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339章 伊吾

南北杂货 第339章 伊吾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长安百姓大多知晓那常乐县今年种了白叠花,秋收之后,应该能产一批白叠布,若是不出意外,待到明年开春,便会会有一批白叠布运到南北杂货销售。

南北杂货向来走的平价路线,即便是一些奢侈品,与那些被商贾们几经转手炒到天上去的价格比起来,南北杂货的定价则要平实厚道得多。

都说那白叠花的花心十分难剥,常乐县那边人口稀疏,又少织女,不知这一个秋冬能产多少白叠布,若是产得太少,那价钱必定就会很高。

长安百姓大多如此想着,却不想,这才刚刚过了农历九月,进入十月初,那常乐县竟然就往他们长安城发了一批白叠布过来,定价亦不十分高昂,不到半日工夫便已被人抢购一空。

长安城这边很多人都想不通,那棺材板儿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剥出这么多白叠话,织出这么多白叠布的。

而在常乐县这边,当地不少百姓这时候都到县里去购买白叠花籽。

罗用令人在县衙门口摆了个摊,每日里那羊绒作坊出多少棉花种子,便都令人用车拉到这里来卖。

价钱并不十分贵,就那还带着些许白色棉絮的种子,用米升量着卖,一升种子卖五文钱。

自从去岁冬日以来,常乐县当地百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磨针挣钱,只在农忙时节磨得少些,平日里一得空便要把这些物什搬出来干活,日积月累之下,基本上也都挣了些钱,再加上这两年他们这里的农产品价格也不错,这五文钱一身的种子,一般人家倒也还是买得起。

只是这一升种子,到底也没多少,本来这种子个头就不小,再加上种子外边还缠这棉絮,撒到地里头,也就能种一小片。

好在这县衙也公道,许他们买得种子以后坐在路边挑拣,将那被轧棉机轧伤了的,还有一些个头特别小的品质特别差的种子挑拣出来,到时候挑出来多少个坏的,就到摊位上与那卖种子的吏员换几个好的来。

所以近来的常乐县中,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在县衙门口那条街道上,人们蹲的蹲坐的做,地上铺着油纸麻布等物什,上面在放一堆白叠花籽,一个两个的都在那里细细挑拣。

有些人买得多,一口气能从清晨坐到傍晚,还有一些个细心的,会将棉籽上沾着的那些许棉絮剥下来,最后剥出成一小团棉花,换种子的时候顺便就把它交给摊位上的吏员。

听闻用这白叠花织出来的白叠布,价钱十分昂贵,在这些农人院中,既是只是棉籽上沾着的那几根棉絮,也是十分珍贵的物什,不应浪费。

眼下这个年代交通不便,农人们从村子里来到常乐县城,很多人当天都不能回去,于是便只好在县城投宿。

城中有那最便宜的大通铺,一个人住一晚,便只要一文钱,若是带了牲口,那便还要算上牲口的钱。

豆腐作坊那边有不要钱的饼子热汤,很多人早早过去排队,待吃过了几个饼子,喝完了一碗热汤,趁着身上那股子热乎劲便出城去了。

出了这常乐县城,他们往往还要走上大半日甚至一整日,甚至是更长时间,才能回到自己家里。

这一包棉花种子还回去,明年先划一块好地种上,待到秋收后,自家留了种,后年便可多种一些。

听那些种过白叠花的富户们说,这物什十分好种,寻常旱地就能种,种不了粟麦的盐碱地也能种,颇耐贫瘠,亦不需时常浇水。

那罗县令还说,这白叠花最适合在他们陇西生长,若是去了中原,很多地方就种不了,因此这白叠花的价钱往后即便会比现在贱些,那也不会十分贱,总归不会比种粟麦更差。

若是果真如此,那他们往后除了自家口粮,倒是可以多种白叠花,再将那些因为种不出粮食而荒废的土地开荒……

农人们因为这些能挣钱的白叠花种子,对来年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而在这个时候,罗用与乔俊林则带了两三名差役,骑着马一路往那伊州去了。

那伊州虽为大唐的一个州,但它原本乃是伊吾国,贞观初年归顺大唐,纳入唐之版图,实际上原本的伊吾王室在伊州当地还有着相当大的权利以及深厚的影响力。

那伊州的情况与沙州敦煌不太一样,多少有些敏感,罗用作为一县之长,原本不应越过州刺史,直接与伊州那边打交道,只是那瓜州刺史陈皎,原本对罗用就是采取的放羊吃草的态度,今年听闻他在长安城又干了一件大事,那恭王竟然因为他们罗家的事情被流放了。

从前陈皎对罗用放羊吃草,也就是把他当成一个烫手山芋,倒不是怕他,就是不想沾惹,现如今说起来,那着实也是有几分害怕了。

陈皎的家族并不算特别顶尖的世家,他在家族之中也不是最受重视那一个,就罗用这块棺材板儿,他觉得自己着实也是有几分惹不起了,于是现在罗用说什么就是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陈刺史一心只想平平安安把自己的任期混满了,好叫家人将他弄回中原去。现如今再回头想想从前他在罗用面前摆的那些派头,外强中干,约莫说的便是陈皎这种人。

