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395章 意义重大

南北杂货 第395章 意义重大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处在河西走廊西端,罗用他们目前伸手就能够得着的铁矿区有两个, 其中一个在哈密, 也就是眼下的伊吾。

伊吾那边不仅产煤, 并且产铁,常乐县这边现在主要就是从伊吾买铁, 价钱并不便宜。

伊吾那边的大家族手里多多少少都掌握着一些铁矿煤矿,以前光是卖铁来钱,现如今发现这石炭、也就是煤炭竟然也挺有市场。

尤其还有一种与石炭傍生的钍石,视其品质不同,价钱能卖到铁矿石的三五倍。若不是伊吾当地大大小小的煤矿颇多,又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家族手中,这钍石的价钱怕是还要更高。

这伊吾说起来也是得天独厚, 又有丰富的铁矿煤矿,又有大片耕地, 眼下这时候的森林覆盖率也相当高, 能产木材。

这个年代的人并没有什么环保观念, 砍伐林木没有节制,毕竟这时候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还处于一个十分弱势的位置, 又有哪个弱者会想着去保护强者。

早前铺设从高昌城到伊吾城的那条木轨道的时候, 伊吾这边主要就是负责出木材, 高昌那边不产木材, 他们主要就是出钱出力。

这个事也是郭孝恪在中间主持牵线, 这条轨道铺好之后, 从晋昌到伊吾, 从伊吾到高昌,从高昌到敦煌,再从敦煌到晋昌,就形成一条畅通的四角运输路线。

而常乐县就在敦煌与晋昌中间,自然也享受到了这条交通路线所带来的便利。

这年春天,郭孝恪先是让自己的长子带了一个队伍到酒泉一带去勘查地形,然后又表示想在晋昌与酒泉之间也铺一条木轨道。

对于这件事,晋昌刺史陈皎倒是觉得可有可无,酒泉那边的刺史就很高兴。

在郭孝恪的大力促成之下,这条铁轨修得也很快,春末那时候方才开工,端午前后,罗用他们便能吃上大泽那边运来的鱼虾了。

在晋昌城东面,有一条叫做冥水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脉,下了大雪山之后进入瓜州,自南向北流入大泽。

这些鱼虾便是从那大泽捕捞上来,沿冥水逆流而上,运到河流与那条新建的木轨道的交汇处,然后再沿着木轨道运到晋昌常乐这一带。

常乐县当地没有河流湖泊,自然也就不产鱼虾,从前倒是有人通过木轨道从敦煌那边运过来一些,数量不多,价钱颇贵。

近来从大泽那边运过来的鱼虾才真叫物美价廉,质优量多。

大泽边上有一个合河戍,最早是汉家子弟屯田戍边于此,发展到如今,倒也和一个城镇一般。

因为就住在大泽边上,当地很多善水之人,从那大泽之中捕捉鱼虾食用,当地市场亦有买卖,只是价钱颇贱,又因为交通不便,鱼虾这些东西不耐保存,所以很难卖到别处。

现如今交通便利了,合河戍当地便有不少人沿着木轨道前往晋昌常乐一带贩卖鱼虾。

敦煌那边去得少些,一来是路途远,二来是敦煌那边亦有河流湖泊,当地亦产河鲜。

为了铺设木轨道,安西都护郭孝恪令人在冥水之上修一座混凝土大桥,名为冥桥,这座大桥眼下尚未竣工,从冥水边到晋昌城的这一段木轨道却已以前投入使用。

别看只是这样不长不短的一条木轨道,每日里光是过路费都能收不少,还有那租车的营生也能来钱,他们甚至还在晋昌等地开起了教人驾驶木轨马车的学校,只那木轨马车依旧还是从常乐县的造车行购买。

这段木轨道通了以后,羊绒作坊那边有几个百帐守捉出身的小娘子们回家倒是方便许多。

从常乐县城外面坐木轨马车,一直坐到冥水渡头,再从那里坐船,顺流而下直到大泽,穿过大泽抵达北岸,岸边有一个集市,从这个集市到百帐守捉,步行的话至少要走一整天,骑马的话就更快一些。

作坊里的小娘子们只是知道这条路,自己并没有走过,她们家里人倒是有沿着这条路过来的。

来到常乐县的羊绒作坊,见一见自家女儿,与她带些吃的用的,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大包小包的,有铜钱,还有他们的女儿在这作坊里以及常乐县城中买来的羊绒毛衣裤、布料、粮食等物。

有些小娘子的耶娘一辈子都生活在草原隔壁之上,最多就是参加过草原上的集市,对于城镇很不熟悉,就连汉话都讲不利索。

这些小娘子们在熟悉了常乐县中的生活以后,便要为家中操心许多,在她们得知常乐县这边的盐价比草原集市上的盐价便宜很多以后,每每得了工钱,便先要给家里买好一年的食盐,放在宿舍里,等家里的大人过来看望她们的时候,让他们拿回去。

还有各种细粮,物美价廉的布料,酱料,茶叶等等,她们都会在价钱最合适的时候下手,一样一样仔细存放起来,等着家里人过来取。

这些关外人头一两次进城的时候,心情大抵也多比较忐忑,之后往来的次数多了,渐渐也就有些熟门熟路起来。这回这一段木轨道通了之后,合河戍那边不少军户出身的人到晋昌常乐一带来卖河鲜,大泽对面集市上,以及百帐守捉那一带的人听闻了这个消息,有些人便也学着他们那样,做起了捕鱼卖鱼的营生。

