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713章 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5

宋裕本完全失去了兵权,这是他本来就在追求的目标,真正实现了,还是有点黯然。

他和张之极是**官,从此为守护律法而活,这不是个世袭职位,只代表勋贵和宗室在其中有点话语权罢了。

贵人们交出财富,交出下人,继剥夺人上人特权之后,再次剥夺后代的荫恩。

从此权贵儿孙必须靠自己,再无特定属于某家某姓的权力。

这改革真是绝啊,连根拔起,就算顶着个亲王头衔,依旧毛用没有,军、政、法、议(监)全部独立,各司其职,基层会多出无数民事,中枢又会轻松很多。

皇权自此下乡治民。

砰~

砰砰砰~

沉思中的大兴侯猛得被门外的枪声惊醒,他却没有动,这种情况敢开枪的只有武王亲卫。

不一会,管家进门下跪,“侯爷,王妃前来祭拜,强闯门禁,随行管家被亲卫当场乱枪打死。”

朱破虏猛得弹起来,“混蛋,我母亲呢?”

管家看了一眼小孩,依旧对宋裕本道,“王妃想请破虏公子出去,被亲卫拒绝,随行下人被全部枪决,王妃已返回凤辇。”

宋裕本盯着府门怔怔开口,“见血了?”

啊?!

管家呆滞了,不敢乱接茬,只能无语低头。

宋裕本反应过来后轻轻摆手,“不关你们的事,无需多嘴。把护院准备好,明早寅时抬棺出城,亲卫不会让任何人靠近。”

管家连忙躬身离开,宋裕本瞥了一眼朱破虏,他听闻母亲无碍,也跪坐下来,继续守灵。

外面的张之音很生气,他昨晚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亲生女儿也被小菊抱走了,大小姐一瞬间有提刀杀入皇城的冲动。

她比宋裕本判断更敏锐,夫妻斗法,男人终于生气了。

大小姐不会对中枢的改革有什么特别反应,这玩意走一步都很难,只要成功了,立刻就能翻盘,先把儿子带回府邸再说。

但事实告诉他,武王把他儿子夺走了。

亲卫反正不说一句话,武王不准任何人祭拜,拖走尸体,又恢复站位。

管家李二突兀死了,是亲卫随意而为,还是武王下令,她不得而知,无人抬辇,门里门外就这么安静对峙。

时间一刻一刻过去,巳时、午时、未时、申时…

张之音越坐越稳,除非你不出殡,咱就看看谁沉不住气。

在她坐凤辇里打盹对峙的时候,城墙上的百姓再次观看起了大军,下午东面又来了近十万人,不同于之前的大军,这次他们的火炮全是马拉的四个铁轮,还有四人抬着的连发枪。

万余门火炮,这么强大的武力,只有神才配当敌人了。

“大嫂!”

一声呼喊,张之音从梦中惊醒,猛得拽起轿帘,只见鼎六在外面躬身行礼。

大小姐内心乌云瞬间清空,嘴角泛起一丝得意,“还以为你们真是一个都不认我。”

“大嫂,小弟入京不会随军南下,京郊需要千亩地建军事学院。”

张之音脸色一冷,“什么意思?破虏可是你的女婿。”

“没什么意思!此处寒冷,小弟护送大嫂回府。”

张之音看他情绪毫无波动,更加不悦,但看一眼城墙上的百姓后,还是就坡下驴,冷哼一声,负手慢慢前行。

正阳门附近的百姓很少,门后的中枢衙门更加空无一人,就算朝廷不禁止,百姓对官天生的敬畏,也不会有人到长安街。

鼎六带着十来个亲卫,分散在两人周围,她落后张之音一步,到中枢衙门广场,大小姐突然停步了。

扭头问鼎六道,“只有你一人入城?”

鼎六明白她为何站这里说话,并没有躲闪,缓缓答道,“大嫂若有事,叫谁都可以,但我们只是兄弟,不是朝廷武臣。”

“自欺欺人?”

“大嫂怎么认为都可以。”

张之音深吸一口气,“最近我总想起在捕鱼儿海返程的时候,夫君喋喋不休两个时辰,你们大多听不懂,等夫君休息后,你们又厚着脸找我解释,搞得我每日绞尽脑汁。”

“呃~感谢大嫂,兄弟们永生难忘。”

“是吗?扣押我的儿子,对我视而不见,就是这么难忘?我和夫君是夫妻,他每日都有人在耳边吹风,你们是为什么?”

“因为大嫂说的不对!”

“什…什么?”

“因为大嫂说的不对!”鼎六重复一次,神色依旧平淡,“回到北寨后,大哥又教导了我们两次,很多事解释出来与大嫂的理解完全不同,您,是错的。”

张之音眼里瞬间闪过一丝厉色,鼎六无动于衷,反客为主问道,“大嫂知晓为何成祖之后,大明朝的皇后、后妃、以及王妃等,均来自五品以下官员或是秀才之家吗?”

“你这是想讥讽我?”

“大嫂想多了,小弟就是想问您为何后宫出身平平,且恩爵不得掌实职。”

“这多简单,前车之鉴,当然是为了防止后宫干政、防止后戚做大,这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典范。”

鼎六摇摇头,坚定说道,“错!大错特错!虽然表象是这样,但这是权贵的视角,太过片面。

真正的原因是太祖出身底层,农民的思维天生排斥贵人,时刻防备被权贵算计,更重要的是,太祖深刻感受到权贵、士大夫、与皇帝的区别,完全是为了高度集中皇权。

大哥曾说,太祖登基初期,把皇家联姻作为奖赏功臣的手段之一。太子朱标的正妃常氏,开国六王之一,开平王常遇春之女。

可惜太子妃英年早逝,太祖没有给太子指婚高门贵女,而是直接把侧妃吕氏扶正,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正三品官。

吕本在史册中最大的存在感,就是这个太子妃的女儿。从这时开始,太祖已经有意控制未来皇后的出身。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此刻选定的皇太孙妃,按说应该找帮手,可太祖的选择比吕氏出身还低,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从四品。

太祖不怕皇孙年幼,强行控制未来皇后的出身,从高门贵女、勋臣之后,到中层官员,再到基层识字即可,大明皇后从此没有势力、没有家族可倚仗。

成祖靖难,虽然迫于稳定压力,拉拢朝臣,把公主嫁入勋贵,但他深刻领会太祖的遗志,没有让权贵腐蚀大明后宫。

大明二百六十年来,从此断绝权臣,就连张太岳也只是趁着皇帝年幼掌权,可他仅仅掌权十年,就催生出了党争,可见太祖当时何其圣明。

这是百姓思维反向指导皇家成功的典范,务实保护皇权的同时,也能通过皇后与底层百姓保持沟通,也是一种必要的心理亲近手段,百姓从此不再通过士大夫和权贵看待皇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