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五十四节 夜读管子

大国崛起1857 第一百五十四节 夜读管子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客家人的小算盘打的很好,他们表示愿意让出来水口一带的过去完全归属于广府人的土地,但是有争议的土地,都得归客家人,同时要求朱敬伦保证,以后新安的乡勇不准干涉客家人的事情。

有争议的土地包括那些田地界限不明的,土人执红契,客人执白契的,以及一些因为历史原因,土地所有权在土客双方多次变动,已经说不出归属的土地,这些都归客家人所有,让出来的土地,则是过去广府人持有,广府人耕种,跟客家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土地。

可以说客家人自认为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而且在他们心中很可能是巨大的让步。

但显然这些不可能让广府人满意,光是一条这些仅限于水口一带,而且还要朱敬伦保证撤走新安县勇,双方吵的很厉害。

朱敬伦则很欣慰,终于肯谈判了,有的谈就好,就怕都不谈,乱打一起,那样是不可能建立规矩的。

提供场所让双方吵架也好,打架也好,只要不出人命,就不干涉,看他们自己能谈个什么玩意出来,结果朝了三天后谈崩了,各自叫嚣着骑驴看唱本。

客家人大概是看到水口这一带,他们实在是啃不下来了,才肯松一小口,本钱很小,却想换一个大大的利益,显然他们还没有做好妥协的准备。

广府人确实下本钱了,人越聚越多,当然不都是水口的,而是看到朱敬伦真的帮水口人收回了土地,其他地方的乡勇也都来了,比如北边鹤山云乡的,东边开平仓城一带的,还有南边新宁四九、五十一带的都来了。

水口这个地方好啊,四县交界之处,北有鹤山,南有新宁,东有开平,西边就是新会,而且有水路相通,从这里就能辐射四县,也就能汇聚四县乡勇,平息四县械斗。

因此朱敬伦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打算离开这里了。

只是客家人因为打不过,想要让出水口一带的土地,诚意远远不够,但却表露出能够谈判的意向,这是好事,诚意不够,那是因为压力不够,朱敬伦给他们的压力太小了,只是守着一座碉堡,让客家人来攻打,对对方没有实质性威胁,必须主动出击,主动攻打他们。

留下两百人,十门炮守卫碉堡,责令黑狗手下两千兵丁,瑞典军官团,一百炮兵,全部出击,先往北攻打云乡,帮云乡土人收回他们的土地。

朱敬伦就不打算去了,他留在这里是等着主持签订乡约呢,可不是有兴趣看洋枪队屠杀客勇。

这时代可没什么娱乐,他就看书。

他看书的速度很快,说一目十行那都是慢的,基本上一页书他看一眼,就尽收眼底,刻到脑子里了。体内的外星机械体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而且是跟人体融合度完美的计算机,那么辅助大脑进行这么点记忆功能小菜一碟。夸张的是,这翻一页书,可不仅仅是记住,已经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也就是说,这一页纸这么一番,其中的内容朱敬伦是用自己的大脑加工过的,是以他的世界观进行了解读,然后存入脑子里的带有他个人理解的知识,而不仅仅记录下来的死素菜和信息。

很夸张,朱敬伦最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夸张,但后来发现也是有限制的,太快的话,他自己都受不了,有一次他飞快的翻书,记忆、思考同时进行,突然脑子一热,眼睛一黑,险些晕倒,这才想到大脑运转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他的心脏给大脑供氧不足。

朱敬伦觉得,自己现在就好像是空有一颗超级处理器,其他硬件却跟不上的情形。

因此最后摸索到一个适中的速度,那就是一秒翻一页书,这样让自己最为舒服。

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消耗的能量大概占据人体总消耗的四分之一,有科学家解释说,如果把人换成羊的话,意味着仅仅是维持大脑的运转,就要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吃草,由此断言人类能进化成智慧生物,跟开始食用肉类是不无关系的,因为只有使用高能量食物,人才有机会坐下来慢慢思考。还有人据此推论,假如有外星人的话,人类最好不要对外星人抱有太高的期待,那可能意味着危险,因为同样的道理,外星人可能是吃肉的,而食肉动物的道德一般来说并不值得信任。

