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254章 自作孽

南北杂货 第254章 自作孽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最后, 在这些人全部离席的时候, 整个自助餐厅的菜品几乎被吃空了。

而当晚这些人所做的诗词, 很快也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

倒不是因为这些人个个文采了得,每一首诗词都写得那般好,而是这一顿传说中的中秋宴,让很多没能参宴的人好奇又向往。

那些闻所未闻的菜肴,还有那从岭南而来的荔枝罐头, 那是多么精致又难得的一场盛宴啊。

也有不少酒肆客舍仿照诗词中所描绘的菜肴, 但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与当晚的菜肴相去甚远。

也就蚬子蒸蛋、酿豆腐这些个简单菜式还能做出几分模样。像糖醋排骨芙蓉鸡片这样的菜式,时下的厨师根本连想都想不出来, 更别说做出来了。

“几位郎君你们看,小店这一道蚬子蒸蛋做得可地道?”

几日后,长安城中某一家颇有名气的酒肆之中,店家听闻那户部的姚郎中就在楼上与他的几位好友饮酒,便亲自送了一壶好酒上去, 与他们闲话几句。

“倒是比咱昨天吃的那个好。”

“这鸡蛋蒸得嫩, 滋味也鲜美,确实比昨日那个好。”

“姚大郎你说呢?”

“大抵还是不错, 与罗助教那中秋小宴上的那个比起来,浇头的滋味还是差了几分。”

自从参加过那个中秋小宴, 姚塎这几日无论去哪里吃饭,都有人找他问这种问题。

但是依他看来,那天宴席上的菜肴,却并不是三五日就能琢磨出来的简单菜式, 那其中的窍门,若是无人指点,即便是花上三五七年,也未必能够参得透。

听闻参加那中秋小宴的竹签子,一个就要三贯钱,消息传出以后,不如半日工夫便销售一空。

当晚赴宴之人,身份地位大多也都比较高,大抵不是别人所赠的竹签子,就是自己花大价钱买来。

十四十五那两日,也曾有人找到姚塎,言是要用十贯钱一枚竹签子的价钱,买下他手里那两枚竹签子。

姚家虽不是什么豪门大户,祖上却也有些积累,在长安城中有房有地的,郊区亦有别庄,并不将那二十贯钱放在眼里,自然不肯卖。

当时他若卖了,这会儿怕是要悔得连肠子都青了。

对方若能提前知道这个中秋小宴原来是这样的档次,别说二十贯,怕是连二百贯都肯出。

所谓千金难买早知道,没看这两日,长安城中多少大佬长吁短叹。

待到八月二十清晨,长安城各坊坊门刚开,便有不少小孩窜到街头大声呼喊:

“好消息!好消息!南北杂货又添新货嘞!”

“水煮鱼汤料!要的赶紧去买嘞!”

“只要有了那汤料,家家户户都能做出水煮鱼嘞!”

“做法就写在我手里头这张纸上面,谁要的都来拿一张啊!”

“不要钱!不要钱!免费送!”

“哎!给我一张!给我一张!”

“这边这边!给我也拿一张!”

“不要抢不要抢!”

“你们这些老粗!莫要把娃儿给伤着了!”

“都别挤都别挤!”

“怎的就没有了?”

“还有还有!南北杂货那边多着呢。”

“罗三郎着人印了上万张,长安城每家每户分一张都还有多的。”

“莫急莫急,南北杂货那边还有哈!”

