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304章 绣花针

南北杂货 第304章 绣花针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常乐县这个城墙修了快有一个冬天,现如今基本上也快修好了, 就剩下最后的一些收尾工作。

这一次修城墙, 罗用在原来的基础上, 又将常乐县扩大了一些。

常乐县南面倚靠大山, 北面城外, 有一片不小的荒滩,他们这次便将这片荒滩的一部分圈到了城内, 就挨着那一片作坊区,主要作为城市发展预留地之用。

将来西北那一片作坊区如果需要扩张,到时候就可以往这片荒滩上延伸, 还有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也需要提前预留出一些宅基地。

之前因为钱帛紧张, 粮食不足, 谭老县令以及县丞主簿等人皆是劝罗用不要扩大城池, 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稍稍休整一下城墙便好。

罗用平时还比较好说话, 也肯听人劝, 这回却不肯按他们说的去做。

他早前在空间中翻找唐对高昌之战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同时也了解到了在这场战争之后的几年里,唐与突厥、薛延陀之间还有几场战事。

中原这一次之所以这么果决就向西北这边派出大军,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西突厥这几年的势力有所壮大, 唐与突厥乃是宿敌, 当年突厥人甚至都打到了长安城下, 眼下又如何肯放任它发展壮大。

在这种情况下, 边疆时有战事,河西走廊这边的形势必然也会比较敏感紧张,民生亦是艰难。

像如今这样放开手脚大修城墙,过了这回,下回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所以他们这回既然修了,那干脆就考虑得长远一些,修得好一点。

县丞等人总说这块荒滩太大,在罗用看起来那是一点都不大,能有多大,毕竟这个常乐县,也就是一个由六百来户人家组成的小城而已。

在那几名来自长安城的士族郎君们眼里,这常乐县也是很小的,毕竟那长安城多大啊,一条大街都有上百米那么宽,别地儿根本没法比。

不过这常乐县好歹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生亦不算凋敝,与他们沿途经过的一些城镇比起来,情况要好上许多。

这几名小郎君在城中一家食铺吃饭的时候,城门口那边刚刚看过他们路引的一名士兵,早已将此事报与了郭凤来,郭凤来又去报与罗用。

罗用听闻这几人到了,也是挺高兴,虽然人数与长安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有些出入,但是看他们现在既然还有心思慢悠悠坐外头吃饭,余下那些人想来应也没什么事,大抵就是调头回长安去了。

想当初罗用他们一行人从长安城来到常乐县这一路上,同样也是吃尽了苦头,而今眼看着又要起战事,有些人会打退堂鼓倒也不算稀奇。

待这几个小郎君在那食铺之中用过了饭食,一出大门,便看到一名差役在门外等候,口中言道:

“县令听闻诸位郎君方才已是到了常乐县中,令某在此等候,与诸位郎君引路。”

“有劳了。”这几个小郎君口上客气道。

若是换了从前,他们这些人才不会对地方上的差役这般客气,只先前这一路着实经了不少事,为人处事上,与过去也是有了几分不同。

“诸位郎君这边走。”

“善。”

常乐县城不大,从这条街道去往公府,也就没几步路的距离。

那名差役领着几个小郎君在前面走着,他们的马车仆从便跟在后头,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之后,这一行人大抵都是风尘仆仆面露疲态。

街道上人来人往,不时也有一些赶着驴车马车的商贩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扬起一阵灰尘,街道旁边的一条水渠中传出哗哗的水流之声。

再往前面走一走,便看到公府大门了,这公府旁边就是豆腐作坊,豆腐作坊再上去一点,有一口水井,井上架着两台水车,两个少年正在踩着水车,口中还嚷嚷着:“怎的还未到一个时辰?”下面一群半大小子嘻嘻哈哈地笑闹着。

待进了公府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颇简朴,倒也干净整齐。

这时候前方正厅走出来一个人,身形略高,颇瘦。

这些小郎君里头,有几个人从前也是见过罗用的,这人当初在长安城的时候,出考卷、开杂货铺、造冰库、种辣椒、还整出了奶油蛋糕,虽是身份低微,却也算得上是一个风流人物。

长相亦是不错,整日笑眯眯的,长安城那些小娘子们聚会的时候,时常也会提起这个人。

如今再看,却是与从前有些不同了,个子高了些许,人也瘦了,大抵是因为太瘦的缘故,颧骨有些突起,周身气质与从前相比,亦是多了几分锋芒。

罗用将他们请到厅堂,令人捧上来热茶点心,先是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又关心了一下他们眼下是否有什么困难,表示以后在这常乐县中若是遇着什么事,随时都可以来找他。

见这些人精神头也不怎么好,于是罗用便也没多说,直接将人领到书院校舍,让他们先安顿下来,歇息几日,待那城墙修完之后,他们这个书院差不多也该开学了。高昌那边是个什么情况,眼下谁也说不准,该做的准备还得继续准备。

