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1)

大国崛起1857 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1)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这是一招险棋,朱敬伦自己也很清楚,他知道英国人并不想打仗,朱敬伦自己更不想打仗,尤其是跟英国人打,但鴉片贸易却是英国人无法割舍的核心利益,一旦失去鴉片贸易,英国势必再次在中英贸易中开始出现巨额逆差,在这个金本位的时代,意味着英国人不得不一船一船金银往中国运送,这不但会给英国的国际贸易造成巨大的麻烦,而且随着金银的流失,英镑的信用也会降低,这甚至会威胁到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问题。火?然 ?文? ?.?r a n?en`

总之一项高达四五千万两年贸易额的商品,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消费品那么简单,它已经具有了政治意义,哪怕它是毒品,英国也必须坚持维护下去。

可也正是因为鴉片贸易是英国人无法放弃的,所以朱敬伦才要动这个利益,只有戳到英国人的痛处,他们才会妥协。他们才有可能以放弃苦力贸易为代价,保住鴉片贸易,才能达到朱敬伦想彻底终结悲惨的苦力贸易的目的。

当然,这很屈辱,尤其是朱敬伦这种新中国时期培养出来的官员,他更难以接受一个国家向自己的国家武装贩毒和贩卖自己的国民出国为奴这两件事,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他必须为整个国家负责,在被人贩毒和被人贩卖国民为奴两件事中,他只能选择打击其中之一的话,他只能选择优先打击后者。

至于鴉片贸易问题,谁让现在的实力弱呢,这是一个列强瓜分世界的前夜,最黑暗最血腥的时代,这个时代弱者能生存下去已属不易,谈何尊严!

但即便如此屈辱,都有可能玩砸,时刻都绷着一根钢丝,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因为英国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国民变得富裕,所谓富涨良心,确实出现了一大批衣食无忧之下,展现出良知的绅士阶层,但这些人的声音能够影响英国政府一时,不可能长期左右英国的政策。

就好像美国的南北战争,因为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之后,英国国民踊跃的支持北方,让英国政府尽管很想支持南方,从而继续将美国南方当成原料来源地和产品市场,可却一时半会无法介入。

现在英国的舆论一时是挟制了英国政府,但不可能永远让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即便是最好的情况,英国迫于舆论压力,眼睁睁的默认了大明打击鴉片贸易,但长久的贸易赤字,很快就会让英国经济出现问题,这是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每七八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一旦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他们很容易就能将责任推到大明的身上,告诉他们的国民是因为大明限制贸易,才导致了英国的经济危机,操纵舆论以及嫁祸给中国这种事,后世的朱敬伦见的多了。

那时候在经济危机之下困苦挣扎的英国民众,也就没有那么多富余的良知了,他们那时候才不管大明限制的只是鴉片贸易,那时候他们会转而给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手段逼迫大明开放市场的。

因此一旦强硬的推动禁绝鴉片,朱敬伦知道战争也就不远了。

所以从一开始,朱敬伦就让军队开始准备,让他们做好跟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一战的准备,一旦战争爆发,最好的结果是大明刚刚组建的海军全军覆没,但是却能在陆地上抵挡住英国軍队,然后在长期封锁之下,被迫再跟英国签订一个保住面子却失掉里子的条约。

更坏的结果是海陆两面全部战败,那时候恐怕连面子都保不住。最坏的则是,英国人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她又拉上了法国人,或者其他什么盟友,那时候需要担忧的,就不是不平等条约的问题,而是这个新生的国家,能不能存续的问题。英法联军打败大明,他们会怎么选择,是将大明的国土交给听话的清廷统治,还是他们自己瓜分,抑或者他们允许大明继续存在,可从此只能是他们的傀儡政权。

总之朱敬伦心里很清楚,此时挑衅大英帝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动员军队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的同时,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后手。

那些已经到英国活动的特殊使团,他们大都是由商人子弟组成,而且是长期跟洋人做贸易的商人组成,他们懂得洋人的心思。

他们可不仅仅是收买几家报纸而已,他们更重要的使命,是用他们的手段,去游说真真正正的利益集团,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在报纸上制造舆论。

