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320章 入冬

南北杂货 第320章 入冬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常乐县这个地方地处偏远, 既没有丰富的劳动力,又缺少水源,也没有什么其他资源, 唯独也就是处在东西方贸易的商业要道上这一点,能给这个地方带来一点活水。

然而这条商道却并非时时通畅, 西域那么多小国, 但凡有点战事, 商道便要受阻,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除非中原王朝能够一统西域,并且一直采取较为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原王朝从汉代便开始经略西域,现如今这位大唐天子对西域亦是十分关注。

只是西域这片地区, 却不是轻易就能被谁兼并。突厥人一向都将西域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正不断向四周鲸吞蚕食的大食国。

大国与大国之间相互碰撞牵制,其中还掺杂着各股小国势力, 西域这片地区注定太平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 罗用也许不应该抱怨商道受阻, 他应该感谢这个年代的胡商们胆子足够大, 在这么恶劣条件下都敢千里迢迢跑出来做生意, 虽然目前还只是涓涓细流,而且时有时无,但终究还是给常乐县这个地方带来了生机。

无论是豆腐作坊, 水泥作坊, 还是熏肉作坊, 针坊,罗用目前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常乐百姓实现温饱而已。

而真正想要这个地方繁荣起来,最终可能还是要依靠茶叶市场。

待到茶叶这个东西被普遍接受以后,如何让这个市场集中在常乐县,而不是胡人原本就很多的敦煌张掖,也不是这几年发展迅速的凉州,而是他们这个小小的常乐县。

如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常乐县就会繁荣,当地百姓就会富裕,罗用政绩卓绝,距离他被调回长安城自然也就不远了。

虽然他现在也已经比较适应常乐县这边的生活,但是四娘五郎他们都在长安城,乔俊林应该也是想回去的,还有他的这些弟子们,他们的家人也都在中原。

就在罗用思量这个茶叶买卖的时候,离石这些贩茶的商贾,前些时候刚刚出了孟门关,这几日正行走在罗用那些弟子们从前铺的那条水泥路上。

今年因为高昌国那边在打仗,他们的行程也被推迟了好几个月,从那江南回到离石老家以后,就一直等着常乐县那边的消息。

常乐县那边的马四郎等人找唐俭帮了个忙,通过驿站给离石老家那边写了信件回去,叫他们今年这些茶叶先不着急运过去,他们现在手头上还有一些,再说今年被这战事一耽搁,茶叶买卖八成也该黄了,干脆再等一等,与李道宗他们那些人错开,别跟那几万大军打照面。

几万人里面出几个人渣那太正常了,他们这时候又是得胜之师,难免得意,商贾的地位又十分低下,躲着点走,总是没错。

于是他们这些人便在离石老家待着,一直待到那些西边过来的商贾与他们说,李道宗的部队已经过了凉州城,往南边去了,这才召集队伍出发。

要说现在孟门关离石县这一片,南来北往的商贾都有,消息着实很灵通,又有王当等人经营的定达快递,与长安城那边的联系很是紧密。

从离石县那样的地方出来,便觉得很不方便,消息不灵通,又没有快递,没有南来北往的商贾,身上有钱都买不着什么吃的,不像他们离石县那些食铺,角子豆腐东坡肉,甚都会做,好吃不贵。

“……你们那地方真有那么好?”一个年轻后生咧着一张嘴直乐呵,他那张脸黝黑黝黑的,牙齿倒是挺白,屋里头光线不咋会,这一咧嘴,光看到满口白牙了。

“怎的没有,那大街上的食铺,你也别拣那最好的,就寻个一般的走进去,要不了十文钱,保管你吃得肚皮滚圆。”一个中年商贾言道。

这两日飘起了秋雨,他们便借宿在路边一个小村,一群人分别住在几户人家中,他们借宿的这一户人家有个十七八岁的小年轻,正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横竖这下雨天也没事干,几个人就坐在屋里天南海北地说闲话。

“十文钱?”那小年轻咂舌:“我一个月都花不了十文钱。”

“那是你们这里没地儿挣钱。”一个二十多岁的离石人笑道:“在我们那儿,像你这么大岁数的,家里人就该给他寻摸出路了,那要胆子大一点,就出来跟我们干,干我们这个辛苦,也危险,春天那时候下江南,秋天这时候又要去陇西了,在外行走就怕遇着歹人,不过等我们把这批货送到了常乐县,便能挣着钱帛了。”

“能挣多少?”那小年轻问了一句。

“就你这样的,大半辈子也挣不着那个数。”一个小老儿嘿嘿笑道。

“再来说胆子小一点的,你要是没有本钱,自己也不敢自己出来跑,那就去给王老大干活,王老大对他手底下那帮弟兄不错,勤勤恳恳干个十年八年的,只要不是个榆木脑袋,差不多也该有出息了。”方才那人又道。

“十年八年啊?”那小年轻一听十年八年,便觉十分地漫长,自打他来到这个世界,满打满算,也还不到一个十年加一个八年的。“那你要是熬不住这十年八年,又不爱整日都在外面跑,那便去作坊里头干活嘛,咱那儿有个殷氏车轮行,还有个衡氏造车行,真要是个聪明手巧的,在他们那里干活,可能比在王老大手底下还要挣得多些。”

“他们那儿就喜欢有手艺爱琢磨的。”

“我姐家那个大儿子,我大外甥,十三岁进的作坊,现如今每月也能挣个一百多文钱。”

“那么多?”

