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三百一十二节 诺贝尔的事业心

大国崛起1857 第三百一十二节 诺贝尔的事业心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西方人在工业时代展现出来的冒险精神,对金钱的渴望,等等素质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大批民营企业家身上才出现过。

冒险精神是继承自大航海时代,对金钱的渴望也算一脉相承,但更多的是新技术,新思想出现的结果。

很难解释他们这种为了钱一往无前,对生命安全完全无视的精神,这种心理动机是不可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应该说是出于一种对成功的渴望,隐含的心理动机则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老诺贝尔绝对是这种人之一。

现在朱敬伦已经想起了诺贝尔的身份,他体内的机械体完全启动之后,大脑功能得到了完全的开发,隐藏在大脑深处的记忆,即便是最微弱的记忆,他也都想了起来,从小学时候课堂上背诵的文章和数据,到后来偶然间在街头扫到过的海报内容,只要大脑里有信息,现在都变成了记忆。

他记得自己曾在一个诺贝尔奖的展览上,看到过诺贝尔的简单介绍,其中提到了诺贝尔的父亲,仅仅只有一个名字,身份上则说是一个发明家,但足够让朱敬伦判断出,自己工厂里这个诺贝尔,并不是发明火药的那个家伙,而是那个家伙的父亲,这个是老诺贝尔,那个是小诺贝尔。

老诺贝尔的人生经历和冒险堪称传奇,只可惜他不够成功,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儿子,因此他的事迹直接就被隐藏了起来。

这个人的个人品质跟任何一个成功者一样,那就是很努力,很执着,他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那个年代,瑞典国家还没有能力为每一个人提供优质的教育,另外他跟所有创业者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不是一个好学生,他不喜欢学习。

他的家乡是一个商业港口,母亲娘家有一些做水手的亲戚,于是他十四岁就被送去做了海员,一共做了三年水手,到过地中海,也来过东方,不过是在印度,并没有到过中国。

三年大海上的磨砺,让他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回到瑞典后他对绘画和建筑升起兴趣,自学了一年之后,进入了斯德哥尔摩工艺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优异,拿过三次奖学金,最后还担任了学院机械系的设计员和助教,在这里他培养出了设计和建造的爱好。

毕业后开始创业,先是跟合伙人合作,最后自己干。他建造过很多东西,浮桥、木房,和制造各种机床,性能能得到公认,并且还发明出一种命名为诺贝尔机械运动的机械技术,在这个技术上设计出了先进的碾压机。

二十二岁的时候,他在瑞典建立了瑞典第一家橡胶工厂,投身于这项新材料的研究,可是他用橡胶制作的各种产品在瑞典根本找不到市场,瑞典军队也买不起他制造的橡胶浮桥,日子过的十分紧张,只能住郊区最便宜的房子。

几年之后诺贝尔迎来第三个儿子的时候,他破产了,但这种人是不容易消沉的,很快就决定去俄国冒险,在俄国统治下的芬兰结识了一个俄**官,这军官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将一种水雷技术引入了俄国,俄国沙皇给予了几千卢布的奖励,他用这笔钱开办了一个军用机械工厂。

三年之后老诺贝尔在俄国扎下脚跟,这才有能力接家人到俄国跟他团聚。

他的工厂在工业基础落后的俄国,属于比较先进的工厂,生意发展的不错,但是限于俄国的市场,规模并不算大,真正迎来发展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俄国需要大量的军需,他的工厂得到了大量的订单。

老诺贝尔不断的扩充规模,困难很多,比如被英法封锁的俄国无法进口机器设备,幸好他自己就能够生产,排除一切困难,雇佣、培训基础知识比较贫乏的俄国工人,自己生产各种设备,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他的工厂已经扩大到了一千人的规模。

诺贝尔这种组织一千人生产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在朱敬伦建立兵工厂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有一百个成熟的技术工人,但诺贝尔带出来的学徒更多,水平也最高,朱敬伦为此还给他发了两千两银子的奖励。

老诺贝尔在俄国的工厂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軍方就取消了那些订单,结果他的工厂欠下了大量债务破产了。

这一次的失败,让他在俄国经营二十年时间的心血荡然无存,他自己回到了瑞典,留下三个儿子依然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在工厂中工作,试图挽回工厂。但他并没有消沉,回到瑞典后,依然试图创造新的事业,开始研究火药。

之后就被朱敬伦招募到了广东来,一晃就是三年,这种人真的很难留住,他攒够了钱,合同也到期了,就马上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

