顺哈哈大乐,一千万两算个屁,还没有军械开支呢。

又不是非得发银子,千万只代表一个数字,不代表得花那么多银子。

海贸、边贸由自己垄断,银子多的自己都发愁了,转一圈还在自己手里,铸币又缺少大义,商税左手倒右手,暂时也收不成。

先练兵、屯军械吧,全军普装至少得三年时间。

东寨的炼铁军械作坊人员正往辽东赶,还有停产的时间差。

辽东以后有巡抚,但也就是个名义,实际军政肯定在威远大将军府。

大建设搞起!

皇帝驾崩的时候,十月二十二,朱鼎顺已经完成新的调整。

不管在朝廷哪边是什么官,在这里不准提、不准称呼,要不就回朝去,文官则要么到将军府做后勤,要么去屯田,或者随京营滚蛋。

水师留下三百艘接应鼎一的人马即可,他们得转移家眷、移民。郑芝龙本人得去朝鲜住一段时间,他还得做倭国和朝鲜的海贸呢。

京城一堆廉价布,到天津卫装船,南洋直接换银子去吧。

事情很多,大方向不会错,更不会赔,慢慢来吧。

松山堡,西归的京营今日再次补充粮草。

草料自己去搬,白花花的大米让宋裕本和一群朝臣很吃惊。

四天前在战场,还以为是朱鼎顺故意挑出来的精粮。

立营后派张世泽去问情况,不一会就回来了,里面有五百解难营守卫,这样的米大约占一半,恰好松山堡全部是。

朝臣羡慕不已,这米放京城,必定会卖到一石二两六钱,卖到草原,也许价值五两。

稷国公这生意做的,令人眼神发紫,偏偏他还不卖,真是气人。

十月二十三,继续西进,兵部在山海关还有屯粮,足够他们回京了,所以走的也不快。

朝臣甚至有心思到海岸和边墙的村庄看看。

这才几天时间,辽西突然就炊烟袅袅了。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解难营以人头发米,一人半石,屯兵则遣返发两石。

省吃俭用,家家都能熬到明年秋季,稷国公还免除三年税赋,鼓励开荒,开多少都属于自己,依旧不会收税。

辽西四十万百姓啊,稷国公真是大气魄,顿时扔出去至少三十万石米。

难怪突然充满人间气息。

京营的脚步越来越轻松,朝臣却越来越沉重。

这样会把北直隶、晋陕鲁豫的百姓吸引向关外。

皇帝已经说了封王、节制关外,朝廷得想其他办法,否则大明百姓以后一南一北聚集,中原镂空就成了笑话。

十月二十四,还没到宁远,后面追来一队解难营士兵,令大兴伯中军稍等半日。

两个时辰后,二百多辆爬犁追上来,张之音从最前的爬犁跳下来,后面护卫的千余人跪拜后轰隆离开,只剩下赶爬犁的人。

“父亲大人、殿下、表哥,夫君收拢了东虏昂贵的山货,回去送给各府和禁宫一半,还有一半京城兜售打开销路。”

几人哭笑不得,稷国公这做生意的脑子转的比开枪杀人还快。

“皇婶不再留几日?皇叔身边现在只有鞑靼和女真妾室吧?”

张之音笑着摇摇头,“他到广宁去了,捎带送我到锦州,他准备把察哈尔的战神矛迁徙到大都旧地,那里距离北寨很近,东西南北的鞑靼人都能照顾到。”

信王眼神一亮,“皇叔准备联络瓦剌,用兵罗刹?”

“这是陛下的口谕,他得准备,先派出使者。”

信王脱口而出,“为国为民,皇叔天下第一。”

大军再次上路,英国公嫌弃骑马太累,跑到了女儿的爬犁上,这里果然舒服很多,都不影响睡觉。

只有父女俩,可以说真话了。

“老夫真不想回去,但陛下快不行了,京城的勋贵定然一盘散沙,老夫不主持,就便宜了别人。辽东完全不像大战的样子,辽西的安逸突然赛江南,解难三五年不会动吧?”

“夫君已当着所有人的面确定女儿的地位,她们都无法撼动。至于时间问题,女儿不关心,也就没问。”

“大明朝的文官,出镇和当朝完全是两个样子。孙承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迂腐刚直,但大节不亏。袁可立过年肯定辞官,小心周延儒,老夫看他与信王很合得来。”

张之音差点笑出声,微微摇头道,“管他呢,大明朝堂的权争夫君没兴趣。他说等天下人看到新世界,女儿就是百姓心中的皇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