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大国崛起1857 > 第四百二十七节 捣毁机器运动

大国崛起1857 第四百二十七节 捣毁机器运动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5:43 来源:书海阁

朱敬伦很快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不能光责怪老百姓的嫉妒心理,主要是自己推出的这些制度,确实根本就没什么作用。

广府银行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推广纸币,所以朱敬伦直接以权力给了广府银行在广東境内的独家纸币发行权,广府银行的纸币就是广東的法定货币,后来大明建立之后,广府银行纸币直接变成大明的法定货币。

这种带有央行色彩,主要业务是印刷纸币和帮助政府承销债券的银行,如果还能赔钱,那就没天理了,事实上由于朱敬伦的厚实家底,加上后来收购了汇丰银行,做足了准备,通过汇丰银行的渠道,广府银行的纸币推广顺利,不但在大明流通开来,甚至在上海等口岸,都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其他银行的银行券根本就无法竞争,去年上海金融危机之后,麦克莱恩离职之前,通过收购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更是彻底的终结了这些银行发行银行券的业务,用广府银行纸币替代了这些银行发现的银行券,现在广府银行纸币甚至渗透到了清廷内陆。

截止目前为主,广府银行尽管本着稳健经营,以推广为主的理念,也已经发行了八千万两的纸币,无形中相当于增加了八千万两的资本金,通过贷款给其他银行,甚至仅仅是提供授信,每年就是好大一笔利润,掌握了货币发行权的银行,自然利润丰厚。

利润丰厚,就能高薪聘请人才,哪怕是学徒,也可以吸引到那些学校里最聪明的学生。

在这种高薪银行中工作的人,也确实不是普通意义的职员,即便是最穷的学徒,在三年学徒期间,每个月也有二两银子的薪水,比普通行业下苦工的工人公子还高。

所以朱敬伦还在银行推广他的理念,就如同后世的国有银行给员工增加福利,势必也无法赢得外人的好感一样。

说白了,在不需要的人身上试验新制度,太形式主义了,完全为了推广而推广。

看到外界的回馈情况之后,朱敬伦很快就进行了反思,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但是他并不气馁,新制度的推广,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的,后世日本人也不是一瞬间就建立起了他们的管理制度,那都是慢慢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这才只是第一步而已。

但是朱敬伦看到,在银行是行不通了,而且必须是真的找一个完全能起到作用,真真正正技能让员工受惠,又能让企业得利的企业。

朱敬伦很快就想到了工部尚书陈启沅家的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继昌隆缫丝厂尽管是工部尚书家的产业,但是依然是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照章纳税,而且主要产品都是用来出口,高度融入世界市场,也就不存在国内的人情关系,不会出现有人可以巴结尚书才合作的情况。

继昌隆缫丝厂的工人也是真正的产业工人,一个女工的月薪不过一两半,男工工资也不过二两,就这还算是同行业中工资水平最高的。

另外陈启沅当年办厂时候的初衷,就是有富民的念头,有带领乡亲一起致富的理念,他一直在说一句口号,“让一个人做十个人的活,拿两个人的工钱”,这不断是他的初衷,也是他用来说服其他乡绅办厂,以及对外宣传的宣言。

可是当朱敬伦找陈启沅商议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坏消息,继昌隆缫丝厂竟然被毁了。

就在陈启沅陪同朱敬伦去法国世博会的时候,有对机器缫丝敌视的人聚集起来,先是砸毁了陈启沅邻村学堂村他堂兄陈植渠、陈植恕两个举人开办的裕厚昌缫丝厂,紧接着来到河对岸,陈启沅所在的简村砸毁了他家的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成了尚书之后,他家也就成了当地望族,当地官府也格外的照拂,老百姓也不敢招惹,结果他家反而放松了警惕,邻村的缫丝厂被砸之后,才想到要找村民护厂,但是已经晚了,陈家的族丁赶去阻止之后,反而跟暴徒们发生了冲突,最后竟然引起了一把火,将缫丝厂厂房连同设备以及价值十余万两银子的生丝和蚕茧烧毁,还烧死了一个没来得及跑的打更人。

这种情况朱敬伦还真的没料到,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事实上他一直都在担心类似的事情发生。

报纸上从来就没少报道过机器工厂强夺手工作坊工人饭碗的消息,各种评论也大多是对工人比较同情,民怨是有基础的。

陈启沅当上上书之后,更少烧了三把火,一年之内就鼓动乡绅们办了上千座缫丝厂,虽然大多数都还不是蒸汽机器生产,可大都采用了各种机器,雇佣女工缫丝,效率上比过去的家庭作坊高了很多。

