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南北杂货 > 第406章 谋划

南北杂货 第406章 谋划

作者:报纸糊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2:40 来源:书海阁

长安县子脚下,各种势力盘根错节,长安县令哪里又是那么好当的。

皇帝老儿老奸巨猾,罗用这次回往长安城,若他在这般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果然吃瘪,那皇帝也是比较乐意看到的。

坊间百姓不都你罗用有才干,把常乐县治理得比长安城还好吗,然而就算你那么有才干,到了这长安城还是不行了吧,更别我这个当皇帝的,治理的可是一整个国家啊。

罗用要是能把这个县令当好了,皇帝那儿也不亏啊,既然你们都罗用有才干,我就把他调回长安城给你们当父母官了,你们看看,我这个皇帝果然很有胸襟吧。

这回让罗用回长安城,皇帝也是想好了,将来甭管罗用和各大家族怎么闹腾,他都不掺合了,他现在这个血压实在太高了,需得静养,不宜动怒。

没几日,圣人要调罗用回长安城当县令的消息便传开了,果然,长安百姓对李世民的好感度顿时上涨不少。

先前还有人怨皇帝不把红薯种子分与城中百姓,这会儿不少人又改口了,都圣人体察民情,着实很难得,要有什么不好,那大抵还是如今这位长安县令不够好。

长安县令:呵呵!

换那罗用回来给你们当县令,果然就那般好?且等着吧,有他哭鼻子的时候。

罗大娘这边,通过四娘与白家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便安排了她铺子里的一名青壮,带上她的亲笔书信,快马加鞭奔赴常乐县而去。

朝廷这边突然要调罗用回来,事出突然,她这边早一日把消息传给罗用,罗用那边就能多一日的工夫做准备。

别的不,光是那水渠的事情就是个问题,罗用在那常乐县中经营数年,这一次终于决定倾其财力,去修这一条水渠,如果到时候调令下去了,罗用走了,那条水渠还未修完,结果下一任官员就接手了,那官员若是不能好好把这一条水渠修完,那罗用先前那番努力岂不是白费,那官员若是修完了,那么这一条水渠最后又要算作谁人功绩?

长安城这边虽然已经了要调罗用回来,但是调令一时却并没有那么快下来。

这边要调罗用回长安城,那么原本的长安县令又该如何安排,常乐县那边,又该让谁去接罗用的班,这些都是需要好好讨论的问题,官员调动并非儿戏,这其中也会牵扯到利益争夺以及派系之斗。

最后,时任尚书左仆射的萧瑀推荐了一个人,他丁敏此人曾在陇右道铺设水泥路,对那陇西之地颇为了解,再加上此人勤勉正直,刚好那陈皎一早就想回中原了,他建议让丁敏过去担任瓜州刺史,将那陈皎换回来。

丁敏此人,便是早些年在陇右道铺路的丁朝议,那一次铺完那条水泥路回京,他也是升了官的,只是这些年下来,却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发展,之所以会这般,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背后缺少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支撑。

萧瑀这个人刚正不阿,人品很好,但就是有些刚正过头,不太能容人,丁敏倒是刚好入了他的眼。

这一次萧瑀推荐丁敏去往瓜州,也是为他考量。如今陇右道能产白叠花,罗用他们又在那片铺了许多轨道,开了许多作坊,开发建设得很是不错,早已不是过去那般贫瘠模样,对于像丁敏这种在长安城跟别人拼身家完全拼不过的人来,去那里当官,也算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而陈皎的家族,则趁着这一次机会,在山南道那边给他谋了一个刺史的职位,顶替的是一个年纪大了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刺史的缺。

对陈家人来,陇西那边虽然不错,奈何陈皎背运,手底下管着一个像罗用那种特别能出风头的刺儿头不,后来又多了个郭孝恪那样的顶头上司,再让他这么在那边待下去,也难有什么发展,不若还是调回中原,毕竟他们陈家也不算是特别强有力的一流世家,家族中真正有才干的青年子弟也不多,还是把陈皎弄回中原这边再培养培养,不定将来也能有些成就。

至于那原本的长安县令,这两三年他虽然政绩平平,这一次调任,却是直接进了中书省,成了一名中书舍人,可见其背后的家族力量之大。

时下的朝堂行的乃是三省六部制,那三省分别就是中省、门下省,唐代这时候没有设丞相职位,这三省的头头便相当于丞相,这三省的二把手便相当于副丞相。

只有尚书省比较特殊,因为李世民常以尚书令自居,便没人敢当那个官,所以通常来,尚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基本上也就等同于丞相之职。