南北杂货那边不仅有水煮鱼的食谱,还有满满一货架的小册子,名曰《辣椒食用手册》,一本只要三文钱,若是成打购买,一打十二本,便只收三十文,还可以成箱买,总之,买得越多单价越低。

因为有了炒田螺作为铺垫,长安百姓对于南北杂货弄出来的食谱很有信心,这回这个水煮鱼汤料,很多店家都是几十上百斤地买。

那不要钱的水煮鱼食谱就不说了,货架上的那些《辣椒使用手册》也有很多人抢着买。

小老百姓一般也就一本两本的买,家境富裕点的,买个一打回去,亲戚朋友分一分,世族大家以及商贾世家,那就是成箱成箱地搬货了,大多都是要送往自己的土豪老家,或者是各地商号。

与这些东西同一日上架的,还有罗用的那些辣椒种子。

与免费赠送食谱的慷慨完全相反,这辣椒种子的价钱黑得简直都能滴出墨汁来了,一粒辣椒种子一文钱,多买也没有什么优惠,买个一百文钱,也就多给那么两三粒作为添头。

即便是这样,铺子里的辣椒种子依旧卖得飞快,罗用让他们的弟子们先数出一千粒种子,称出它们的重量,然后如果有人要买一千粒以上的种子,就可以用秤称重。

付款的时候也是一样,一枚铜钱一钱重,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所以一千枚铜板的重量就是六斤四两,直接拿秤来称,可以省去很多数钱的工夫。

八月底的南北杂货,每日所挣的铜钱几乎都能堆成小山,而这些钱扣除一部分工资以后,实打实都是罗用一个人的。

挣到这么多钱,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把它们花掉,这种问题从来难不倒罗用。近些时日,罗用得空便要赶着驴车到城里去转悠,尤其是靠近水渠的那些街坊。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好时节,罗用每日在这长安城中转悠,走过的地方越多,就于是感慨这一座城市的宽阔规整。

即便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二十一世纪,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还有着唐人街的存在,可见唐之一朝的影响力究竟是有多么大。

罗用也是穿来这里以后,才对隋唐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所谓唐承隋制,唐朝无论是从律法、建筑以及政权结构,都有隋朝的影子,比如说这长安城,其实就是隋文帝在原长安东南方向营建的新都大兴城。

隋朝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朝代,虽然他很短命,但是不能否认,隋朝两任君主都很有作为。

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大隋末代君王杨广是姨表兄弟,他俩的母亲是亲姐妹,隋唐两朝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眼下这时候,李世民的后宫不仅有一个杨妃,还有许多杨姓女子,当代许多名士高官也都取了杨姓女子,几十年以后出现的,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的母亲也是如假包换的杨家人,还有唐玄宗时代的杨贵妃,同样也是杨家人。

在眼下这个时代,士族与士族之间,就是有着这样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越是看清楚这些关系,罗用就越是明白,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寒门子弟想要出头,究竟是有多么困难。

乔俊林那小子每天都是拼了命地在努力。

倒不是他看不清楚局势,而是对于眼下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除了死死抓住那仅有的一点希望,他们根本别无他法。

古往今来,曾有多少热血青年在这一片土地上拼搏燃烧,最终化为灰烬随风飘去,罗用并不知晓,他只是希望乔俊林不要走上那样悲怆的道路。

但以那小子的倔性,怕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罗用现在还无法向他承诺,说自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为他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不仅是为了乔俊林,也为了其他人,同时这也是罗用自己心里真正想要做的事。只是以他微薄的力量,短短几十年的人生,究竟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谁又能知晓。

……

驴车沿着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走了大半日,最终,还是去了南北杂货所在的丰乐坊。

罗用这两日一直在寻找适合修建冰窖的地方,找来找去,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把地方定在丰乐坊,这地方距离光德坊不远,若是在这里建了冰窖,罗大娘那边铺子里将来取用冰块也比较方便,又与南北杂货同在一坊,管理起来也有很多便利。

只是随着他们这一家南北杂货的兴起,眼下这时候丰乐坊的房价,与年初那时候相比,涨了起码一半,与旁边几个坊相比,价格实在有些虚高。

罗用也不是没考虑过在光德坊那边建冰窖,然而光德坊那边的房价比丰乐坊还要高,那一片原本就属于西市商圈,现如今罗大娘那边的生意又做得那样火爆,带得他们那一整条街现在就跟夜市步行街一般,近来又开了不少卖各种吃食的铺子,周边房价也是节节攀升。

啧,这算不算是自作孽?

作者有话要说: 转眼就星期二了,亚历山大。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