曼彻斯特商会,是他们重点游说的对象,他们是以私人身份来的,做的比较隐秘,未必瞒得住英国政府,但是却不容易给人抓住证据。

过去的四大行商之一的广利行卢氏后人卢薛昌,正是负责跟曼彻斯特商会进行公关的主要人物,当然他是以商人名义来英国人的,也是以商人身份拜访曼彻斯特商会的,同时也是以商人身份被曼彻斯特商会奉为上宾的。

卢家在过去也曾是跟潘家伍家并列的大行商,但崛起速度之快比之伍家尤甚。

卢家第一代掌门人卢观恒出身落魄,乾隆年间因生计无着才来到广州谋生,当时的伍家在伍国莹的经营下已经是一个饮食之家,伍秉鉴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富二代,而卢观恒却只能在商铺中打杂为生,一直到40多岁连一房媳妇都娶不上。机缘巧合他偶然在一次洋人的贸易中做了中间人,从此进入了跟洋人的贸易生意中里,十年之内就发家致富,成立了广利行,并且跟伍秉鉴平起平坐成为十三行总商之一。

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种崛起太快的家族往往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根基不够,说白就是一个暴发户。当卢观恒死的时候,卢家第二代掌门人卢文锦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这跟伍家的衰落一样,除了时代大局势之外,也是因为后继无人所致。卢文锦没有他爹的魄力,仅仅是将家族生意维持,在他的时代,卢家已经不能跟潘家和伍家平起平坐了,沦落成了一个普通的商行。

卢文锦没魄力,倒也不是一个败家子,他将他爹积累的巨额财富,不断的变成乡下的土地,倒是给卢家打下了根基,后来鴉片战争结束之后,卢家就关闭了广利行,全族回乡安然做地主去了。

但卢家过去曾经辉煌过,跟洋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朱敬伦希望利用这些行商的人脉,所以后来他就扶持卢家再次开起了广利行,而重建广利行的,就是卢家的第三代掌门人,卢观恒的孙子,卢文锦的侄子卢薛昌。

卢薛昌不是卢文锦的儿子,而是卢文锦的大哥卢文举的儿子,也是卢家退出商界后,唯一留在广州继续经商的子弟,不过他不再做贸易了,而是转行做起了凉茶买卖,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茶铺,后来他家的凉茶还颇有市场,知道解放之前,才被王老吉兼并。

因为卢薛昌本就是个商人,朱敬伦通过伍家鼓动卢家的时候,卢家就推出这个子弟,重新执掌卢家商业。

而这次让卢文锦来曼彻斯特也是有原因的,曼彻斯特是英国著名的工业城市,而英国的工业最主要的就是纺织业,卢家过去发家的手段之一,就是基本垄断了跟东印度公司的纺织品生意,而且他们不是卖,而是报销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棉花,因此在这个行当,卢家有经验积累,卢薛昌重开广利行之后,也继续做起了纺织品贸易。

曼彻斯特商会中,势力最大的也就是纺织业商人,他们不但是一股商业势力,在英国这个日益资本化的国家,他们还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英国之所以发动鴉片战争,背后就是这些商业势力的鼓动有关。虽然战争主要保护的是鴉片商人的利益,但是当时以贩卖鴉片为生的鴉片商人组成的印度商会、印度和中国协会,印度协会等团体,跟英国国内的纺织业商会其实形成了联盟。当时鴉片商会们忽悠了这些纺织业资本家团体,告诉他们中国人没人买一件衬衣,就足够他们开动马力生产一百年。

因此当时这些协会也加入了给政府施压发动战争的行列中,他们跟鴉片商会们一起,在短时间内,通过密集的向首相和外交大臣呈递备忘录,提出他们的诉求,给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而当时这些主张战争的团体中,核心团体是总部位于伦敦的“印度中国协会”,而其中叫嚣最凶的,则是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两个纺织业发达的城市的商会。

这次朱敬伦再次动了鴉片利益集团的蛋糕,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英国动武的危险,将工业资本利益集团,和鴉片利益集团之间的联盟瓦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这是卢薛昌最大的使命,而他的对手就是曼彻斯特强硬的激进派会长特耐尔。未完待续。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