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 第653章 你说这不巧了嘛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第653章 你说这不巧了嘛

作者:东门喝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09:35:31 来源:书海阁

看着眼前的男子,郭子亮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男子三十多岁,叫杨红利,是中州市政府土地规划负责人。

“杨主任,来,抽烟,尝尝味。”郭子亮掏出一条华子,直接往对方手里塞。

杨红利见状连忙后退两步,一脸警惕:“抱歉,我不抽烟。”

“明白!”郭子亮反应超级快,搬起两箱茅台就往对方车上放。

杨红利立刻阻止:“喂,你干什么?”

“没什么啊!”郭子亮浑不在意道,“走,走,这马上就中午了,咱们找地方吃点饭。”

说着,顺带将车门帮对方关上。

看他的表情,仿佛从没往对方车上放过酒。

杨红利第一时间把车上的酒搬下来:“拿走,我不喝酒。”

郭子亮将一张银行卡塞进对方口袋的同时,又把酒帮对方搬上去:“杨主任,你给我酒干什么?

我最近高血压,喝不了酒。

而且凭白无故的,我也不能要你的东西啊!

这酒你买的是那种一箱六瓶的吧?

六个九,有品位,够档次。”

说完,一脸若有深意的拍拍,对方衣服有银行卡的那个口袋。

杨红利:“……”

他直接被郭子亮给气笑了,这家伙的市侩气简直与生俱来。

关键脸皮还特别厚,如果不是自己亲眼看着对方把那两箱酒放到自己车上,自己车里也没茅台酒。

仅看对方的演技,他还真以为这酒是自己的。

从兜里掏出那张银行卡,杨红利道:“郭老板,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在中州建电子厂真的不行。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是当时富士康入驻时,城市规划局和他们签好的合同。

如果给你审批了,就等于违约。

富士康只需一纸诉状,事情就大了。

别说我,即使咱们豫省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人也不敢答应你。”

郭子亮呆住:“你说真的?”

“废话,在中州开电子厂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如果可以,你都不用过来,只需打个电话,我直接把同意书送到你家门口。

这个真不行。”

郭子亮脸色有些难看。

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不代表什么都不懂。

富士康是台企,算是标准的招商引资,所以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优待。

一旦出现纠纷,必定会引来巨大的舆论效应。

所以此事真不是自己通过公关能搞定的。

见他为难,杨红利笑道:“你其实也不必为难,中州不行,其他地方没问题啊!

比如汴京。

中州和汴京距离较近,现在两个城市又搞了个一体化。

所以在汴京建厂和在中州差不多,加上汴京土地更加便宜,也能帮你节省大量资金,算是一举两得。”

然而郭子亮摇摇头:“汴京不行,那边地方太小,达不到我的要求。”

“地方太小?”杨红利一愣,“汴京很小吗?”

“对,我这次前期计划投资三千亿,如此规模,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

我不是看不上汴京,而是那里真的差点意思。”

杨红利眼睛直接瞪大:“等等,你说你前提计划投资多少钱?”

“三千亿!”

“郭老板,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郭子亮抬起头:“你看我的样子像是在和你开玩笑吗?

实不相瞒,我计划建造的光明电子厂,虽然名字是根据我的姓名演化出来的。

但真正的大老板并不是我,而是张岳。

天友建筑集团你听过吧?张岳也是天友建筑集团的老板。”

杨红利眼角跳了一下。

张岳他当然听说过,作为中州最有名的企业家,对方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万万没想到,计划开电子厂竟然是张岳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那情况就复杂了。

想了想,杨红利对郭子亮道:“郭老板,要不你先回去,我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郭子亮连忙点点头:“真的?那麻烦你了。”

说完又抱起那两箱茅台往杨红利车上放。

杨红利立刻阻止:“别这样,我们有规定。

如果你执意要送,关于建电子厂的事,就另请高明吧!”

从杨红利这离开,郭子亮眉头皱了起来。

虽然对方最后口头答应了,但作为老江湖,他当然能看出来,杨红利这么说只是看张岳的面子。

毕竟张岳在中州的影响力太大了,而且人脉极广。

他若请人办事,一般人就算帮不上忙,也不会直接拒绝。

杨红利就是这样,毕竟富士康的影响力太大了。

而想建电子厂,又绕不开富士康,几乎就是无解。

若最后真不能行,那也只能将就一下,把厂址放到汴梁。

杨红利回到办公室。

郭子亮头疼,他比郭子亮更头疼。

即使不说建电子厂的人是张岳,光对方愿意投入三千亿,就是极其难得的机会。

而且现在和以往不同,以前有房地产撑着,大家手上并不缺钱。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干什么都很顺。

可现在不一样了,房地产泡沫被刺破后,中州的财政瞬间缩水一大半。

现在想做什么事,得到的唯一回应就是没钱。

想办事可以,钱这方面自己想办法。

杨红利已经向上面提交了二十多项建设规划书。

结果全部被驳回。

不是他的方案不行,而是没有钱,再好的项目都动不了呀!

三千亿……

杨红利忽然很想说一句话:“曾经有一个三千亿的机会放到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正惆怅,忽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气冲冲的走进来。

他用力将手上文件往桌子上一摔,怒气冲冲道:“混蛋,全都是混蛋!

落井下石也不是这样落的,想当年我为了我请他们来,整整三个月我都没休息。

今天找领导要政策,明天和那些村民谈地皮,后天又要提供各种文字方案。

那段时间我足足瘦了二十斤,好不容易才把一切搞定。

这才过去几年就翻脸不认人了?

岂有此理,简直……不要脸。”

杨红利看着对方,直到中年男子怒气减了大半,才小心翼翼问:

“周主任,什么情况让您生这么大气啊?

