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三百四十二节 谁来准备黄袍

大国崛起1857 第三百四十二节 谁来准备黄袍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新安第二军依然是新安子弟组成的军队,是闹饷之后就组建的,兵领也将近三年了,之后参与过高州等地的剿匪,这次进入韶州府打垮南韶连道乡勇,他们是主力。

在武器装备上,也是全步枪军队,跟新安军相比,也只是在火炮上有差距。

他们沿水路汇合新安第一军、五坑军一起,经过短暂的修正后,即可向梧州进发。

梧州是一座坚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广西出入广東的门户,同样也是广東出入广西的门户,谁占领了这座城,谁就有主动权。

都以为是一场恶仗,可谁都没想到,蒋益澧不等朱敬伦的军队到来,竟然在梧州劫掠了一番,然后北撤了,延桂江扯到了平乐,之后更是直接撤到了桂林。

朱敬伦此时还没能力攻占广西,他不是流寇,他占据一地,就要保证有能力站得住脚,猴子扳抱米的事儿他不干,站不住脚,打来打去平白损失兵力不说,老百姓跟着遭殃。

蒋益澧大概也猜到了这点,他知道朱敬伦对梧州有必争之心,但对广西其他地方没有觊觎的想法,所以他干脆让出了梧州城,他手里的兵可都是家乡子弟,一个都死不起,更重要的这些兵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有这些兵朝廷就得对他委以重任,没了这些兵,曾氏兄弟不接纳他,左宗棠也不帮衬他,他就一无所有了。

这或许就是曾氏兄弟不待见蒋益澧的原因,因为这是一匹独狼。

控制梧州之后,朱敬伦调集力量修复梧州城,加固城防,派驻官员安民。

同时还恶作剧一般的给清廷上了一封奏折,弹劾蒋益澧造反,无故兴兵犯境,还在梧州烧杀抢掠,请求朝廷擒拿凶犯。

他依然还没有跟清廷撕破脸,不过已经事实上决裂了,真正扯旗也就是这一两个月。

因为一两个月内,曾国藩跟洪秀全就能分出胜负,然后就能腾出手来对付朱敬伦了。

必须赶在湘军之前,想好对策,招兵买马?

这不是兵力的问题,这是战斗力的问题,太平军动辄二三十万人,还不是被湘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乌合之众招的再多,也是白扯。

可要在短短一两个月内训练出足够对抗整个湘军集团,甚至还要面对数量同样庞大的李鸿章淮军,左宗棠楚军集团,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参谋们在瑞典顾问的帮助下,接连进行兵棋推演,每一次都不乐观。

伍崇曜从上海得到的消息称,早在上个月,湘军就攻占了紫金山,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南京跟外界最后的联系也中断了。

断绝了外援,洪秀全困守孤城,不用打,饿也饿死了,有一种说法就是,洪秀全是因为吃草团吃死的。

洪秀全一死,十万湘军必然南下,也许他们清剿太平军的余部还需要几个月时间,但是绝对不会拖过一年,现在已经是1864年4月了,最多半年时间。

事实上,朱敬伦已经开始放开了招兵了,广府各县的军队收回来,当时一个县派出去一百人,允许招募一千人,广府十四县集中起来,就是一万四,惠潮嘉道尤其是潮州府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惠潮嘉道招募两万新军不难,新安两个军,加上五坑一个军,收编的大洪军,收编的高雷阳道绿营团勇一个军,广府军,潮州军,以及方山在五邑地区招募的保乡团两万人,总兵力九万多,十万人了。

招人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战斗力,湘军跟太平军已经厮杀了十几年,他们的战斗经验是用人血喂养的,朱敬伦手里的兵,见过血的,也就是新安一二两个军,五坑军,大洪军和高雷阳军,这五万多人,勉强算上械斗出来的五邑团勇,也不过七万多人,这么多人经过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训练的出来。

此时方山出了一个主意,跟太平天国合作,方山也看得出来太平天国完蛋了,天京失陷已经是必然,他不知道李秀成曾经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洪秀全不答应,说他有十万天兵天将,他谁都不怕,但方山知道被湘军四面围城,神仙都难救了。

但是天京背山靠水,湘军能攻占紫金山,但是他们不可能把长江填上,他们是靠水师封锁长江的,如果朱敬伦能派海军去从水路上支援太平天国,也许能打开一条水路。

这是一个妙计,也是一条毒计,起码朱敬伦是这样想的,他觉得拯救太平天国,在让他们肆虐江南,还会荼毒多少人啊。

但是转念一想,太平天国不把湘军钉在江南,让湘军南下广東,照样也要死人,最重要的是破坏掉朱敬伦在进行的改革。

在支援太平天国,背负巨大心理压力,还是不顾现实,做好准备跟湘军硬碰硬之间,朱敬伦没有选择,他只能支持太平天国。

跟方山商议已定,方山见朱敬伦采纳了他的主意,突然悄声询问:

“若发兵江南,得有个旗号。”

“是啊都发兵境外了,继续打广東的旗号肯定不行,也到了让三军将士知道他们为哪面旗帜而战的时候了。”不等朱敬伦感叹完毕。

方山几乎是蹦起来直接又砸了下去,跪在地上俯首贴地:

“臣,恭请陛下登基!”

