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4章 路口遇故人 张谦有三问

两日后。

新野与宛城之间,此乃北上大道。

“元直兄,何必如此急迫,此处距离新野城已不止百里,刘将军断断不会再派人前来追赶。”

“非是担心刘将军,而是见母之情日益加深,迟则恐生变故。”

“也罢,前面就是宛城,过了这路口,就是曹操的领地了。”

与徐庶同行者乃石韬,字广元。两人自小相识,后随徐庶游学荆州,徐庶自荐于刘备麾下后,石韬亦为刘备效力。

然则还未及路口,徐庶就见到了他最不想见到的人。

“是你!”

吁——

见一人拦在路前,两人急忙勒马。

“此人是谁?”石广元见拦者寸头光面,手提包裹,身穿道袍,颇为奇怪。

“莫非就是那向刘皇叔谏言杀你之人?”

“正是!”

“好胆,前日想害元直性命,幸得刘将军深明大义,今日又在此阻拦,莫非是想试试吾等宝剑是否锋利?”石韬说着便欲抽剑。

徐庶幼时便敢持剑伤人,今日两人又只身上路,可想而知,今日之文士又岂是后世手无缚鸡之力之徒。

吾剑也未尝——等等,我好像没有带剑。

大意了。不知道以我高中时候三千米长跑第一名的水平能不能躲的掉。

“算了,广元,此人心术不正,早晚必遭报应。”

徐庶拦下了同伴。对他而言,此人有害命之举,但说到底此人不过是投机晋身而已,也正是因为此人,才让徐庶懂得刘备的大仁大义,若不是别母多年,未尽一点孝道,自己实不忍离去。只盼刘皇叔能听自己今日最后一言,于卧龙岗请得孔明出山,如此,方能解庶心中之愧。

“看来二位似乎对我敌意甚重,不过没关系,在下在此等候先生,只为了等一个答案,然后问三个问题。如今答案已经等到了,所以想请先生思考三个问题。”

两人还在疑惑,张谦已经自顾自的说了出来。

“第一,先生母亲性情如何?”

“第二,先生手中的书信真是令母所写的吗?”

“第三,先生此去,是要逼死自己的母亲吗?”

“告辞!”

张谦说罢,抱拳转头就走。

“等等,先生留步!”

徐庶一开始还以为此人之所以等自己,是因为在刘备那里吃了瘪,想让自己带着他投靠曹操,心中还有几分鄙夷,没想到对方的问题却丝毫无关自身,反而句句不离自己母亲。

听完张谦的三个问题,徐庶很快就想到母亲从小教导自己要忠孝明礼,从一而终。徐姓虽是寒门,可是徐母见识却不是寻常女子,想当初徐庶杀了人,本想投案自首,以免连累家人,可是徐母却告诉他:孩儿啊,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因一市井匪徒放弃自身性命,去吧,去游学去吧,娘等着你光宗耀祖回来。

“元直兄,可否让韬看看伯母书信?”石韬自小与徐庶相交,自然是见过徐母的,不过他从未有阻止徐庶离开刘备的想法,所以也没想过查看书信,此时见徐庶神情错乱,倒是起了相看之心。

“元直兄,此信断非伯母所写。你看,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伯母笔记,可是字里行间衔接处却颇为生硬。想必是有人骗取了伯母的文稿,随后逐字临摹而成。”

汉字书法颇具美感,每一个字的结尾都是下一个字的开端,上下字若不同,同一个字的起笔和收尾也略有差异。先前徐庶为书中内容所迷惑,因而没有注意这些,此时石广元抱着怀疑的态度,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徐庶重新接过书信,再一细看,感叹道“果然如此!”

如此一来,徐庶立马想到张谦所问的三个问题大有深意,那最后一个问题。

自己这一去,真的会害死母亲吗?

“广元,我是否做错了?”

“元直,你一片孝心,何错之有。只是伯母她心性刚烈,若得知因她之故,害你离开了仁义满天下的刘皇叔,恐怕真会做那不忍言之事。”

呜呜呜——

徐庶想到这,直接趴在马上哭了起来,此时的他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身为人子却不能尽孝,身为人臣却不能尽忠,又如何立足于天地之间。

“元直莫哭,那怪人既有三问,想必必有解决之法,你且少待,我替你追他回来。”石韬见张谦还未走远,拍马便追。

……

“一百九十八,一百九十九,二百,二百零一……”张谦一边走一边数。

难道那信真的是徐母写的?

《三国演义》骗我?

待数道“二百一十一”的时候,石韬终于赶了上来,张谦才释怀。

“先生留步,先生若有良策,还请细言!”

