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586章 把所有竞争者都甩开的憨憨

十多年的经营,塞外三寨早已变成庞大的工坊聚集区,宣大实际上已经被武王掏空了。

黑云龙和梁永桢与其说是朝廷总兵,不如说是武王护院。

千里长城都快被军民给拆完了,朱鼎顺三年前极力不赞成拆长城,这是历史遗迹,怎么能随便拆。

后来又不得不同意拆,一来缺乏石料,二来这东西阻碍性太大,拆除‘历史’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没辙。

长城一拆除,马上解放出三十万壮年劳力,百姓随意走动,三寨和宣大现在已然成为一个整体。

北面大生产,南边是农田和老家。

若把宣大比作武王试验的特区,这几年已经完成了初步建设。

做主的虽然是二喜,却有很多年轻的属官在这里学习,他们以后并不是父母官,而是朱鼎顺规划中的商业局。

腊月二十九,朱鼎顺带着承武出现在东寨的长城边,只有他们父子,哈尔扭头与其余人汇合去了。

宣大的官路比大明朝任何地方的路都好走,三十骑亲卫护着武王父子,一人三马,片刻不停一路向西。

下午申时来到代藩的马铺庄。

代藩没了,没得很彻底,郡王和镇国将军没有一人留下,但也不是全杀了,朱鼎顺又不是滥杀的神经病,这里还关着十多个。

藩墓前的王庄很安静,武王麾下的绝对禁地,胖熊的核心基地,生活着不少与世无争的家眷,还有一队特别的亲卫。

朱承武昨日颠了两个时辰,精神高度紧张,今天说什么也撑不住,路上被亲卫换着夹在怀中。

朱鼎顺把儿子拉在手中,大步进门,两侧阴影里的不停有人慌张下跪。

朱承武脚下小跑跟着父亲,看到后院后,立刻看到正屋坐着一位明艳的靓丽女子,疑惑之际,对方看到他们父子已起身迎到门口。

“顺哥为何突然返回?”

朱鼎顺拉拉承武,“这是你小菊姑姑!”又对小菊道,“长子,承武,麻烦小菊把我们兄弟在大同府内的事告诉承武。”

没错,这是代王的那个小女儿,郡主。

她与朱三寨很熟悉,兼职双方联系人,每年都到北寨住几个月,一来二去算半个北寨人,北寨的书房就是她所建,绝对算一个元老。

朱鼎顺知道她动情了,可惜当时那种情况完全没可能。

细究起来不违法,却有违伦理。

她谁都不嫁,代王给选仪宾,总是借自己来搪塞,最后代王也不得不让朱三寨帮忙。

自己没法帮,只能当看不到,后来朱三寨的兄弟计杀代藩一系,两人的交情更加特殊,一堆疙瘩,但不影响两人交流,胖熊和其余兄弟是实际操作人,与她反而无话可说。

小菊十二岁就与朱鼎顺有很深的交集,加上情谊,把她‘逼得’很了解武王,远比张之音了解。

若说虎子是继承人的‘大筛子’,小菊就是继承人唯一的老师。

咱们直接跳过虎子,让小菊教导憨憨做上位者吧。

她左右看看父子俩,“为何是个外室的孩子?”

“小菊这话问的,就算是胖熊的儿子,孤也不介意。”

小菊听懂了,看向承武犹豫道,“她看起来很累。”

“那就锻炼一下意志力。”

朱鼎顺饿了,下人给上饭菜,一边吃一边提醒朱承武认真听。

大明版的让子弹飞,小菊用了半辈子才彻底明白,她对朱鼎顺没有恨意,在她看来,代王就算是武王的亲长辈,也免不了会兵戈相见,何况是九代以外的旁系。

武王与代王不是私仇,是生存态度和价值观的碰撞,血腥只是表面现象,换个代王、换个郡王、换个藩国,朱三寨兄弟的父母照样生活困苦,照样会饿死,他不屑做这样的上位者。

朱三寨造反的导火索是吃不饱,但他的目标不是为了吃饱,更不是当皇帝,一个古往今来特别的枭雄,也许所有百姓都具备造反能力才是他的追求。

小菊尽量讲得很细,用了一个时辰才把十二年的事件全部讲了一遍,朱承武一如既往的慢。

三人之间很安静,小菊喝两杯茶润润喉,对一旁闭目的人问道,“顺哥,发生了什么事吗?”