“这算什么,那殷氏车轮行那几个做轴承的匠人,每月至少也是一贯钱往上,多的那就不知道多少钱去了。”

“他们殷家都是木匠出身,没人会打铁,这几名铁匠听闻还是从太原府专门请过来的。”

“我怎听说那里面还有个突厥人?”

“突厥人打铁厉害啊。”

“管他什么人,来了还不就是干活领工钱,咱那儿也不是长安城,没恁多事儿。”

“那轴承不好弄,殷家人琢磨了那么久,都不知道砸了多少钱进去,好在最后还是叫他们给弄出来了。”

“现在他们每年往长安城卖好多轴承。”

“长安那边也有人造,只是那做工比起殷家做出来的,还是差了些。”

“一辆马车若是用上殷家的轴承,再配上衡氏的弹簧,行走在那水泥路上,那真是别提多顺溜多平稳了,一点都不颠簸。”

“寻常人也用不起便是了。”

“咱眼下还能在水泥路上走走,待过了凉州城,不知道还得受多少罪。”

“那焉支山不好过啊……”

“咱到时候怕是都要下去推车……”

“……”

这几个离石商贾说着说着,便又说起了接下来的行程。

那名方才与他们一同说话的年轻人,这时候却坐在炕洞前发起了呆。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年郎去到作坊里,几年后便能挣一百多文钱,他若是能去离石县该多好。

要不然就去跟那个王老大干,给人送快递,刚刚一听十年八年的,他就觉得有点久,现在回头想想,十年八年以后,他也还不到三十。

实在不行,寻个铺子给人当伙计也好啊,听他们这些人所,离石县那大街上各种铺子可多了,他自己先去干一阵子,等到稳定下来以后,再把妻儿也接过去。

到时候她媳妇就在家里做做油纸伞,带带娃儿,他每日就在外面干活,若是挣了钱,晚上就买些好吃的带回去,他媳妇这会儿正大着肚子呢,村里的老人说她那胎相瞅着像是个女娃,女娃也挺好,到时候自己便与她买花衣裳,大一些便与她买胭脂,嫁妆也帮她置办得体体面面的。

他们这儿离那常乐县也就十多日的路程,甚时候想耶娘了,便回来看看,往他那兄长家里多送一些钱帛,叫老两口也跟着享享儿孙福……

“你们甚时候才能从那常乐县回来?”年轻人问那几名离石商贾道。

“回来啊?那至少也得等到明年夏天去了。”

“怎的,你想去离石县啊?”

“年轻人出去看看也没甚不好的,就是要跟对人,别学坏咯。”

“你要真想去,也别等我们了,就到这附近的城里头看看,有要玩那边去的商贾没有,得找你们当地靠谱的商号,别被那些黑心肝的给骗了去,到时候把你卖了去挖矿。”

“你先去寻个大商号当脚夫,待到了离石县一时若是找不着活计,便到城外河边那几个造纸作坊,那几个作坊常年都在招人,做一日能得两三文,你先在那里挣几个钱,然后再慢慢寻摸出路。”

“一个人不好出门,最好再寻一两个稳妥的同行。”

“出门在外要留个心眼,莫要别人说什么都信……”

“……”

当天夜里雨停了,第二日一早,这些离石人早早便起来收拾行囊,吃过早饭便赶着马车出发了,这个村子里的村民一路将他们送出了村口。

在他们这些挨着水泥路的村子里,只要说是从离石那边过来的商队,大抵都能收到比较热情的接待。

当初修路的时候,他们这些村民还跟那些离石人一起干过活的,这条路通了以后,这一年到头的,途经他们这里的商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只要有商队经过,他们这些村子就有收入。

一场秋雨一场凉,眼下已是深秋,前两日那一场雨下过之后,空气中便透出几分寒意。

道路两旁那些大树小树的树叶子差不多都已掉完了,地里收过了庄稼,这时候也都是光秃秃的一片,只有少数靠近村长的田地里,被人种上了一些芦菔白菜之类耐寒的菜蔬。

运货路上诸多艰难,道路漫长而辛劳,好在他们运的是茶叶,此物轻便,再加上多年经商又有些积累,于是这一次他们这个队伍便都配了马车,这马车跑起来,比牛车驴车那是快得多了。

“差不多该入冬了吧?”

“该添衣裳了。”这两名汉子坐在车辕上说着话,那口里竟已能哈出些许白气来了,农历十月份,确实也可以算是冬季了。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