来,喝杯茶润润嗓子,万事好商量。”

周主任看了杨红利一眼,没好气道:“你小子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要是能好好说,我至于吗我!”

杨红利笑道:“那您也不该生气。

以您的本事,什么事搞不定?

当年富士康就是您引荐过来的,那时好几个省的代表你去争这个名额。

不管政策优惠,还是官方支持,又或者福利供应,咱们豫省都不是最好的。

可即便如此,您依旧凭借自己卓绝的智慧,和强大的个人魅力,让富士康落地中州。

富士康建成后,直接解决了豫省近十万人的就业问题,间接提高了上百万人的福利待遇。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您,现在的中州经济起码倒退五年!”

杨红利说的是实话。

引进富士康的确是周主任一力促成,当时对方还是个普通小科员。

正因为这件事直接连升三级,据说明年还能更进一步。

因此在杨红利看来,做到周主任这一步,已经注定了以后的平步青云。

他应该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稳如老狗才对。

谁知周主任不听他的话还好,一听瞬间更生气了:“别提富士康,我现在最烦的就是他们。

就在刚才,富士康中州分厂的厂长找到我,说他们打算搬迁。”

“搬迁?”杨红利一脸茫然,“搬到哪?”

他真的呆住了。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富士康当初选择中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里不仅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还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周主任能说动富士康高层,凭的就是这个。

如果富士康想在其他地方建分厂,杨红利并不会奇怪。

和对方竟然要搬迁……他是真的想不通。

周主任黑着脸道:“还能搬到哪?印度呗!”

杨红利眼皮一跳,他瞬间明白了对方这么做的意图。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工。

以前华国穷的时候,大家对工资的要求并不高。

一个月一两千,做梦都能笑醒。

但现在不一样了,六千块钱都没人愿意干。

就算把工资开到八千,依旧有人张大嘴巴喊累。

杨红利去过富士康的招工现场,那里经常排着五十米的长队。

这个队伍不是来应聘工作的,而是来辞职的。

没错,富士康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辞职。

虽然辞职理由并不相同,但工资待遇不理想,绝对占很大一项。

只是……

他问周主任:“富士康搬到印度未必就更好吧?

虽然印度那边的人工的确低了不少,但众所周知,印度人也是出了名的懒。

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干活,难度不是一般大。”

这点杨红利倒没有瞎说,印度人的懒惰是出了名的,网上经常能刷到。

至于原因,也不是国人对印度有偏见,而是因为地理环境。

印度位于赤道地区,那里拥有着广阔无垠的平原。

不仅土地肥沃,而且种的庄稼都是一年三熟。

在华国,比如中州地区,一亩地可以收获六百公斤的冬小麦,和六百公斤的玉米,一共一千两百公斤。

这放在全国都是佼佼者,甚至被誉为国人最大的粮仓。

原因就是中州东部全是平原,加上很少有自然灾害,基本可以保证产量。

北边的东三省虽然同样有广阔的平原,但由于天气寒冷,只能一年一熟。

南方倒是热一点,但南方不是山就是水,并不适合耕种。

这也是古代的王侯将相,动不动就要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原因。

在农耕时代,中原地区实在太得天独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可即使是中州,依旧无法和印度相比。

印度那边的土地,随便撒点粮食在上面,什么都不用管,都能有不错的收获。

如果精耕细作,加上一年三熟,产量比中州这边差不多能高出一倍。

所以印度人在祖先还是原始人时,就不愁吃喝。

当然,不认真种地有时候的确会挨饿。

但最多也就是把一天三顿改成一天两顿,而且饿一饿还能减肥。

哪像华国,每当一个封建王朝到达末期,都会饿殍千里,尸横遍野,简直是人间地狱。

正因为此,华国人从骨子里就是勤奋的。

尤其是种地,已经刻到了骨子里面。

现在从种地变成拧螺丝,同样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印度,指望那帮把种子随便往地里一撒,就饿不着的人干活,简直就是开玩笑。

周主任无奈摊摊手:“我也是这么和他们说的,可关键是对方根本不听。

而且……”

他眉头紧皱:“富士康已经在印度建了一家电子厂,反响还不错。

印度人的懒惰现象的确存在,但只要给予一定的工作激励,很多人都能适应那种工作节奏。

毕竟什么地方都有穷人,一个人都要饿死了,肯定会努力工作挣饭钱,那还顾得上偷懒?”

杨红利不说话。

关于印度的民风问题,他也是道听途说,具体怎么样并未见过,也不好过于武断。

周主任要经过刚才的情绪发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好了不少。

他突然叹了口气:“既然要走,那就走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能有什么办法?

就是可惜了那么大的一个厂子,以后恐怕就得荒废了。”

杨红利突然心中一动,随即声音有些兴奋:“周主任,你说富士康搬走后,厂子他们就不要了?”

“废话,地是咱们的地,厂房都是他们帮他们建的。

至于里面的设备,设备的确是他们的。

不过这些设备用了那么多年,大部分已经老化,根本不值什么钱。

等等,我说你小子这么高兴干什么?幸灾乐祸是不是?”

杨红利连忙道:“不是,您误会了。

刚才有个姓郭的人找到我,他想在中州建电子厂,被我回绝了。

毕竟有富士康的合同在,这是不被允许的。

现在既然富士康要搬走,刚好可以让他接手。”

周主任抬起头:“找人接手,你没发烧吧?

知不知道富士康有多大?那块地皮又值多少钱?

一般人别说接手,连地皮他都买不起。”

“对方前期计划投资三千亿,后面如果发展顺利,还会继续追加。”

本章完

喜欢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