朱鼎顺眨眨眼,“小菊,你什么时候称呼我顺哥的?”

“啊?!不…不应该吗?”

“确实不应该!”

小菊瞬间脸色通红,都二十四的人了,神态还像个小女孩。

朱鼎顺轻咳一声,告诉她昨日的事。

朱承武一路奔马、一路叫嚷他是武王的儿子。

在他心里,他死定了,他愿意吸引更多的人去追他,根本没想自己能到哈喇慎营地,满脑子尽量跑、使劲跑、越远越好。

当马匹口吐白沫跌倒的时候,他被重重摔落,最后的意识,是拿起短刀插向自己脖子。

好在马越跑越慢,亲卫已经追到身边。

小菊听得大张嘴,与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这孩子这么憨?

房间内又安静了,朱承武眼珠子忽闪忽闪,证明他没睡着。

大约过了一刻钟,他才紧张道,“父王,孩儿听过了。”

小菊差点一口血喷出,敢情你的第一反应是个这,以后怎么教导。

朱鼎顺不以为意,孩子这是才准备交流,得自己问,

“听过了,有什么想法?”

“父王,您…您为何以前又狠又绝,现在…现在很谨慎?”

“因为英雄都是功成名就的枭雄,以前为做枭雄,后来为做英雄,现在为做自己。”

“做自己?”

“对!”

小孩子又沉默了,过一会抬头道,“对不起,孩儿不懂。”

教导孩子,朱鼎顺不能自己夸自己,无所谓摆摆手,对小菊道,“安排他休息吧,累坏了,也许明天会不一样。”

小菊点点头,亲自拉着到外边,带到了东厢房。

承武不需要下人伺候,大多数三寨的孩子都不需要,自己熟练洗漱,不一会就沉沉睡着了。

小菊吩咐下人在外间守着,别忘了给火炕添柴,回到正屋发现朱鼎顺不见了,原地呆立一会,灭灯回到卧室。

朱鼎顺在暖炕头静静躺着,猛不防把她吓了一跳。

“顺…顺哥,书房给你生火了。”

“废那劲做什么,今晚在这里挤挤。明天回北寨过年,你想去吗?”

小菊忽略后半句话,似乎不悦,冷声道,“顺哥,男女授受不亲。”

“若我有一天掌天下大权,会册封你为大长公主。”

“小妹不感兴趣。”

“不,你得有兴趣,朱三寨兄弟很多,还真没有姐妹,小鸾他们毕竟嫁人了,封个公主也没用。”

“没用?”

“对,小菊知道大长公主有什么用吗?”

小菊眼睫毛忽闪忽闪,“你的后院很乱?”

“这是我故意为之,就像承武问的问题一样,以前需要她们都有用,以后需要她们都规矩。”

小菊咕咚咽一口唾沫,“小妹还是不敢相信,顺哥已决定立一个妾室的孩子。”

“在大明朝,任何人家抛弃立嫡立长的规矩都会引起大祸,在我这里不会,我说谁就是谁,或者说,真到那一天,我说谁是皇后,谁就是皇后。”

“顺哥不是不做皇帝吗?”

朱鼎顺一头黑线,“听话听重点。”

“小妹早听懂了,您不需要强调一次。”

两人沉默了一会,朱鼎顺噗的一口吹灭灯,突然把她抱到炕上。

小菊挣扎了一会,慢慢也不动了,更加无话可说。

“你十三岁就练习骑术,三番五次叫我带你去劫掠,一个月后,我们到万里外劫掠,这次带你去两年时间。”

“小妹能拒绝吗?”

