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122章 第六谷

南北杂货 第122章 第六谷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为了这天赐的神粮, 皇帝陛下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祭天仪式, 还让朝中最有身份的祭祀负责占卜, 与天神沟通。

最后,那位仙风道骨的祭祀在那高高的祭台之上,卜出了一个“玉”字。

皇帝陛下便说,这是天神赐予世人的第六谷,名曰“玉”。

祭台之下, 众人皆拜。

不出一日, 这件事便传遍了长安城内外,古有神农传五谷, 今日天神又赐给了他们第六谷,这是一件多么神圣又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城中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又有传信官骑着骏马,一路从长安城奔驰而出, 将这个好消息送往各地州县。

若无意外, 朝廷方面决定明年开春以后马上将玉米播种下去,等到夏收的时候, 各地官员就可以到长安城领取种子了,若是南方州县, 时间抓紧一些,当年便可以开始种植。

或许有些人会说李世民此举太过冒险,对于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粮食品种,还是应该多种几轮, 再决定要不要推广。

但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安全的呢,尤其是作为上位者,更是时时都在面临各种风险。兵贵神速,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只有敢于突进,才能不断打开新局面,若是事事都要求个安全稳妥,最后怕只能被人逼入死角。

这时候长安城中是一派的欢欣景象,但是在西南边境,军士们却在浴血奋战。吐谷浑可汗名曰伏允,他采信了天柱王的计谋,攻打大唐边境的廓洲和兰州,那里正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

伏允和他的大臣们认为大唐现在国力很弱,肯定不会在这种时候跟他们死磕,毕竟就算打下了吐谷浑,对大唐来说也根本没有什么好处。

他们会那么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吐谷浑地处西南,约莫就在后世的青海、甘肃以南、四川西北那一带,夹在唐朝与吐蕃之间求生,他们所占领的地方大多地处高原。

跟中原地区比起来,这些地方一点都不适合耕作,汉人也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

在这种考量之下,他们选择了开战,然后唐朝的回击也是猛烈的。

这并不是一个真正和平的年代,战争时刻存在着,大唐周围也是群敌环肆,大家相互之间打来打去,其实无所谓邪恶还是正义,对大唐人来说,大唐就是正义,吐谷浑那边亦是如此。

现在对方既然已经打过来了,大唐肯定不能不回击,只是那苦寒之地,就算占下来也是没有什么用,还难守得很。

若是把他留下来,对于大唐与吐蕃之间,也是一个缓冲,所以最终,这一场针对吐谷浑的战争,大约也只能是一个归顺了事。

所以这一次这个粮种的事情,李世民之所以要这么大张旗鼓,想来应该是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他若不是真正的天子,上天又怎么会赐神粮下来?

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宣扬大唐的威势。就像这一次的吐谷浑之战,那吐谷浑若是忌惮大唐的威势,必然就不敢轻易开战。

想当初罗用之所以选择先把玉米种子拿出来,看重的就是它耐旱耐贫瘠又十分高产的特性,有了这种粮食,应该就会有很多人能够免于饥饿。

但是当它到了李世民手里,这些看似无害的种子,顿时就化身成为一柄利器,内可归拢人心,外能威震四海。

一时间,仿佛整个天地间都开始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在谈论着那个名字为“玉”的第六谷,好奇它与麻、黍、稷、麦、菽又有什么不同。

听闻第六谷十分高产,长起来能有一人高,只要播下小小的一粒种子,就能收获满满的一大捧,此事可是当真……

一时间又有人歌颂起皇帝陛下的德高望重,雄材伟略,是真正得到上天眷顾的君王,这些声音有多少是民众自发形成,又有多少是出于政治需要的刻意宣扬,寻常人并未可知。

李世民自是雄材伟略,罗用也不算太差,早前他埋下的种子,这时候也已经无声无息发了芽。

此时此刻,在绛州闻喜县以北二十多里外的一段官道上,一行人正在路边的几个草亭里歇息,说来也怪,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知什么时候竟多出来这么些个草亭子,刚刚还看到两名驿卒在此处用饭,想来应不是黑店,再说他们这人多势众的,倒也并不害怕什么。

