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14章 地方特产

南北杂货 第14章 地方特产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来到这个时代转眼一月有余,罗用有心想要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民情,所以当那牛大郎提起让他去城中帮自家盘炕的时候,罗用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天公作美,罗用他们进城这一日并无风雪,天高云清,远近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面上的雪水昨夜里结了冻,白日里气温也低,这时候并未化开。

罗用穿着一件深蓝色交领长袍坐在牛车上,外面还裹着一件兔皮袄子,只是坐在车上被那小风一吹,依旧是冷,两只耳朵冻得仿佛快要掉了一般。

牛车后面还跟着林兴乐、田勇、田崇虎三人,那田勇是田崇虎的堂叔,跟林兴乐交情不错,这一次林兴乐喊田勇一起进城给人盘火炕,田崇虎得了信儿,死活闹着要一起来。

牛大郎的这一辆牛车上,这时候已经装了不少豆腐豆干和腐乳,牛大郎自己坐在前面赶车,后面勉强也就还能再塞下一个人,这几人就都说叫罗用坐。

罗用也知道自己现在的体质跟他们还没得比,便把几人的行李都拿到车上,找个地方放好,还跟他们开玩笑:“等一会儿我在车上坐累了,就换你们上去坐会儿。”

这一路上,众人也是有说有笑,那牛大郎三十多岁的年纪,见过不少市面,为人和气,也很健谈。

他们牛家是离石县的商户,在城中有个商铺,主要经营粮食买卖。每年秋里,他们除了在县中收粮,也会到下面的村子收粮,收来的粮食一部分转手卖给外地来的粮商,一部分囤在自家粮仓。

像眼下这种时节,他家粮铺的生意就要差些,快到年底,北方到处都在下大雪,也没什么粮商会在这时候过来收粮,本地人这时候也不怎么买粮,秋天过去没多久,这会儿家家户户都还囤有不少口粮。

等到明年开春以后,生意才会渐渐回暖,那时候粮价也会提高。像今年秋里,在他们离石县,粟米最低一石只得三十余文,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四十文,现在的话,在县城里,一石粟米差不多要五十文左右,年后还会再涨一些。

这时节买粮的人少,粮食生意不好做,牛大郎他们就在自家铺子里卖起了豆腐豆干这些东西,多少也能增加一些收入。等罗用的腐乳做出来,他们拿货一拿就是一整缸,卖不出去也不怕,他们还能自己吃。

做生意的人就是不一样,手里头有钱啊。

听说这年头的生意人地位比较低下,商人的儿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罗用倒是不太在意,反正他这辈子也不打算娶妻生子,没有子孙后代可以给他祸害。

至于罗用自己,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参加那个劳什子科举考试,考得上考不上先不说,就算考上了又怎么样,官场生活太复杂太拘束,他不喜欢。

“我听人说,哪里若是遭了灾,就会有别处的粮商运粮过去卖。”罗用还是对做生意赚钱比较感兴趣。

“那样的买卖,可不是人人都做得了的,要么是附近的商户,要么就得是大粮商,这山高水远的运粮过去,耗费许多人力物力不说,还得提防山贼水匪,若是去的晚了,也无甚油水,若是外地的粮食一下子去得太多了,弄不好还得倒贴钱粮。”

“今夏山东河南发大水,我们就没有去。”牛大郎坐在车辕上跟罗用说起了生意经。

“有跟你们相熟的粮商去那边的没有?最后怎么样了?”罗用好奇道。

“好歹赚回来一点辛苦钱。”牛大郎说道。

“那也比没有强。”罗用呲牙。

“那是。”牛大郎也笑了起来。

看他的笑容,罗用心想,今夏跑山东或者湖南去卖粮的那个商户,该不会是他们牛家的死对头?

