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676章 新朝新鬼事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第676章 新朝新鬼事

作者:溜溜的兔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8:27 来源:泡书吧

朱鼎顺的病果如他所说,喝了一碗粥,第二天就好了。

亲卫看守不过来,又把李自成撵了回去,等到第四天,吴三桂才带一千亲卫过来支援。

他们全部骑马,有了马匹代步,虽然没快多少,也不想走路了。

吴三桂、李自成,这可是冤家,宿命般的拆台者。

让亲卫下谷地去清理,再强调一遍,随意杀过人的,投降也不行,饶了他们,如何面对天下安分守己的百姓。

最终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连家眷的妇人也有很多人是悍匪。

到谷底看看山崖峭壁中的圣寿寺,这地方再过几百年也很难修路,也不需要修,破坏桃源,让人修缮经营又是浪费国帑。

算了,先封山吧。

带走所有粮食,一群人向东南走了两天,来到沁源县城。

一言不合给了沁源郡王一枪子,强行没收所有田产和府邸,王府作为县学驻地。

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顺着驿道直奔潞州府,没有去见吓破胆的沈王,三百俘虏留下,让知府送到塞外,继续向东,出太行山,来到河南漳德府。

这里并不是最终目的地,东面的大名府才是。

朱鼎顺在山中耽误了太多时间,亲卫收到一个意外的朝廷通报。

有一个知府,收拢了六千流贼落籍,分散在一府十县境内。

但今年又有人复判,至于原因,脚趾头也能想到他们抢劫惯了,不想自力更生。

而且他们裹挟了三千百姓,这位知府大为光火,一面上报,一面召集之前归乡的军籍百姓,主动平叛去了。

孙传庭以为他的下属会死于流贼之手,没想到仅仅三天,这位知府当先冲锋,带着两千人把五千人砍瓜切菜,所有参与动乱之人被枭首。

嘉奖?升官?

不,有人举报,是他贪墨了流贼落籍时朝廷发放的银子,才导致流贼复叛,他在杀人灭口。

朝廷正在河南接受伪湏政权,武王在中原,怎么还闹出这么个破事,**星为了快速结案,立刻派高攀龙和孙传庭亲自到大名府处理。

时间太短,他们能处理出什么结果,但两人为了避免民愤汹涌,已经把知府关押。

朝廷的视角,一个知府亲自冲阵,拿着刀去对付拿棍棒的人,叛逆斩杀干净,这里面透露着莫名的诡异。

朱鼎顺的视角,结果很正常,关键是怎么会有人举报他贪墨。

不是什么大事,但当事人不对。

卢象升,不世之才,乃困抑至死!

老子手里绝不能发生这事,放下河南的大军,先到大名府看看。

这位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人,朱鼎顺回朝后,下意识以为他回乡了,没想到他还在大名府,这就又多了一层意义,想必**星也是因为他江南进士身份,才派两位阁臣到大名府。

十一月初,朱鼎顺令大队人马先到大名府城等待,与两位夫人和几名亲卫扮做行脚商,坐着几辆马车,从漳德府进入大名府地界,他得亲自去查探一下。

地图上看,北直隶的大名府像一个楔子,插进河南与山东之间,东临兖州府、东昌府,西临漳德府、卫辉府、开封府。

换句话说,这里是三省交界。

但中原核心地带,就算是八省交界,也不该出现治乱。

叛乱的地方是开州县(今濮阳),位于大名府地域正中,有一条广济渠向东通京杭大运河,同时也是中原南北官道必经地。

开州距离大名府不过百里,中原地区县域密布,一日就能过三四个县,地理交通开放,水陆枢纽,这种地方一旦出现叛乱,绝不会是一地一县,但卢象升遇到的仅仅是开州叛乱。

三千百姓被裹挟,听起来人数不多,但集中到一起,意味着整个开州的百姓都与逆贼有关,明面上很难打听到真正的消息。

自从取消人丁税,官道上的人很多,距离开州县城二十里,步行的亲卫头领到身边悄悄汇报,“大王,我们被跟踪了。”