朱敬伦答应了,就是答应做皇帝了,就是答应带他们逐鹿中原争霸天下了。

朱敬伦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他早就想过这天了,但是当下了这个决定之后,他反倒没有什么兴奋的感觉,倒是松了一口气一般,这件事一直以来竟然是一块压在他心头的石头,顿时轻松了下来。

至于做皇帝,他觉得他没有选择,不是他矫情,不把皇帝的尊容放在眼里,只是一个在共和国前期成长起来的人,皇帝一词在他心中贬义多过褒义,但理智的选择是,在此时此刻的中国,你只能选择用皇权来维系国家,搞共和那是扯淡。

他的感伤就来自于这里,汇成一句话就是,“我到底还是做皇帝了”。

朱敬伦看着方山跪了很久,跪到不自然的时候,才轻轻说道,“起来吧”。

方山跪的腿疼,但他没有在意,他把这当成强迫别人当皇帝的代价,跟要做的事情相比,这个代价微不足道。

“很多事情比登基重要的多,马上召集伍崇曜、陈芝廷,过来开会。”

方山走到门外,对侍卫耳语几声,示威马上去传话,陈芝廷和伍崇曜很快就跑进了巡抚衙门。柏贵来到广東后,朱敬伦就搬出了张家,跟柏贵住在一起,方便控制这个两广总督,同时也给外界一种他们是一体的政治意义。

陈芝廷和伍崇曜进到朱敬伦的书房中,迎接他们的第一句话就让俩人感觉有如五雷轰顶一般。

“我们该建国了!”

朱敬伦这么说。

陈芝廷跟伍崇曜都愣在当场,但俩人的想法决然不同。

陈芝廷是矛盾的,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他哥哥是清廷的户部主事,他是清廷的举人,陈家不但时代书香门第,而且通过兄弟俩的身份,他们算是官宦世家了,未来几代都会是当地望族,所以陈家在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是坚定的站在官府一边的。

伍崇曜不一样,他家是是世家大贾,财富上是顶级的,地位上是底层的,这种财富与地位的极端不匹配,让他们心理拥有巨大的落差,一方面旧时代给予了他们极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越是富裕,就越是渴望尊崇,富但不贵不是常态,谁都渴望富且贵的人生。

但是俩人长久以来,都知道朱敬伦迟早会走上这一步的,所以陈芝廷心中顿时升起,“还是走上了这一步”,“真的走上了这一步”,以及“终于走上了这一步”,他也轻松了,扣动扳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扣动扳机之前的煎熬,他有一种终于结束了的感觉。

伍崇曜则是惊喜,一种大商人终于到了买卖收获期的感觉,一种“终于来了”,“可算来了”,“真的来了!”这样一种在期盼中赢得丰收的感觉,所以伍崇曜心中没有矛盾,一瞬间的震惊之后,他第一时间跪在地上。

“微臣恭贺陛下建基立业,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芝廷这时候才醒悟过来:“陛下万岁万万岁。”

方山也跟着跪着,跟着磕头,等别人喊完了,他第一个说话。

“启禀皇上,陛下登基称帝当定国号,颁礼仪,祭祀天地,昭告天下,还要请番邦观礼。微臣不才,敢情司礼大臣一职,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方山想把事情赶紧定下来,他觉得礼仪这东西,他在这些人里最懂,当仁不让。

朱敬伦摆摆手:“这些事情你们商量着办。伍部长,你去通告各国,递交国书。陈大人,你通令各县,告示全民。大事就这些,至于登基大典那种事,你们看着办吧。”

说完径直走了出去。

一干人晾在里面,面面相觑,就这样让他们做主了,这不像朱敬伦一贯的风格啊,他向来很有主意,或者很不喜欢别人帮他拿主意,他喜欢给别人定规矩,但还没见过别人给他定规矩的。

不过转头一想,他们觉得也对,黄袍加身这种事,从来可不就是手下来准备黄袍吗,哪有当皇帝的人自己找裁缝做黄袍的。未完待续。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