待车子驶入离石县城,已是下午时分,看天色约莫两三点钟的样子,城中也无甚行人。

进了城门,就是一条宽敞的土路,土路两边有不少土坯房子,很少能看到木头房子,大多都只有一层楼,偶尔见着一栋二层楼的,仿佛鹤立鸡群一般。

看到这样的县城,罗用心中多少有些失落,实在太萧条了。

虽然在原主罗三郎的记忆中。离石县城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一番模样,只是亲身经历一遍之后,感受又更加深刻了几分。

这个地方除了粮食貌似就没有其他的出产了,可偏偏这年头粮食的价格又十分低廉。

听说南方各地有造纸的有养蚕的,还有出产各种贡品以及高档消费品的地方。他们这里的人要是不学人家搞搞副业,整几样特产出来,光靠种地,那要种到哪年哪月才能致富。

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南,牛家宅院就在那边,临街的一间大屋被用来做了商铺,后面有几个仓库以及待客的地方,再后面才是他们自家住宅。

牛大郎把牛车停在商铺前面,招呼店里的伙计出来卸货,自己则领着罗用等人到后院的客房中歇脚。

当天下午,牛大郎就让店里的活计出城去挖了一车泥回来,又给罗用他们腾出一间屋子,让他们在那里脱土坯。没办法,室外太冷,土坯一脱出来,还没干就先冻上了,只能脱在屋里,烧上火盆慢慢烤。那土坯倒也不用晾到十分干,差不多能定住型就可以了,等砌成火炕以后,在炕里烧上小火烤一烤,比自然晾干快多了。罗用之前在自家盘火炕的时候就是这么干,三间屋子一个草棚,总共盘了四个火炕,他现在也算是比较有经验了。

牛家的第一个火炕盘在一个待客的大屋之中,这地方看着像是用来谈生意的,地方挺大,火炕也盘得够大,一群大老爷们团团坐,坐个七八个十来个的,根本都不成问题,中间还能摆两张小桌啥的。

这个火炕一盘好,牛家老爷子就请了一大帮亲戚朋友过来,对着一群老伙计那叫一个显摆啊。

“你们瞅瞅,我儿子让人整的这个物件,怎么样,好使吧?往后我就在这上边过日子了,干啥也不下去。”牛老头盘腿坐在炕上,笑得哈哈的。

“是可以不用下去了,吃饭睡觉都在这上边。”他的那些老伙计们都表示特别羡慕。

“那边那个灶台看到没有,还能烧点茶水啥的,饿了就在那里煮粥喝。”牛老头继续显摆。

“啧,真是暖啊,大冷天的,裹上寝衣往这炕上一躺,神仙也不换。”一个老头用自己粗糙的手掌摸了摸暖呼呼的炕面,感慨道。

“想躺就躺,不用客气,爱躺多久躺多久。”牛老头豪爽道。

不久之后牛大郎走进这间屋子,见到的就是这样一番场景,一群老头横七竖八地在他们家新盘好的大炕上躺尸,炕头最暖和的位置上,四仰八叉躺那儿的老头,就是他老爹了。

“哎呀,暖啊。”

“这把老骨头总算能伸展伸展了。”

“哎呦……哎呦……舒坦……”

也不怪这些老头太夸张,这年代的防寒条件着实简陋。

那些能用皮毛堆着睡的有钱人家就不说了,一般人家里,被子里头絮的,也就是破衣旧布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又能有多少保暖,更穷一些的,还有用芦花的,那保暖性就更别提了。

有牛老头帮忙打的这一回广告,罗用他们也不愁接不到订单了,在牛家之后,他们又去了张家陈家王家李家……

这回也不按之前那样先盘好一家再去第二家了,去了哪家直接把土坯脱好晾着,然后就去下一家,等前边的土坯晾好了,再折回去盘炕。

这一天罗用他们正在一户人家中盘炕,外边就有几人探头探脑,罗用看到了,就招招手示意他们过来,反正盘炕那活儿有林兴乐几个就行了,他偶尔溜个号也不碍什么。

“怎么,想学技术啊?”罗用问他们。

“就是……瞅瞅。”那几人抓耳挠腮,十分拘束的样子。

“你们都是城里人?”罗用又问。

“是啊,我家就在前边,这里过去拐个弯就到了。”

“我们几个都是本地人。”

“我从前给人打杂的时候,在店里干活的时候还见过你呢,跟几个县学里的学生走在一起。”

“三郎,你这火炕是怎么弄出来的,能不能教教我们?”