“很正常,记住,我们是亢家人,派几人去城里看看,挑大商号联系,就说我们来收粮、收麻,比市价高一成,再去找找官府,租一个店铺,时间紧迫,我们借亢家名声,使银子大方一点。”

亲卫头领立刻去安排人,走了不到三里,朱鼎顺突然让车队停下来,躺马车上回头看看,眉头紧皱。

身旁的宋裕竹也很疑惑,她见识有限,感觉不对,但说不出来,秦孝明则很快明白了,“夫君,叛乱的是被收地收税的士绅?这些人很有章法,不是贼眉鼠眼的胆小流贼。”

朱鼎顺看了她一眼,有点懊恼,“士绅参与其中并不意外,这些人太明显了,孙传庭不是二傻子,他估计很棘手,我们可能坏了他的事。”

宋裕竹终于发现了哪里不正常,“他们通过行人跟踪我们,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习以为常?岂非说他们全是叛贼?”

是啊,老子进贼窝了,敢情卢象升只杀了个皮毛。

扭头看一眼距离他们百步的人,地地道道的百姓打扮,共有三十多人坐到路边休息,眼睛却瞟向这里。

招手叫过亲卫头领,“就地卸车喂马,搭帐篷休息,你亲自到开州县城,应该有锦衣卫或裁决司的人在城里,想办法联络,让他们出来见我。”

亲卫走后不到一刻钟,路边突然过来一个百姓,向他们挥挥手,“嗨,掌柜到开州做什么生意?”

朱鼎顺立刻换做掌柜笑脸热情攀谈,“山西亢家商号,收粮、收纱、收特产,只要能长久提供我们都收,老乡做什么生意?”

“俺不做生意,你不是来送粮的?还来收粮?”

“送粮?为何送粮?”朱鼎顺佯装疑惑,看一眼车上的粮食笑了,“哦,这呀?这是我们自己吃的粮,开州土地肥沃,今年风调雨顺,到这里卖粮岂非亏死。”

“哈哈,掌柜的做生意不打听开州发生了何事吗?”

“知道呀,不就是那些流贼又叛乱,被官老爷杀了嘛,那更应该有粮食,老乡放心,我们亢家生意遍及南北,高于市价一成,介绍人来卖粮,咱们还有好处给。”

来人确定他真是来收粮,嘴里嘟囔两句,离开路边到别处歇着了,本以为他们结束了,没想到很快过来一个精干的汉子。

“学生有礼了,亢家果然会做生意,一般人这时候可不敢到开州收粮收特产。”

“呀,还是位先生,先生有何指教?这里运粮方便,我们准备常驻开州,您有粮吗?”

来人眼神一亮,“通过运河?”

“当然,只要够三船货就会运走,先生若有粮,我们亢家买了,长期收购,保证比市价高一成。”

“现银结算?”

“先生这话说的,我们亢家还能空手套白狼不成。”

来人停顿了一会,拱拱手道,“掌柜在此处等候半日可以吗?我们有粮,但不能进入县城交易。”

“为何?我们也得存放呀。”

“咱们到南边码头交易,我们可以卖你六船。”

“啊?是吗?”朱鼎顺佯装大喜,转瞬又落寞道,“不行,还得雇漕船,半个月后交易可以吗?”

“用不着,我们给掌柜联系漕船,明日就可以出发运到京城。”

我去,老子遇到了两头通吃的强人?

………………

注:这里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军,榆园军、榆园地道、榆园抗清不知有没有人听说过?

四百年前的地道战,当时榆园军把京杭运河和陆地官道全部截断,清朝六次围剿、几万骑军对付不了几千义军,明明知道他们就在那里,就是搞不定,被搞得焦头烂额。

清初隆荆黄河决口,就是满清被折腾了八年后,最终用黄河水来对付这支义军。(隆荆决口是侯方域的杰作,投降清朝后非常积极,他是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满清的史册把这支农民英雄刻意消除了,我来抖一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