“吾有良策在怀,那徐元直何不亲自来问?”

说话间,那徐元直也已赶到,翻身下马。

“求先生救我母亲。”

见这一身儒杉,面带愁容的男子跪在自己面前,张谦连忙将其扶起。

徐元直,那可是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只是历史与未来毕竟相隔了近两千年,所以自己遇到任何人都想着先试探一番,然后谋定后动。

此时见对方真情流露,自己不过一黄毛小儿,岂敢受此大礼。

“徐先生快快起来,请恕在下先前无礼,其实在刘将军府上,在下就已经想好了解救令母的方法。”

“多谢先生!敢问先生有何良策?”

“很简单,在下替先生往曹营走一趟”

“啊——”徐庶石韬皆是一愣。

随后,三人于路边找了几块石头,坐地交谈起来。

“徐先生离乡多年,不知可曾回去过?”

徐庶摇了摇头,正因为别母多年,所以他才如此急迫。

“那想必知道先生的人已经不多,知道先生容貌的更是少之又少。”张谦如此说道,这和后世是一样的,几年不见,除了关系特别铁的,否则不看照片是真想不到,不信你可以试试,你小学同班同学还能想起几个,隔壁班呢?

况且,徐庶还改过名,换过姓。

“所以从现在起,我便是徐庶,徐庶便是我!先生认为可否?待我进了曹营,曹操见到徐庶,便不会为难先生母亲,而先生母亲见自己儿子没有上当,想必会更加欣慰。如此一来,在下便有足够的时间去救出先生母亲了。”

“可这还有问题?”徐庶认为不妥,“一来,无法取信于曹操,二来,先生如何说服我母亲?”

“哈哈,这又何难,世人皆知徐庶有一好友,志趣相投,生死相随。广元兄,可愿随我曹营走一趟?”

“固所愿,不敢请耳!”

石韬听到张谦的邀请欣然应允。联想到先前徐庶告诉他,张谦要求刘备杀了自己的事情,他还真不相信,张谦去见曹操会是为了救徐庶母亲。

说不定对方一见曹操就自报家门,然后靠着一些阴谋诡计获得曹操的信任,以此来换取功名利禄。但是带上自己就不用怕了,若是此人心术不正,自己只要告诉曹操的人,正是因为此人,所以曹公才得不到徐庶,曹操一气之下,此人断难豁免。

石韬思考完其中的细节,随即给了徐庶只有两人懂的眼神。

徐庶可以不相信张谦,但是他百分百相信石广元。相信只要石广元在,自己母亲绝对不会有事。

转过头,徐庶又问张谦:“我与先生素不相识,先生为何如此不堪劳苦,要知此去山高水险,曹操更是生性多疑,岂不闻九死一生?”

因为你是徐庶徐元直啊!那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元直,那个一言不发的徐元直!三国爱好者的意难平啊!这是张谦的第一想法。

而张谦之所以深思熟虑后准备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自己就像诸葛亮舌辩群儒里的那群儒生——笔下虽有千言,心中实无一策。

和三国顶尖的谋士相比,自己只是多了将近两千年的见识,战略上能说上几句,真要到具体一场战斗,如何制定战术,如何伏击,截击,打援,说出来恐惹人笑话。

而军事之外,刘备现在的补给都是刘表提供的,什么治民种地,算账统筹,在没有取得荆州之前,都无甚大作为。

自己既已见证刘备确是仁义之人,那就以为他留下徐元直作为第一份功劳吧!

也当是去看看建安三子,五子良将了,说不定还能见见洛水女神呢!

“先生可还记得方才我说过,我在此是为了等一个答案?”

徐庶点点头。

“我要等的答案是刘将军是否会真的放先生北去。”张谦说到,虽然历史上徐庶是顺利北去了,但是自己不是又给刘备找了几个理由了吗?甚至装成自杀然后嫁祸给曹操的借口都想好了,而且自己展露(抄来)的才华难道不足以让刘备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比徐庶还好?

(徐庶:啊呸!)

“今日在此见到先生,足以证明刘将军的大仁大义,故而,我愿为刘将军留下先生,不仅要留下先生的人,还要留下先生的心!”

“若是先生今天见不到元直呢?”石韬问道。

“那刘将军就不配做我的主公,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吾大可纵身离去,逍遥人世间!”张谦毫不忌讳的说道。

“可是先生就不怕因为自己的缘故害了元直的性命?”

“哈哈哈,广元兄见笑了,我等非是亲朋,又非故旧,我只是说了几句话,又不是刽子手,难道还需要对此负责吗?徐先生先前大破八门金锁阵,因此而死的曹兵岂止百人,难道有人说一句,徐先生不仁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