好在有马王赵家人从张掖等地运来的那许多粮食,再加上罗用近来搞的折价销售,待着城墙修完之后,公府中的粮食还能剩下不少。

马王赵家这些人卖粮与罗用,却并不要钱帛,他们要的是熏肉和白酒,罗用这回也很爽快,给了他们一个很低的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很接近于成本价了。

不过出货期却定得相当晚,只要明年秋收之前交货便可,这就给了常乐县一个相当大的缓冲空间。

“战事一起,来年怕是少有胡商肯来。”

这一日,罗用正在查看近日公府钱帛支出,一旁的谭老县令突然叹了一口气,然后这么说了一句。

“……”罗用放下手中账簿,想了想,却也不知该说什么。

像常乐县这样的边陲小城,想在动荡的局势中保存自身尚且不易,一场战争打过来,前人的苦心积累,往往在瞬息之间便成烟云,想要繁荣富庶,倒也并不十分难,只是这一份繁荣富庶,又要如何才能长久?

“师父,你可在?”这时候,门外有人问到。

“进来吧。”罗用说道。这屋里头现在不止他一个人,谭老县令与县丞主簿等人都在,不过这每日里来来去去也都是这几个人,时日长了相互之间也就很熟悉了,偶尔见一见自己的弟子,倒也无需避开他们。

“这是今日新出的钢针。”进屋这名弟子,将自己手里端着的一个陶盘递与罗用。

只见这陶盘之中放了大小不一的几根绣花针,与后世的绣花针比起来,显得粗糙不少。

罗用接过来看了看,觉得还成,拿起一根绣花针用力一掰,竟将它掰成两段。

“不成。”罗用摇头,这么脆的针,怎么拿出去卖。

“我也觉得不成。”那名弟子也道:“便是拿来与师父看看。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问题,还得细细琢磨。”

“兴许是材料的问题。”罗用说了自己的猜想。

这绣花针的制作,说起来也就是炒钢、锻造、小孔拉丝、切断、研磨、淬火、回火这些步骤。

只是如何将这样细小的一根钢针做出来以后,还能保证它的韧性和硬度,对于这个时代的匠人们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

“怕是要从选料炒钢那里从头开始。”那弟子点头。

“你去忙吧,不用时时与我汇报。”罗用言道。若是关心进度,他可以自己过去看看,横竖不过这几步路。

“喏。”

这回这个针坊,罗用并没有将其充作常乐县官营,而是让自己的一名弟子去经营。

罗用虽为常乐县县令,却也没有义务一直挣钱充作公用,这常乐县的发展,还得靠县中百姓以及公府吏员的共同努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才是正道,而不是一直依靠政府部门亲自下海去经商。

这些弟子们千里迢迢来到常乐县来追随罗用,虽是出于师徒情谊,罗用却也不能让他们吃亏。

更何况,只有这些弟子们一个一个全都发展起来了,罗用才能拥有更大的力量。现如今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心只想安稳度日的罗三郎了,既然已有了入世之心,没有自己的力量那是万万不成的。

待那弟子走了之后,屋中的谭老县令县丞主簿几人也都过来拿了那绣花针去看,谭老县令也学罗用那般,用手掰了掰,只他下手轻,并没有掰断。

“如此便已是不错了,怎的竟还不能拿来卖?”县丞等人看了,皆是如此说道。

“比之市面上一些细针,并不算差。”

“我听闻那些针坊都是祖传的手艺,世代相传,丝毫不肯叫外人学了去。”

“你这弟子初涉此行,便能做到这般,已是十分难得。”

“总还差些火候。”罗用笑道。他这弟子家中虽无祖传手艺,却有他这个师父从二十一世纪给他照搬书本。

这名弟子耐性不错,也肯花功夫去琢磨,又有罗用相帮,假以时日,应是可以制出品质更加上乘的绣花针才对。若是只能造出这种寻常品质的绣花针,那么最后大约也就只能经营出一家寻常作坊,那并不是罗用想要看到的。

这一盘绣花针留着也是无用,于是罗用便让在场一些有家眷的各自拿几根回家去用,虽说质量还是有些欠佳,但是不要钱的东西,随便拿一些回家去用用还是可以的。

于是在场官吏便都拿了一些,谭老县令也拿了几根回去。

谭老县令那老妻也是个节俭惯了的,今日见他拿回来这么多针,便很高兴。

听闻罗用嫌这个针质量不好,要让他的弟子造更好的针,这位老妇人便道:“此乃大功德也。”

寻常百姓挣钱不易,家中有那一二根绣花针,亦是十分爱惜,小心收藏,小心使用。若是断了,心中不知又有多么难受可惜。

罗用这名弟子若是果真可以造出更加结实耐用的绣花针,也卖差不多的价钱。对于许多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这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