“大长公主需要权力,不能有孩子。”

小菊身子一抖,没有接茬。

“你是承武唯一的老师,记住自己的身份。”

“是承武应该记住,小妹是唯一可以教导他的人,他看起来对谁都很恭敬,得见见权贵的龌龊。他必须明白,武王和所有百姓一样,人没有高低,只不过武王很清醒。”

朱鼎顺没有回答,黑暗中重重叹气,“老子做什么事,都有人学,以后可能冷落你。”

小菊猛得离开怀中,似乎惊喜,似乎幽怨,似乎不屑,“原来小妹的机会在孩子身上,你可真狠。”

……………………

注:今天谈件小事。

很长,希望看到这里的人耐心看看,也可能比整本书有意思。

遇到一个读者,1000小时看1000多本书,这样浮躁的读者番茄很多,一般我都懒得回应,但这本书他看到了400多章,说明这书在他‘海量的阅历’中还有点用。

应该是个交流很畅快的读者吧?

可惜不是。

他就像是二十年前读大学的我,困在先入为主的自我认知中,对一个‘过来人’用尽力气嘲讽。

先看他说了什么,然后咱们再谈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思维,为什么看历史。

………………

他说:明朝驸马全是废物,没人想做驸马。

大错特错。

历史在你眼中是这个样子?把自己读书读傻了吧?

如果非要类比,明朝的驸马全是现实里开劳斯莱斯、喝xo,抱白富美的帅小伙。

明朝的驸马是宗人府宗正、宗人令,他们不愁吃喝,还有地位。

说他们是废物,听起来认为宗人府没权力,知道什么叫权力吗?

所有的宗室和勋贵传爵都得经过宗人府核定,皇庄皇田资产、俸禄发放都得宗人府核定,这是多大的权力?

还有读者说作者是清水衙门的人呢,衙门有清水的吗?

你不能用‘上帝视角’去嘲讽一个追求富贵的人。

…………

他说:勋贵不屑去做驸马。

又错了。

是朱家皇帝不接受勋贵做驸马。

如果很难理解这句话的主次关系,那只能证明理解力堪忧,被人忽悠了还故意混淆概念。

…………

我说:明朝的勋贵有一个例外,宋晟,西宁侯的儿子全是驸马,划重点,全是啊,且西宁侯宋家有很多驸马,这是朱棣给后代选的世袭禁卫提督。

一个贴身护卫头领,且是世袭,这代表了什么?脑袋里想过吗?

他可能去看了宋晟的简历,回来对我一顿喷,说宋晟从诸侯变为祭祀,让儿子休妻去做驸马,是朱棣对西宁侯**裸的威胁。

然后我们的评论消失了,可能不符“……”,答案自己填。

先反驳这位读者一句,你看待历史的眼光有问题,所以,说什么在我看来都很可笑。

从诸侯变为祭祀??

来,咱们放到现实,你会怎么选?

绝对九成九九九九会选择后者,因为诸侯会死,祭祀与国同休,傻子都不会选错,你偏偏选错了,还嘲讽选对的人。

让儿子做驸马是皇帝威胁??

这tm是拉拢好不好。舍得、敌友分不清?

来,咱们再放到现实,你又会怎么选?

若你的朋友被皇帝选做女婿,我敢保证,九成九九九九的人会羡慕,你难道会笑话他?会嘲讽他离?

嘴硬归嘴硬,现实很现实,现实都在打脸。

…………

他说:禁卫实际是太监领导。

放p…太监是奴婢,禁卫、锦衣卫(我没打错字,看下面)的权力架构是封建社会最复杂的武力制衡机构,一个奴婢根本没资格触及领导权。

崇祯口都没开,三万御马监和几千净军消失的无影无踪。崇祯崩了牙,都没撼动一个京营将官。

这就是奴婢权阉和他嘴里‘祭祀’的区别。

一定会有人说,太监是厂卫提督。

我知道,但你再把上上一段话看一遍。这是一个大历史环境,一个皇权架构,真正的本质是皇帝是厂卫提督。

这很难理解吗?

若有心人仔细看过明史,一定理解一句话:借来的权力不是权力。

我们不谈锦衣卫的领导架构,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不清楚,根本不知道锦衣卫缇骑只有三五百人,而且不知道这三五百人是民籍(大明朝的江湖人士、武馆武人,没有一个卫所子弟)。

锦衣卫有个非常死板的官场规矩,典型的一朝都督一朝缇骑。

只要锦衣都督换了,缇骑会统一‘退休’,新都督必须自己招募。

他们,缇骑,才是锦衣卫,才是真正的亲军,才有办案权。

巅峰时期世袭锦衣卫六七万人,他们是坐探(记录官)、是工匠、是治安兵、是环卫工、是皇城岗哨、是皇帝仪仗…

世袭锦衣卫在三代皇帝之后从来没资格掌‘诏狱权’,因为没机会、没漏洞,大明律、内阁、权贵、皇帝,所有人都不允许。

很难懂吗?

