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四百二十一节 大鱼上钩

大国崛起1857 第四百二十一节 大鱼上钩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威廉毛瑟觉得自己撞到了大运,天上砸下了一个肥美的肉馅饼,他甚至都不敢相信,特意跑去符腾堡驻法国公使馆,向外交人员打听了一下世界上是不是真有大明这么个国家,该不会是什么骗子吧。

外交人员很明确的告诉他,这个国家确实存在,只是建国时间不长,但是经济实力非常雄厚,显然对符腾堡这样的小国来说,大明的经济实力确实非常雄厚。

本国外交人员的确认,更是让威廉毛瑟觉得如同做梦,连夜乘车赶去比利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弟弟保罗毛瑟。

保罗毛瑟比他大哥还要兴奋,不过年轻的毛瑟兄弟此时还真是老实人,他们找到他们的资助人诺里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诺里斯,并且承诺他们的专利中有诺里斯的一份,邀请诺里斯一起出资,去大明办军工厂。

美国人血液中的冒险精神让诺里斯百分百的支持这个建议。

收获了毛瑟之后,朱敬伦似乎打开了幸运之门,他终于看到了那个让他兴奋的名字,维尔纳西门子。

西门子此时还只是一个小公司,而且受限于没有统一的德国狭小的市场,他们被迫一开始就向国际扩展,历史上他们的电报机7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而之前他们就在法国、英国和俄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国际化的非常早。

朱敬伦联系了一下发现,西门子希望得到大明政府支持,在大明境内开办一家经营电报机和电报线路的公司,而不是朱敬伦在世博会上看到的电动机,显然西门子对这项技术的未来或许看好,但他们很稳健,并不打算孤注一掷冒险投入生产,或许正是这样的稳健,才早就他们日后的成功。

朱敬伦联系西门子费了一些力气,因为西门子是在柏林公使馆咨询的情况,可是西门子本人是汉诺威,汉诺威现在还是独立的公国,以前大公头衔还是按在英国国王头上,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继位,才因为德国习惯不承认女性继承人,英国才失去了这块领地。

现在的汉诺威是一块独立的政治实体,但跟普鲁士结成了关税同盟。

朱敬伦让公使跟西门子谈判,愿意支持西门子在大明开办公司,并且大明政府优先采用他们生产的设备,但是他们必须接受大明政府的入股51%,但大明政府只进行财务性投资,不干涉他们的经营管理。

西门子经过权衡之后回复,愿意按照大明政府的意愿接受入股,小公司就是好打交道。

但很快朱敬伦看到了一份大公司的名字,不是在某国公使馆送来的名单上,而是这家公司自己亲自跑来的,经过法国外交部牵线,因为这是一家法国公司,法国施耐德钢铁公司。

施耐德家族历史上是从普鲁士移民法国的,这个家族一直都是个银行家家族,到了这一代掌门,阿道夫施耐德和欧仁施耐德手中,他们才开始涉及实业。主要是弟弟欧仁施耐德对炼钢很感兴趣,而哥哥则不顾家族其他人的反对,大力支持弟弟的事业。这才让施耐德家族在大工业时代分到了一杯羹。

欧仁是1836年才在法国东部小镇乐魁索收购了一家铸造厂,然后进入钢铁业的。但是他有家族银行业资金作为后盾,挥舞支票一开始就大开大合,从各地挖人才,包括从美国挖来了天才技师波顿。在这个人的帮助下,施耐德公司才生产出了第一台法国的铁路机车。

显然施耐德一开始就不是小工厂,从一开始就全面发展,四处扩张,这是一个一出生就是巨头的公司。

朱敬伦在西欧各国招商引资,加上他本人就在法国,法国人不可能不心动,施耐德公司早就看到了消息,他们开过会研究过,他们掌握的资源更多,请专业的人士分析过大明国的市场,专家认为,如果这个东方国家愿意加入开办各项现代事业中的话,他们的市场没有道理会小。

所以施耐德果断的决定马上跟大明政府合作,但是他们不会像西门子那些小杂鱼那样,乖乖的按照报纸上的信息去报个名然后等大明政府挑选,他们直接联系外交大臣主动上门。

这样的公司做事,确实跟西门子不一样,尤其是很不好说话。

首先他们不缺钱,他们看重的是市场,因此他们表示不需要大明给他们提供贷款。

但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大明政府的投资,这一点上双方争议很大。

他们想在大明开办钢铁公司,不但从事冶炼钢铁,而且还要生产从蒸汽机到铁路机车等一系列设备,这果然就是朱敬伦设想的那种,一家就能代表一个行业的公司,可是唯一不好的是,他们坚持不肯接受大明的投资,无论是来自政府的还是私人的,他们都不接受,他们认为他们的财务状况良好,不需要接受别人的资金。