这些卖河鲜的人每天夜里从冥桥渡口那里上岸,连夜乘坐木轨马车来到常乐县,天不亮就在城外一片空地上摆起了摊子。

为了他们的河鲜买卖,罗用特地还让人牵了几盏沼气灯过去,也不收他们的钱。

这些卖河鲜的人的到来,极大丰富了常乐百姓的饭桌,罗用时常也要到这个早市上逛逛,看到什么想吃的就买回去,有时候让人担去县衙,有时候则是提到阿枝他们那里。

阿枝跟衡致二人早前已经办了酒,也没有弄得太隆重,就是把该走的过场走一走,又摆了几桌酒席,热热闹闹吃过了喜酒,他二人就算是两口子了。

罗用在常乐县城中给他们弄了一个院子,收拾收拾,再置办些家具,让他二人先住下了。

这也就是一个临时的住所,衡致对罗用来说不仅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弟子,左膀右臂,这些年下来,他也知道了太多关于罗用的秘密,像这样的人,罗用将来哪一日若是调离了常乐县,别的弟子如何安排暂且不说,衡致肯定是要带在身边的。

即便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他们两口子也是用心去布置,衡致依旧每日到机器坊那边去干活,阿枝就在家里做做针线。

罗用和乔俊林有时候会踩着饭点过去,在他们那里蹭一顿家常饭来吃。

这一次罗用组织去往西域的队伍,乔俊林也在其中,他们这一行十二人,皆是年轻郎君。

罗用让乔俊林带队,常乐书院那边有一名年轻郎君表示不服,当面质问罗用,出使西域代表的是国家门面,应该选用身份更高之人,他们这些人里面随便哪一个的出身都比乔俊林更高,因何却让乔俊林带队。

对于这件事,罗用在与唐俭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将这个人换下来。

他们这个队伍,哪里又称得上代表国家出使西域,只不过是由罗用组织,经过朝廷批准而已。西域那边形势复杂危险重重,这人姿态太高,功利性又太重,罗用担心他到时候会让整个队伍置身于危险境地。

“这一次去往西域的计划乃是由我提出,队伍亦是由我组织,钱帛财物亦是由我支持,带队之人自然应当由我任免。”

“眼下还在常乐,你就算是这般看不清形势,也并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西域虎狼之地,届时你若是在那边出了事情,我又该如何向你的家族交待?”

说白了,这人既然心怀不满,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罗用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让他去了。

这个人被摘下来以后,罗用便换了一个离石王家的子弟进去。

这些年不少离石那边的茶商在常乐县中做买卖,随着市场不断被打开,生意也是越做越大,也有一些茶商央到罗用这里,安排了一两个家中子弟到常乐书院求学。

至于在常乐书院读书的士族小郎君,这一次但凡是想去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已经在队伍里了。原本他们是有九人,这时候被摘出来一个,就只剩下八人。

再加上一个乔俊林,一个离石王氏出身,两个朔州赵氏出身,总共还是十二人。

这个队伍会在今年秋天,去往西域的商队最多的时候,跟随相熟的商队,一同去往西域。

罗用这些年在常乐县结识了不少胡商,不说双方关系热络深厚到什么程度,至少也是比较友好的,这些胡商们一说起常乐县,大多比较有好感,这会给乔俊林他们这一次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出行之前,还有少准备工作要做,他们这一次去往西域,除了获取琉璃的烧制方法,另外还有探索西域和传播文化的意图。

乔俊林他们最近正在编一本书,图文式的,讲的是一个西域小伙儿来到大唐,从刚开始震惊与大唐的繁华,到后来逐渐融入当地生活的故事。

一个故事讲下来,基本上把他们这边能炫耀的东西都炫耀了一遍,故事的结尾,还让这个小伙儿娶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大唐女子,住上了大房子,穿上了精致的衣裳,吃上了各种美食。

另外,这本书里面也有一些比较接地气的实用的内容,比如说一些先进的农耕技法,大大提高收获效率的打谷机,豆腐以及豆酱的制法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沿路教给当地百姓的,从而获取当地人的敬重,在宣传大唐文化的同时,也为他们这一次的出行再加一层安全保障。

“听闻焉耆龟兹等地亦种菽麦,再往西去,不知有无。”

“如若没有,尔等便在当地播种。”

“菽之一物,乃是发源于我中国,如今将其传播西域,意义非凡。”

“教西域之民做豆腐,食豆酱,亦是造福苍生。”对于这些即将出行的学生,唐院长每日里也是谆谆教诲。

罗用这两天则是常往铸铁坊跑,主要就是为了给他们准备一两口轻便耐用的精铁锅。

他们这个队伍很快就要出行了,罗用叫他们出去教人做豆腐做豆酱的,这些东西如何能够吸引当地百姓,那肯定还得做出美食让他们尝尝滋味。

这件事的意义很重大,所谓民以食为天,传播饮食文化,其实就等于是在传播幸福生活。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