这么一看,朝廷中好像很多丞相的样子,事实上有些职位是常年空缺的,朝中并没有那么多丞相。

而那中书舍人,就处在比副丞相略低一等的位置。

这中书舍人一职总共有六个人,最终谁能上升,那肯定还会有一番竞争比斗,若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家族势力做支撑,很难在这样的争斗之中占据优势。

这些饶安排很快都定了下来,倒是在罗用走后空出来的常乐县令一直,搁置了好些时日,一直没能议出一个具体的人选。常乐县令一职,官职虽然低微,又是不入流的地方官,但是常乐县那地方现在好东西不少啊,别的不,光是那钍石灯罩作坊,以及那轧棉机作坊,对不少家族来就很有吸引力。

这件事拖延了不少时日,罗大娘这边也很关心朝廷会派谁去接任罗用的官职,一直也都关注着,时常找人打听。

结果等到最后的人选定下来的时候,罗大娘很是大吃一惊。她如何能想到,白家人这一次,竟是要把他们家族中的长子嫡孙白以茅,送到陇西去当县令。

这个白家虽不在时下的五姓七望之中,但是在长安城也算是比较靠前的大家族了,怎的好好的,竟是要把白以茅送到那边陲之地去当县令?

听闻别的家族虽然也想要常乐县令这个职位,但是他们碍于身份脸面,并不肯让家族中十分要紧的子弟前去赴任。

相较之下,白家这一次直接拿出一个长子嫡孙,那就显得很有诚意了。圣人以及朝堂之上那几位不参与这场争夺的大臣们,其实也还是很看重常乐县这个地方,白家人这般郑重其事,自然也就合了他们心意。

而白家这边,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白以茅这个年轻人早几年虽然看起来还有些不着调,其实做人很有底线,骨子里甚至还有几分侠义,这样的人并不很能适应官场上的倾轧磋磨。

白家长辈爱惜他的正直品质,也不愿意让他在羽翼丰满之前,便早早步入官场这个大染缸,既不想看到他被挫伤了志向,也不想他过早地学会妥协圆滑。

而今前太子已然被废,魏王李泰也已离了长安城,只余下这新太子李治留在圣人身边,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他必定就是未来的君王了。

在之前那一场储君之争中,他们白家人既没有站李承乾也没有站李泰,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定可以获得李治的好感,只要他们白家人细心经营,将来总不会太差。

眼下这新太子尚且年少,朝中还是圣人掌权,这时候过多与之接触亦是无益,平白招惹圣人不快。

待到过些年,新帝登基之时,必定也会有一个意气风发,想要开创一番宏图大业的阶段。

届时再让白以茅回来,年轻人意气风发,见多识广,对那西域又有许多了解,正合了李氏父子一直想要经略西域的想法,再加上白家人这些年的细心经营,如此一来,白以茅应是能够得到重用。

让白以茅去往常乐县,是他们白家人对白以茅仕途的一个安排,也是对他们白家整个家族未来的一次谋划。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也要冒一定的风险。

他们之所以愿冒这个风险,也是因为罗用早前在信件中曾经过,在将来的陇西,西州、伊州、瓜州、沙洲这几个地方,将会形成一个黄金四角,繁荣昌盛堪比中原。

这是罗用这些年努力的方向,也是他所预测的未来,虽然未必绝对就能成真,但是白家人还是愿意让白以茅去那里搏上一搏,若是搏赢了,那他将来就是士族大家之中,青年才俊这一辈的顶尖人才,前途不可限量。

临行之前,白家长辈对白以茅也是有许多交代。

“你且去,到了常乐县那边,好生听三郎安排,莫要自作主张。”

“这一次便多安排一些家人仆从与你同去,听闻陇西民风颇悍,你亦善骑射,喜交友,此事倒是无需担忧。”

“去到那边,便无家长督促,切记,莫要耽于享乐。”

“你只管将那常乐县好生发扬光大,若是遇着什么难事,及时写信回来与家里大人商议,或可求教唐俭,此次我等亦有书信与那唐俭,让他对你多加照应。”

“郭孝恪是个粗人,却也不傻,你虽出身士族,在那河西之地,却也莫要与他争强,他无事应也不会招惹于你。”

“县尉郭凤来乃是朝廷这边安插过去,此事你亦知晓……”

“……”

“罢了,就这些吧。”

“甚时候你若能将那常乐县经营得比晋昌城更好了,我便上奏君王,将常乐县改为瓜州治所,你可知我言下之意?”

“我知。”

“丁敏此人亦是良才,将来他的事情,我等自有安排,你且好生与之相处。”

“喏。”

喜欢南北杂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北杂货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