朱敬伦脑子打了个岔,大脑太活跃了就这点不好,往往从一件事能联想到很多,他放下胡思乱想,接着开始读书,现在读的《管子》,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可是每读一遍,依然会引发他的深思。

他突然发现管仲这个家伙太厉害了,或者说《管子》这本书太厉害了。

朱敬伦读过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也读过晦涩难懂连相当于超计算机的他都难以解读的《易经》,读过玄之又玄的《德道经》,读过俊美飘逸的《庄子》,读过《司马法》,读过《韩非子》、《法经》等诸多经典。

可以说能找到,没有失传的古代经典,他几乎都读过了,也感悟了很多,但是读《管子》对的感触最深,震惊最大。管子这本书,他不是一本而是一整套,从经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阐述了管仲的治国理念,他发现这大概是诸子百家之中,唯一一本如此全面的政治经典,不像孔子是从仁义道德为核心出发,算是以德治国,法家玩的是权力,追求的是以制度治国,兵家讲一些利益,但主要还是讲胜败和军事问题,唯独这一本管子,他包罗万象,兼容包并。

值得注意的是,管仲本人比老子、孔子这些人所在的时代都早,也就是说,他早在诸子百家形成之前,就已经写了这么一本兼容包并的书。

朱敬伦从管子中看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比如尊王攘夷,这是孔子都很推崇管仲的原因之一。

管子说国有思维,曰礼义廉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如果不是读了管子,朱敬伦还以为这是儒家思想呢。管子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好像又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管子还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说,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看到这些又以为管子是法家中人。事实上管仲也被推为法家代表,不知道当初商鞅那些人是不是手持管子在立法。

最让朱敬伦惊叹的是,《管子》中的富民理论。最有力的是“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句名言,接着引出一段论述:民富则易治也。治国常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有秩序的国家容易富裕,混乱的国家肯定贫困,这种道理没错。

管子还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让朱敬伦不由得想到后世无数穷国的人都脑门削尖往发达国家移民,不惜偷渡,同样中国北上广地区的学生绝对不会把户口转到外地,因为地辟举****留处啊。

朱敬伦又放下了书,以他的超强大脑,也需要好好消化一下,管子一书,当真是一字千金,每一字都需认真品读。

真是感慨万千,诸子百家都能从管子中找到影子,跟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杂而不精不同,管子虽然分门别类,可是思想却很统一,各家各派中能理出一整条清晰的逻辑线来。

这意味着:

管子是一套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

他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社会,从法律的角度解释社会,也能从道德,从教育的角度来解释,更厉害的是他能把这些都窜连起来。

管子说,“明智礼足以教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生矣”,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教育(明智礼),立法(申宪令),经济奖励(庆赏),执法(振刑罚),民心(皆说善),做到这些就能“暴乱之行无由生矣”,也就是成为发达国家了。

感慨归感慨,当然朱敬伦也读到了许多管子中落后于时代的内容,比如用很大的篇幅解释农耕,警告统治者不要误农时等等,当然也不能说落后,因为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误一次农时弄不好就要亡了一个国家,就是到了明清这个封建末期,遇到灾荒,不也产生****。

虽然管子强调,从君王到官员都必须守法,君王要:“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官员要:“奉主之法,行主之令。”“有法度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百官之事,案之以法,则奸不生;暴慢之人,诛之以刑,则祸不起”。“法立令行,故群臣奉法守职,百官有常”。

强调法律要公正:“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国乱。”

强调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返之,枉法而从私,毁令而不全。“

还描述了法制社会的目标:“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即人人守法。

可是朱敬伦还是看出,管子的思想还是多有不足之处,比如基本上认为国君对于法律,只需要自治,需要自我约束,而不是法律能够强行约束君权。

在比如立法程序方面,管子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说的是法令是君臣共立,而不是全民共立,这一点跟现代法律思想还有差距。

但总之他在绝大多数方面,已经达到后世法治社会才会出现的各种要素了,而这是中国古人在两千七百多年前写出的书。

朱敬伦觉得他手持《管子》可以读的心绪共鸣,放下《管子》就能有强烈的以此治国的愿望,朱敬伦真的对管仲这个人时隔两千多年投去了深深的敬佩之心。

可有一点,《管子》真的是管仲写的吗?对此朱敬伦开始严重怀疑起来。

;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