不过对于罗用来说,没个顶头上司压着,总归是一件好事,要不然那束手束脚的,着实也是烦心。

伊州虽然原属伊吾国,但是在历史上,当年汉武帝打跑了匈奴人以后,也曾在此屯田驻兵,伊吾城高昌壁,许多汉人就是在那个年代来到这些地方,屯田驻兵,从此世世代代都在此处扎根繁衍。

所以这伊州之中,同样也以汉人为主,风俗习惯皆与中原相似,穿汉服说汉化,作为戈壁滩上一片面积颇大的绿洲,这里的农业也很发达,产粮颇多。

伊州这个地方同样很富有,在丝绸之路中,从那晋昌过来,若是不往西面的敦煌而去,而是改道北上,北边便是伊州,过了伊吾,一路再往西,便是高昌,高昌那边同样也有通往西域的商道。

这一天中午,罗用他们寻了一个背风处下马休息,差役们从包袱中取出清水饼子,几人就坐在戈壁滩上,一口清水一口面饼地吃着。

“县令,伊州那般远,我等因何要去,县令若是忧心县中缺粮,只管叫商贾们从那张掖等地买来便是。”一名差役如此对罗用说道。

“张掖太远。”罗用回答说。

在他们陇西这片地方,真正产粮食多的地方,总共也就那么几个,瓜州这两年若要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很可能就会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避免到时候粮食不足,粮价疯长,甚至是引发饥荒,罗用作为一县之长,必须得早作打算。

“那伊吾却也近不了多少,况且还要经过这大片荒滩,运粮怕是十分艰难。”另一名差役也道。

若是从张掖从他们常乐县,虽然路途要远上些许,但是路况好啊,沿着长城脚下行走,安全颇有保障,粮食水草亦能及时补给,这两年又在修水泥路,待那水泥路修好了,运送粮食想来要比从前容易许多。

哪里像那伊吾,此去虽也有路,路况却颇差,又担心贼寇袭扰,又是大片荒滩,粮食水草补给困难。

这三名差役你一言我一语的,话里话外都是劝罗用回去的意思,罗用听闻了他们这一番分析,倒也觉得颇有有几分欣慰,笑着说道:“你们想得倒也周全。”

“不知县令是何考量。”看罗用这个态度,他们几人想到的问题,他分明也是想到了的,既然如此,因何又非得去那伊州呢?

“此次朝中决定在陇西修路,从那凉州城一路修到敦煌城,往后这陇西的行人往来货物运输,皆要比从前便利许多。”罗用说道。

“此事我们自然也是知晓的。”那几名差役忙说。

罗用一边吃着饼,一边慢慢给他们解释:“这一条水泥路既然通了,那伊吾与高昌两地自然也不能眼巴巴在那边望着,他们自然也要考虑修路。”

“若是高昌先修,一路从那高昌城修到敦煌,那往后商贾往来,怕是少有再经过伊吾的,从高昌到敦煌,再从敦煌经我常乐,过晋昌,一路往东而去。”

“若是那伊吾也修路,沿着这条旧道,一路自然就修到了我们常乐晋昌一带。”

“那我们走不走这一趟,又有甚的区别,横竖不管那些商贾们怎么走,都要经过我们常乐县。”一名差役马上就问了。

“非也。”罗用说道:“伊吾这条道若是直接修到晋昌城,不过我常乐县,那么去往他们那边的商贾自然也就不经过常乐县了。”

那几名差役一听,那还了得,那些伊吾人若是果真那么干,那往后过往他们常乐县的商贾岂不就要少了很多。

“如此,我等此去伊吾,便是要叫他们把路修到常乐县?”一名差役问道。

“不仅要修到常乐县,还要叫他们早点修,早一日修好了,伊吾的粮食就早一日能运到常乐。”有了伊州那片产粮区做后盾,又有通往敦煌张掖等地的水泥路,常乐县当地的粮食问题,应该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走吧。”见罗用他们都吃得差不多了,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乔俊林便站了起来,催促他们快些上路。

这一条路上又没有长城遮掩,几个人没遮没拦的走在这片荒野上,安全着实没有什么保障,乔俊林警觉性很高,相较之下,罗用着实也是有几分太松散了。

罗用松散也就算了,怎的这几名差役也这般松散,这次回去后要与郭凤来说上一句,叫他加强差役队伍的操练和管理,莫要叫他们松散怠惰了。

“哎,走了走了。”那几名差役纷纷起身。

他们这时候只觉得罗县令那脑子真好使,想得真细,却不知待到这一趟回去以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罗用却是看出来乔俊林恼了,也不提醒那几个大老粗,由着他们高兴去。

一行人重新骑上马背,向着那伊吾城的方向而去,眼前所见,尽是一片茫茫戈壁。

罗用这辈子从来没有去过伊吾,上辈子他却去过,那里个地方在后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哈密。

哈密不仅是个农业发达的地方,那里还有很多煤矿资源。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