一句话,诏狱的谋逆大权绝不允许世袭,就是这么简单。

这些事实对你浅薄的历史知识是不是一次暴击?

我相信脑子快的人很快会赞叹这里面的皇权制衡之道,脑子跟不上的人就算了,我再说百万字,你也很难相信古人会这么聪明。

………………

他还说:权贵是废物,都投降了。

现实是,权贵太聪明,正因为他们聪明,才不当出头的椽子。正因为他们聪明才投降,想一直做权贵。

打住…别用跨越四百年的已知结果来嘲讽当时的选择,可以说他们腐朽,不能说他们愚蠢。

…………

另一个读者说的很好。

道德思维与政治逻辑完全相反。

没错,道德标准在切身利益面前不堪一击——任何时期都是。

这就是本书有些地方看起来‘逻辑不通’的原因,我们阅历不同,作者下意识把读者当成一类人,我也很难给你解释清楚,因为你阅历不够,接受能力堪忧,不愿学习。

映射到现实是什么呢?

就像短视频里的采访,清北学历和一个亿,你选择哪个?

我相信很多人的选择都一样,这就是现实。

但我也相信,很多人会劝真正面对选择的人选择前者,还会嘲讽选择利益的人。

这就是人性。

这就是道德与利益的碰撞。

…………

有意思吧?现实就是这么有意思。

一个绝对哲学真理:我们天生对待自己和别人是双标,只要是人都不例外。

羡慕嫉妒恨,这是同源的三级情绪。

羡慕无法转化为动力,就是嫉妒。

嫉妒如果失去理智,就是恨。

…………

初中就学历史,历史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要从历史吸取教训,从来没有一个老师会告诉学生,某段历史是错的、或者某段历史是对的,因为现实从来没有给历史下过‘对错’结论。

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时,到一个同学家做客,这位同学的爷爷是经历过抗ri、解fang战争年代、经历过半岛战争的老前辈老领导。

老人家一句话让我学了一辈子:人无高低,性分贵贱,人性就是历史的轮回,从来没变过,就算物质世界再变,人性也不会变。

这是把ma列、mao概、deng论哲学研究透彻的一句话。

这句话在说什么呢?

二十年前,老人家就说,物质进步太快了,认知跟不上,肯定会有一个痛苦的自愈过程。

过快的繁荣会先动摇女人的价值(天性善变,易被引导)、进而坍塌男人的选择、最后摧毁父母的认知。

一个事实:妇女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男人为了女人奋斗,女人督促男人奋斗,这就是普世价值观下的进步原动力。

这个矛盾无法撼动国家基础,但会撼动道德基础。

大家摸着胸口想一想,老人家那句话说错了?

可以说完全精准预言了二十年后的社情。

当过快的繁荣让女人的大脑脱离现实,追求更高的物质条件时,男人就躺平了,因为我们谁都无法满足一个‘凌驾现实的价值观’。

80.90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非常痛苦,痛苦的适应一辈子。

为什么说00在整顿职场?

不是他们有多聪明,每个时代的价值导向都不一样,这是新时代的价值观对上一个时代的‘行为纠正’。

物质与认知的脱节会让三代人痛苦,那这个自愈过程也至少需要三代人,所以现实才有各种各样的争执。

但我们相信,这个过程终究会过去,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因为,人性对脱节的物质世界进行了现实反击——战果是经济放缓。

这就是——历史。

脱离人群共性谈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都是耍liu氓。

………………

三十年前,我的父母、老师、前辈、领导,一直用口头禅告诉我,好好工作、奉献社会。

三十年后,我们会告诉儿子、后辈、下属,照顾好家庭,看清现实,不要被别人带节奏。

我们都活在当下啊,有什么资格用后人的眼光、用已知历史结果、去评价老祖宗的选择?

