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天龙从攻略王语嫣开始 > 第418章 建国称帝,设百官,立宗庙

得知慕容复将要建国称帝的消息后,各国也是相继震动,开始审视当今天下的局势来。

先有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后又有慕容复建立大燕国,前者毕竟只是部落联盟组成的小国,无论是规模还是制度都并不完善,虽然屡次打败辽军,但在其他诸国看来,也就仅此而已。

但慕容复的大燕国却截然不同,且不说慕容复手下的十万强军,便是他这个人的存在,就足以令各国重视。

虽然燕国初建,且领土面积小,但谁也不敢轻视了身为国主的慕容复。

出于对慕容复的忌惮,各方对燕北的邀请,也是纷纷互通消息,斟酌了起来。

其中以大宋为主,联合诸国表示,要阻止慕容复建国称帝,并直言竖子野心,若是称帝,将来必定会为祸天下,给诸国带来永无止境的战争,为了永绝后患,我等应当团结起来,将这个威胁彻底灭杀才对。

徽宗本以为自己这番言辞,会引起诸国对慕容复的重视,然而西夏却第一个表态支持慕容复建国,届时更是会携厚礼前去拜贺。

跟着吐蕃也表示支持大燕建国,以控制北方辽、金相争的混乱局势。

最后大理保定帝也跟着表态,会派人前往燕北恭贺慕容复建国称帝。

得知此事的徽宗,自然是气得半死,无奈,只能联合辽国来共同反抗大燕。

然而令他彻底绷不住的是,天祚帝直接背弃盟约,要跟慕容复所在的大燕国结盟。

天祚帝现在是真的怕了,大金的势头越来越猛,而他的辽国经历了宋辽之战,以及北伐之战后,仅存的战力还不及巅峰时的五分之一,再加上这些年战乱不休,导致许多契丹百姓流离失所,民心尽失,整个王朝都随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威胁。

都到这个时候了,徽宗还来找他,让他去跟慕容复作对,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吗?

当初如果不是徽宗在背后捅刀子,燕北军就不会撤兵,以当时的战局,他辽国完全能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叛乱,结果就因为徽宗背刺慕容复,导致燕北军撤兵回到龙城,害的他后来损失了将近六七万的兵马,如若不然,区区一个女真族,岂会打得自己这般狼狈?

坑完了自己一次后,现在又要来坑?

真当我不长脑子吗?

天祚帝要不是顾及两国之间的最后一丝颜面,早就把那大宋使臣的脑袋给砍下来了,就问这大宋的皇帝是有多厚的脸,才好意思再来找自己的?

当初大宋派的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

打仗不行,吃饭第一名,自己的粮草都快给挥霍光了,还是最后拼死一搏,才赢下了胜利。

不是看在大宋也损失惨重的份上,天祚帝就要当场发飙,以为大宋是故意为之了。

他时常在想,慕容复当初也算是半个宋人,怎么人家带出来的兵马各个都能战善战,而轮到大宋的将军带兵时,就跟来凑数的一样,半点作用没有。

然而天祚帝不知道的是,大宋的中兴之将早在宋辽之战时便死伤了大半,哪怕是后来勉强活下来的,也年事已高,无法再从军作战,更何况是前往塞北如此苦寒之地作战,说不定还没到战场,就克死途中了。

在宋朝一直有着一句俗谚叫做“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这个重文轻武的风气达到极致的朝代,男子皆以步入仕途为荣,因此在军事方面的良将就变得越来越少,满朝文武,文官中不乏意气风发的少年儿郎,而反观武将中,却都是一群老态龙钟的垂暮之人。

徽宗深知北方的环境何其恶劣,唯恐大宋剩下的这些老将遭遇不测,日后没有对付慕容复的筹码,这才没敢把他们派出,但谁知那些稍有经验的武将竟把仗打成这副模样,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

眼下天祚帝迫于大金的威胁,要跟慕容复联合,徽宗忽然觉得局势对自己非常不利,只能召集大臣,商议解决之法。

“如今除了我大宋之外,其他诸国都打算前往燕北,恭贺慕容复建国称帝,诸卿觉得我大宋该要如何应对?”

徽宗谈及此事,心情就莫名的烦躁起来。

韩忠彦道:“慕容复此举,无非是想让建立的燕国得到诸国的承认,显得名正言顺罢了!如今既然诸国都愿意给他一个面子,我朝不妨也顺应大势,派人前去交善。”

徽宗目光凝重道:“难道就这样看着他建国称帝,将来与我大宋作对吗?”

他深知二人之间的恩怨难以化解,慕容复将来若是强大了,定然会来找自己报仇,同理,自己若是不能除掉他,也会永远睡不安稳。

韩忠彦道:“大势所趋,官家若是执迷于此,只怕会给慕容复和诸国攻讦我大宋的机会。”

徽宗虽然觉得心气不顺,但韩忠彦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假若诸国都去贺礼了,而大宋却没有半点表示,如此更会让慕容复有理由来找自己的麻烦。

大宋现在的情况和大辽半斤八两,区区一个女真族就把大辽搅得天昏地暗,如果慕容复也来这么一下的话,恐怕他大宋根本抵挡不住燕北军的铁骑。

“罢了,此事就全权交给韩相你来处理吧!”

徽宗正是知道慕容复的厉害之处,才惧他如虎,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如今势必人强,他也不得不选择低头。

时间很快到了慕容复建国称帝的那天。

西夏、大辽、大宋、吐蕃、大理,甚至连大金都派人前来恭贺观礼。

大观四年(1110年),二月十一日,慕容复于龙城前燕旧都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奉天。

登基大典上,慕容复册封慕容博为太上皇,立小七为皇后,嫡长子慕容承泽为皇太子,并设置百官,任命苟读为丞相,宗泽为太师,授以军权,后立宗庙,祫祭前燕高祖皇帝慕容廆、太祖皇帝慕容皝、烈祖皇帝慕容儁三人。

前燕末代幽皇慕容暐因昏聩无能,德不配位,故而不入宗庙,受后世子孙祭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