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天龙从攻略王语嫣开始 > 第272章 攻取辽阳府,耶律洪基驾崩

有了新军加入,义军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不过对于占据新州为地的想法,包括慕容复、韩百战和宗泽在内的三人谁也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别看他们屡战屡胜,还没有败过,就连人马也提升到了四万人之多,但如果敢搭窝的话,必然会遭到辽军的疯狂报复。

如今他们也在等,等的不是宋廷能击退辽国,而是在等辽军攻破太原、霸州两关,直驱宋境。

只要辽军的大部队南侵,他们才有机会占领一州之地与辽军周旋,若不然的话,随时都可能面对辽军的疯狂围剿。

尽管如此有些不仁道,但行军打仗,从来只有胜者和败者,没有谁会在意你赢得有多光彩,也没有谁会想知道你输得有多英雄,成功是留给胜利者书写的。

如此又与辽军鏖战半年的光景,太原率先被辽军的铁骑攻破,驱至西塘泊外,被水长城阻断了行军的脚步。

次月,耶律延禧也在频繁地调兵遣将后,攻破了益津关,被堵在水长城的河间府外。

果然如宗泽所料,得知这个消息后,种师道便撤出雁门关,留下副将和十五万兵马驻守,带着剩余人马撤回后方阻击辽兵。

有了种师道这位良帅,辽军几次想要乘船渡河,都被他率领水军击退,且令辽军损失惨重。

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就歼灭了辽军五万人不止,一时间无论是北院大王率领的军队,还是太子耶律延禧的东征军,都不敢再轻易渡河。

至于从雁门关后方配合大军夹攻,他们也不敢贸然行动,毕竟有种师道率领的大军在后方,他们只怕雁门关没能攻破,自己这几十万人就要覆灭了。

如此一来,战局又重新回到了雁门关外的战场。

眼看时机已到,义军便率领集结的五万人直攻东京辽阳府。

在张儒这个二五仔的配合下,义军以极低的代价拿下了辽国五京之一的富饶之地。

当这一消息传回辽军大营时,据说耶律洪基直接气得呕血三升,至此病倒在榻上,再也没能起来。

义军仅靠五万人就拿下了辽阳府的消息,也传回了宋国境内,一时间引得举国沸腾,纷纷为之叫好,风头一时无两。

辽阳府作为辽国的陪都之一,意义自然非比寻常,这就相当于大宋的洛阳、商丘等地,如果被辽军攻占的话,宋民百姓也定会一片哀悼,大有亡国悲凉秋暮之意。

幸而此次遭难的是辽国,举国欢庆,此消彼长之下,宋军自是士气大振,而辽国则是军心受挫,连续半月都没有对雁门关发起进攻。

据说,北院大王和太子耶律延禧已经赶回主营,有传言说,耶律洪基自大病之后,命不久矣,已有传位之意。

想到辽国新皇接替,说不定这场仗就不用打了,一时间,宋国百姓更是欢欣起舞,脸上挂满了笑容。

如此又过去一月之久,前军便传来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驾崩,传位给太子耶律延禧的消息。

宋国上下给出的反应和态度也是各不相同。

百姓以为,这场打了一年多的战争,到此也应该结束了。

而朝中官员则开始思忖,当日哲宗驾崩,徽宗继位时,辽国打着仁义的名号,没有进犯大宋,如今耶律洪基驾崩,太子耶律延禧继位,此时正是他们一鼓作气,击溃辽军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了!

但若是此刻发兵,又难免会落人话柄。

以韩忠彦为首的慕容家暗子,自然是希望这场仗继续打下去的,但他们在揣摩徽宗的意思后发现,这位官家却有些不想打了,甚至还打算趁这个机会和辽军讲和。

见此情形,韩忠彦也是急忙将消息传给了慕容复。

“看来,是我们高估赵佶此人了!”

房中,慕容复对韩百战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

韩百战道:“想要使宋辽兵戈不止,最主要还是得看辽国的态度……或者说是那位新皇的态度更为准确一些。”

“此人志大才疏,乃是无道昏君,本不足为虑,我只怕他继承大统后,一时志得意满,安于享乐,不再作南侵之想,坏了我的大计!”

耶律延禧是辽国的末代皇帝,好佞人,远忠直,是个十足的昏庸君王,辽国若由他做了皇帝,慕容复不仅没有丝毫担心,反而会在心里暗暗庆贺。

但此时宋辽对峙已久,耶律延禧又在河间府连吃了数场败仗,慕容复怕他畏惧宋军之威,不敢再起战事。

要是两国不打了,他的功绩也算是到头了!

韩百战显然也想到了此节,沉吟半晌后说道:“辽国北院大王萧兀纳乃是一朝明臣武将,此人多半会阻止耶律延禧继续南下侵宋之事。”

“短时间内,肯定是打不起来了!宋国多半也不会主动派兵追击,只能趁此机会,试着挑拨一下这二人的关系,或许会有奇效!”

慕容复想了想说道。

韩百战道:“据说耶律延禧一直想替祖母宣懿皇后萧观音和父亲耶律濬沉冤昭雪,诛杀乙辛党羽,不如从此处先作文章?”

当年辽国佐臣耶律乙辛祸乱宫廷,制造十香词冤案,诬陷皇后萧观音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致耶律洪基误信,将其赐死。

而后,又与其党诬告当时的皇太子耶律濬意图谋反,使得太子被贬为庶人,被耶律乙辛派人盗杀于囚所。

当时若非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提醒耶律洪基,提防皇太孙被人加害的话,只怕耶律延禧也要被暗杀了。

时隔今日,耶律乙辛虽早已伏诛,但他的党羽皆还活着,且其祖母萧观音和父亲耶律濬的冤屈也没有得到平反,耶律延禧若是上位的话,必然会找机会为二人洗刷冤屈。

以北院大王萧兀纳那刚正不阿的性格,多半会在这时进言,以耶律洪基驾崩为由,暂缓此事。

慕容复在各国的宦官之中都安插了暗子,此时只要有人在耶律延禧的耳旁吹吹风,自然能引起耶律延禧对萧兀纳的反感。

有了这个前提,萧兀纳就算是提出退兵,与宋廷握手言和,耶律延禧也必然会与之唱反调,不会轻易答应。

「这本书因为是单行本的缘故,剧情内容不是很长,眼看也差不多要完结了,加上这几天有事要去医院,更新的可能会很晚,章节数也会相对减少,再此先说一声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