历史中的权贵蠢吗?弱吗?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个后来者的眼光去嘲讽一个曾经的‘成功者’?

腐朽的权贵投降了,被史册钉在耻辱柱上。但现实历史是百姓投降的更多,跟在大个子后面,就不用对子孙后代负责了?

我猜肯定有人会说,百姓又没权。

错了,蛙蛙选了一头毒菜,若大难临头,蛙蛙说不管自己的事?这tm不是又当又立是什么。

那一句老话说的好,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没权力不代表不能选择,妥协随大流就是百姓的选择。

这不丢人,因为我们弱小,我们缺乏力量。

但不承认就讨厌了。

嘴炮双唇一张,天下无敌;双手一举,同样天下无敌。

前者自大,后者投降躺平,都是尘埃。

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在逃避责任。

这样说更加现实。

所以觉醒的那一部人、坚持的那一部人,太稀缺了,无一例外,他们是民族英雄、是历史英雄。

英雄都上史册了,一个绝对的历史结论:没有上史册的都是‘垃圾’,都是随风起舞的墙头草,都是胆小鬼。

这些‘垃圾’不是别人,就是现实中的‘你我他’。

………………

一个先入为主的人,面对社会有‘认知障碍’,有的人三岁开窍,有的人三百岁也不会开窍,就是这种现象。

当然,谁都没资格说自己是清醒者,作者在书中也说过,自己最讨厌别人说一句话‘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谁给你的资格,标定自己清醒?标定别人糊涂?

开窍是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不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储备。

作者是个萌新,是个三流、九流、不入流作者,说什么都行,我自己也承认垃圾,节奏有问题。

但你想想,我为什么从历史角度写书?

反正是自娱自乐,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说句不好听的,老子做什么都比写书赚钱,但…没意思。

到了这个年纪,人总得找点有意思的事。

我对我的书负责,只要对一个人的认知思维有帮助,那就是我的乐趣。

………………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你看作者的看法,看进去就看,看不进去就不看,看一多半了,你说老夫知其然,说三流,说自娱自乐。

好吧。

老夫期待遇到一个让自己长见识的读者。

结果…

呸~

若不看我的书,有人会告诉你税赋的实质吗?

有人会告诉你曾经的公粮本质吗?

有人会告诉你臣民的演变吗?

有人会告诉你上位者的思维方式吗?

有人会告诉你中枢是怎么看待百姓、怎么看待万事万物的吗?

当然有!

可惜太Low,

因为你听到的答案,是他们想让你知道的答案,你自己就是一个干硬的复读机。

所以老夫三言两语,用你的逻辑打败了你的逻辑。

………………

我从来没说我自己就是对的,活三辈子也不敢说这话,书中说过这样的话不下五遍。

但你怎么能——

指责我对你负责?

脑子进大粪了?

父母、老师、长辈对你负责了吗?

自己对自己负责了吗?

今天不是遇到一个嘴炮,是遇到一个二十年前的‘自己’。

二十年后,看到当时的自己好气呀。

一脑子自以为是,一脑子先入为主。想说服别人一个事,至少得把这件事在自己脑海里推演几遍,才会告诉别人吧?

就不,老子就对、绝对正确。

好极了,就像一个对着镜子辱骂的蠢货。

书中有句话说了三遍:你对别人的任何看法,都是自我认知的映射。

………………

再活二十年,作者也不敢说自己哪件事做对了,更不敢批评别人说那句话说错了。

你骂我,我就骂你,这是新时代的社交礼貌,不是吗?

我只对自己负责。

你能让我财富自由?还是能让我高人一等?或者你打赏了一个让我跪舔的礼物?

既然你什么都不行,说话都不利索,为何让我匍匐你的浅薄认知下?为何用你自相矛盾的思维教育我?

我们都别把自己太当根葱!

………………

萌新总是这样,创作愿望强烈,技巧缺乏,换句话说,等我熟练了,你还看不到我了。

免费平台,脑洞平台,越热闹的书评分越高,很多读者说评分太低,就是这个原因。

传统类型很难出头,因为真正为赚钱的写手会迎合读者,迎合追求爽歪歪的读者。

真正的老白读者则很沉默,在这里是一种‘很不友好的行为’——别误解这句话啊,没有互动就没有流量,恶性循环是事实。

一千个一星轻易战胜一百个五星,流量为王,这是人家的规矩。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得认!

