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七十九节 推销自由贸易

大国崛起1857 第一百七十九节 推销自由贸易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离开美国,完全是临时性的,因此形成显得有些匆忙,对很多商人子弟?6??说,他们还颇为遗憾,因为美国人给他们准备的参观行程才进行了一小半,对初来乍到一个新世界的年轻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能够尽情游玩让人失望的。

但是他们听对他们十分感兴趣的英国船长说英国比美国更强大,更富足,英国才是这世界上第一流的国家的时候,他们就有些期待了,当然他们不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因为他们来自中国,但是不妨碍他们把英国当成洋人中最好的国家,值得去见识一下。

这时代的造船技术,让速度最快的飞剪船,横越大西洋,往来英美只需要十三天。

他们乘坐的就是一艘飞剪船,不过他们的船长是个稳健派,拒绝了纽约港上另一艘邀请进行竞速的飞剪船,一路平稳的到达伦敦时,已经过去了十八天,时间正好到了五月。

使团的日程早几日传到了伦敦,而伦敦却早在两个月前,就得知有一个中国使团,即将访问英国,而且希望向英国呈递外交文件,消息是从香港发回去的,朱敬伦跟额尔金接触之后,额尔金甚至将朱敬伦提交的外交文件印制了副本,派最快的军用邮船送回伦敦,这种船风帆和蒸汽机动力混用,比飞剪船速度更快,从中国到英国最快不到三个月时间。

因此就在中国人刚刚到达美国的时候,其实英国人就已经知道了情况,但是英国政府对如何接待这只代表团,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因为他们跟美国不一样,不需要借助这样一个使团来彰显政府的合法性,而且他们收到了额尔金的详细报告,向他们报告了广東目前的复杂局势,这只代表团就是为此而来。

这只代表团希望当面向英王请愿,放英国放弃割让广東的领土,这让政府官员十分的忧虑,作为第一支访问英国的中国代表团,哪怕只是一只地方政府派出来的代表团,英王也不是不能接见,可问题是,对方有可能在面见英王的时候,提出十分不合理且可能让双方难以收拾的局面,根据额尔金的说法,对方对国际外交惯例极为陌生,且形式态度过于情绪化,如果让这样的代表团见到了英王,万一跟英王产生了面对面的冲突,会产生外交纠纷的,即便没有外交纠纷,让女王难堪也是对英国形象的打击。

因此绝大多数官员不赞成女王接见这只使团,但在是否允许这只使团参观议会并讲话,大家产生了分歧,有的说让这些野蛮国家见识见识西方文明的最高典范,英国的议会制度,能够很好的让他们对英国产生敬畏感,有的表示,议会是神圣的地方,让这些野蛮人进入一会,是对英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冒犯。

两方虽然都带有种族主义倾向,一方积极,一方保守,谁都说服不了谁,直到陈芝廷使团在伦敦上岸的时候,英国人政府还在为怎么接待这只使团进行商议呢。

政府,尤其是外交部的怠慢,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部门都无动于衷,至少商业部就十分积极,因为他们知道这只使团的详情,知道这只使团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广東最有影响力的商人,而这些商人,正是英国商业最大的客户,因此商业部无论如何是不能怠慢的,他们甚至还希望通过这只代表团,促进中英之间的贸易发展呢。

不懂外交礼仪有不懂外交礼仪的好处,来迎接他们的是英国一个商务官员,陈芝廷他们也不在乎,因为不明白,当对方安排他们住在伦敦一家酒店的时候,陈芝廷还积极的询问他什么时候能见到英国女王。

当面跟英夷女王论理,这是陈芝廷最大的动机,也是他之所以愿意带着悲壮的心情,踏上前往西方的军舰的最大愿意。

当日让他代表新安县初访欧美的时候,朱敬伦告诉他是在为国家尽忠,首先到美国道歉,是出于制止美国向北平发兵的举动,陈芝廷心理挣扎过,但是他决定为国牺牲自己的尊严,他愿意出面向被打死的美国海军士兵家属致歉,对他们进行抚慰。

可惜的是,美国的分裂由来已久,排除的代表团座舰竟然也是一南一北,北方是明尼苏达号战列舰,南方则是密西西比号巡洋舰,结果南方的战舰被打沉了,可是南方分裂了,让陈芝廷没能够为国牺牲一下自己的尊严。