“想跟着学也行,趁我这几天就在城里,倒是可以带带你们。”罗用很好说话的样子。

“果真?”果真能有这么好的事。

“那是自然,其他也没啥要求,只要能守住一条规矩。”罗用说道。

“甚规矩?”几人忙问。

“进别人家的宅院,帮别人家盘火炕,不该看的一眼都莫要多看,不该取的一根草都莫要多取。”罗用说道。

“……”那几人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有人生气道:“三郎何出此言?我等又岂是孟浪之辈?又岂会行那窃贼之事?”

“先不要急着生气。”罗用说道:“我定的这个规矩虽低,要守住却也是不易。”

“待学会了这盘炕的手艺,今年你们在这离石县中帮人盘炕,明年可能就要去往太原府甚至更远,到时候我们离石县盘炕的手艺人也会被外县人所知,这中间若是出了一两个败坏名声的,将来谁还敢让我们离石县的盘炕人进自家宅院?”

那几人听了罗三郎前面那些话,马上就有些心潮澎湃起来,到太原府甚至是更远的地方去替人盘炕啊,那可是大片的空白市场,按罗三郎他们现在的工价,一个土炕两斗米,那么一个冬天下来,他们该得要挣多少粮食。

然后罗三郎后面那些话,也让他们明确了名声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就怕被一颗老鼠屎给搅了一锅粥啊。

“三郎此言有理,我等定当谨记。”马上就有人大声说道。

“我等定当谨记。”

“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拿的不要拿。”

“这就是规矩,谁要是坏了规矩,就是跟我们所有人过不去。”

……

见这些人好像都已经下定决心的模样,罗用点点头,说道:“那你们几人就先随我去下一家脱土坯吧。”

第二日,罗用他们这个盘火炕施工队就分成了两个小队,林兴乐田勇田崇虎一队,另外又给他们安排了两名学徒,罗用自己带着几个新招的学徒工自成一队。林兴乐他们几人这几日干活都十分卖力,甩开膀子盘火炕,就想着多挣几斗米回家过年,这一个火炕可是两斗米啊,盘那十个火炕,一亩地的产出就有了,平日里上哪儿去找这样的好事。

罗用干活比不上他们几个,带徒弟却很有一手,他一个人领着几个新手,干活也不见得比林兴乐他们那边慢,等这几个徒弟都成了熟手,那速度嗖嗖就上去了。

从一个组分成两个组,从两个组又分成四个组八个组,后来罗用干脆都不用干活了,只要背着手在城里四处逛逛,看看他那些徒弟劳动成果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还能提点意见,到后来就尽表扬了。

这些天离石县中着实热闹,家家户户都在盘火炕,有钱的人家就从挑夫那里买几担泥,请罗用他们的盘火炕小队上门施工。

没钱的就自己到城外挖些泥回来,按罗用他们盘出来的火炕的模样照着做,实在做不出来的,就找罗用拜个师,去替他摔几天土坯,再给他打几天下手盘几个土灶,技术立马就出来了。

·

腊月廿八,太原府,陈宅。

刚刚得了快脚的仆役来报,说去岁出门游学的小郎君回来了,这会儿已快到城外,家中众人闻讯,忙出城去迎。

这可是他们家的独苗苗,两代单传,如今就指着他开枝散叶了,可他偏学人家要出去游学,这会儿听说人终于回来了,这还哪里坐得住,赶紧就出城接人去了。

在城外顺利接到了人,一家老小久别重逢,大家都很高兴,那刚刚远游归来的小子跟他爷爷奶奶说:“阿翁阿婆,我这回替你们寻着了一个好物件,料想你们见了必定十分欢喜。”

“是甚物件?”老太太抹了抹脸上的泪水,问道:“可是从别处寻来的特产?”

“也是赶巧了,在离石县刚好被我给遇上。你们几个过来一下。”那小子说着就冲他身后随行那几人招了招手,人群中立刻走出来两个黝黑黝黑的汉子,给钱的就是大爷,这位爷说让过去,他们自然就过去了。

“……”老太太眼里尤还挂着泪水,脸上表情僵住,这是……什么地方的特产?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