因此确实有一大批人的衣食是受到影响的。

可是跟历史上不同的是,陈启沅是朝廷重臣,可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小小的只是做过教书先生的乡绅,按理说他家的缫丝厂会跟顺德温家的缫丝厂一样,没人敢去破坏,最后成为缫丝业在当地扩大的种子,没想到还是被砸了。这件事朱敬伦此前忙于推广他的管理理念,反倒是没有关注,而且这件事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发生的旧事,报纸上早就没了消息,应该说已经不算新闻了,陈芝廷又没将这件事当作什么大事汇报,所以朱敬伦还真的不知道。

知道跟陈启沅商议的时候,这才知道还有这么一遭事。

询问陈启沅情况,陈启沅只说是一些生计困顿的纺丝工发泄怨气,主要原因是一年间建的缫丝厂太多,这些工厂开工之后,一时间大肆收购蚕茧,导致那些纺丝工一时间发现买不来蚕茧,或者就是茧价太高,买来纺丝也是亏本,生计一时间收到了影响,所以才聚集起来向缫丝厂进行报复。

陈启沅感叹民生之多艰,似乎也陷入了一种犹豫之中,对他自己抱持的用机器可以提高工人收入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事实上在巴黎的时候,陈启沅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当时朱敬伦跟他商讨引入机器织机的时候,他就开始犹豫。

至于他家的损失,倒不是不能承受,那些损失顶多是将他这些年的利润赔了进去,他现在可是尚书,俸禄足以养家,倒也不在乎那些家当,于是陈启沅表示他不打算追究了。

根据陈启沅的描述,朱敬伦明白这就是类似英国工业革命初期,手工工人们捣毁机器运动一样的社会事件,根源还是在于新的机器生产方式,摧毁了旧的生产方式,导致很多手工工场破产引起的。

但是朱敬伦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因为他听说就只有陈氏兄弟的缫丝厂被砸毁,而其他乡绅们办的厂子,反倒没发生过这种事,可是陈启沅是工部尚书啊,没道理敢砸工部尚书家的工厂,不敢砸其他乡绅家的工厂啊。

疑惑之下,召见刑部尚书询问了一番,发现这件事背后竟然还另有内情。

起因倒确实是因为机器缫丝业的竞争,让手工缫丝业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但跑去砸毁简村和学堂村缫丝厂的,却根本不是一群缫丝工人,要知道缫丝工可都是女工,而跑去砸厂的暴徒无一例外都是男人,也不是这些女工的丈夫或者兄弟,根据刑部的调查,这些暴徒竟然都是一些广州市井上的破皮破落户,而且背后是几个帮会。

广州是一座大码头,在国际贸易上现在是比不上九龙港了,但是作为珠江水系的交汇之地,广州却是整个珠江上游毫无争议的物资集散地,依靠这座港口生活的各种行业极多,而这些一无所有出卖劳力的苦工,往往都喜欢加入一些帮会从而得到保护,因此码头养活了做工的苦工,苦工的血汗养活了一些帮会。

这些帮会分子平时就是打架斗殴的惯犯,抓起来做劳役的多了去了,但是抓了一茬,总会冒出来一茬,甚至打击了一个帮会,还会有新的帮会冒出来,让官府也一个头两个大,感觉拿他们没办法。

但是朱敬伦有一个很大的疑惑,这些帮会打架斗殴不奇怪,可是为什么他们要跑去南海县一个乡下去砸一间缫丝厂呢?这是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不止朱敬伦怀疑,刑部也在怀疑,暴徒背后站着的是帮会,那么帮会背后是不是也站着其他势力?

只是一时之间,他们还无法将背后的势力揪出来,因为他们抓到的一大批暴徒,只交代出了派遣他们的帮会大哥是谁,可那些帮会大哥嘴巴很紧,咬死他们是为民除害,是看不惯尚书家拿洋人的机器玩意祸害无辜的纺丝工。

刑部认定这些帮会头子背后肯定有人,可是要撬开这些人的嘴可不容易,这些吃江湖饭的人,得讲一个义字,如果是拿了别人的钱办事,事发了他们就得自己扛着,把背后的雇主抖出来不符合江湖规矩,以后也就不好再在江湖上混了,因此他们铁了心背这个黑锅,哪怕最后为此吃几年牢饭也不在乎。

“查,一查到底,我倒想看看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子。至于那些无业的暴徒,也别关着了,直接发阿拉斯加流放。”

既然这些寄生在底层劳工身上的帮会跟野草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那就干脆把这些毒瘤都发到殖民地去,让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去殖民地生根发芽吧。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国崛起1857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