所以他们直接就来了英国,对于陈芝廷来说,英国才是这次出访的根本目的,尽管有在美国经受的一次工业文明的洗礼,但是陈芝廷这种举人还是很难改变把洋人当作蛮夷的心态,面见英国,当面斥责,或者说叫论理,对他来说依然很有吸引力,他要用仁义的圣人教诲,好好跟这洋人的女王说道说道,让她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

朱敬伦都不知道,陈芝廷是抱着一种上国使臣初访番国,抱着天嘲钦差面见藩王的心态来的,要是知道,他就该庆幸英国人没让他见女王,否则麻烦不小。

英国商务部官员含糊其辞,他只能代表他的部门,对政府目前的矛盾并不知情,也不关心,只表示他会传达相关信息。至于政府其他部门会不会介入,他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商务部从外交部门得到美国那边发来的公函,美国人告诉英国,广東使团会在这几天到达,希望英国能够做好相应的接待工作。美国人是出于对这只使团模糊的外交观念,以及中国跟英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外交关系的原因考虑,才代为转达这一信息的。可是商务部不是第一个从外交部门收到通告的,但却是第一个行动起来的。

之后商务部官员开始不断的跟陈芝廷进行交谈,他知道这只使团没有任何外交任务,是一只考察团,但毕竟是第一支使团,因此他们的观念,很可能会变成广東对英国的观念,用观念影响世界,正是英国人最擅长,或者说一力推进的。

安排了使团其他成员到英国各地参观,商务部研究员威尔逊则亲自陪同陈芝廷,他邀请陈芝廷参观了伦敦大大小小的工厂,造船厂,邀请他参观收藏有世界各地、各民族文物的一个个博物馆。

但他的目的绝对不是这些,跟美国的目的也不太一样,美国人还只是懵懂的希望广東使团看到他们最美好的一面,所以展现的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发达的一些区域,英国人则在展现除了发达之外的一些东西。

威尔逊让陈芝廷看的那些工厂,往往专业化极强,生产钉子的,生产螺杆的,生产管材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套设备的生产厂,他的目的很简单,再向陈芝廷推销他们专业分工的理论。

其实就是亚当斯密《国富论》那一套理论,告诉陈芝廷,通过劳动分工,相互有优势的国家各自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自由交换,会大大的提高双方的生产能力。

从分工引导出了自由贸易的改变,用分工合作给自由贸易注入理论依据。

现在的英国人,后来的美国人,都十分擅长这一点。

亚当斯密这种学者,他们总是能提供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出来,然后供这些政客们选择,推广,接着去忽悠别人。

可惜的是,亚当斯密活着的时候,英国还在保持重金主义,实行严密的贸易保护政策,但是亚当斯密死了十几年后,他半个世纪前撰写的经济学巨著,突然爆红。英国从上到下,开始推崇这本著作,因为英国人这时候完成了工业化,他们的工业水平站在了世界制高点,美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工业加起来都没有英国比重打,更不用说技术和效率方面的差距了。

是英国到了搞自由贸易的阶段,所以他们才捧出了亚当斯密的著作,并将亚当斯密这个人也捧上了神坛,向世界各国推销他的理论,忽悠这些国家说,英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尊奉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就是因为英国倡导自由贸易。

后世经济学家认为,英国希望通过采用自由贸易,向全世界的竞争者开放英国市场这个有吸引力的诱饵,借此说服他们把生产要素放回到农业中。比如德国就不应该跟英国工业品竞争,不应该生产钢铁,而应该多生产大麦和黑麦,用来交换英国价格更有优势的工业产品。法国就不该生产纺织品,多制造红酒和奢侈品就行了。

这时代很多国家都吃了这一套,拿破仑三世刚刚当皇帝后,1860年与法国签订了科布登舍瓦利耶条约。英国为自己不能生产的法国红酒、丝织品、手工制品等产品提供优惠税率,而法国则放开对英国钢铁制品、纺织品等工业品的贸易限制。

结果是让法国的纺织工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

德国人就很聪明,他们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关税同盟,普鲁士或者强制,或者谈判建立了一个包含大多数德意志邦国的贸易同盟。

最终的结果是,靠保护发展起自己钢铁工业和制造工业的德国,将丝织品和奢侈品高度发达的法国胖揍了一顿。未完待续。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