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532章 秦良玉的眼光

秦良玉突然发现,稷武王是个死宅。

外城的‘中枢衙门’非常忙碌,他名义上的两个皇后也很忙,稷武王就是没露面。

好几天都没有看到人,秦良玉隐晦向虎子打听一句,稷武王在做什么?

虎子看老夫人眼里有疑惑和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觉得她可能是有事上奏,干脆直接带她到后殿。

秦良玉又发现了一件惊讶的事,虎子在后殿行动自如,亲卫和宫人都不搭理他。

后宫大院,朱鼎顺在两个拼起来的椅子中,懒洋洋躺着晒太阳,旁边有个小桌放着茶水。

虎子伸手一指,“若夫人以后看不到大哥,他不是在晒太阳就是在写书,沉迷女色这种事不存在。”

秦良玉一歪头,“洪二将军是谁?孝明都不能随便进入后殿。”

“夫人没说对,是她不进来,不是她不能进来。”

虎子说完就走了,还忙着分发士卒驻扎,大湏新治,既要锁死关卡,内部各处还得驻兵。

秦良玉负手到朱鼎顺身边,来回踱步两三次,朱鼎顺缓缓睁眼,的确没有一丝睡意。

确定他没有在睡觉,秦良玉很是开心,连连点头道,“每日三省吾身,难怪稷武王战无不胜,难怪稷武王开宗立派。”

朱鼎顺缓缓把腿放到地下,但上身依旧懒洋洋的不想动,食指弹了一下桌上的铜铃,宫人立刻给秦良玉搬椅子上茶。

吩咐她们把秦孝明带过来接待自家姑姑,才对秦良玉缓缓道,“夫人有事?”

“一件小事,但更好奇,武王什么时候养成的这种思考好习惯。”

“没有什么游戏,晚辈除了发呆还能做什么。何况晚辈腰间挂着几千颗脑袋,多想想不会错。”

“饮酒作乐呢?武王是无人谈心吧?”

朱鼎顺闪闪眼,看到低头进来的孝明,苦笑一声,“夫人想问晚辈为何从不去青楼?文人士子所谓高雅的社交礼仪,灵魂深处的恶心。”

“挺好。听说武王弈道独步天下,老身能否请教?”

“没兴趣,夫人以后可以和奕梅玩玩,就是个小窍门,多练练就会了。”

秦良玉点点头,“老身能知道武王刚才在想什么吗?”

“在想孝明!”

刚坐下的秦孝明顿时脸如红石榴,秦良玉看侄女一眼苦笑道,“武王思维自成一体,不受别人干扰,佩服。”

“哈哈,晚辈真是在想孝明。曾经有个朝鲜的翁主,为了她的哥哥、为了她的家族,献出了自己…后来她自缢,不能说她可笑,但世上这样可悲的事数不胜数。”

朱鼎顺说了一遍那个女人的事,秦孝明立刻说道,“我和她怎么能一样,一介蛮夷女子。”

秦良玉拉着侄女坐好,“孝明想多了,武王不会想某个人,他也不是说朝鲜公主可笑,而是在想西南各族的事。”

看人家这政治敏锐度,朱鼎顺啪啪鼓掌,说了一长串话,

“云贵湖广四川,有很多宣慰使,夫人在西南剿匪三十年,来来去去就是在剿土司。

大明朝从来没有对山里的族人有过歧视,但土司却利用大明治权漏洞,蛊惑百姓频繁作乱。

杨应龙、奢崇明,他们作乱目的是什么呢?建立国号?做皇帝?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信。

大明允许他们科举,允许他们报国立功!杨鹤是土家族人,位居封疆大吏。石柱酉阳也是宣慰使,却有一群总兵英烈。

文武都有上升之路,为什么还有人反?

腹黑想一想,他们就是羁绊州府惯出来的野孩子。西南山大,一旦有人作乱,立刻糜烂大片地区。

明年大湏占据湖广四川之后,会有两万人西来,他们带着威力凶猛的火器。

夫人既然做四川总督,其他忠勇的土司也可以,为了避免以后不停剿匪,改土归流不可避免,我不可能留着一堆桀骜不驯的土皇帝。”

突然说到国事,秦良玉消化了一会,缓缓回道,“英主当然得做这事,但老身听出了血腥的味道,就像现在陕西的官员,有六成官员、八成吏员投降,他们兴高采烈升官了,殊不知马上会人头落地。”

朱鼎顺丝毫不在意,“人头落地大概也没多大震慑,下一批还得杀。读书人就是这么贱,剥夺家产不够,得打烂他们的思维定式,碾碎他们高人一等的可笑想法。只要有一成官吏成才就行,治国不需要多少伟大之人。”

“武王为何不先取中原,后取江南定鼎天下?反而从西北西南开始?”

朱鼎顺抠抠下巴,叹气一声,“得让天下思想发生改变。我的确最后才会取江南,但不会武力收取。我要用贪婪打败贪婪,要用银子把他们撑死,让他们守着金山银山呕吐,让他们跪求改变,让后人引以为戒,贪婪的结局必定是撑死。夫人可以理解为绝对强权下的经济战。”

“下一步占领湖广、云南、广东、江西、福建?打通与南洋的联系,圈禁江南富庶之地?”

朱鼎顺歪头哈哈一笑,“的确会这么行事,但晚辈不是仇富,您不用影射谏言。夫人可以睁眼看看,不是晚辈想这么取天下,是朝廷会这么放弃天下。”

秦良玉悠悠叹息,“原来武王真的让老身总督四川,为了子孙后代,的确需要做点事。”

“夫人一直怀疑晚辈这个承诺?”

“为何不怀疑?老身是女人。”

朱鼎顺苦笑,敢情咱们的关注点一直不同,还好是真心的,不是随便胡扯。

“老身可以试着劝降朱燮元朱大人。”

嗯?朱鼎顺两眼大瞪,还有这个惊喜?

秦良玉看他表情,微笑道,“朱燮元大人是浙江人,苏州知府任期消除两万织工起义,但因此得罪江南士绅,此后一直外放无法回到中枢。

广东参政镇压过土司叛乱,陕西按察使巡按宁夏甘肃,肃清过边患,竭力反对边军种地放牧,四川平叛,他也竭力反对牵连百姓。

他始终认为叛乱是上层因素,一旦杀戮,会叛乱带动叛乱,没完没了,最终自己杀死自己。

朱大人一生都在外放,一生都在平叛。

老身北来的时候,他告诉老身别理会朝廷,派人到河套联系稷武王的兄弟,只要武王派一位兄弟到西北坐镇,西北很快就会安定,武王也可以暗中节制三边。

只是没想到老身刚落脚,武王本人就找上门了。

朱燮元丁忧二十七月,一直在家中攻读武王大作,他说武王道出万世真理,与他的疑惑不谋而合,让他恍然大悟。天下纷乱的缘由,正是统治阶级不停欺压百姓所致。

当前的大明朝,百姓已不堪剥削,士绅却变本加厉。中枢若无力改良士绅,天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叛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