一行人这时候刚好也走得累了,便在此处停下歇息,这草亭之中的胡床矮桌虽然有些粗糙,但怎么都比幕天席地要好得多,若嫌那胡床上的草甸子太粗糙又不够干净,自己铺个垫子坐着便是。

只这店家院里头煮着的卤水着实太香,馋得那些仆役只咽口水,亭中一个妇人见了,便说让他们去用些饭食,吃饱了才好继续赶路,前面还有好些路要走。

于是那些不相干的人便都吃饭去了,只余几个大人小孩依旧在外面亭子里头坐着不动,他们乃是扶灵而来,死者是他们的家人,眼下正在丧期,自是不能食荤。“夫人,你们也吃些粟米粥垫垫肚子吧。”那店家倒是周到,一面安排他的两个妻弟给其他人准备饭食,自己则和他媳妇一起,给这边送上了几碗粟米粥,并几个小菜过来。

“你这菜里面放的什么油?”那妇人看到对方端上来的一叠青菜上面隐约泛着油光,便问道。

“是豆油,妇人尽管放心食用,这里还有从离石县过来的腐乳,亦是用豆子所制。”店家两口子恭恭敬敬摆好粥菜,又恭恭敬敬退下了,也没有在这边多待。

杨氏带着三个女儿在这边亭子里用饭,武士彟前期所生的那两个儿子则在旁边的另一个亭子里,店家给他们那边也送了热粥和小菜。

这荒野小店看着不起眼,做出来的饭菜倒也可口,就着几个小菜,杨氏母女把那些热粥都吃完了,胃里面暖和起来,整个人也就舒服多了,这天气一日冷过一日,眼瞅着就要开始下雪了,越往北面走,天气就越是冷得厉害……

约莫十来日以后,身在西坡村的罗用收到了一摞信纸,寄信人是他的弟子吴幼,也就是在闻喜县附近的官道边卖卤水的那个店家。

这一摞信纸上,事无巨细,拉拉杂杂记录了不少事情,语气随意,就跟师徒二人闲话家常似得,罗用这也不是头一回收到这样的信件了,看着也挺解闷,偶尔就跟拣宝似的,还能从这里面找到一两条有用的信息。

像这一次,吴幼就提到了武士彟的妻儿,罗用在里面找了找,只找到一句关于武家次女的描述:“……长女文静,次女稳重,小女儿擅还不足十岁……”

罗用在心里算了算,据说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虚龄十四岁的时候入的宫,这会儿还是贞观九年,也就是虚岁十二了,换做实龄,才刚十岁十一岁的样子。

再算算李世民岁数,那会儿都快四十岁了。

“啧,还真好意思下口。”罗用撇嘴。

历史上关于武则天这个人的记载多有歪曲不实之处,毕竟是在男权社会当了一把女皇帝,历史又是由男性记载,罗用不认为所有的男性都能有那么宽广的胸襟,更何况在那一场场充满血腥的争斗之中,她更是给自己树立了无数敌人。

后来也有很多人说,李世民没给自己选个好的继承人,都是因为李治太过懦弱,所以才会被武则天拿捏得死死的。

在罗用看来,这事还真不怨李世民,李治在位期间,大唐的整体国力还是处于一个整体上升趋势的,疆域也有所扩张,至于武则天,谁又能想得到,满朝文武加起来竟然还对付不了一介女流呢。

但是,不管将来的武则天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是果决还是残暴,在最初的时候,作为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葱少女,正是天真烂漫对爱情充满幻想对未来满怀期待的时候,她真的是心甘情愿去服侍一个年近四十的老男人的吗?

