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703章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上)

大伙现在均习惯了朱鼎顺做事,命令下达,只剩下一个快字。

朝廷拥有足够大军所需粮草,甚至都不需要另外调拨,直接打开淮安府的粮仓就管够。

中原和西北加起来,已经有二十万大军,加上水师十万人,再来三十万,这六十万人可不是大明朝的卫所兵,是常备训练的正规军,比营兵更强大的战兵,想想都令人绝望。

朱鼎顺的想法很简单,老子不抖一抖,某些破烂总是不死心。把绝对的武力拉出来晒一晒,才能给己方增添信心,掐灭无数小心思,确保新政顺畅。

六十万人多吗?

一点都不多,这些人明年至少有一半会‘转业’,去做裁决司法兵、税府的税兵,每个省、藩国还得常驻至少一个师,西边和海上还得保证进攻后劲,再来六十万也不多。

以当下的物资、运输、通信水平,大明朝至少需要两百万常备兵,差得太远,还得招募加练,否则怎么消化太多的粮草和金银。

辽东大军到身边,自己就能‘遥控指挥’,电报可以用了,虽然还是不稳定,且良品率低的令人发指,复制一套的开销在三十万两白银。

无所谓,继续造下去,成本自然会降低,以后每个基地都得配电报。

天亮以后,朱鼎顺把肫哲和十分不情愿的张嫣送走,间隔不到一个时辰,高攀龙带着朱慈煌来了。

高攀龙祭拜心切,显然是催促官船日夜赶路。

朱慈煌进门就对着主位的武王下跪磕头,“孩儿见过父王!”

高攀龙马上警惕看看客厅四周,只有宋裕竹在,顿时松了口气。

他这样子把朱鼎顺逗笑了,“高先生何必如此慌张,孤还能不认自己的儿子吗。”

“微臣拜见大王,殿下身负国运,应注重德行影响。”

朱鼎顺眉头一皱,顿时不想搭理他,朝朱慈煌道,“我儿祭拜老师,代父守灵到下葬。”

小孩眼珠子骨碌碌转几圈,“孩儿能和父王一起去吗?”

“不可以,大军不欢迎你。”

小孩顿时无语,高攀龙沉声插话,“大王应尽快到睢州,天下皆知武王在中原,奔丧迟缓,易被人诟病。”

朱鼎顺这才听出来,高攀龙原来是批评他不去奔丧,尴尬摸摸鼻子,有什么好奔的,七十多去世,生荣死誉都有,去了能被各种人烦死,根本无法安静祭拜。

“高大人祭拜过老师后,暂时不用回京,先到淮安府监督大军粮草供应。”

高攀龙一愣,“下…下官是被罢免了吗?”

朱鼎顺朝一旁的小孩摆摆手,示意他回避一下,然后才对高攀龙叙说了一遍南边的情况和他的推断。

高攀龙听明白了,他曾是‘他们的人’,但思考了一会也没什么头绪,更没什么建议,反而疑惑问道,“大王为何笃定对面会采取这种行为?”

“眼界高处无碍物,心源开时皆清波。高先生,当你无欲无求的时候,自然会看清人世间纠葛缠蔓,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思维决定行为,实力决定手段。”

高攀龙眉头紧皱,沉默了一会严肃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朱鼎顺哈哈大笑,谈性被调动起来了,“高先生能告诉孤,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回大王,执政者应为百姓提供安全、公平、自由、生息的环境,至于百姓有怎样的想法,百姓如何进行自己的生存行为,则不应过度干预,圣人看待百姓和万物时、与一般人眼中的万物和百姓自然不同。”

“看来高先生认为单纯的仁并非美德。”

“天地眼中,万物相等, 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圣人眼中,百姓也相等。”

高攀龙还是在隐晦批评他,堂堂武王对鲁西**关注过多是害他们,同样,将来江南的百姓也是大明人,不应该仇视他们。

朱鼎顺点点头,“孤在十二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以为刍狗是把人当狗驾驭的意思,充满无情、鲜血、奴役的味道。

孤听过太多人说这句话,他们总认为这句话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为,天地无所谓仁不仁,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圣人无所谓仁不仁,百姓在圣人手中都是工具。

这是一种人性之恶的视角,故意曲解道德经,因为这句话总在乱世时被人引用,久而久之,完全与圣人本意相悖。

孤后来才知道刍狗是祭祀用的草狗,高先生熟读五经,当然有清晰的认知,天地没有主观意愿,刍狗作为代替牛羊的祭祀品,对天地而言不分贵贱好坏。圣人与天地齐平,眼中百姓当然没有敌我贵贱。”

高攀龙听后更加纠结了,武王这是赞同?那到底有没有接受建议。

朱鼎顺看他的表情笑了,“高先生与孤说话,不用隐晦提醒,你是想说:天地之间,像个风箱一样,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政令繁多反而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对吗?”

“回大王,这才是道德经本义,单纯的仁并非美德,同样,单纯的勤快也并非良政。大王治下,辽东、朝倭、塞外、西域、西北、中原、西南、江南、外海,一个地方一种朝政,且政令多样频出,难以期待安稳。”

朱鼎顺哈哈一笑,“这就是儒家呆板的根本性弊端,你看到的是孤政令多变,孤看到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孤始终在追求符合大明所有百姓的政令,而不是要求大明百姓全部执行相同的政令。你有这样的疑惑不奇怪,中枢和省府的确会有海量无法处理的政务,没关系,等孤回京后,改革中枢你就明白了,现在的六部太少,职责不明,多增加几个部堂衙门就可以。”

高攀龙深吸一口气,反正说不过,高某尽力了,微微躬身道,“大王,微臣还是想知道,您为何笃定他们会有这样的阴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