经过艰苦的谈判,许诺各种条件,告诉他们如果大明政府对来自欧洲的企业不放心,那是不可能接受他们去投资的,大明跟各国的通商条约中都没规定各国有在大明投资办厂的权力,尤其是跟法国连外交关系都没有的情况下,所以只要大明政府不同意,施耐德就不能去办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敬伦还给他们描绘一个光明的前景,告诉他们,大明正在打算修建本国的铁路,目前计划以广州为中心,修通连接福健和广西的铁路,将三省相连,第一条铁路长度超过一千公里,如果施耐德在大明投资办厂的话,大明政府投资的铁路将优先采购施耐德的铁路机车和钢轨。

但施耐德表示他们还需要考虑。

其实施耐德并不是朱敬伦真正中意的公司,他真正想要拉拢的,其实是克虏伯,克虏伯的铸钢质量不用说,能做大炮的钢材,肯定是一流的钢材,克虏伯生产的铁路设备,水平也相当不错,另外还有其他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一个可以代表一个产业的公司。

但是克虏伯并没有找上门来,山不就我,我就去就山,朱敬伦一点都不扭捏,见跟法国人一时谈不拢,而他也不是很中意法国人,就让普鲁士公使直接去拜访克虏伯,提出合作的诚意。

可是那边反馈回来的消息让朱敬伦很郁闷,克虏伯表示他们没有在国外投资的计划,他们既不需要贷款,也不接受投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在国外办厂。

德国人还是太保守了,保守有保守的好处,那就是能够安下心踏踏实实做事,遇到困难也能够坚持到底,比如克虏伯年轻的时候,就常年在英国潜伏最终偷取到了英国的铸钢技术,但保守有保守不好,那就是有些缺乏想象力,所以德国公司一向都秉持稳健经营,他们的质量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他们很难引领一个新兴产业。

但是克虏伯表示,他们对向大明出口大炮很有兴趣,他们已经派人去大明铁甲舰上面参观过了,他们认为大明需要的大炮他们完全有能力生产,如果大明同意的话,他们马上就可以签订合同,为大明的铁甲舰生产八门110磅后装钢制线膛炮,同时生产从68磅到40磅口径的其他舷炮40门。

他们等于承包了大明铁甲舰上的大炮,这些大炮价格昂贵,总价达到了一百万两。

钱倒不是大问题,朱敬伦想要技术,提出技术转让,可是哪怕大明愿意支付昂贵的转让费,克虏伯也不同意,显然在普法战争之前,德国人对军事生产的保密性很看重。

克虏伯不同意,这笔生意朱敬伦还是签了,他还需要这些炮作为样炮回去仿制呢。

既然克虏伯不愿意要这个机会,朱敬伦觉得就有必要跟法国人合作了。

好消息是,施耐德家族经过会议决定,跟大明政府合作,但是他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他们要求专利权,他们要求大明政府授予他们至少十年的专利权,十年之内大明境内不能开办另一家跟他们竞争的钢铁厂,这一点朱敬伦无法答应,告诉他们,大明境内已经有一家生产钢铁的工厂了;第二施耐德还要求大明政府给予他们特许权,允许他们生产军火,并且大明政府应该优先采购施耐德的军火,朱敬伦也无法同意,表示他已经答应了一家德国企业优先权了。

经过多次交涉之后,施耐德公司提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要求,他们要求大明政府同意他们修建一条从法国在越南南方的殖民地,通往大明境内的铁路。

好吧,这时候朱敬伦已经确定,法国政府出面了,这条铁路与其所是施耐德要求的,还不如说是法国政府想要的。

只是法国政府能让越南人同意吗?

一想到自己一旦但应这个要求,越南人恐怕又要有麻烦了。

但朱敬伦还是答应了,这个时代他可不想像后世那样,中国跟所有的东亚国家基本都在对抗,这对办外交人员出身的他来说,简直就是失败中的失败,在东亚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联盟才应该是中国做的,而不是跟所有东亚国家对抗。

只是此时的越南政权有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们在对待中国的心态上,一方面是文化上的自卑,另一方面却觉得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了,他们通过在文化上鄙视中国被蛮夷征服的历史,来化解这种自卑心理。

鴉片战争时期的明命皇帝留下的大量评论中,就带有这种心态,对满清在对英国的战争中战败,以一种古怪的强者身份进行点评,幸好这货鴉片战争之后就死了,否则在面对法国軍队的时候,不知道他会什么什么心态。

朱敬伦不但要打消越南人这种莫名其妙的心态,而且还要让越南人不得不靠向大明,那么用法国人给越南施加一下压力,简直就是惠而不费,何乐不为。未完待续。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