他找了三个合作伙伴,凑够了一万两银子,还想办法从赤湾村他一个学徒家中,租到了两亩地,可以说他开工厂的一切准备已经就绪了。

这时候他开始为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找客户,他盯住的依然是朱敬伦的军队,因为兵工厂的关系,他跟很多军需官都认识,不断的跟这些人讲述他将要生产的功能和品质,并且生产出了样品,一个个给这些军官做演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或者他用了一些其他的手段,总之让军需官将采购需求报到了朱敬伦这里,因为采购的不是常规用品,所以他们得特别提需求。

这是一种橡胶制品,诺贝尔的命名是,可以搭建浮桥的成套军用背包,这种军用背包,放在地上可以当作床垫,相互之间有挂锁可以连接在一起,充气后就能组成浮桥,诺贝尔认为在广东这种河流众多的地区,十分需要一种这样的产品,他就是用这个产品,打动几个同在兵工厂中工作的同事跟他合作的,甚至还拉到了二十多个学徒跟他们一起打拼。

也打动了朱敬伦手下的军需官。

等报告抵到朱敬伦手里的时候,他知道已经晚了,或者说就算早知道,他也无法阻挡诺贝尔这种人创业的决心和渴望,他就不是那种能够老老实实给别人打工的人。

很快朱敬伦就接见了诺贝尔,跟他商谈他的产品的问题。

诺贝尔的军用背包在河边进行展示,吸引了很多人,他成功的利用背包搭建了一座连接东炮台的浮桥,人走在上面不够平稳,但也不至于跌倒。

“你如果能够改进他,让马车在上面走的话,我想我很乐意采用他组建一只专业的舟桥部队。”

朱敬伦给他提出要求。

这样的要求大概军需官也跟他提过了,他竟然早有准备,让同事抱过来一些木板扑了上去,就是一座坚固的浮桥。

诺贝尔还继续道:“我们还可以改进,给上面加一些连接木板的挂锁,这样我们可以在半个时辰之内,建造一座一百米以上的浮桥,这对您的军队作战绝对有巨大的帮助。”

朱敬伦点点头:“好吧,如果你的新产品能够达到你所说的性能,我会采购三百件。”

诺贝尔的报价是一百两,三百件就是三万两的一笔生意,对于这个时代的工厂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订单了。

看到他彬彬有礼的向朱敬伦弯腰抚胸,可转头就跟同伴们拥抱在了一起庆祝,完全像一个孩子一样高兴。

不由让人感叹,社会的进步,到底是靠技术来驱动,还是靠着这些敢冒险的企业家精神不断的驱动呢。

朱敬伦高兴不起来,他觉得他要失去了一个人才了。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还没有失去这个人,他将在广东继续他的事业,朱敬伦失去的,只是对一个人才的额控制,只是不能让这个人才在他的工厂里工作了。而一个容易被控制,一个肯兢兢业业把某项工作做一辈子的人,反而很难成为诺贝尔这样的人。

收起略微失落的心情,他现在最要紧的,是将诺贝尔的那些同事,那一百个老技术人员留住。这些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工作了三年,他们了解中国人,对朱敬伦来说,这三年是巨大的时间成本,在浪费三年时间培育一批技术人员对本地的认识,他承担不起这个成本。

兵工厂的负责人是威廉,他是第一批就到广东的顾问之一,他是一个机械师,现在朱敬伦已经知道,他在瑞典的国家兵工厂中有长达二十年的工作经验,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说他是有执照的机械师也不算说谎,因为他确实有执照。

这是一个算不上特别优秀,但是中规中矩,尤其是能够严格执行程序的古板的人,但也正是这种人能够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来,朱敬伦的兵工厂生产的大炮和步枪,至少在质量上来讲,跟英国货是没什么区别的。

对此朱敬伦相当满意,他生怕后世国企那种粗制滥造的情况发生,李鸿章建造的金陵机器局中生产的武器,李鸿章的淮军都不愿意装备,朱敬伦可不想看到这种事在自己的兵工厂发生。

所以任何方法只要能留住这些人,朱敬伦都愿意,直到中国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彻底成长起来,甚至要让他们的管理思想和工作习惯形成企业文化后,才能让这些人离开。

“威廉,你不觉得离开一个生活了这么久的国度,是一件很让人惋惜的事情吗?”

这已经不是钱的事情了,所以朱敬伦决定从感情入手。

威廉皱眉叹道:“是的,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了,可是我在瑞典生活了四十年。先生!”

威廉接着道:“我十分想念我的家人!”

对家的思念,是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朱敬伦知道他无法挽留这个人了。

但还是尽了最后一次努力:“如果方便的话,十分欢迎您将自己的家人接到广东来。”未完待续。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