不花钱,闲暇时间,能看到一本真心告诉你点事的小说,不管作者是大神或扑街,不应该握个手吗?

作者喷读者是写手大忌,很多作者都装聋作哑,你看我什么时候忌讳了?

因为老子是真心的、真心的、真心的…怕你从我这里带走认知错误走弯路。

你可以有思想的怼我,不可以无灵魂的骂我。

老子才无所谓什么狗屁忌讳。

换个角度,浪费这么多时间教育你,对你够负责的了吧?

跳过某些不适,想想作者写书的时候在想什么,也许对自己有一点点帮助。

以上的真心话,如有不适,请移除书架,以示对作者的嘲讽。

………………

除了父母子女,世间所有的人事关系是相对的,你的选择,不代表是你选择对象的选择——记住这句话,对你的成功绝对有帮助。

认清现实,从认清历史开始;

认清自己,从认清人性的轮回开始。

希望大家都有耐心看待身边人和事。

………………

对不起,浪费大家时间了。

论喷人,我可能体力不行,论‘辩论’,你得再活三十年。

我可以预料,有些读者接受不了我这种思考方式,没关系,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撞南墙。

咱们互相饶过吧,没耐心看到百万字的还见不到‘真东西呢’。

抱歉,倚老卖老,老姜辣眼了。【抱拳】【抱拳】

鞠躬!

………………

小彩蛋,我想起在京城听d课的时候。

有一位老师举过一个例子,说我们的文明爱记历史、爱看历史、爱学历史,但从来不给后人一个‘直白’的答案,而是让后人去自己找答案。

这个习惯不好,容易误导很多人。

这个习惯又非常牛逼,会让很多人产生聪慧。

我拿明朝两个人来说啊。

一文一武、一大一小、一名一弱。

叶向高的历史定论:向高有裁断,善处大事。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

沈有容的历史定论:明代名将。少年时便立志从戎报国,先后在蓟辽、闽浙、登莱等边防或海防前哨服役。因屡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为都督同知。

1、首先确定一点,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结果不允许假设,历史也是最大的公正。

老祖宗对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时候,某个人的意见根本没用,皇帝也不行。

这个人的传记,必然是他任期所有奏折、大事记、官评、民评、起居录、等等所有痕迹的合集。

请相信老祖宗在这方面的迂腐,他们绝不会冒着被后人辱骂的风险贸然给一个多余词汇。

2、叶向高在万历朝独相七年(重要的事说三遍,内阁就他一人七年、七年、七年),天启朝二次为相两年。

笑死,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个人有多‘无为’,才能让史册记载一个首辅功绩的时候,没有突出事迹,记载他的性格凑字数?

打个比方,有一个顶尖大佬,他为政九年,死后百姓都说,这是个‘好人’,——我去,这是什么评价?

哈哈哈,这就是文人的骂人功底,流传百世都看不出他们在嘲讽。

张太岳当时被多少人骂,但张太岳盖棺定论的时候,会用性格来凑字数吗?

3、沈有容很多人没听过,他驱逐过红毛鬼、打败倭寇第一次入侵夷州。从蓟镇、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到广东,沈有容在大明朝所有发生战事的边镇服役过。

就像一个超级消防工,但他始终是个小官。

身上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个‘小人物’,都督同知在现在年轻人看来,也是个‘小官’,七品知县都能随意指使。

这样一个小人物,历史没有对他进行过度夸赞,但绝没有掩盖他的功绩,说民族英雄毫不为过。

“因屡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为都督同知。”注意这句话,短短一句话中,史官对沈有容的所有上官的人事任免进行了否定。

有经验的人一看‘屡立奇功’四字,就知道沈有容是孤单英雄,就知道他的上官抢了他的功劳。

不需要多说,反复咀嚼一下,奇功、屡立…奇功…还能屡立?

有意思吧,这就是‘历史’,一样样的文字,能学到什么,全凭自己的认知水平。

…………

彩蛋什么结论,诸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