罗用顺手将那几张信纸折起来,揣到袖中,一时间也没兴致再看了。

“阿兄!阿兄!来了!来了!”这时候,不远处的五郎冲他又叫又跳起来。

“!”罗用咧嘴笑了笑,目光看向路边那一条这些天大家一起挖好,又抹了水泥的水沟,只见这时候,在他前面不远处,就有一股清流沿着水沟飞快地流过来,迎面带着一阵清新的气息,还不待罗用反应过来,那股水流便已越过他身边的水沟,一路向着水泥作坊的方向奔腾而去。

当初在修这条水沟的时候,许二郎他们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从羊圈那边引水过来,因为那条小溪里的水流量大而且稳定。

他们从那边的一个山坡上挖沟引水,沿着山势,一点一点放低高度,一路上蜿蜿蜒蜒,一直流过许家客舍前面的土路边,然后又穿过村口,一直流到水泥作坊那边,经过一排排的水槽之后,最后汇入旁边的一个小溪沟里。

这条水沟修好以后,不仅保证了水泥作坊以及将来的杜仲胶作坊的用水,还保证了许家客舍的用水。

山溪水直接从山坡上的溪沟引下来,并没有经过羊圈那里,直接就被引到了这边,水质很干净,可以直接作为淘米洗菜之用。

“将来咱们家的衣服,倒是也可以拿来这里洗,比在水井边方便多了。”二娘伸手捞了捞沟里的清水,一脸高兴地说道。

“那是自然。”井水毕竟还得费力气从井里提上来,哪像这条水沟,清水都是哗哗的自己流过来。

“从这一段,一直到村口往东,你爱在哪里洗就在哪里洗。”大娘和林五郎这时候也出来看热闹。

要说还是这水泥便利,从前他们若想挖条水沟,哪里有这么容易,瞧瞧这沟里头干净的,一点泥沙都没有,清亮亮的溪水轻盈盈地流淌着,看着别提多喜人了。

当初许二郎他们想得也是周到,就在水沟对面的空地上,还修了一条窄道出来,那窄道也是用水泥抹过的,与水沟的一面沟壁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略缓的斜坡,在那上面洗衣服再好不过,蹲在水沟对面洗,就算这边大路上人来人往,也没有什么妨碍。许家几个媳妇这时候也从店中拿了不少菜蔬出来清洗,村中妇人们闻讯,也纷纷都挎着篮子到这边来洗衣服。

洗菜的在上游,洗衣服的在下游,一个一个地在沟边蹲了一排,这沟里的溪水流得急,飞快就能把污浊带走,冲得远远的,就算在别人下游洗衣服,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干净的。

在村口往东,水泥作坊再过去一些的一片平地上,分布着一条条长条形的水槽,水槽与水槽之间,大约有三尺见宽的水泥路面供人行走。

这些水槽就是淘洗杜仲胶的场所,罗用这一天就与他的那些弟子一起,从旁边的发酵池中挖了一批最早填进去的杜仲叶出来,放在其中一个水槽里,考虑到这些树叶的腐烂程度还不是太高,便用脚踩和木棒捶打的方式,彻底将它们弄碎,然后就开沟放清水下去。

这些水槽一个连着一个,高度也略有落差,这些杜仲胶在上面的水槽经过第一遍淘选之后,还要进入第二个水槽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淘选,去除杂质的同时,也在努力减少胶质的流失,争取用有限的杜仲树叶淘选出尽可能多的杜仲胶。

对于杜仲胶的淘选技术,他们将来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摸索,相信效率总会越来越高。

罗用伸手在水槽里细细摸索着,确实也感觉到在这一水槽腐叶与清水的混合物中,存在着一些滑腻的胶质。

只要将这些胶质洗出来,先通过沉淀的方法去除一部分清水,然后就可以把它们放在锅里煮了,最后应该会得到一锅浓稠适宜的杜仲胶,只要把它们浇到磨具之中,冷却后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形状,罗用目前最想做的,自然还是鞋底。

冬天已经来了,胶底皮靴也是时候该要问世了。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